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7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碗清水煎红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8 1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喻芷楚 于 2021-5-12 12:15 编辑

  一碗清水煎红尘
  
  喻芷楚
  
  苏轼苏东坡从四川眉州走出来,带出来的不仅是他的青春和学问,还有他的性格。在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写道:四川的居民,甚至远在宋代,就吃苦耐劳,机警善辩,有自持自治的精神。……四川居民都耽溺于争论,酷爱雄辩的文章。甚至在中等社会,谈话之时都引经据典,富有妙语佳趣。这无疑就奠定了苏东坡以后出川的一些生活中所持有的态度和处世为人的作风,凡是以理为先,不在理中绝不违背自己原则,如此苏东坡的命运似乎也就定格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苏东坡跳不出自己命运的格局便只有认命,因为他自己清楚自己,只要稍微放宽一点对事物的持有的看法和态度,他的命运或者说他的生活一定不会是现在书中模样。
  
  苏东坡一到京城就被众多有才之士所赏识,皇帝对他也格外器重,仕途本可青云直上。然而北宋从来就是个内忧外患的朝代,不是一个大一统的政权。北有辽国,西有西夏,内有党派之争。
  
  党派之争主要是以王安石为主的改革变法派与司马光为主的守旧党之争。
  
  之所以会出现两党之争源于北宋前期未能统一辽政权下的国土,在军事不仅用兵失败,最后宋真宗还在澶渊与辽定下澶渊之盟,对辽进贡“岁币”。军事上失败再进贡岁币其屈辱在中原政权是少有的,罕见的,从来都是周边小国对中原政权进贡以依附中原中央政权。岁币成为宋政府的沉重负担。为了这个负担,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出现了经融家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首要任务就是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但在变化之中并没有如他预计的那样人人响应。苏东坡在此时提出他的见解,认为变法是好的,只是速度太快,应该缓行。为此苏东坡遭到变法派的打击,认为他不支持变法。这何其冤?激进派风风火火不懂具体民生操作必然是引发民声载怨,由此更令王安石等为首的强行执法。苏东坡没办法在这种环境和变法派进行合作主动请调外放,眼不见心不烦。
  
  苏东坡来到湖州,在湖州做官时他给皇帝上奏的折子《湖州谢上表》,其中有写道:“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就是这样的几句话被御史中正李定等人揪出来指控,成为乌台诗案罪证之一。又有写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其一的诗: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可见在党派争时站队很重要,如同李商隐在牛李党之争没有站在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令狐家这边,而是站入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队伍中,令狐家对他的背逆心生怨恨,对他以后的请求再无怜悯更不肯相助,政治面前李商隐就是党派之争的牺牲品。
  
  好在苏东坡还是比李商隐幸运,正如《湖州谢上表》中提到的因为皇帝恩典苏东坡可以在湖州富庶之地工作,避开京城政治中心避开变法派的强势。他在地方上勤政为民。
  
  如在密州做太守政绩斐然,灭蝗虫、救助弃婴、治盗寇、筑城墙建超然台。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春作《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生命的春风和现实的春风在杨柳飘拂中。登临超然台远眺密州城里城外,超然之态具出,密州城外繁华似锦,千家万户尽在烟雨里朦胧。这份美景来源于太守的苏轼治州有方,因为他的全心付出密州才有如此繁华盛况。
  
  他用生命里的一碗清水煎红尘,是他碾转红尘,依旧向阳的心,因而饮这杯茶格外清香。
  
  读东坡《试院煎茶》我们可以看出他是煎茶品茗的高手。
  
  试读整首诗: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
  
  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
  
  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峨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情相随。
  
  不用撑肠挂腹文字五千卷,
  
  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煎茶品茗如人在旅途,煎的是自己的人生,品的也是自己的人生。
  
  这首诗开头句蟹眼与鱼眼是指水开沸泡冒的大小,也就是说从水沸状态到水滚的声音由形到声极其生动。从声又到色,磨茶时茶叶的粉末、白毫纷纷落下,茶汤倒在碗里的茶汤旋转着,上面飘着白色的饽沫。由汤水再到煎水茶具银瓶,解说宋朝如何用茶具煎茶,茶叶不像现在只需开水冲泡,那时茶叶需磨碎才有茶叶粉末,才有粉末白毫落入碗中。
  
  如此细致的描写贯穿的都是苏东坡生命的动态。
  
  从煎茶工具再到人的记忆。诗中李生李约为唐温庭筠《采茶录》的李约,唐温庭筠说“李约性能辨茶,常曰:‘茶须缓火炙,活火煎。’”
  
  人在红尘何尝不是这样,东坡深知此道,在他的活法里就多了几分清明,能看破红尘深处里痛苦,也能品尝红尘深处里的甜。他想起李约为远来的朋友亲自煎茶,更想到与自己亦师亦友的文彦博为老朋友而拿出珍藏的茶具。点滴间都是温馨,令在大雪纷飞,饥寒交迫的东坡认识到生命不是孤独,朋友在那里,感情在那里,人纵隔天涯亦如比邻。
  
  全首茶诗表现出东坡的信念,格调,从来没有绝对的孤独,以红尘做茶叶,以生命做活水是最好的泉水,煎出自己那道茶,活出自己的精彩这才是东坡。
  
  2021/5/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5-12 12:00 | 只看该作者
好一个漂亮的标题《一碗清水煎红尘》,文末也特别出彩:以红尘做茶叶,以生命做活水是最好的泉水,煎出自己那道茶,活出自己的精彩这才是东坡。诗意一般的文字,又富于哲理,值得每个人看一看,读一读。 
3#
 楼主| 发表于 2021-5-12 12:26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21-5-12 12:00
好一个漂亮的标题《一碗清水煎红尘》,文末也特别出彩:以红尘做茶叶,以生命做活水是最好的泉水,煎出自己 ...

谢谢桃版,拖了一个月才完成。
4#
发表于 2021-5-12 13:39 | 只看该作者
看苏轼,便看出了人生了豁达,看苏轼,便看出了生活百般滋味。苏轼懂得的不仅是为政,为官,为民,在文学,在医学、在建筑学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苏轼有时是认真的,有时又是洒脱的,认真在于为民办事,洒脱在于生活之道,煮酒品茶,都表现出了他俗中不俗的别样风采。他就是一个这样的,饮茶也能饮出最高的境界。
5#
 楼主| 发表于 2021-5-12 14:21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21-5-12 13:39
看苏轼,便看出了人生了豁达,看苏轼,便看出了生活百般滋味。苏轼懂得的不仅是为政,为官,为民,在文学, ...

正是,苏轼有太多让人可写的地方,也许正应该这样分纲目写才好,
6#
发表于 2021-5-14 10:34 | 只看该作者
      宦海沉浮,先生自定,品茗啜茶,精彩人生。
      赏读灵秀的文字,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21-5-17 16:13 | 只看该作者
然野 发表于 2021-5-14 10:34
宦海沉浮,先生自定,品茗啜茶,精彩人生。
      赏读灵秀的文字,问好。

谢谢,复迟请见谅!品读东坡人生会让人澄明许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01:30 , Processed in 0.09255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