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刚过觅秋深山,沿途秋色斑斓入眼。山峦丘陵从绿意中微裸,林木荆丛从稀疏里透光,弯弯的谷穗,干爽的玉米棒,鼓囊的豆荚,火红的高粱,鞠躬的葵花盘,都在向勤谨耕作的主人和秋天致敬。该收割的倒伏了,未成熟的挺立着,一块黄,一块绿,一块裸,田地显出了点点斑秃,大自然捯饬出朴真的秋妆。
跨过一座悬空的小桥,十几米高的桥下沙河里布满白花花的砾石。石缝中缠绕的杂草,岸边堆积的淤泥,山洪冲击的痕迹清晰可见。过桥后路侧土崖高耸,光滑直立的黄土剖面赤裸着,断面上有层层沉积的砂石。倔强的荆草顽强地抓根悬生在半空和崖顶,根须黑褐如藤,枝叶如同插花。土崖上犹存着雨后的印记,雨水浸润过的地方呈黑色,表皮松软的地方鼓起麻麻咧咧的小土包,一道直立的裂痕令土崖摇摇欲坠,果不其然,前方不远处的崖面垮塌掉落了一大堆黄土块。
今年的雨水勤。沿着崎岖的山路上行,低洼积水泥泞,山路悬拧湿滑,经过一处窄曲,瞥见锯齿般的沟底夹缝里居然种植着玉米,天晓得是如何播种收获的。一条坡度在三十度左右的黄土小径被车辙犁开,中间深两边浅,也只有农用“三蹦子”车才有这般地攀爬本领。仔细看,小径上还有不少蹄印儿,说明这是一条车畜共用的下地小路。
县域环山,这里属大南山地域。说其大,巍巍太行与燕山在这里交汇,山脚下的黄土丘陵与山系接壤,经年累月山体巍然,黄土丘陵被雨水冲刷出一道道深沟大壑。纵条的黄土宽窄不一,竖着的楞条长短各异,围绕山体而存,割裂黄土而立,就像天地间排列的硕大琴键,弹奏着岁月荏苒的天籁序曲。
攀爬气喘吁吁,登高凉风习习。小径两边是农田,百来平的算是大地块,几十平的占大多数,但凡能够种植的地界差不多全都栽种了大杏扁和枣树。玛瑙般的枣子缀满枝头,还有的经历了“有枣没枣三杆子”的洗礼,些许遗漏的鲜红枣子点缀在枝头。俯视脚下土丘山上的梯田,窄窄的层层条块贴山而依,活生生一副立体画面。
在山里看山真有些不知高低,在山里远眺脚下就是山巅。蓝天白云层峦叠嶂似乎望不到尽头,脚下的沟壑形似一条条巨大的裂缝,视线延伸一直可触及苍穹极处,能把眼睛看的湿湿的酸酸的。
最吸睛是挂满枝条的野酸枣,田间地埂土崖悬边,丛丛簇簇漫山遍野,那一抹抹红火的流丹俏皮大地点缀蓝天,瞬间令人不自觉地生津倒牙。
还有更重要的主角登场,当然是“我花开罢百花杀”的野菊了。一般来讲,海拔在七八百米以上才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小品种的野菊更耐寒。其颜色有紫色和黄色两种,大都是集簇而生扎堆绽放。细碎的花瓣,紧簇的花蕊,淡淡的暗香,恋秋的色彩,即使秋半微寒也有不少蜜蜂采蜜其间。最美是紫色与黄色的野菊相伴而生比卉开放,真的是沁人心脾可人眼目。
虽说秋高气爽,秋日的阳光在瞬间也很热辣,远山近壑蒸腾起一片虚幻的迷蒙。大山静谧并不乏天籁之声,秋蝈蝈正在声嘶力竭地鸣叫,草丛深处蛐蛐地叫声则文雅了许多,高低起伏伴唱独唱,倾听起来别具韵味。扑棱——吓人一跳,从草丛中飞出几只山雀尖叫着飞向空中,似乎得到了响应,一群野鸡从荆丛中窜出,小跑着、嘶哑地鸣叫着飞滑向沟壑,别说,它们在空中的翔姿也很别致。
禁猎了,环境好了,但凡走到山间郊野野鸡野兔屡见不鲜,它们刨食刚种下的庄稼种子,啃食刚长出的幼芽令农人无可奈何。尤其是秋天,啄食成熟的果实籽粒,即使地里插上假人也是见惯不怪糟蹋不误,这其中还包括日益增多的喜鹊和家雀,弄得人们在收获的关键期到地里驱赶,有的甚至还动用了鞭炮以泄愤怒。
崎岖的小路回旋着可达起伏的山顶,奈身体力行望而生畏。
漫山遍野黄色为主,尤其是杏林片片黄叶点缀绿意之间熠熠闪烁,性急的已经染红枝头。匍匐的杂草黄绿相间,一大片狗尾草的茎叶沁出了淡淡的红晕,穗儿已经干爽,挺立着,摇曳着。仔细观察荆丛草植,藤蔓干枯毛絮飘飞,全都结果打籽,哪怕是一株很矮小的叫不出名的小草,也倔强的顶着穗籽。看见一株很矮小的葵花竭力在秋日里开花,把草木一生演绎得淋漓尽致。春华秋实。人们播种收获希望,草木何曾不是如此呢?
望着山坳里的小山村,几十户人家,山坡岗土地,大山围挡就势而建,如镶似嵌层次使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山沟沟,就是这贫瘠的土地,回去的时候曾问询了一位村里的老者,这个小山村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它的名字叫——石门,太行洞开燕山揖客,这里的地势可见一斑。
塞外瑟秋遍地黄,红绿氤氲融秋霜,踏秋寻觅山村里,山峦沟壑已秋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