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2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钱穆《晚学盲言》随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0 1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钱穆《晚学盲言》随记
文/潭边老桑

  读小说累了、疲了,就想翻翻别的。早前翻过董桥的集子,张中行的集子,木心的集子,读过后觉得他们名实相副,不愧为大师级国学家。

  年轻时候逛书店,不解为何店里摆满了民国林语堂胡适周作人那些旧文人的书。当然也买一些或借一些看,但总觉得他们毕竟民国的人,而且大多是去了海峡那边的,有些甚至还冠以“反,动文人”,而“那边”了也就明摆着隔得远了。后来读的多了,登高望远,一比较一鉴别,那边的似乎更厉害,甚至,厉害得多。现在看,民国那帮人,确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批精英学者,那么突兀地孤独地傲然地屹立、闪耀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前半页,以至于后来者无人企及,无可逾越。说他们是高峰,是地标,是丰碑,一点不过。

  很遗憾很悔早年求学时因专业的选择没有系统读这些人的经典,而是去读了那些肤浅的心灵鸡汤一般的这边人的一些所谓“名作”。幸好现在资讯发达,也有一些文友互通信息,才不至于在茫茫书海迷失方向。有时候我想,这或许是读书人的一种幸。钱穆其人其作,前年就有文友推荐我读了,但当时兴趣不在彼,现在小说读疲了,想起了民国那帮人,于是逛图书馆时,刻意去寻他们。

  不过说实话,很失望书架上没有我想要的他们的经典。比如木心的好多集子这个书馆没有,得去别的区去才能借而且不一定借到。钱穆的书也如此,唯有一本旧黄的《国史大纲》,内页早被人翻得残破,想借走,一看封皮,“仅供阅览”。只好退而求其次,找了半天,找到他老人家的《晚学盲言》。这本书不是钱先生精力最盛时期的著作,而是眼盲之后也就是大约85岁以后口述而成的。

  尽管如此,仍能看出大师精深厚实的国学功底与强健的思辨能力。钱先生的内家功夫,无疑为史学,但没想到其国学与哲学的功夫也这么厉害。或谓文史哲不分家,然总有偏倚罢。《晚学盲言》给我的感觉,更具哲学的味道,至少,是用哲学的方法在思考与分析。这本书其实不好读,因为涉及到大量儒道释以及西方哲学的思想与著作章句。涉及到哲学的很多概念,比如具体与抽象、有与无、虚与实、体与用、群与独,形而上与形而下……关于哲学,我其实是很恐惧的,我总觉得它就象文学里的《追忆逝水年华》、《芬灵根守灵夜》那般晦涩艰深。我也曾经硬着头皮啃过一段时间,大多数时候都是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人说,别学哲学了,学哲学是要有天赋的,且要天赋异秉。这让我想起已经成名的小说家说,别学文学了,学文学是要有天赋的,要天赋异秉。呵呵。

  《晚学盲言》当然没有纯粹的哲学专著那么枯燥乏味。这里面除了有大量的国学章句,还有大量的生活例证。比如钱先生在论证抽象与具体这一课题时,就从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子系列)、《周易》经典以及佛家经典中列举了大量章句故事,其运用之谙熟、可谓信手拈来,这一对一位眼盲者而言,实属不易,换句话讲,这些国学已经成了钱先生的童子功,化了。钱先生在讲中西方文化的区别时,举的例子也是十分幽默生动。比如说到整体与个体,“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就谈到了家庭观,说中国家庭讲求“和”与“合”,再怎么样有矛盾,都不分家甚至不离婚,三代同堂四世同堂是普遍的事;而西方家庭的夫妇则拒绝与上一辈下一辈同一辈同堂,只有两人世界才是最最和谐关系。事实上现在的中国人,无论城里人还是农村人,越来越倾向于这种西方家庭观,一旦结婚则必与父母分开过日子,这样可以避免婆媳大战    。

  钱先生在这本书里当然也有一些创见。比如他谈到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时,就说这两者也不是不可调和的,说前者实际是后者的“延伸”,前者也可以包含包容后者。我查了一下,这话大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说的。而事实上,我们国家讨论姓资姓社问题,是在九十年代初中期,而之前,我们只有“商品经济”而无“市场经济”的概念与观念。后来才终于确定了或者说认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初级阶段”“长期存在”这一观念。所以,钱先生把对国学与史学的研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这确实难能可贵。这是他对意识形态的论述;对中西文化的态度,他的看法也是能够相容与兼容。

  总体上来讲,个人觉得这本书,是钱先生用国学的知识体系来理解、分析、论证、阐释相对艰深的哲学问题。或者说,最主要的,是用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即所谓“执两用中”。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1-20 14: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1-1-20 23:38 编辑

我当初读“那些旧文人”的事和一些著作时,与老桑本文的观点相同。现在想来,人们过于拔高了。
这么说吧,有人说,这个时代出不了鲁迅。那么,出鲁迅的那个时代比这个时代如何?进一步的,文人对时代能起多大作用?这个作用与文人加在自己身上的使命或公众希望文人承受的使命,总是反差很大。
3#
发表于 2021-1-20 21:24 | 只看该作者
读过一点皮毛。。读了忘,忘了再读,就这样青丝白发了。
看看海峡那边的国文考试题,古诗文的占比,大大高于我们的。。
我们的青少年忙着,读时文,喝鸡汤,甜腻腻的口味,轻轻松松。。长此以往,骨质疏松,思想缺钙。
那些玩意哪能和千百年大浪淘沙冲洗后留下的古旧东西相比。。
眼睛不好,不叽歪了。
4#
发表于 2021-1-21 11:14 | 只看该作者
我对这么大年纪的人写书表示质疑,脑力工作者,到了晚年肯定是有后遗症的,怎么会有这么强的思辩能力?不过,质疑首先得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所以,先搜搜看。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 16:18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1-1-21 11:14
我对这么大年纪的人写书表示质疑,脑力工作者,到了晚年肯定是有后遗症的,怎么会有这么强的思辩能力?不过 ...

接触的只是书和文字,没接触其人,因此,也就无法确定现实生活中的TA是否思辨强,但是,从文字里还是能领略到的。钱先生是大家,名家,可以一看一读。至少其《国史大纲》可以一读。呵呵……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 16:20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21-1-20 21:24
读过一点皮毛。。读了忘,忘了再读,就这样青丝白发了。
看看海峡那边的国文考试题,古诗文的占比,大大高 ...

你还没过半百罢,怎么就老花眼了呢,不行啊,每天要跑跑步,要向你的同学小梅同学学习之啊……
张中行说过这话,好东西总是旧的。书,读旧不读新。嗯嗯。
7#
发表于 2021-1-21 16:54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不是应该戒了麻将,也天天读书呢
8#
发表于 2021-1-23 21:58 | 只看该作者
我学生时期倒是很喜欢民国作家,比如张恨水了,林语堂了,郁达夫了,大部分是小说,至于哲学类很少,不过记得有些年成功学很励志书很走红。但也只是很鼓舞,并没有什么它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9 22:29 , Processed in 0.06581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