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6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镜里乾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27 1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sjby 于 2021-4-27 21:54 编辑

    1925年2月9日,鲁迅写过一篇名为《看镜有感》的文章。这篇文章,刊载于1925年3月2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十六期,收录在1927年3月北京未名社初版的文集《坟》里。

    《看镜有感》的结构奇巧:开篇和结尾说镜子,中间的核心部分谈的却是汉、唐、宋及宋后对待外来物事、文化的不同态度。虽意在镜外,但都从镜中演绎而出。可谓:一镜窥天下,镜里有乾坤。


    因为“海马葡萄镜”里的葡萄,鲁迅对汉、唐赞颂有加:


   
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民族也好,国家也好,要强大就要有包容一切、兼收并蓄的胸怀。正因为包容外来的植物、动物等,蓄收外来的宗教、文化等,坚持海为中用、洋为我用,汉、唐才既国力强盛又雍容博大,才有“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气势和“天可汗”气度。我们今天常说的“汉唐气象”虽也指国力,但更多的却是指胸怀与气度。更重要的是,博大的胸怀与雍容的气度并不单属某一个人,也不只属某一集团,而是全体国民的性格。人人有之,民族也好,国家也好,自然也就完美地具备了。


    而到了宋,情势为之一变。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


  
  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熏人。
    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缛节以及唠叨的碎话。


    宋是一个特殊的朝代。正如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序》中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份儒学,虽源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一于汉武时期的独尊儒术,但真正成熟、定型却在宋之理学。不仅儒学如此,诗词、绘画、书法等等文化的其他方面,到宋时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熟到了极致。登峰造极了,自然就会睥睨天下:普天之下,我乃天朝,一切应有尽有,周边蛮夷的雕虫小技,都与我无关,于我无用。于是,自以为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闭关锁国。这种情势和心态,在开初或许是真实真诚的,到后来就渐渐沦为闭目塞听,自欺欺人了。明明是技不如人,较开明者都还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更别说墨守陈规的冥顽不化者了。所以,一种文化登峰造极之后,必须注入新的血液,否则就会因成熟过度而变质,腐败,腐烂。今天,世面上到处都是赞美宋朝的书籍:把积弱之宋,赞到天上云间;把纳岁币之宋,说得天花乱坠;把疆域零落之宋,绘成艳丽无双。这,不知是喜还是忧,是祸还是福。

    国人历来喜欢拿镜子说事。

    《红楼梦》第十二回里有“风月宝鉴(镜)”。正面照,是位妖艳的美女;反面照,是个骷髅。送镜子的跛足道人,本是想警醒迷恋王熙凤而不自拔的贾瑞:迷恋美色,只能成为骷髅。但贾瑞却天天翻照正面,终至不治而亡。清醒如鲁迅者面对所谓“大宋”,看到的亦如“风月宝鉴(镜)”的正反面:正面光鲜亮丽,惑人眼目;反面的真相却残酷无比,画皮之下其实是一具骷髅,至少也只如张爱玲所说“一袭华丽的旗袍,里面爬满了虱子”。

    《西游记》第五十八回里有“照妖镜”。六耳猕猴变身为行者,闹到玉帝哪里,玉帝传旨托塔天王拿出照妖镜,“来照这厮谁真谁假,教他假灭真存。”结果,天庭里的照妖镜徒有虚名,“镜中乃是两个孙悟空的影子,金箍衣服,毫发不差。”玉帝无奈,只好将二者“赶出殿外”。有的镜子亦如照妖镜,难辩真假。今日的宋迷们面对所谓的“大宋”,眼睛亦如托塔天王手里的照妖镜,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在故纸堆里看,在自我想象中看,看到的都是只要“奋起千钧棒”,就
玉宇澄清”的美猴王。


    为什么汉唐与宋及宋之后有这样的区别呢?鲁迅一言中的: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到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当今之中国,尤如鲁迅笔的汉唐,“魄力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改革开放的国策从1978年至今一直未变,也不可能变。几十年的潜心建设,兼收并蓄,成果斐然:人民生活富裕,国力日益强盛,中国速度享誉全球,基建狂魔令世界咋舌。虽也有“神经”“衰弱过敏”者,满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臆想,偶发杂音,偶有过激,但终究只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

    反观当今之昔日世界霸主,遇到华为,“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抖成一团”,举全国之力来对付,还“想一篇道理来掩饰”。其情其态,与鲁迅笔下“劾洋人汤若望”之杨光先,在“大著《湖雅》里”研究出“还是铜镜好”的汪曰桢,不正是一路货色吗?

    鲁迅就鲁迅。他眼光独到,揭穿了旧中国落后的腐朽之根。他笔触老辣,揭露宋及宋之后的世相毫不留情。他是穿越时空的闪电,一世纪前写的短文,放之今日世界,既令人目眩,亦令人心惊。目眩者,将沉思自省,比如今日之中国;心惊者,或恼羞成怒,比如今日之昔日世界霸主。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4-28 08:5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老师来支持“书话评论”版,问好。
3#
发表于 2021-4-28 09: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1-4-28 09:37 编辑

老师的文章很好,曾在“春夜听雨”版拜读过多篇,这篇亦然。《镜里乾坤》把阐述的重点放在“镜”字上,通过对古代经典文本和名著《红楼梦》等中的“镜”进行探求,解读其丰富而多元的内蕴和文化元素,内容丰富,多有意趣;欣赏学习,问好。同时,希望老师和大家多多交流,以促进中财论坛繁荣。
4#
发表于 2021-5-1 20:10 | 只看该作者
一般写手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
腹有万卷书,融成精妙文。
妙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3 07:20 , Processed in 0.16987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