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日荷风 于 2021-4-2 16:59 编辑
人过中年,尤其是近一两年身体总是接二连三的出小毛病,未免觉得日子的平淡与寡味,便总想寻些艳丽脱俗的东西来调节下。寻什么倒不是多大的难事,弹琴练唱读书郊游之类貌似形式多样,最终却大多收效甚微匆匆收尾。不如还是读些大家的名著吧,便千方百计地打探寻找,终于觅得了一本题目和主题都耳目一新的贾平凹的新作——《暂坐》。
可是,刚刚读了几页,便兴致锐减。暂坐茶庄十个美女的故事这一主题是吸引人的,可作者似乎并没有把写作重点放在刻画这些美女的性格特点和讲述她们的精彩故事上。我想,贾平凹的作品,终是值得一读的,便发动起意念,继续读。结果依旧没有读到抓人的细节和精彩的故事,更多的细节在京西的文化和生活环境,比如茶文化以及京西似乎永远遮天蔽日的雾霾。这或许也是令人着迷的,但对于相关知识严重欠缺的小女子来说却并不感兴趣,而我企望见到的那十个美人仿佛只是厚重文化和生活环境的背景,仿佛她们不是故事的主人,而是其他一些什么的衬托。
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在这期待和失望的交织中完成的。读完全文,只是隐约感觉有十来个关系要好的女人好像都很美,有两三个人好像比其他人更美,有两个女人之间存在着似有似无的同性恋。除了病逝的模特夏自花,其他人的感情故事也是如京西城连绵不绝的雾霾一样若隐若现,却不见庐山真面目。比如,暂坐茶店的海老板,只知道她离婚后带着一个并不省心的儿子生活,她的婚姻曾经历过什么,她此刻的情感寄托于谁,文章并没有提到。名人作家弈光似乎是她的精神枕头,可是,他们之间并没有多少独处的细节,而且,弈光对几乎所有漂亮女人都不乏暧昧之态,情绪之下,他会强吻谁,会初次相识就扯住谁的玉手给人家看手相。他的工作室内,珍藏着一个又一个女人的头发。虽然海老板在他面前是最放松的,在相识之初,他们也会独处到第二天天亮才分散离去,可他们之间并没有发生过什么,而且,在见到海老板的其他几个漂亮姐妹后,他们之间的电话明显少了。再比如,来暂坐茶庄的俄罗斯美女伊娃,她是带着深深的失落来京西的这座茶馆疗伤的,可是谁、又是怎么在她内心划下了这道伤痕,文中也只字未提。诸多故事,就像速写中那些不明来路不知去向的线段,给不了谁一个明朗而清晰的解释。不仅如此,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总像是故意躲避着读者的情趣点,你越想知道什么,越想看到什么,作者偏偏轻描淡写或者干脆就只字不提。
贾平凹是写作大家,自然熟知那些写出常人眼里好小说的套路。否则,他怎会写出震惊整个文坛的《废都》。我想,贾平凹之所以独辟蹊径,不做之前作品的精神亲缘,一定有着自己慎重的打算和缜密的谋划。在此书后记中,贾平凹说,到目前为止,这可以说是他写得最为认真的一部书,在创作过程中,他反复修改,仔细斟酌,历时许久,方才罢笔。尽管他预测到,许多读者在阅读之初,很可能会因其寡淡,在翻过十几页书后背身而去,可他依然要用这样的方式努力把故事写成这样,丢弃表面的风光喧哗,冒着可能与更多读者失之交臂的风险,作者究竟是为了什么,想达到一种什么目的呢?
非常明显,《暂坐》这篇小说,是非艳丽的,是非捕获读者感官的,大片大片的文字映入眼帘的同时,便也仿佛日后的雾霾随之散尽。并不跌宕的故事,轻描淡写的叙述,简直和我们日日亲历的寻常日子一样寡淡。可不是吗,我们各自在我们的生活轨迹里过活,大多数时候,专注力都在自己的那片小天地里,谁会注意周围一些美女们妩媚动人的面孔和表情呢,谁会记住关于她们那些跌宕起伏的情感故事呢。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极其有限,身上有肩负着种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周围那些萦绕在我们耳畔的人和事,充其量不过是一团凝聚在我们身边的情绪。小说的况味和我们生活的况味高度相仿,你能说这绝对是一种巧合吗?
在读完全书,合拢书页的那一刻,我几乎忘却了书中任何一个人物和她们的故事,可与此同时,心头却很快攒集起一股情绪的云团,霎时间这云团剧增,愈发浓密,甚至冲出心头,盘踞眉间。它驱逐了长夜,霸气地想占据整个白昼。
这云团的前身,是暂坐茶屋的十几个女人,她们以一个团体的形式,铸成了我清晰的记忆。她们是一群漂亮的女人,各自带着各自的伤,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她们动不动就吃喝买,物质生活是明显优于寻常人的。她们都是不婚或者离婚后不再结婚的人,她们都内心善良,无条件地关注关心着每一个与其有缘的熟悉或者陌生的人。她们彼此牵手,真诚相待,甚至提前实现了十个人的共产主义。所以,这凝重的云团里,氤氲着一种暖。有了暖,人就会有了依靠。小说的故事感越淡,那暖就仿佛离自己越近,顷刻间,书页间黑字仿佛成了这暖的脚,它们竞相踏过书页来寻我了。我眼睛有些湿润,对作者摒弃华冠深藏于内的良苦用心,似乎有了几分理解。
活着的茶庄,在一个雾霾的城。死了的茶庄,也会在这个雾霾的城。可因这样的一群女人,因她们集体散发出来的一种暖,这座雾霾之城,终还是暖的,终还是一个又一个疲惫旅人的靠山。
谈到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时,贾平凹说,他在写她们的时候,总是感觉到是她们在写作者本身,是作者在借助于她们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困惑。那么,作者在困惑些什么?
我想,作者困惑爱情。他说,按说,女人是最该会恋爱的,为什么这些貌美却有些小本事的女人却选择了不婚或者离婚后不再结婚?难道果真是,所谓男人爱女人,女人又爱男人,只是因为他们都饿了吗?对爱情的正确解读,是个跨世纪难题。爱情就像头顶上的星空,或是关于人为什么生这样的哲学话题。无论再探究,也无法窥视到它的全貌和真容。在对爱情的解读上,这群最敏感和灵性的女人,或许比男人更易悟出来些什么。可是,她们什么也不说地就拒绝了婚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想,作者困惑善良。善良和爱是支撑人精神世界的最后一道防线。可是,这些善良的人本身,又会因为善良而得到些什么呢?为什么一次次信任的寄予,得到的却是一次次变本加厉的失信?为什么一次次善良的帮助,却有可能得到影响生存的灾难?暂坐茶庄里的女人们,那么善良有爱,为什么她们的茶座会随着一声爆炸支离破碎?善良的海老板那么可爱,那么心暖,为什么被警察带走直至故事结尾依旧杳无音信?善良终究是好的,可这个好的东西为什么有时候带来的却不是好?是因为这有污点的社会吗?还是因为无可更改的人的本性?还是因为其他别的什么?
我想,作者困惑人生。伊娃从苏联圣彼得堡来到京西暂坐茶庄,停留了阅读一本书的时间,便匆匆返回,于她,暂坐了一段时间的茶庄。暂坐茶庄,从建立之初到随着反腐倡廉生意清冷关门停业,不过是在京西暂坐了几年。十几个茶庄的姐妹,在《暂坐》一书中,匆匆亮相,继而集体消失,与读者来说,也是一种精神意义的暂坐。人类,来世匆匆几十年,最多至百年,于茫茫宇宙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到地球上的暂坐呢?不同类型的暂坐,却有着完全相同的经历和体验:带着期待来,困惑的生,疼痛着经历,最终困惑着走,带着一种无以言表的况味和世界告别,甚至连告别这样最朴素的仪式也不能拥有。
我还想到了很多,却也是无以言表,无法阐述,只觉内心起伏不定,情绪却深沉似海。我想,正是这看似寡味的文字,却挑开了我神秘的精神面纱,搞得我夜不能寐,在一条我从未走过的路上,走了很长的一段路。
至此,我觉得,贾平凹,在自己繁茂的艺术花圃里,又栽种了一棵第一无二的新品种。现实生活中,唯有那些不安于现状,勇于创新的人,才会获得各自领域里的成功,活成大家仰慕的样子。七十岁的贾平凹,足可以躺在自己用才华和名气铺展着的红毯上高枕无忧安享晚年了,可他却非要拿出斧头,在人迹罕至的荒山上开辟出另一条试图通向光亮的路。人虽已老,精神实在可嘉,我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大家前辈,心存敬仰。
放弃光环,谦卑地俯下身子,把小说写成平凡而琐屑的生活本身。忽视细节,托住气息,酿制一片精神的云团。招来风雨,用另一种温柔的方式迎接太阳,用另一种委婉的方式探寻世界,探寻与世界的沟通低语,为自己,也为别人。因为,我们都是暂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