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6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张猛龙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25 14: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张猛龙碑”
  
  早年研习书法,老师说初学者宜从楷书入手。楷书者,可供选择的字帖就那么三五家。寻找来诸家碑帖,觉得欧阳询有些拘谨,而颜真卿则过于肥硕。揣摩再三,于是,将目光转向了柳公权。柳字颇有筋骨,不肥不瘦,舒张有度,是我喜欢的样子。便作为启蒙之教材,描红、临帖。
  
  就像久居山间,常临花海,风光再优美花朵再鲜艳,也会出现审美疲劳。习字年久,渐渐成型,颇有了柳字的风骨,却慢慢生出了转习别家的意念。有人说去临习赵孟頫吧,赵字笔法圆熟,结体严整。有柳字的工整却更加遒媚;有颜字的骨肉却更加秀逸。于是,便到处寻找赵孟頫的字帖。在朋友处好不容易找寻对赵孟頫的一册碑刻,翻开一看,却是他晚年的碑刻《元故敬君墓碣铭并序》,并非我想象中那样的中规中矩。无奈之下,随手翻阅、把玩,聊胜于无。
  
  熟读之下,却从那《元故敬君墓碣铭并序》中读出了不一样的赵孟頫。碑帖兼楷带行,结体全然没有了唐人楷书那种工稳与拘谨,大开大合,舒张有度。
  
  循着赵孟頫的足迹,我从中窥见了魏碑的影子,窥见了一个更加悠远更加辉煌的书法殿堂。于是,便欣喜,便流连于魏晋南北朝的碑林石刻之间。
  
  于是,便渐渐知晓了一个从未听说的名字——张猛龙碑。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图书馆的一间图书室。温暖的阳光透过窗子斜射进来,照在靠着墙壁摆放着的书橱的格子上,明明暗暗,虚虚实实,别具一番情调。一摞一摞的图书安静在书橱里,熟睡,或者醒着。我循着一束阳光,在格子里翻阅着。有的,满身灰尘,有的满脸沧桑。在一摞毫不起眼的书册中间,突然就翻出一册碑帖来。薄薄的,素雅的封面,竖版。封面的右上角写着“张猛龙碑”几个黑体字。书脊磨损了,书页的边角微微卷起,似乎有些年岁了。随手翻开,只看了一眼,就忍不住惊讶,这是楷书么?阳光直射进心里,我的心融化了。像是三月阳光底下的冰雪,彻底沦陷。
  
  原来,楷书是可以这样写的。原来,欧赵颜柳之外,还有魏碑这样的楷书。
  
  楷书是四平八稳的,张猛龙碑却是如此潇洒奔放,这完全颠覆了我对楷书的认知。张猛龙碑的书法结体是变态的。笔划的穿插避让,奇正横斜,处处造奇又处处化险为夷,险峻异常而又严整无比。奇是正,正亦从奇来。一撇一捺,一点一提,收之,则呆板;放之,则失之偏颇。一收一放之间,总是收放自如而恰到好处。每一笔,都在动,每一个汉字又具有一种静态的美。动静之间,让人惊叹书者对汉字的把握与调度是如此的娴熟而又如此惊艳。就像鸟儿筑巢,每一笔都倾斜,每一笔都险峻,而一个完整的鸟巢,看似摇摇欲坠却不散乱,不张皇,是那么完美而精致,是足以惊艳世人的艺术品。
  
  熟视张猛龙碑的每一个汉字,无一字不妩媚,无一字不鲜活,无一字不运动,无一字不惊险,无一字不工稳。刚柔兼济,动静相衬,险峻与妩媚并存。
  
  张猛龙碑,是魏碑之集大成者。是诗歌里的《离骚》,是绘画里的《清明上河图》,是建筑里的“圆明园”。
  
  每一个字都在跳跃,都在行走,又都在那里静静站立。
  
  那是秦始皇陵寝里面甲胄执戈的兵马俑吗?车辚辚,马萧萧,雄赳赳气昂昂列队而来;是越王勾践的勇士吗?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西楚霸王八千子弟吗?男执干戈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我的耳边击筑声声,易水河畔传来悲壮的骊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文学艺术之所以不朽,是因为被赋予了某种生命,有着一个时代鲜明特质。
  
  张猛龙碑,或许就存留着魏晋时期那绵长的呼吸吧。
  
  我一直有着一个这样一个感觉。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形态,有些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造就了一大批古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孔子,庄子,荀子......灿若星辰,烈如星火。春秋战国,虽然疆域总是分封,总是割据,但人的思想,却是空前强大而深邃,至今熠熠生辉。
  
  魏晋南北朝,也是人的思想异常活跃,异常自由而狂放不羁的时期。然而,这种放荡不羁,虚妄而荒诞的思潮,却最终催生出了那些知识分子的醉生梦死,求仙,寻道,清谈而渐渐遁入玄而又玄的迷幻之中。虚幻了生,就会转而去关注死。在那样的虚幻中,在药与酒的迷醉之下,衍生出了一种具有魏晋特征的墓志铭的风气来。如北魏的《元倪墓志》,《爨龙颜碑》,《张黑女墓志》,《张猛龙碑》等。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一份子,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印上时代的烙印。文学艺术也是。魏晋玄学墓葬文化的兴起,那些文学家,书法家甚至画家也不可能不参与其中,不可能不去推波助澜。墓志铭、碑刻,就成了文学家、书法家一展身手的平台,创造出大量的,鲜活的,独具特色书法作品来。虽然,那些书家的名字大都已经湮没于岁月的长河里,但是,这不影响我们对那些书家的仰慕,并不影响他们的书法艺术在冰冷坚硬的石头上,发射出温暖而柔软的光来,映照着他们的时代,也照耀着我们的内心。就像《诗经》,就像诗经那些作者,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我们知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足矣,他们和那些经典的诗句一样,不朽了。我想,魏晋碑刻的那些书家,也会和《爨龙颜碑》,《张猛龙碑》一道不朽的。
  
  文学艺术具有了时代特征,才是时代的声音,才会不朽。
  
  盛唐的李白笔下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是盛唐气象;生逢乱世的杜甫笔下则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是颠沛流离的慨叹;同为豪放诗人,北宋的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南宋的辛弃疾则徘徊低吟着“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有了时代的呼吸,几千年过去,我们仍能够感觉到那些作品的温度。
  
  那个不知名的书法家,也许未曾想到,他的《张猛龙碑》,历经几千年之后,会成为书法瑰宝,让魏碑的书刻光耀千秋,也让楷书的书写,有了一个别样的风貌。
  
  在他后来的几千年,那么多的书家,欧赵颜柳也好,褚遂良,钟繇也好,紧紧追赶着魏碑的背影,我们却感觉,那个遒劲而敦美的背影,却越来越遥远、越来越模糊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5 14:15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5 14:18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1-12-25 16:3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很有专业性的一篇。再天认真学习。问候。
5#
发表于 2021-12-25 23:42 | 只看该作者
虽不懂书法,却喜欢这文字:碑上的字,笔底的文。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6 08:56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1-12-25 16:34
这是很有专业性的一篇。再天认真学习。问候。

谢谢彦林版,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6 08:58 | 只看该作者
rsjby 发表于 2021-12-25 23:42
虽不懂书法,却喜欢这文字:碑上的字,笔底的文。

中国文字真的是博大精深,那个时候,就将汉字写得这么具有神采。
谢谢来读。
8#
发表于 2021-12-27 09:22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的《读“张猛龙碑”》从学楷书的心得谈起,对“张猛龙碑”的字体结构、特点等的分析透彻而到位,并给予高度而客观的评价。图文并茂,观点鲜明。读来真是受益匪浅。祝福。
9#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8 08:34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1-12-27 09:22
何足道哉的《读“张猛龙碑”》从学楷书的心得谈起,对“张猛龙碑”的字体结构、特点等的分析透彻而到位,并 ...

我也是略知皮毛,班门弄斧,还请批评。
10#
发表于 2022-1-1 13:18 | 只看该作者
读文读帖,手痒痒的。不知道能不能准时退休,也研习一下书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5 01:32 , Processed in 0.06173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