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20|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描绘一个馒头的美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9-18 1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描绘一个馒头的美好
  
  馒头,似乎没有什么可描绘的,更别说要描绘出一个馒头的美好。一般情况下,若说谁日子混得惨,就说他连着吃好几周泡面了。当然,若是更惨,则只能吃馒头,稍好的情况是还有两袋榨菜。
  
  然而,即便有人惨到只能吃馒头(无论有没有榨菜),他也不会去向人描绘一个馒头的美好,诸如:我现在穷得只能吃白白的、软软的、香喷喷的大馒头了……之类。
  
  所以,但凡要描绘一个馒头,而且要描绘出馒头的美好,原因只有一个:在这个描绘者眼里,馒头是真的美好!
  
  在记忆深处,就有这么一句描绘馒头美好的句子,那是东北地方戏曲《冯奎卖妻》中的一句“说口”:“等你爹赚钱回来,给你们买雪花大馒头吃……”就是这么一句话,居然在我的记忆中驻留了三十几年,每每吃到馒头,甚至看到店家摆出来等待售卖的馒头,这句话就会在头脑中响起。
  
  等你爹赚钱回来,给你们买雪花大馒头吃……
  
  等你爹赚钱回来,给你们买雪花大馒头吃……
  
  …………
  
  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句子啊!一方面是把馒头描绘得相当美好:那馒头不是一般的馒头,而是“大”馒头,捧在手里,就有实实在在的感觉。那馒头不是一般的馒头,而是“雪花”大馒头,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白啊!不用说比高粱米饭白,比苞米面大饼子白,甚至也比一般自家小麦粉蒸的馒头白……这样的“雪花大”馒头,不消说,冲进鼻子里的是一种难以抵挡的充满诱惑的香气,而嚼在嘴里则是一种叫人回味无穷的香甜……
  
  当然,那些“惨”到只能吃馒头者们永远也体会不到这种感觉;那些一见馒头就皱眉的孩子们更是体会不到这种感觉。因为这句话的背景是,崇祯末年天下大旱,冯奎一家无米下锅,在孩子们饿得奄奄一息之时,从冯妻李金莲口里说出来安慰孩子们的话。
  
  没有真正尝到饥饿滋味的人,尤其是没有真正挣扎在饿死边缘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一个馒头究竟有多美好,当然更想象不到一个馒头也需要用某种修辞方法来描绘。
  
  而实际上,这种感觉离开我们并没有多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起到现在,不过四十年时间。可是那种深入骨髓的饥饿,却伴随着我们的祖先几千年。在整个历史上,饿殍遍野、人相食之类的记载比比皆是,每一次天灾人祸,都会造成大量百姓死亡,而这其中,饥饿都是主因。
  
  饥饿在我们民族的记忆中是如此刻骨铭心,以至于在如今其早已不成为一个可资讨论的话题的时代,我们仍然无法消除它的遗存——逢年过节,我们给父母长辈所送的礼物中,绝大多数仍然还是吃的。当然,也有例外,那例外则基本是穿的。再例外的,则可能有一些保健品——归根结底还是吃的。
  
  所以我见过许多老年人,尤其是乡村里的老年人,他们吃饭从不挑食,有什么吃什么;他们从不浪费食物,剩饭剩菜热了再吃,甚至一热再热,连普通的白菜都热得烂到夹不上筷子……因为他们那一代人知道饥饿是什么滋味,他们有的人更经历过亲人被饿死是什么滋味……
  
  与他们相比,我还算是幸运的,生于七十年代的我们,至少没有挨过饿,即便我们身上穿的是破烂的带着补丁的衣服,即便我们上顿吃着苞米面大饼子下顿吃着烀地瓜……但毕竟没挨过饿,更没有面临过可能被饿死的危险。
  
  但贫穷带来的记忆同样深入灵魂,终生难忘。
  
  正如毛姆说过的一句话:“只要你挨过穷,你心里就一辈子是个穷人。”
  
  有贪官贪污上亿,却“一分钱都没花”,理由是“过去穷怕了”。这就是典型的穷人心态。有了钱,不享受,不挥霍,不纸醉金迷,甚至都不拿去投资,不想方设法“洗白”……这绝对不是正常人的心理。所以“挨过穷”的人即便当了大官,发了大财,其骨子里还是个穷人。
  
  哪怕这个穷人当了皇帝,只要挨过穷,心里仍然是个穷人。比如朱元璋,即便当了皇帝,他仍然和忍饥挨饿的小时候一样仇官,不但把官员们的工资压到极低,更是把官员们的身心也压到极致,比如庭杖,比如剥皮揎草。这哪是人干的事儿啊,至少不是有修养的富贵之人干的事儿。所以“挨过穷”的朱元璋,即便当了皇帝,即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他骨子里还是个穷人。
  
  所以会有人有了点儿存款后藏在花盆里腐烂了,或是藏在柜子里被老鼠嗑坏了,甚至藏在鞋子里被当作破烂卖掉了……穷人,始于身穷,终于心穷。根本承担不起突如其来的富裕——哪怕只是比过去的自己稍微强那么一点儿的“富裕”。
  
  当然,也有不这么狭隘和愚腐的。比如,就有积蓄了一些钱不再贫穷的,不知从什么途径懂得了“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道理,便一门心思要摆脱“穷人思维”,把自己辛辛苦苦的积蓄用于风险投资,结果可想而知……因为一个经济上已经不再贫穷的“穷人”要面临的不仅仅是“穷人思维”,更有“穷人见识”。没有一定的见识做基础,想摆脱“穷人思维”,只能是痴人说梦。若将这种思维转化为行动,则最大的可能就是重新陷入贫困。比如因冤假错案获得国家赔偿的赵作海、陈满、黄家光……无一不是出狱后便迅速陷入传销陷阱或低级骗局,短时间内赔光了百万身家……
  
  比如考大学——当然,我所熟识的人中,子女能有机会读到大学的实在少得可怜,而在这少得可怜者中,则大抵是我的同学或同事——近几年师范类院校和医学类院校的分类连年上涨,许多本来不入流的师范院校和医学类院校身价倍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诸如我们这样的从前“挨过穷”而现在基本不再穷的家长们对于高校根本就没有怎样广泛而深刻的认识。就如小时候老师问到“理想”时,除了回答当“老师”、当“医生”、当“科学家”……实在想不出其他的答案。科学家似乎有些遥不可及,所以老师和医生就成了首选。此外,还有哪些专业,都是学什么的,毕业之后要可能从事什么工作?当下的就业形势又怎样……完全两眼一抹黑,又怎么可能去报考?而老师和医生则是风吹不动雨打不动的“铁饭碗”,所以,这两类院校越发火起来。
  
  也有考入名牌大学的工农子弟,发现那些出身富裕家庭的同学们除了学业优秀外,更会都有一两项额外技能,如琴棋书画、运动、音乐之类,便有些不理解——实际真的很难理解,因为对于某些人,考上名校只是他们生活中的选项之一,而对另一些人,则是他们生命的全部。后者,自然是“挨过穷”甚至现在仍在“挨”的穷人。
  
  贫穷在我们的记忆中是如此刻骨铭心,所以,即便在我们已经全面脱贫的今天,可是那些生长在我们骨子里的贫穷却仍然根深蒂固,由此带来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仍然深入骨髓,无法剥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仍是穷人。而在全国脱贫任务已经完成的今天,要彻底脱去我们精神上的贫困,仍然遥遥无期。
  
  附:几天前,本文大部分已经完成,但总感觉结尾有些突兀,似乎“言未尽”,同时也“意未尽”。就如学生作文,结尾既没有“点题”,又没有“升华”,有此虎头蛇尾的味道。可是想要加几句话,又实在不知该说些什么,添了几个结尾都不满意,只能一一删掉。
  
  随意游览新闻,却发现突然火了一位北大数学“大神”韦亦东,而伴随着他走红的视频,他手里拿的就是两个馒头和一瓶矿泉水。由此突然想到,韦大神肯定也不会去描绘一个馒头的美好,因为在他眼里,只有数学才是美好的。所以,无论生活上的贫富(当然北大老师也不会穷到哪里去),在精神上,他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翁。
  
  正如我们也已不再去描绘一个馒头的美好一样,馒头在我们眼里,也已经不再被视为美好的东西。取而代之的,是高档糕点,进口水果,风味饮品……说到底,还是吃到肚里的。似乎在我们能够真正找到完全不同的替代品之前,我们终难驱除刻在骨子里的饥饿,以及潜藏在灵魂深处的贫穷。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1-9-18 19:1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人都忙乎准备过节了吧,这时间居然还空着沙发。
我爱吃馒头,看着题目就感觉美好了。
文留明天抽空读吧。
3#
发表于 2021-9-18 19:27 | 只看该作者
根本上的穷与咋来的富都离不开一个馒头的论述。穷想着馒头,那是可以抵御饥饿,人间最美味的,冠之大白雪花馒头。富了的思维仍在吃上打转似乎民以食为天是骨子里东西,本来也就是,没走脱自我固有的思维。发展科学,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也似乎势在必行。
4#
发表于 2021-9-18 21:33 | 只看该作者
一个馒头的美好,反映了挣扎在基础需求的层次,哪里还能有什么远见。身穷尚有人一夜暴富,心穷则不经数代人难以摆脱。
5#
发表于 2021-9-19 08:20 | 只看该作者
咱肯定是穷人了。因为一直不敢大手大脚,总想给以后留点储备。就喜欢吃馒头,不浪费,这是贫穷思维,莫过于咱也没感觉有什么不好,最起码,节俭低碳对得起“善”字。
6#
发表于 2021-9-21 15:34 | 只看该作者
只要你挨过穷,你心里就一辈子是个穷人。文章高屋建瓴,论述有深度
7#
发表于 2021-9-21 17:22 | 只看该作者
当描绘一个馒头的美好时,你已经是一个精神美好的人了,因为你心里有美好,并且能把美好具体化。
8#
发表于 2021-9-22 11:09 | 只看该作者
同样不去描绘馒头的美好,原因却是不同的,有人因为追求更精美的食品而不屑于欣赏馒头,有人因为精神世界的富足而无暇顾及馒头,当我们富起来了,当我们把馒头甩在身后了,我们奔向了什么。流行这样一句话:有的人25岁就死了,75岁才埋。而现在,15“死了”的,也不在少数,当穷人在物质上富起来,若没有相应的空间和舞台去支援精神的富、追求的富,那双双在蛋糕前微笑的眼睛并不比企盼馒头的眼神可爱,或者,比企盼馒头的眼神可怜得多。
9#
发表于 2021-9-22 11:16 | 只看该作者
加精华理由:经历是烙在一个人身上永久的痕。只要穷过了,就一辈子就是穷人。在今天全面实现小康的中国,曾经贫穷过的我们该反思什么,牢记什么。怎样才是真正富有。作品从一个美好的标题落笔,聊起一个民族的饥饿历史,物质的贫穷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的伤,唯有精神的富裕才能医治。
10#
发表于 2021-9-25 23:55 | 只看该作者
这也是物资太充沛了,反而体会不到一些珍贵的朴实。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10-8 11:42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1-9-18 19:27
根本上的穷与咋来的富都离不开一个馒头的论述。穷想着馒头,那是可以抵御饥饿,人间最美味的,冠之大白雪花 ...

有句话很流行:人家三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确实,没有三代,人转变不过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10-8 11:43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1-9-18 21:33
一个馒头的美好,反映了挣扎在基础需求的层次,哪里还能有什么远见。身穷尚有人一夜暴富,心穷则不经数代人 ...

香港一个电视台曾做过节目,叫一个高端年轻人干保洁。因为他向来崇尚“努力”,认为别人生活在低层次就是因为不努力。结果他干上了才发现:保证口腹之需已经很难,根本没时间努力。
13#
发表于 2021-10-8 11:55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21-10-8 11:43
香港一个电视台曾做过节目,叫一个高端年轻人干保洁。因为他向来崇尚“努力”,认为别人生活在低层次就是 ...

他理解的努力是“用心”,而“忙”则是心亡。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10-8 12:21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1-9-19 08:20
咱肯定是穷人了。因为一直不敢大手大脚,总想给以后留点储备。就喜欢吃馒头,不浪费,这是贫穷思维,莫过于 ...

其实节俭不是善啊,不要相信那些整天把“行善积德”挂在嘴上的人。节俭只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事实上,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东西都是节俭的,浪费的都是来之容易的。
曾见乡下赌场,有人卖方便面(二十年前),泡好的卖到五块钱,但赌徒们照样买来吃,因为赢来的钱,花着不心疼。输的也买——有输的难道没吃的?都是这个心理。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10-8 12:21 | 只看该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发表于 2021-9-21 15:34
只要你挨过穷,你心里就一辈子是个穷人。文章高屋建瓴,论述有深度

穷确实是扎根的,而且一扎一辈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7:27 , Processed in 0.05765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