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17|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渐 行 渐 远 小 炉 匠 (散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9-6 2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21-12-17 19:49 编辑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21-9-7 13:08 编辑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21-9-7 12:58 编辑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21-9-7 02:09 编辑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21-9-7 01:57 编辑

渐行渐远小炉匠(散文)

MLMC 米粒满仓



  “锔锅喽——,锔盆唻——,锔缸喽——,锔碗唻——!”

  儿时在乡下,经常听到这样的吆喝声。一闻便知:小炉匠来了!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行话,说的就是小炉匠、锔锅匠。


  

  所谓小炉匠,是乡里人的口头俗称。其实就是锔锅匠,或锔碗匠、锔缸锔盆匠。正在家里或大街小巷玩耍的我们,每当听到这个吆喝声,以及与之相伴的铜锣声,或拨浪鼓、棒槌声、木鱼声、敲铁片响声,便立即一群一伙地寻声跑去,手里拿着棍棍棒棒、石头瓦块或“纸哌”等玩物,边跑边大呼小叫、兴奋异常。因为,又有好玩艺儿可看,可以过眼瘾了。平常日,在家里、街上早玩够了,就那些石头瓦块土旮旯,连个玩具也没有。

  当然,有时候我们会听差了、跑错了:来者不是小炉匠,而是别的“江湖艺人”“巡乡手艺人”,比如杂技杂耍、耍藏眼儿(魔术)、耍猴儿、货郎/小百货担子等。

  跑错了不要紧,都一样,这些全是我们感兴趣的、好玩的、有意思的,属于必看必听的“保留节目”!

  远远地跑过去,就看见街巷那边,小炉匠肩上的扁担挑子,一起一落颤悠悠地回应着他那长长的吆喝声和铃铛声,有点像“表演唱”或某种“歌舞”。近前了,可见他的扁担一头,挂着一面小铜锣和小悬锤,他挑着行走时因为扁担晃动,悬锤即击打小铜锣叮当叮当响,和着他的一路吆喝声,便形成乡间的一道古老隽永而厚重的风景线。

  我们围着锔锣匠和他的挑担儿,探头探脑看这瞅那,甚至问东问西,没见天儿似的。在我们眼里,似乎有看不完的好东西,世间的几乎一切,在我眼里都感到新颖、有趣、神奇、好玩儿。

  那是1970年代前后,我们还小。

  在我们的注目礼中,小炉匠放下扁担,喘着大气。暖和天时就解扣松怀、宽衣凉快。炎夏时节,他会一手芭蕉叶蒲扇,呼呼地摇着,不用说早已大汗淋漓;另手从扁担两头的大木箱、大箩筐里,一件件卸取下各种工具、小板凳或马扎,一样样摆放到地面或案板上,不断地弯腰直腰、转来转去。同时,嘴巴依然马不停蹄:“锔锅喽——锔盆唻——锔缸喽——锔碗唻——”

  我们孩子们,最看重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的扁担两头的大箱子和大箩筐里的家把什!只见他打开精致的木箱,随着他拉开一个个抽屉和夹层,拿出一样样好玩意儿,我们既看到了拿出来的,也看清了里面大大小小不拿出来的工具和材料。

  简直把我看呆了!有各种铁片、铝片、铜片,铁砧或铁镦;各样大小钉子,锔钉,锥子,石蜡,机油、凡士林油,石膏腻子;有针头线脑、绳子、粗线细线,粗细铁丝、铜丝、铝丝;也有大小铁锤,大小钳子,竟然还有尖嘴钳子,那可是我们全村都不曾有的珍品!看上去非常精致。因此,他人在我们眼里也随之显得高大、神奇、很高级。大箱子一层一层抽屉,分的一格一格,像个百宝箱,也像一幢袖珍“百货大厦”!简直百看不厌!

  真想伸手去摸摸这些珍玩儿!却不敢!只是暗暗觑觎、看看而已。以前是有过教训的!曾经不知深浅亲疏,靠上去拿拿这个摸摸那个,被主人冷眼瞅过,或不咸不淡的一句责备,还把我的小手扒拉开。从那以后便再也不去触碰。彼时的乡下孩子没见过世面,没看到什么高档品,眼前这些就是我们心中的宝物!

  等他展开摊子、布置妥当,便坐下来“上班”“开工”了。大婶大奶们也应时应景很妥帖地配合,一个接一个地先后走来了!边走边说笑、与人打招呼、互相通报小炉匠到来的消息;亦有大小孩子,手拿待修物件赶来,一路蹦跶嘚瑟着;我经常为大人报信,问问有没有要锔的东西?小炉匠来了!

  曾记得,有的混账孩子,拿着碎裂的碗碟来锔,锔好以后他带回家,却在半路上磕倒摔跤,打碎了!钱白花了、碗碟也废了。

  大家来到跟前,有的会与小炉匠打声招呼,随意零散地围在小炉匠身边,大人孩子有站着看的,蹲着看的,拉着闲呱儿,捎带排队。有的直接坐在泥地上看,有的看完或看够了,站起来胡乱用手拍拍屁股、裤子上的泥尘,走人。

  这时,你看上去虽然没有队形,但是大家心里都有数谁先来后到,时不时地你看看我、我瞄瞄你,都在心里盘算着、排着队呢!你可别以为没有队形就不是排队!这里是心中的队列。

  有时候也会把待修的物件,在小炉匠身边按先后顺序摆一溜儿,等于是代人排队了。随着一件件修完取走,人们时而弯腰依序往前移动着盆盆罐罐。

  你看,原来,我们智人的盆盆罐罐也会排队、有智能,懂得文明、排队的道理?


  

  锔锅匠坐下后,还在膝上垫了块乌漆麻黑的油布。他的围裙,好像从来不需要洗刷,已经脏污得看不出模样、看不清布料的色彩。整个人看上去都灰不溜秋的。你看看,他们的双手多为乌黑粗糙,如树皮龟甲,青筋暴突,裂口老茧遍布。全身都是岁月风霜的痕迹。这身穿戴行头,似乎佐证了、解说着他的艰难生活、劳碌辛苦职业。这油布和围裙,仿佛不是地球上的,说不定是在荒无人烟的月亮上、漂泊流浪了一万年呢。

  他接过前面早来者的物件,翻来覆去仔细端详,看清楚碗碟碎裂处,琢磨修补方案,与用户交流看法、确认碎裂状况。若是碎裂几块,他需要和用户两人一块插手才能对起来,将物件恢复原貌。再估摸一下能否修补和是否值得修补?如果大碗、小盆碎裂成多块,虽然能锯合却维修价值不大,勉强锔到一块也不一定能长久使用。他估摸一下需几个锔子,多少钱,收费是根据碎裂程度、锔子数量和锔钉大小综合考虑。他报价以后,双方谈拢了,才能开始正式修补。

  最招人喜爱的是他的金刚钻。这是小炉匠的镇箱之宝。我们完全拜倒在金刚钻的石榴裙下!

  小炉匠有的用旋转式“砣钻”,有的是推拉弓式的手杆钻,前者比后者更为精致。不管是什么式型,钻头的前尖端都是金刚石(用于瓷器。而锔泥质碗盆,用钢铁钻头即可)。旋转式木钻由钻杆(有铁有木制,多为铁)、手执横档、砣硾儿(放大动力和惯性)、钻头、拉绳等组成;推拉式木钻,稍事简陋低级些,仅有木头钻杆、拉绳、拉弓、钻头等。尖细的钻头用铁圈箍着紧固在钻杆下端。一根木棍或竹条拉弓带动着系在两端的牛皮绳或麻绳,通过手臂推拉,驱使钻杆旋转实施打孔。

  小炉匠把需要锔的缸盆、碗碟放在案板上,或者干脆放到泥地上或并拢的双腿上,他从旁边拉起一根皮绳或麻绳、布条,将碎裂的碗碟捆绑固定还原成型,然后开始打孔。如果碗碟仅仅是有裂口缺口并未裂开,则比较简单不需捆扎,老汉直接将其夹在双腿之间即开始钻眼儿。

  只见他抓起杆钻,将钻头对准碗盘裂缝一侧某点,来回快速推拉木弓,该动作有点像拉胡琴。木钻快速疯转起来,发出阵阵刺啦声,陶瓷粉末上下纷飞,一会儿便钻好了几个深浅合适的小孔,都在裂缝的一边,一般是盲孔,不可以钻透;接着,他从箱子抽屉里取出事先做好的锔钉,一端插进小孔,锔钉横跨在裂缝处。他比划好方位,按照钉子的尺寸,拿起杆钻为锔钉另一头配钻(配做)打孔。呲呲啦啦一番折腾,再放下钻杆,将钉子那头按进新孔。不大不小正合适。拿小锤子轻轻地敲打几下,钉子紧紧地嵌进孔中、严实稳固地拷紧裂口。以此类推,几个钉子悉数上碗。再用石膏或腻子油抹平锔子周围和裂缝处,一是辅助固定锔钉,加强钉与碗的稳定联结配合,再是密封裂口不渗不漏。

  至此,几个锔钉严丝合缝,与碗碟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是个技术活,特别是在薄瓷碗碟沿上打孔,孔深既要挂住钉子,又不得钻透碗壁,便需眼力、手上功夫到家;二,钻头开始入头之前是打滑的,这就要有高超的功力,左手臂稳住钻杆阵脚,免得钻头在嘀溜滑的瓷碗表面“滑旱冰”!三,尤其是,右手使劲推拉木弓来启动旋转,给左手的稳固定位添加了很大难度!何况,这些瓷器根本就无法使用装夹器具来夹紧固定。双手都不能扶碗抓紧,他只是双腿夹碗,碗碟必是活动不稳的。四是,陶瓷多硬,金刚石更硬,这样在钻孔时需要施压较大力度,如何才能夹紧碗碟?五,且必保证双孔中心距位置尺寸精准,孔距大了锔子会掉下来、没有力度,小了就装不上钉子。六,有时候,需要拆下锔钉重装,敲敲打打要有技巧,弄不好很容易打碎碗碟。上述种种条件、难度、精度要求,如何保证实施实现?

  我看毫不夸张,现在工厂的八级工,也无力完成如此高难度的操作!

  有时候,需要特殊尺寸或要求的锔钉,就临时打制锔子,把粗铁丝或铜丝放在铁砧上,用铁榔头大力锤击,现做成枣核形(对称圆弧形)两头带弯钩的扁条钉子。

  如果是大盆大缸,那就麻烦了,太重不说,若碎成几瓣,需要两三个人抬起来,互相扶着拼接对正、接好缝隙恢复原形,这既费时又费力。然后捆扎固定,才能钻孔修锔。抬起放下过程中也很危险,还怕二次碎裂。

  我在外围专注地欣赏他的漂亮技艺,钦佩不已。目不转睛地看他一步步操作,心里欣赏赞叹有加。这些手艺人,有一技之长,都是乡下的能人,靠耍手艺、真本事吃饭!不简单。我抬头看,周围街边斑驳陆离土颜落色的墙壁上,到处是语录板,上面油印着毛主席头像和一段段毛主席语录或口号。你看,他身后、西边、东边、对面南墙的语录板上是:“为人民服务”“毛主席万岁”“向雷锋同志学习”“以阶级斗争为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无产阶级**胜利万岁”等。

  来我村的小炉匠,经常坐在东西中心大街中部的十字路口附近,这里人流较多,类似于过路人、集散地的交通枢纽,利于招揽顾客,容易与人们互相遇见发现,双方都方便。冬天,他会寻找一个背风朝阳的角落,较暖和不太冷不挨冻。暖和天在树下阴凉处,或到路南侧屋下阴影里坐摊儿。

  儿时的我们眼里,他的所有工具都是那么先进、精美、精致,叫我眼红,垂涎欲滴。平素,我喜欢零零碎碎的小物件,常满街寻找好玩的物什,一块石子、一截铁丝、一个瓦片、一块带色的小石头,都是我的玩具或玩伴儿。小炉匠来了亦然。等待他走了,就落下一些下脚料、比如一截短铁丝、几滴灰膏渣、坏的锔钉、针头线脑的,我便悄悄捡起来欣赏把玩儿。他人不走,我不好意思捡,生怕人见笑。

  小时候,没有任何正式的专门的玩具。乡下,根本没有卖玩具的。即使有也不会买,没有钱!


  

  写到这里,我想:可能许多年轻人看不懂?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会问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锔锅锔碗、锔盆锔缸?我们家里的锅,从来不用锔,也不碎。用的都是电饭锅、电炒锅、电磁灶、微波炉、电饼铛。

  也许会说:碗碎了,扔掉即可,为什么要修锔?碗碎了怎么锔?再说了,俺家大多是铁腕、铝餐具、不锈钢碗碟,从来不坏;我们也不等到用坏,看它旧了或不顺眼,稀罕够了,不时兴了,没坏也扔掉换新。为什么要修理碗碟?修补的碗碟怎么使用?

  还可能问:这是什么年代的事儿?是在中国吗?

  这就是:夏天不知冬的冷,冬季不懂夏的热。

  其实,锔锅匠诞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中国是陶器和瓷器的故乡。陶器、瓷器以其坚硬耐磨,可持久使用等优点,一度被人们视为珍品。然而它们易碎易裂、坚硬有余柔韧不足。它们是岩石泥土的再烧结,永远都不可能再生或降解、分解。碎了就需要修补,因为生活的实际需求,锔修匠便应运而生。可见它是时代与现实生活的产物。

  锔锅匠,是延续千百年的一种手工维修行当。他们走村串乡,游走于各地大街小巷,以锔修锅碗瓢盆、缸罐瓮桶等物品为生,养家糊口。他们一根扁担、两只脚板,辛辛苦苦走遍天下。走南闯北挺不容易!长年风里来雨里去,因此经常是灰头土脸。一家人的吃穿用度,都在他自己身上。可谓一肩挑起全家饭碗、生活的重负,一副身板检阅着艰难的人生与岁月。

  锔锅匠,作为城乡之间的能工巧匠,一般不仅是锔锅碗瓢盆等泥制、陶瓷餐具、陶瓷用品,还有某些泥质、石膏、陶瓷工艺品,以及铁器活、焊接等。除了铁锅,水桶、水筲、水盆,金属盆盆罐罐,金属碗碟,以及泥质、陶瓷尿罐子、浑水桶等,如果碎裂了、锈蚀了、有洞漏了,都可以修补、锔好。

  小炉匠的“工作”“事业”很艰苦。他们都是自己带饭、胡乱凑付一两顿。中午饭、晚饭,都是吃冷饭、喝凉水。也没有地方加热熥熥。别说乡村没有饭店酒店旅馆。就算有,他们也吃不起住不起。喝水亦然,一般是自己装一两瓶/壶水,这一天就靠这点水了。暖和天还行,冬季这些冷水就不给力了,反而会以低温冷冰冰,大肆攻击其已经冻得凉哇哇的胃肠。瓶里自己带的水,喝完了就得向百姓借口水喝。

  不难想象,在严寒隆冬的街上,冷风呼啸冻手冻脚,一个人可怜兮兮地蹲在街角啃凉饭、吃冷菜、喝凉水,与乞讨的形象、滋味已经比较接近了。


  

  居家过日子,那时家家户户的锅碗瓢盆都很多,大多是用泥土坯烧制而成。稍不小心就容易打碎。在经济匮乏的年代,挣钱不容易,人们过惯了苦日子。但凡能修修补补,将就能用便不舍得买新的;一修再修,实在是修不好了,才会淘汰。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便是彼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记得,村里有不少人家,大铁锅里面都有补丁,修补过。有的是锅上半部开裂、碎了。这还好办,可以凑合使用,起码不会漏下汤水。就怕锅底有漏洞。有的家里,锅外沿打着补丁、或包着铁皮,锅底还铆着白色铆钉;有的上半部裂开了长条口子,有的局部有洞;有的是机械生硬的人为损伤,有的是天长日久烧坏、腐蚀、磨透;有的是烧干锅还不知道加水,几次锅就烧废了;有的是烧干锅了,马上救急直接把凉水浇到烧红的锅底时,锅就直接炸裂给你看!

  有的贫苦人家锅坏了,不仅买不起新锅,也修不起铁锅。有的人家,大铁锅已经好几个小洞洞,好像整个锅底摇摇欲坠,随时有可能塌掉下去,却还在凑合用,不舍得扔掉。便如此应付过日子!

  炒菜的时候,临时用萝卜块儿塞进孔洞,堵一下不漏油水;或者用白面和水后堵在小孔上,将就着做饭菜。这样炒菜时,锅铲子就要躲着这几处,不小心铲到了,或者面团铲掉了重新漏水,或者锅铲子被萝卜块儿、孔洞边缘绊一跟头!若孔洞稍大,不小心会直接把铁铲一角插进锅漏洞。导致漏洞二次扩大。每次做饭炒菜,都要弄面团、萝卜块,或是别的什么东西堵上去。

  后来,等到有钱了才修补,终于修好了、不漏了。但是,锅底上几个铁补丁,用起锅来依然很别扭!铲子要每次完好无损地躲开几个“疮疤”或铆钉,也不是件容易事。

  咳——,这日子过得!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小炉匠一行的细软装备不断更新、变化:1950-60年代及以前,是挑担子,一根扁担颤颤巍巍走四方;60年代后仍有挑担子、也有推着木质小推车的,都是步行;70年代中期-80年代,有小部分骑上了自行车。再后来,大多数都骑上了自行车,甚至是摩托车。以车代步,小炉匠的工作与生活效率、质量的提高,及劳动强度的降低,都有了质的变化与飞跃。

  到上世纪80年代,泥质、陶瓷制品逐步减少。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不断涌现,先后有铝制品、不锈钢制品、复合材料制品等。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谁还算计几元钱的东西?旧了碎了,干脆扔掉买新的,没人请锔锅匠给锔起来。

  一些曾经流传了千百年的民间技艺,正在渐渐走远、消失不见。而任何一门手工艺的失传,必将伴随那个行业的古老文化与传统,从历史长河中永远消失。现在,好多东西,坏了就直接扔掉再买新的。富裕起来的人们,已经不大习惯对漏眼儿或裂缝的锅碗瓢盆进行修补了。小炉匠,这个曾经给生活在艰苦岁月里的人们,带来多少安慰便利和实惠的手艺,也随着那个时代一同走远了,失业下岗了。没有市场,渐渐走出人们的视野。

  这也正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如今的生活,比那时候有明显的豪华、奢侈和浪费。生活富裕了,人们便不再注意勤俭节约,俭省持家。而整个地球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从总体上说,这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很不合理也不科学,无法与可持续发展的工农商各业经济相匹配、相统一。长此以往,地球自然资源迟早有用完的一天!

  究竟,应该怎样开发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如何吃住穿戴、怎么生产生活,怎样与地球相处,与大自然交友还是为敌,这很值得我们反思!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1-9-7 02: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21-12-17 19:50 编辑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21-9-8 21:57 编辑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21-9-8 19:29 编辑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21-9-7 02:07 编辑


代一同走失了,失业下岗了。锔锅匠没有市场,渐渐走出人们的视野,只在心中留下那个时代的影子。
代一同走失了,走远了,失业下岗了。锔锅匠没有市场,渐渐走出人们的视野,只在心中留下那个时代的影子。

很不合理也不科学,也是不能持续发展的,无法做到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相匹配、相统一。长此以往,地球自然资源迟早有用完的一天!很不合理也不科学,也是不能持续【】发展】的,无法做到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相匹配、相统一。长此以往,地球自然资源迟早有用完的一天!



是新版本,修改以后的版本。恢复原样。
3#
发表于 2021-9-7 10:54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新作,在老师的笔下人物生动有趣!
4#
 楼主| 发表于 2021-9-7 12:57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1-9-7 10:54
欣赏老师新作,在老师的笔下人物生动有趣!

欢迎建华文友!感谢你的点评跟帖!多谢认可好评!中午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21-9-7 13:13 | 只看该作者


【字数:5498字,2007 / 2016 /2018 / 20210906】
补充600字。合计字数——6098字

6#
发表于 2021-9-7 17:52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时代的缩影               
7#
 楼主| 发表于 2021-9-7 18:34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21-9-7 17:52
一个时代的缩影

欢迎蛇珠!感谢蛇珠的认可好评!晚上好!
8#
发表于 2021-9-7 21:59 | 只看该作者
描写生动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9#
发表于 2021-9-7 21:59 | 只看该作者
点赞支持满仓朋友~~~~~~~~~~~~~~~~@晚上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9-7 22:47 | 只看该作者
童心是 发表于 2021-9-7 21:59
描写生动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欢迎童心是老师!感谢认可好评!晚上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9-7 22:48 | 只看该作者
童心是 发表于 2021-9-7 21:59
点赞支持满仓朋友~~~~~~~~~~~~~~~~@晚上好~~~~~~~~~~~~~~

感谢点赞支持!问好童心是老师!
12#
发表于 2021-9-8 11:53 | 只看该作者
远久的回忆,难忘的往事,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缩影,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烙印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9-9 08:37 | 只看该作者
姚玉凤 发表于 2021-9-8 11:53
远久的回忆,难忘的往事,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缩影,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烙印

欢迎玉凤版主。感谢认可好评,多谢赞美。辛苦了,祝好。
14#
发表于 2021-9-10 18:07 | 只看该作者
再赏朋友佳作~~~周末快乐
15#
发表于 2021-9-10 18:07 | 只看该作者
提读支持精彩继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5 07:08 , Processed in 0.13047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