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44|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种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26 1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21-5-26 17:16 编辑

  我觉得人就像一颗种子。要做一颗好种子,身体、精神、感情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袁隆平
  
  春末夏初,母亲经营的小菜地日渐鲜活起来,都是常见的蔬菜,有的是漫下种子,长出秧苗,有的直接栽下从集市上买来育好的苗棵,在阳光水分肥料的滋养下,一粒粒极其细小的种子迸发出神奇的力量,一天一个样,最终修成正果,各各实现了基于基因传承的生命规定性,给予母亲的身体以健康助力。
  
  看到袁隆平先生去世的消息,读到他生前说过的话,心里起了涟漪。这些思索杂乱无章,有的可以说出来,呈现为文字,有的则只能放在心里,像是流星,瞬间散去,或是一颗千年睡莲的种子,外面是坚硬的壳,将内里保护起来,期待一种缘起。
  
  母亲不管这些,她不懂什么缘起,或者是,即使想到了类似内容,头脑中也不会有缘起这个概念。生活经验所限,她不了解杂交水稻,不知道大概产量,也不清楚与此有关的科技进步。如果告诉她,借由某种技术,中国的老百姓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或许她理解不了这样的高度,头脑中最先闪现的会是一家人吃饭的场景,那是一种直接的生活经验,特别是经历了六零年挨饿,更懂得粮食的金贵。她会从孩子们的闲聊中知道相关信息,用赞许的眼神表示某种模糊认同。还有一种可能,她现在经常刷抖音,想必会刷到有关新闻,受到感动也未可知。多数时候,晚上睡不着,她会一遍遍地翻看家人一起吃饭的场景,有过年时候拍的,有仲秋节时候的,还有周末的,这些场景像一颗颗普通的种子,在她心里种下,希望以亲情的力量减弱父亲去世之后的孤独。孤独如种子,同样在心里种下,爬满她熟悉的每个地方,白天和夜晚。
  
  如果换作父亲,遇到有关话题,想必他不会如母亲般沉默,他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这件事的主旨,用自己习惯的方式给予基本认同,并从直接经验出发,将话题引向自己熟悉的种植经历,选种的过程,小麦或是玉米,其中的经验教训,并且会举出例子,哪一年哪块地种的种子是从哪里买的,结果上了当,产量上不去,期间还因为风雨倒了棵,造成收获的困难,等等。这种时候,他会习惯性的自嘲,母亲则趁机指摘父亲的武断,嗔怪他没采纳自己的意见。父亲则不以为然,似乎这个小小过失不足以撼动自己作为一家之主的权威。说是一家之主,随着孩子们都分家另过,只剩下他们老两口,主不主的又有什么重要。话虽如此,一旦一家人聚到一起,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角色意识还是会如种子发芽般自然萌发出来,生成类似枝叶,即使难以生成实际的果实,即使这个过程非常短,他也十分知足。
  
  如今父亲再也无法履行自己作为一家之主的角色了,他把自己活成了虚空,同时把这种虚空实实在在的带给母亲和家人,让母亲这个大半生习惯了夫唱妇随的女人一时间找不到生活的依靠,像是一棵原本长势良好的黄瓜秧,架子被撤了,身子倏忽萎落在地,找不到挺立向上的支撑。那种虚空强大而持久,让她非常不习惯,貌似粗粝强壮的她变得极其胆小,晚上早早锁了院子大门,门窗全关严,窗帘拉下来,灯全开着,希望借助门窗将无尽的虚空堵在门外,借助灯光将有限的空间给予填充,以减弱虚空的袭来之势。可是似乎还不行,床上椅子上沙发上桌旁炉子边上,屋子里到处都是父亲生前的身影和气味,他随处在,又处处不在,让母亲不知如何应对。为了帮她度过这个难关,亲戚家人轮流陪伴,希望帮助她从中走出来,把那个被撤掉的架子重新架起来,以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对此,母亲心知肚明,知道惟有时间可以将这一切慢慢化解。
  
  母亲果然慢慢好转起来,逐渐开始习惯一个人生活。按照父亲生前的安排,把地让给孩子们种,只留下河崖那片树地。那是她和父亲一点一点整出来的,种了杨树,大的已经成材了,她计划着卖掉之后再续种上,算是多留下一点与父亲有关的念想。看到那些树,她会想起父亲,那些树挺拔强壮,像父亲生前的样子,这让她感觉很踏实。父亲生前喜欢去树地里转,听听收音机,困了在树下睡一觉。现在她不种地了,可以寻找父亲的足迹去树地转转,顺便帮着孩子们看看庄稼长势,提醒他们浇地施肥,虽然孩子一遍遍说,不用操心,可她不说不快,生怕由于一时失误影响了收成。她还能做什么呢?某种意义上,孩子们就是她的一切。
  
  把人比喻成一颗种子,要做一颗好种子,不知道母亲对这句话怎么看,会想起什么。可以想见的是,她会按照乡村生活的经验,从最朴素的孩子们随谁来给予粗浅解释,一是相貌身材,二是性格脾气,三是为人处事,等等,相信她会从后代身上看到她和父亲年轻时候的影子,或者再往上推,直到找出合理的行为解释。那种欣慰就像看到自己种下的庄稼蔬菜茁壮成长,或是更甚。失望自然会有,程度就要看比较的标准了。至于说到做好种子,在她看来似乎更好理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方面她和父亲绝对没话说,她们按照从前人传承下来的系列传统给予播种示范修正,让孩子们走正路,做好人。想起父亲生前在病房里时而清醒时而迷糊,有一次半夜清醒过来,若有所思,把父子几人当成一个整体作了简要评价。他的语调很平静,像是自我安慰,也像是对孩子们的鼓励。灯光之下,墙壁雪白,监测仪屏幕上数字闪烁,像是一种无声见证,让几颗由种子初始而成的苗棵完成一次基于健康意义上的自我检视,有身体的,精神的,还有感情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5-26 18:02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失去伴侣的另一半来说,回忆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痛苦,唯有时间才能消磨一切……关于种子的比喻,很是实在,也很形象,观察细致,文字朴实,读之无不引起共鸣
3#
发表于 2021-5-26 19:04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新作,点赞,晚上好!
4#
发表于 2021-5-26 20:03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样很有生活气息的文,老师很有才。学习了!
5#
发表于 2021-5-26 23:1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社会漫长的农业历史,是一部自耕农的历史。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所谓“小农经济”,指的就是传统意义上自耕农经济现象。中国农业文化就是靠这种经济形式传承下来的。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的人民公社化,当时,表面看是新的经济发展形式,但今天来看,那是经济和农业的双重倒退,毕竟,生产力没有发展起来,农民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国家经济出现了严重倒退。
因此,中国文化的内卷化,是伴随着农业经济形式的内卷化而成型的。这种内卷化决定了作为农业本位文化与其他性质文化的不可兼容互通,而高度孤立的东西,最终都会衰败!
6#
发表于 2021-5-27 07:45 | 只看该作者
父辈们遵从着农业社会时代的某种法则,将勤劳、善良、诚挚和坚定等诸多优秀品质,根植于后辈的行为之中,作为一种传统,或是某种传承,我们一定也会延续下去。行文稳妥,充满机理,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08:22 | 只看该作者
姚玉凤 发表于 2021-5-26 18:02
对于失去伴侣的另一半来说,回忆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痛苦,唯有时间才能消磨一切……关于种子的比喻,很是 ...

是的,这像是一个悖论,婚姻实质形成了太多以陪伴为基础的生活习惯,一旦发生变化,另一个人就会有一个长久的适应过程。谢谢读评鼓励。夏安。
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08:22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1-5-26 19:04
欣赏老师新作,点赞,晚上好!

谢谢读评鼓励。夏安。
9#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08:24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1-5-26 20:03
喜欢这样很有生活气息的文,老师很有才。学习了!

时间长了会发现,土地家园烟火生活才是人的真实来处和心灵安放之地。谢谢读评鼓励。夏安。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08:34 | 只看该作者
李兴文 发表于 2021-5-26 23:10
中国社会漫长的农业历史,是一部自耕农的历史。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所谓“小农经济”,指的就是传统意义上自 ...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经济状况太差了,真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历史逼迫中国必须发展工业,在资本和技术都缺乏的前提之下,除了农业农民没有其他剩余价值可以获取,只有通过公社化的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才会顺利实现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工业产品对农副产品的剪刀差,这方面比之英国的圈地运动来说要温柔多了。所以后来才有了以工哺农、以城哺乡的政策调整。回望历史,历朝历代,农民群体都是比较苦的,有物质层面的苦,也有精神层面的苦。
夏安。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08: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21-5-27 10:23 编辑
文珺 发表于 2021-5-27 07:45
父辈们遵从着农业社会时代的某种法则,将勤劳、善良、诚挚和坚定等诸多优秀品质,根植于后辈的行为之中,作 ...

是的,农村农业是中国发展的压舱石,这种定位有经济方面的因素,也有精神文化方面的因素。近来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深有体会。
谢谢读评鼓励。夏安。
12#
发表于 2021-5-27 10:07 | 只看该作者
从你的文字中我汲取到了种子的力量。好文就是这样给人以生的勇气与力量。问候
13#
发表于 2021-5-27 10:4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都是一颗种子。至于在成长的道路上,最终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大道通透的文化人,还是仍旧在田里栉风沐雨、播撒种子的农人,主要取决于我们消耗了父母和社会多少资源。见识就在消耗资源的多寡里拉开了距离,但谁又能不理解这种意识里的差距呢?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我们到底是一颗什么种子?是一颗好种子吗?
14#
发表于 2021-5-27 15:3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朋友佳作品!!
15#
发表于 2021-5-27 15:37 | 只看该作者
提读支持,精彩继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4 17:54 , Processed in 0.05366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