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16|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叙述的背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7-19 1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21-7-20 10:13 编辑

  清晨,我被母亲叫起,去给别人家帮工。在文档中键入这个句子之前,与这件事有关的场景图片早已经纷涌跳跃,像是受到惊吓的虾子。这个时候,需要一股水流,给予这些图景以引领,让它们安静下来,依照某种秩序各归其位。


  作为一种切入,我选择从时间开始。这背后的逻辑是,任何一件事都要有起始。比如帮工这件事,总要有时间的,抛开具体年月甚至哪一天都可以忽略,但总有些时间节点不能再忽略了,否则叙述将难以展开。比如清晨或是午后、晚上,有时也可以具体到几点。这取决于叙述事件的时间规定性,上学放学有规定时间,可以具体到几点几分,有的则不用太具体。


  从开头句子键入的那一刻,基于语言逻辑或是思维逻辑的叙述过程开始了。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接下来直接叙述到了帮工地点的场景,另外一个是,可以先叙述起来之后的活动场景。我选择了后一种,因为自己知道,对于帮工现场,缺乏足够的记忆材料,对叙述造成困难。于是避重就轻,围绕比较熟悉的环节进行挖掘展开。


  相对于帮工现场的陌生,居住环境是最熟悉的,可以从这些熟悉的材料中挑选素材。这个时候需要有一种镜头感,即从穿衣开始,接下来要展开哪些动作,在动作的过程中有哪些素材进入视野,或者是由其中某个动作场景展开发散性思维。


  先从穿衣开始。这里,我把穿衣的环境假定为光线有点暗,与被母亲叫起来形成呼应,意即时间有点早。于是,隔了时空,我看到自己借着窗子里透过的微光,熟练地摸黑把衣服穿起来。


  发散思维从熟练这个词开始,前提是,以前不熟练,再往前推是不会穿,因为年龄小,然后由奶奶或母亲帮着穿,冬天的时候还把衣服放在灶火上烤一下,这些画面顺次出现了,像是一棵树主干上伸出一个枝杈,并且长出叶子来。它是鲜活的。


  接下来,应该是穿鞋,洗脸。穿鞋可否进行发散?也可以。旧布鞋,光脚,你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置入当时的场景,体会穿鞋的感觉。另外,由旧布鞋也可以展开,比如母亲冬天做鞋,平时穿旧鞋,过年穿新鞋等等。光脚是因为没袜子穿,或是没必要穿袜子。这个时候由鞋和袜子必然要考虑季节了,如果是冬天,必然得穿袜子了。穿鞋系鞋带,由不会到会,这也是成长过程的一个细节体现,可以酌情而定。


  第一次洗脸是什么时候,估计每个人都记不清了,也极可能记不清第一次自己洗脸,看似极其平常的洗脸动作,比如抹肥皂、闭眼等等,其实都是长时间训练形成的。洗脸用的脸盆、盆架、肥皂、毛巾,这些都是细节,这些细节可以都略过不提,可是你应该能想到,想到这些物件必然符合当时的生活条件,富人家什么条件,穷人家什么条件,就像电影中的道具一样,牌子样式都有差异。正是这种差异,留下了不同的人生烙印。


  有动作必然有声音,穿衣的窸窣声,走路的嚓嚓声,洗脸时候的哗啦声,这些声音都会对清早的安静造成一种打破,以及由这种打破带来的反应。


  由盆架到地面、墙壁,以及墙上的钟表,没有任何一个物件是孤立存在的,和其他物件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哪些物件能够进入人的意识,这是极自我的事,有的时候,墙上的相框,桌脚边的一个烟蒂,都可以进入人的意识,由相框想到照片上的人,由照片上的人想到一些往事,这些都可以成为素材,靠某个缘起给予采用或搁置。比如烟蒂,我可以联想到父亲,想到他爱吸烟,并且自己制旱烟。这些类似的联想像是一张张拼图卡片,需要借助逻辑的力量来拼接或是暂且搁置。这取决于素材与题目或是叙述指向的关系,以及写字过程中的某个一闪念。


  人的意识是复杂的,形成意识的对象彼此之间产生的勾连需要辨识和把握,否则,呈现是难的,容易出现文字堆砌带来的体态臃肿,或是其他问题。你会发现,相对于意识的复杂绚丽,文字呈现显得苍白无力。可是,这并不妨碍人不断用文字的方式对意识进行梳理,对自我进行描摹和安放。


  叙述一件事,说明这件事有其意义,你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观点,比如,感觉过去农村帮工挺好的,潜在的信息是,那种好消失了,或者是,以那种好为代表的某些美好消失了,心中感到遗憾,成为叙述的动机。否则,便缺乏必然缘起,文字呈现也缺乏基于真实基础上的生活逻辑。这种统称的逻辑中包括了个人行为逻辑和生活逻辑,比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叙述的那样,共同构成一种庞大的社会规定性。好多时候,人会回望,回望在过往的经历中,有哪些值得捡拾的人生碎片。人由于变老而喜欢怀旧的说法似乎不能诠释基于回望的文字呈现,更不要说,这种回望历代不辍从未断流。


  之前曾参与过文史资料的采编工作,采访过一些人,听他们讲述过去经历,其中有一位被日本人抓去的劳工,回来后历任村干部,不识字,记忆力惊人,谈及被抓经历,少有苦色,即使我们有意识的引导,也没能从他那里得到想要的细节,他反而提及,日本兵和他开玩笑,还拿出自己的全家照让他看。从他的叙述中,我感受不到那次被抓带给他的深重苦难,这让我陷入思索,或许是在被抓之前,他遭受的苦难太多了,以至于那次被抓并没有让人感受太多,像是一个脚底板磨了厚厚茧子的人感受不到硌疼,生于极寒地带的兽感受不到冬天的冷,遭受了诸般蹂躏的肉体和灵魂早已经麻木不堪。若真是这样,这种被动的回望便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由心生发的回望才是有意义的,经由这种回望,像是耳边响起熟悉的旋律,以期对内心带来无法言说的治愈和安宁。


  于是,我看到自己洗完脸,从屋门出来,开大门,经胡同、东西大街,去帮工。出院门之前,得考虑是否带工具,我选择带,铁锨,选好用的。由铁锨发散,想到了父亲,他亲自制锨把,锨把被磨光,等等。这些选择表面看来是因为符合行为逻辑,其实潜在的原因是,一方面,字有神性,有其内在指引,另一方面,意识有其内在规律。比如说,题目是帮工,其实是借此回望,来达成一种生活场景的模糊重塑,将已经离世的父亲给予召回也未可知。很显然,自己文字中呈现的所有细节,父亲都是熟悉的,某种程度上,他和母亲以及其他乡亲一起,亲自缔造了这一切,虽然,这种缔造显得很粗放,缺乏现代文明所标识的精致和富裕。这样说并非将意识归于神秘主义,或是给落后的农业文明喊魂鸣冤,是说,意识极其复杂,对其进行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从未真正抵达。


  比如,在出大门前会注意到什么?可以有多种选择,这取决于你,以及潜在的某个缘起。我选择迎门墙上墨色淡了的福字。为什么会选择?说不清。在看到这种知觉后面有意识建构的规律,规定了哪些被看到,哪些被忽略。


  问题是,那些没有进入意识的存在还算是一种存在吗?应该在,只是没有被唤醒。比如,我可以选择墨色淡了的福字,也可以选择西边牛棚里发出的声音,或是院外白杨树上传来的喜鹊喳喳声。这有点像博尔赫斯笔下《小径分岔的花园》,选择具有当下唯一性,不可能同时走向每条小径。这一次,我没有选择牛棚和喜鹊,没有被选择的还有许多,这些存在是巨大的,成为意识的潜在构成素材。只是,这些素材有的可能被呈现出来,有的则慢慢被遗忘,直至消失。记住和遗忘,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遗忘也是一种缘分。或者是,相对于文字呈现的显性表达,那些被遗忘的归于沉默。


  比如胡同,经由它前往大街,我肯定胡同的存在,却拿不出与胡同有关的细节来给予进一步的发散或呈现,无他,它只能处于意识拼图的边缘。你也可以进一步延伸为,它连接着更为广阔的世界,暂时超出你的意识把握能力。


  在大街上可以继续有发现,拾粪的,挑水的,有什么可以发散的吗?记忆的缺失再一次对基于细节的心动的叙述丰富性发出挑战,那份缺失是如此庞大,像是一个无形黑洞,让我感觉到了隐隐的恐慌。这是一种疏离的前兆吗?如果有一天,自己再也无法回忆起与乡村有关的细节,那将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除非,你的心里已经结了厚厚的茧。


  帮工的现场终于到了,我看到自己加入其中,并没有因形式上的抵达而感到特别欣喜。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7-19 20:26 | 只看该作者
表达支持!虽然属于另类文风。                                
3#
发表于 2021-7-19 20:47 | 只看该作者
"他反而提及,日本兵和他开玩笑,还拿出自己的全家照让他看。从他的叙述中,我感受不到那次被抓带给他的深重苦难,这让我陷入思索,或许是在被抓之前,他遭受的苦难太多了,以至于那次被抓并没有让人感受太多"

_ _     灵魂的拷问
4#
发表于 2021-7-19 22:37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一个好动脑筋的人,由一件简单的帮工,思维一层层发散出去,竟至把好多场景一一画面顺序出来,逻辑严密,理性睿智。
5#
发表于 2021-7-20 00:59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地向你学习下发散思维,也开辟出一种另类的文风把,不过我估计很难做到,因为我情愿写一首古风歌词
6#
发表于 2021-7-20 08:29 | 只看该作者
读罢文字,感觉这些是特意为我写的一样,“勾连”与“安放”是那样的闪目,在大部分发散的思维里立下定桩。原来我流动的情绪是要与这个我生活的世界一起跳动,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孤魂野鬼。只是,眼睛长在皮肤上。
7#
发表于 2021-7-20 10:15 | 只看该作者
思绪的深度沉陷,一篇从内心深处滋生出的文字。意向纷杂的文字背后,有的是对现实生活的熟知和透彻。
8#
发表于 2021-7-20 10: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她她 于 2021-7-20 10:48 编辑

首先,在我的感觉里,这一篇只是与“帮工”关联,并不完全与前面那篇《帮工》很关联
更像是你的心里有着另一篇无字的《帮工》,这才是你心里叙述的背面旁白
所以,我个人会在一定的感觉上,觉得他像你前面书评里的姊妹篇,有心或无意的,至少意识里就隐隐地有些贴近了
嗯,以我的阅读习惯,我还得慢慢习惯。但很好的是,确实带动了我的思维,虽然不一定能安静,但至少不会浮躁。

然后,我跳跃性地想起了一个人。嗯,我笑着说,是房导。
我偶尔会在文字里玩笑,但也是认真地玩笑,比如说他的文字,很像黑白影片
读他的字,我总需要极大地去静心,像是在两个平的轨道里,读一个真实的“自己”
他的镜头,总在不断地用行为来解说思维
读他,我总会想,他在做什么,他想做什么。

而你这一篇,我像是在看个纪实篇
像是记忆里真实存在但又缺乏了一些具体的有说服力的行为细节来佐证
所以更多的需要旁白来牵引,来引导着去思考去勾连而连贯成一些画面
你的镜头,总在不断地用思维来解说行为
更多的,我会想,你在想什么,你会怎么想。

虽然说的有些乱七八糟,也有些不管不顾。
但这就是你认识的我了。
问安:)

点评

叙述的本身,就是事物的本身,遵循其实就是最好的状态,若是三维到四维,平面瞬间立体。 能让她她想,想起,想着,真好:)  发表于 2021-7-20 12:12
9#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09:01 | 只看该作者
鴳雀 发表于 2021-7-19 20:26
表达支持!虽然属于另类文风。

哈,另类,果然是。谢谢包容鼓励。夏安。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09:02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21-7-19 20:47
"他反而提及,日本兵和他开玩笑,还拿出自己的全家照让他看。从他的叙述中,我感受不到那次被抓带给他的深 ...

谢谢读评鼓励。夏安。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09:03 | 只看该作者
岩之春 发表于 2021-7-19 22:37
真是一个好动脑筋的人,由一件简单的帮工,思维一层层发散出去,竟至把好多场景一一画面顺序出来,逻辑严密 ...

估计我的脑筋动得有点复杂了,原本简单的事搞得如此繁复。但愿自己能够早一点做到思想清晰。谢谢读评鼓励。夏安。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09:03 | 只看该作者
姚玉凤 发表于 2021-7-20 00:59
好好地向你学习下发散思维,也开辟出一种另类的文风把,不过我估计很难做到,因为我情愿写一首古风歌词

嗯,期待凤版的古风歌词。谢谢读评鼓励。夏安。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09:05 | 只看该作者
洛雨漁舟妙玉桌 发表于 2021-7-20 08:29
读罢文字,感觉这些是特意为我写的一样,“勾连”与“安放”是那样的闪目,在大部分发散的思维里立下定桩。 ...

哈,特意为你写的一样?谢谢鼓励。如果能够给人一点启示那真是善莫大焉了,但愿不会把人引沟里去。谢谢读评鼓励。夏安。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09:08 | 只看该作者
夏日荷风 发表于 2021-7-20 10:15
思绪的深度沉陷,一篇从内心深处滋生出的文字。意向纷杂的文字背后,有的是对现实生活的熟知和透彻。:victo ...

谢谢荷风的读评鼓励。夏安。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09:17 | 只看该作者
她她 发表于 2021-7-20 10:18
首先,在我的感觉里,这一篇只是与“帮工”关联,并不完全与前面那篇《帮工》很关联
更像是你的心里有着另 ...

说谢谢显得客套了,可还得说,否则,心不安。谢谢她她的认真。你的感觉都对。这里面既有你一贯的认真,也有你的细腻和敏锐。之前和你说过,因为读书等原因,思想受到影响,这些影响或多或少地表现到文字上面。
在此之前,自己只是简单写字,现在似乎把原本简单的事搞复杂了。自己会继续努力,但愿能够早一点走出来,不以叙述风格的改变影响真实基础的框架,真正予思想以梳理,予心以安放。夏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0 19:47 , Processed in 0.05409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