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7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陈丹青:我没看过他的作品,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与作品无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1-1 01: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基本上是一项最高荣誉了,在上个世纪,优秀如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愿意,都未曾摘得这个嘉冠,而在2012年的时候,莫言获得了。

作为第一个获得这个荣誉的中国作家,莫言在此次获奖之后在网络上也爆红了,凡是和莫言挨边的新闻都成为热点,其他作家对于莫言的看法也成为关注的对象。

也是在这个时候,陈丹青的一句:“我没看过他的作品,但是我觉得他的成功应该与作品无关,主要是委员会识时务的原因。”

这不太好的评价,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01
不同的经历
莫言出生于1955年的山东,家庭生活比较贫困,或许正是因为体验过这种切身实际的贫苦,在他《红高粱》还有《晚熟的人》等系列中,都能将那种“乡土”的气息刻画的入木三分。

从他的幼年时期起,就十分喜爱书籍,后来虽说因为一些原因选择了辍学,但是在老家放牛割草期间,也会按捺不住那种想要阅读的渴望,而那时候的他除了一本新华字典什么也没有,只能看看生字来解馋。

等到之后,因为一些巧合得到了一个《中国通史简编》,才终于舒畅地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到了后来加入解放军,兜兜转转的又得到一份图书管理员的职位,在这四年的时间中,是他迄今为止最充实的四年,书馆中的书应有尽有,1000多本文学书籍他都尽数浏览过。

到了1981年的时候,《春夜雨霏霏》发表之后,莫言与文学的缘分不再停留在阅读,而是自己投身于创作。

后来因为《民间音乐》一书被徐怀中看中,破格给了他一次参加考试的机会,莫言这才顺利地进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中进行学习,也是在这段时间,莫言也接触到了更经典的文学作品。

陈丹青出生于1953年的上海,两人差不多是同时期的人,但是不同的是,莫言主打文学,而陈丹青更擅长绘画,到了1970年的时候转到农村,自学成才,一举成为当时非常出名的一位“知青画家”。

到了1980年的时候,以《西藏组画》在绘画的艺术界站稳了脚步,推翻了当时的教化时模式,是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绘画家,除开他画家的身份,他同时也是一名作家和文艺评论家。

而莫言的成名要比他晚四五年,在1985年的时候,莫言在当时的一家知名杂志社发表了一篇《透明的红萝卜》,但是不曾想,这篇文章一经现世之后,便引起了文学界极大的轰动,莫言的名字也越来越响。

02
流言蜚语
后来第二年发表的红高粱,更是引起了现象级的走红,莫言成为当时的作家行列中举足轻重的一位,到了1988年,红高粱被改变为影视剧,在柏林电影节中获奖,从文学爱好者走进我们普通人的眼中。

当时美国的一位非常有名的汉学家葛浩文,在一次偶然中有幸接触了是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一时间惊为天人。

也是因为这一次的缘分,葛浩文开始决定翻译莫言的各种小说,莫言后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离不开葛浩文帮忙翻译的功劳。

在这次获奖中,委员会给出的理由是“以幻觉现实主义的手法,将民间琐事与当代社会的特有情况融合到了一起”,虽说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是已经足以表达对莫言的赞赏。

与莫言的“乡土”气息不同,陈丹青的作品更具一种“优雅,率真”的感觉,像是一个不问世事的公子哥,这样看似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两个人,两人有过什么茅盾吗?也并没有。


莫言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后,称赞的声音不绝于耳,于是陈丹青的另类发言便也格外的清晰明了,陈丹青对于文学的评价一向犀利,不少人更是把他当做“现代鲁迅”来看,对于他说的话也是奉为金科玉律。

陈丹青直言没有看过莫言的作品,却说觉得莫言获奖名不符实,这言下之意难免会让一些人觉得他对莫言本身就有些偏颇的想法,加上他提到了委员会,人们对此的猜测也更多。

陈丹青是一个眼光非常毒辣的人,或许在他看来莫言的文学作品或许还远远达不到诺贝尔文学的程度,如今获奖是因为莫言使用了一些手段,所以才获得了这个荣誉。

03
为自己的言行买单
这样的说法无疑激怒了那些莫言的拥护者,首先陈丹青自己的坦言了,自己并没有看过莫言的作品,那他的批判到底从何而来呢,在你否认一样东西的同时,你是否应该先了解他,都不了解谈何嫌弃。

而且根陈丹青所言,他觉得这次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只是因为评选委员想要讨好中国人,先不说这种言论到底是立于何种立场,就算是委员会成员真的有想要讨好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偏偏选择了莫言呢?

诺贝尔文学是主要由外国人评选的一个选项,但是因为语言种类的不同,在翻译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考点,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困难,我们这次的获奖才格外的显得难得。

很多人对莫言的评价都是,或许他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人,但是他绝对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在好不容易终于有所成就之后,却被一个从未看过自己作品的人这样否定,那自然是有些冤屈。

现如今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年代,但是这样也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负责任地去发表一些伤害别人的言论,你有权利不喜欢,但是给予最起码的尊重,在不了解事情本质下不乱下判也是该的吧。

在此件事情之后,不少人在网络上发言,认为陈丹青欠莫言一个道歉,或许是因为这些舆论压力,在三年后,陈丹青在一次活动中表示:“看过了莫言的一些演讲,觉得有些意思,回去也会看看他的书。”

04
结语
但是这句话的流传度就没有之前那句那么广了,这句迟来的解释甚至连道歉都说不上,一些原来喜欢陈丹青的人也开始渐渐地淡出他的视线,言论虽然自由,但是我们都该为自己的言论买单。

2#
发表于 2021-11-1 07:10 | 只看该作者
读过一本书《莫言批判》,汇集了N多人的文章。
3#
发表于 2021-11-1 15:56 | 只看该作者
作品留下来了就行。
是非这玩意看热闹,多年后,看到这‘热闹’的,应该有一部分会接着看他们的作品
4#
发表于 2021-11-1 17:07 | 只看该作者
通过认真阅读,对作品发表言论才是一个作家真正的文学素养。自古以来作品就是见仁见智的,不同声音很正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6 02:52 , Processed in 0.09162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