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21-10-27 09:01 编辑
关于茨威格小说《象棋的故事》,对于个人阅读的兴趣而言,并不是要选择看的,起初是奔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去的,买到了茨威格同志的书籍,只是为了想看其中的一篇《巫山云》,也就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十六部小说中的这一篇看过以后,看到了十六部中排列在最后的一部小说,就是《象棋的故事》,当做一种额外的浪费时间的选择,看了一遍。不看则已,看了以后,发现又是一个极端的人的故事,更加富有传奇性,以及所谓的批判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一个作家和娴熟的嫖客身份的人,收到了以往无数个有过鱼水之欢的妓女中的一个的一封长信,阅读和回忆的过程,构成了整部小说的主要部分。说陌生女人是妓女有点不准确,但是做了和作家有过类似经历的一夜之欢,还是难以排除的。一个女孩子对于一个作家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迷恋,其心路历程和做过的点点滴滴的表述,感动得年少的青年读者偶一塌糊涂。在内心形成的冲击和震撼,或者说某些共鸣,可以说是深刻和长久的。以至于知道了有两部同名改编的电影,都充满兴趣地去看,当然都是非常失望的。在文字的大厦面前,影像和剧本显出了编导们的不足和徒劳。
象棋有国际和国内之分,茨威格的这部小说表现的是国际象棋。象棋无论地域,都是雅俗共赏,人人可玩的游戏。至于上升到比赛,则是人们看到了其具备相关荣誉,金钱诸多方面的条件。亲人朋友之间,大街小巷之侧,都可以进行棋艺的交流。耳濡目染的文艺作品中,各类比赛的新闻里,都可以看到关于象棋的故事和人物。做为一个对于棋类有点滴了解和体会的人们,了解相关的故事和新闻,估计没有什么障碍,抑或可以说,可以更有一点兴趣和热情。看《象棋的故事》,就是在这种小小的兴趣和热情的驱动下,走进了它的章节和段落。在这部小说里,看到了几个极端的人物,一个是文盲型的闷罐子,没有受过教育的乡下穷孩子,少言寡语的象棋国际冠军岑托维奇,一个是具有良好教育话语特多的B博士,一个是土豪麦克柯诺尔,一个就是作者本人吧。极端地人们因为同乘一条大船,阴差阳错走在了一起,就会出现好戏。看热闹的不怕极端的事情出现,于是乎就出现了这个小说。茨威格生平最后一部小说,像是作家同志最后的心愿和封笔之作,地位和意义应该非同一般。
极端人物之一:米尔柯·岑托维奇
被同行称之为“他的无知在哪个方面都一样的博大无边”,应该是深有体会的一句话。贫穷的渔家子弟十二岁家中的顶梁柱父亲就去世了,穷乡僻壤的一个神甫收留了他。话少呆钝,教的所有课程,可以说是一点都不会,十四岁的时候,算东西还得靠扳着手指来帮忙,读书看报,非常吃力。不过有点优点,能干活,就是动作慢。对什么都不闻不问,不和别的孩子玩。做完事情,就是家里呆坐,死愣愣瞪着眼,对周围的事情毫不关心。谁家要是养着这样一个少年,估计都会发疯。幸亏遇到了神甫。这种幸亏,还延续到了他以后的辉煌灿烂。神甫的业余生活挺是简单,就是和乡村的巡警队长下棋。每天晚上三盘棋,没有其他人在场,唯有悄没声儿蹲在一旁,耷拉着重涩眼皮的少年,瞪着方格子棋盘,像是心不在焉在打瞌睡。
如此这般,其实就慢慢孕育培养和完成了世界冠军的启蒙教育。一次缺席对手的机会,代替神甫战胜了巡警队长,然后又战胜了神甫,连胜几局之后,让神甫发现了其中的不凡和神奇。于是乎,带着神童走出了乡村,走向了世界。十八岁就已经成为了匈牙利冠军。二十岁成为世界冠军。成名虽然比不过十四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但是先天不足憋出来的无师自通,单凭看身边的凡夫俗子下的棋局,就能具备超然天下的下棋悟性,还是小牛的爷爷,老牛的啦。尽管具备了如此非凡的能力,但是还是不会下盲棋,只能呆坐着死看棋盘,少言寡语,但是已经成功地进入了先富起来的行列,仅靠着先出某一棋子后出哪一个棋子,就可以完成家乡的劳动力们一月一年多少年也挣不来的收入。这个他虽然不善于表达,但是感觉应该非常受用。
极端人物之二:麦克柯诺尔
这个人物其实谈不上多么极端,只是一个小有成就的土豪而已。有闲钱,有空闲,身上有一把力气,有钱有劲的人,一般就火气大,就反感别人在自己身旁趾高气扬。机会成熟,就可能发生冲突。就像一些无赖,勾引别人家的女子,被发现后不但可以继续,而且还要动老拳于别人身上,好像是别人打扰了自己一样。自己会一点棋术,听说遇到了世界冠军,于是就想手谈手谈。问题是人家不愿意,除非花钱让人家陪自己玩,不缺钱的主,花点小钱,或者自己眼里不算能看上眼的那点小钱,还是非常乐意的。万一下赢了呢?岂不也小牛的爷爷,老牛了吗?总之赢得了冠军的同意,给了他一次机会。
本来就不是一个水平和一个层次的,麦克柯诺尔的失败是必然的,问题是世界冠军的傲慢深深地刺痛了他。还想来一局,哪怕花费根更多更离谱的钱也想继续一次,类似赌徒的心理了。或者如果不是这种大家可以看到的地方,老麦有可能跳将起来,给冠军一顿老拳揍他个满地找牙也未可知,但是心中的一口邪气,就是难以平复。这一种气概其实很可贵,明知不可而为之,有孔夫子的气度和心怀,问题是比较稚气。下棋不是一次两次的赌博,是思考和计算,是长久的耐心和感悟,是心力的博弈和决战。所以我从这个角度把一个小小不然的角色勉强拉进了极端人物的行列,其实就是一时之气,估计过一会就会后悔,就会觉得大可不必。拿自己的短项比人家的长项,明显比不过的。但是这个人物,是让B博士和冠军交战的一个自然的过渡,需要一个人来出现,需要一个衬托,然后完成故事的开启转合。
极端人物之三:B博士
B博士是小说中的重中之重的人物。以上来觉的是表现少年世界冠军的异样风采的,其实是完成铺垫和对比来使用的。号称博士的人,不会寒酸,不会呆傻,除了皮肤有点异样的苍白之外。作者对他的描述,可以说是比较平凡的。他的出现,就是和麦克柯诺尔一起组成下棋团队中的一个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人,问题是他的下棋思路和计划,明显和大家不在一个思路上。因为他的出现和加入,本来的大家一起和冠军的对弈,才从必败中获得了平局。一伙臭皮匠,智力达到了世界冠军的相等的水准,连本来快气晕的麦克土豪都为之欢呼,吐出了心中的一口难得能吐出来的不平之气。打败不了世界冠军,打平了也算是不小的光荣和牛逼之事啊。当然他也想让B博士单独和世界冠军下棋,能把冠军的傲慢带来的憋屈,彻底荡平并对其本人进行精准打击。
做为一个能打平世界冠军的路人甲。估计不是一般的人物。博士的被采访,回答了所有的疑问和猜想。号称二十多年没有碰过象棋的人,居然可以保持着世界冠军的水平,即使做为一个象棋爱好者来说,也是小牛的爷爷的水平。凭什么啊?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才华,重涩可以追溯到一些蛛丝马迹的。博士的出身和工作,都是非常优雅和隐秘的,涉及到敏感部门。简短捷说,被纳粹关进监狱过。拷问他知道的秘密,就是关押他的目的。对他的惩罚就是关进一间封闭所有信息的房间。这种关闭,可以说差点摧毁他的神经,以至于还是留下了后遗症,不知道何时能痊愈康复过来。
《象棋的故事》问世以来,好多评论说它具备反战思想,控诉纳粹的没有人性。感觉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以我老看,还是有点牵强。我把博士归结为极端人物,是因为有好多的例子和人物,来表达出尽管被关进精神的囹圄,还是可以战胜了对手和敌人,而不是要精神崩溃,要立刻坦白交待所有的秘密的冲动。而能让博士有了自信和胜利法宝的依据,是他在监狱里审问他的房间过道里,偷到了本象棋棋谱。
对象棋一知半解的人,面对棋谱如同看天书。因为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消磨无尽的空虚,于是乎从开始看懂,到开始实战,一百五十个棋局,上午两盘下午两盘,晚上复盘和总结,不到一百天就可以下盲棋,对所有的棋局了如指掌,智力提高了,心情变好了,应对自如了,生活变得充满希望和美好了。连审问的对手都对他刮目相看了。可以说,博士已经通过一本棋谱,战胜了所有来自自身的消极因素,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新生。完全可以重回人间正常了生活,问题是他是一个极端的人,事情还要往下发展。的发展就是对棋谱下得腻腻的了,想靠着自己的悟性继续下棋,没有对手,非得要找一个对手,这个对手就是另外一个自己。下黑棋的时候是这个自己,该白棋的时候,赶紧忘了下黑棋的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下白棋的人,如此这般,不可能是事情非要进行下去,就变成了分裂型的人物,症状就是容易着急,容易焦躁不安。
一个平凡的人,一本有壹佰五十局棋谱的书,三个多月就让一个人达到了可以和世界冠军平起平坐的水平,极端的人的说法应该不算夸张。事实上他在后续的下棋中,战胜了冠军,冠军不服气想再下一局的时候,博士已经露出了后遗症的苗头。接受作家的建议,放弃了下棋,声称自己输棋,避免了自己的狼狈发作。而冠军也通过自己的丑陋的外观,发现了只要自己慢走一会棋,就能看到对方的焦急甚至语无伦次,靠着这一点观察,冠军算是给自己找到了一点算不上颜面的颜面。
极端人物之四:作者或者茨威格
读茨威格的小说,感觉里面的叙述可以当做作家本人去理解。看过他的作品不多,感觉他对极端的人物格外青睐。仿佛是对典型人物里的人物们格外用心。无论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是《象棋的故事》中极端人物的表现,都倾注了他的才华和心血。对于情感的异常细微深刻的体会和感触,对于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挣扎和突围,有着精湛和夺人心魄的表现。完成了《象棋的故事》后的两年,也就是一九四二年的二月,他和妻子一道在寓所里自尽,表明了他也是一个极端的人。他走之前,留下了一封绝命书,写得想当牛气,摘录一小部分,当然本来就不长,摘录约一半的容量,也当做本文结束的结尾和对茨威格同志的敬意。
年过花甲,要想再一次开始全新的生活,这也需要一种非凡的力量,而我的力量在无家可归的漫长岁月中业已消耗殆尽。这样,我认为最好是及时地和易正当的态度来结束这个生命,结束这个认为精神劳动一向是最纯真的快乐、个人的自由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的生命。
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在漫长的黑夜之后还能见到朝霞!而我,一个格外焦急不耐的人先他们而去了。
2021年10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