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6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不开就不落》随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0-29 0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开就不落》随记
  
  1、
  
  《不开就不落》是一篇贴在一家散文论坛里的征文。体裁应该属于散文,可是,却有着小说的气象。几千文字写了几十年的跨度,写了几十年经历的人和事。写了人物的青涩、成长、成熟。写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追求、迷惘、彷徨与释然。人与人的情感交织与悲喜,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丰满。
  
  这是小说的构架。
  
  我却愿意将它当作散文来读。
  
  眼下小说散文化或是散文小说化的写法很普遍。这样的文字具有小说的情节、人物,也具有散文的语言魅力。散文没有诗歌那样虚构的浪漫,散文没有小说那样丰满的人物和紧张刺激的情节。散文需要一定基础的真实,散文也需要诗一样美的语言。《不开就不落》就是一篇兼具了小说人物情节和充满了语言魅力的文字。语言的美感,冲淡了人们对情节的严谨与人物的丰满的探究。而散文笔法却越发彰显出散文的美来。不去专注于人物的塑造,不靠情节推进来吸引眼球。那种浓浓的情愫浸润字里行间,随着阅读的深入,一点一点弥散,让人深陷其中,不自觉成为其中一份子。如同走进秋天,凋零的花,飘落的叶,枯黄的草,沉静的河流,或伤感或沉郁或振奋的人,都同属一个画面,谁都无法置身画外。
  
  那弥漫而来的情感漩涡,让人无法自拔;人与人之间的那悲喜那朦胧那希翼那欲说还休那欲罢不能的情感纠结,让人感同身受情难自已。
  
  或许,这就是散文化小说的情感魅力。
  
  也只有小说散文化了,或者散文小说化了,才会于寥寥几千字,将几个人物几十年的情感叙写得如此跌宕起伏如此愁肠百转如此沉郁而酣畅。
  
  我以为《不开就不落》一文,就具有这样的魅力。
  
  2、
  
  用散文的笔法去写小说,其特点就在于语言的灵动与鲜活。这是纯粹的小说所不具备的。
  
  散文的笔法与小说的行文毕竟有所不同。
  
  写人叙事的散文是可以忽略情节的严谨与人物的塑造的。其发力点应该在语言的经营与情感的抒发上,惟其如此,才有可能于寥寥几千字写尽几十年往事,写尽几个人的万般忧乐,千种相思。才会于方寸之间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空灵而蕴藉。
  
  小说是写实的,而散文却是写意的。
  
  用写意的笔法去写实,必定不同凡响。
  
  写意注重的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而不是去刻意雕琢一花一蝶一草一木的颜色与形态。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应该是写意的最高境界。所以,在阅读《不开就不落》的时候,总会被那些鲜活而隽永的句子所吸引、所打动。
  
  “不经意间,望见你向散文幽远的路上走着。荷将开时,尖角似笔。你用的名字,让我叹了一口气,不开就不落,悄悄地当着读者。”
  
  “我捡拾一枚枚花瓣,甚至一朵朵夹进书里。世间万物春风春意,轻盈可爱。内心喜悦的粮仓,压满谷穗。我怀揣着千万道光线,行于密林,却分娩出无限的忧伤。”
  
  “我埋下一粒种子,不开花,不结果,像枚纽扣,紧紧锁着。”
  
  “面对神奇的自然伟力,人类实在渺小孤单。那些沉睡了亿年的莲蕾、翩然起舞的宝石,让人心生惭愧。生命活成永恒的化石,死才是生。”
  
  这样的语句俯首皆是,让散文的韵味十足。
  
  我总是喜欢这样满满诗意却饱含哲理的句子。说不出理由,就是喜欢。
  
  就像漫步景区,总会有花朵摇摇曳曳而来;有鸟儿鸣鸣啾啾而来;有飞瀑泼泼洒洒而来。让你且惊且喜且悠然,其中的妙处,难与君说。
  
  3、
  
  也是最近几天读了一篇关于“标题”的文字,核心意思是说现如今文学作品的标题,越来越庸俗,越来越低俗,越来越媚俗了。读了,深有同感,回帖道:如今有些文学作品的题目,无论纸文还是网文越来越没有文化内涵,越来越堕落了。如《丰乳肥臀》,如《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这里,绝然没有冒犯大咖名家的意思,题目就在那里,白纸黑字。只是想说明一种现象,一种趋势。这样的标题,不需要去做任何解读,凡识字者,都明白其中的含义与用意。
  
  文学作品的标题,可以浅显,可以直白,也可以允许文不对题,自甘堕落就不对了。不但有辱斯文,也有辱自身。
  
  文学作品的标题,犹如人之眉目。或端庄贤淑,或清新娟秀,或俏皮妩媚,或轻佻放荡......所谓眉目传情,看见一个人的眉目,便会知晓这个人的品性。文学作品的标题也是如此,读题便知文章之要旨,如若不能,便是误导,便是诱惑,便是堕落。
  
  标题于文章的作用,自然不用我等饶舌,凡为文者谁不知道其作用呢?惟其如此,我们看到的一些文章标题的拟定,应该并非草率,而是用意不端也。
  
  在我看来,文学作品的标题,还是有些内涵比较好。
  
  《不开就不落》这个标题,不落俗套,且有着很深的意蕴。
  
  所谓“不开就不落”并非花开花落,并非云聚云散,而是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几十年的情感纠葛,几十年的牵念与放手。此间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有郎有意妾有情。“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月移了,花影也动了,玉人仍旧未曾来。一切都曾经历了,一切又都没有发生。就像那花朵,不开就不会落。
  
  是的,如果开了,无论多么娇艳,多么耀眼,多么芬芳的花朵,就必然会枯萎、凋谢。人的情感也是。不开,自然没有落,一切犹如从前,一切犹如初见。
  
  花不开,会有遗憾。
  
  不开就不落,仍是圆满。
  
  不开就不落,是哲理,也是禅意。
  
  4、
  
  一口气读完了《不开就不落》这篇文字,随手写下了“描写叙事抒情不可太满,满了,则空了。”这样一句话。散文如同中国画。中国画是需要留白的,散文也是。
  
  一幅中国画将山峦丘壑布满画面,那个画面是死的。似乎什么有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没有了气韵,也失去了韵味,没有韵味的作品,书也好,画也好,文章也罢,能给人什么样的审美感受呢?散文也是一样,气韵生动很重要。所谓“满了,则空了。”描写叙事抒情过满过实,文字就失去了张力,情绪就没有了出口,读者就少了遐想的空间。所谓“工夫在诗外”,既是对作者说,也是对读者说的。
  
  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散文,才具有弹性,有韧度,才饱满。
  
  人们之所以喜欢山峦叠嶂,喜欢烟波浩渺,喜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喜欢那种空灵,那种言外之意,那种意外之喜。
  
  中国画分为工笔和写意。工笔在构图上喜欢将画面布满,不留一点空隙。画家想要告诉你的都在画面上,你只需去欣赏,不必去遐想。写意则不然。写意画重视留白,留白的技巧是一幅写意画成败的重要因素。就像“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云深不知处”,就需要想象,就有了美的空间。“云深不知处”,是内敛,是一种言尽而意犹未尽的外延。没有内敛,就不会有外延。
  
  散文是写意的。散文情感抒发,需要内敛。
  
  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不说。不说,不是内敛吗?
  
  所以,散文的语言之美在于恰当;散文的情感之美在于内敛。内敛了,才能饱满。
  
  《不开就不落》一文情感的抒发,是收着的。一点点释放出来,又一点点收回去。就像一朵饱含雨水的云,几滴散落下来,又风停雨敛,就是不肯酣畅淋漓,就那么压在你的心头。人的心,被一步步牵着,等待大雨倾盆,等待水落石出。
  
  我以为,在情感抒发上,《不开就不落》无疑是成功的。
  
  2021/10/25
  
  

2#
发表于 2021-10-29 09:08 | 只看该作者
一上来就抢个沙发。问好。留记号,随后来读。
3#
发表于 2021-10-30 15:12 | 只看该作者
《不开就不落》~好有寓意的散文,何老师细腻的文笔,将此篇作品解读的详尽,赏读学习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1 09:25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1-10-29 09:08
一上来就抢个沙发。问好。留记号,随后来读。

问好彦林,谢谢阅读。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1 09:25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1-10-30 15:12
《不开就不落》~好有寓意的散文,何老师细腻的文笔,将此篇作品解读的详尽,赏读学习了。

嗯,这是可以一口气读下去的散文,现在这样的文字很少了。
6#
发表于 2021-11-1 14:19 | 只看该作者
温婉细腻,我也喜欢读。菡萏的。
7#
发表于 2021-11-1 16:04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的《<不开就不落>随记》是一篇文评。本文对一家散文论坛里的征文《不开就不落》进行评介,主要涉及“小说的构架,散文的特质、写实与写意、标题与内涵、描写与叙事“等几个方面,言简意赅,观点鲜明,评述得当,切入角度新颖,避免反复的理论陈述和实例举证,却给读者一种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拜读,祝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08:36 | 只看该作者
秦皇岛简枫 发表于 2021-11-1 14:19
温婉细腻,我也喜欢读。菡萏的。

嗯,一种很特别的韵味。
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08:38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1-11-1 16:04
何足道哉的《随记》是一篇文评。本文对一家散文论坛里的征文《不开就不落》进行评介,主要涉及“小说的构架 ...

嗯,彦林版点评精到,小文确实没有面面俱到去评论原文,只是把阅读时一些感悟,随手记下来。
10#
发表于 2021-11-3 10:33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21-11-2 08:36
嗯,一种很特别的韵味。

如此,有空也读读。
11#
发表于 2021-11-4 18:55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观点我很赞同,关于标题,我也很想两句。标题庸俗,我一般敬而远之。当然,也不排除作品有非凡性,但用了那样的标题,说明作者很胆大。
12#
发表于 2021-11-10 09:32 | 只看该作者
跨文体写作一直存在和翻新,非虚构写作也在大行其道。一些大家写作低俗还罢了,意识形态上未必不是别有用心的。好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都可以找到自己期待和欣赏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4 14:41 , Processed in 0.05064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