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杜官恩 于 2021-10-6 11:15 编辑
首先说明一下,下面的文字是出于真诚交流,不带任何色彩。虽然不具备带色彩的实力,只是说担心被误会。 综合看到的评论,简单说几句。 要说清楚这篇小说的立意,恐怕文字要比这篇正文要长得多。这是一篇用背后故事支撑的小说。表面看上去,是无明显情节,无明显故事。只能感其言,听其声,抑或意会。也许中了某些编辑的“毒”,不是一个两个的大刊编辑。(不要误会成炫耀,很害怕这一点)。不符合他们的追求,就不会编发,没办法。久面久之,就写成了这种模式的文章,还一投一个准。 从回话里感觉,大家都没有抓住文章主线:即,苏倩是一个不同于石膏模特的漂亮女人。橱窗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窗口,本身与卖地毯没有关系。卖地毯其实就是扯的一个蛋,你说它干什么都可以,即使是“麻将壹筒”也行,只要符合这个“梗”,是“借尸还魂”一样地表现。 社会上,利用漂亮女人赚钱的事实,多得举不胜举。像男顾客的女朋友那样,无厘头,“七天包退”的大有人在。像男顾客这样的软男,泛滥大街。 利用苏倩,只是提示多种社会现象,艺术地集中于橱窗。大家说,这么一个大问题,我们小作者能下定论吗?不能,顶多只能有所倾向,而且要好好隐藏在文章里面。所以只能摆出来,认大家看。并不是简单地让人“头痛”(善意表达)。这样,艺术达到了,思想过关了,编辑才能认可,才能跟你排上版面。 我的小说套路,是理想型现实主义。小说追求的是美好的表达。读完,感觉舒服就是成功标志。至于重点是什么,感悟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由不得作者。 最后强调,小说背后才是故事,用于支撑人物“指手画脚”,有点像唱皮影戏的架式。 大家继续评点,兼听则明的态度还是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