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紫云英的吃法 [打印本页]

作者: rsjby    时间: 2021-12-31 20:22
标题: 紫云英的吃法
本帖最后由 rsjby 于 2022-1-1 10:00 编辑

    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一文中,写了旧时浙东常吃的几种野菜:荠菜、马头兰、鼠曲草和紫云英。提到紫云英时,他说:

   
扫墓时候所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名草紫,通称紫云英,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瀹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

    周作人笔下的豌豆苗,指的应该是四川人嘴里的豌豆颠。所谓“嘴里”,既指说:周作人笔下的豌豆苗在四川不叫豌豆苗,而叫豌豆颠;也指吃:四川人特别喜欢吃豌豆颠,烫吃居多,有时也炒食。

    周作人笔下的“瀹”,是一种古亦有之后烹饪方法。东汉时期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水部收有瀹字,释曰:“渍也。从水龠声。”渍,指浸渍,指疏浚。浸渍虽或与烹饪相关,但关联度不高。稍晚一些,南北朝时期顾野王编撰的《玉篇》水部也收有瀹字,释云:“瀹,煮也。”并进一步阐释煮之要义:“内菜汤中而出也。”内即纳,指将菜放入汤中,再捞出来。煮,自然是烹饪方法。煮是使生变熟,熟得透彻,使硬变软,软得粑和甚至稀烂。虽用火有猛文、急缓之别,但用时较久却是必然。将紫云英的嫩茎放入汤里煮,无可厚非。煮熟的紫云英嫩茎,肯定可以吃。只是,在烫里久煮、煮熟煮软甚至煮粑煮烂的紫云英的嫩茎,很可能无法保留鲜美清新的口感。所以,周作人笔下的“瀹食”,应该不是煮食。

    问朋友:紫云英怎么吃?朋友是浙东人,与周作人同乡,回答简练异常:炒!四川人吃豌豆颠也有炒食一法。猛火热油,翘生生的豌豆颠倾入锅里,洒入葱段、姜丝、花椒,铲子闹几闹,铁锅颠几颠,即起锅入盘。豌豆颠刚好炒熟,去掉了生味,清新的口感也完美地保存下来,入口鲜爽莫名,有大地、山野的气息。如果紫云英的嫩茎炒着吃,应该“味颇鲜美”。

    但,总觉得:瀹是瀹,炒是炒;瀹与炒不同,炒与瀹有别。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瀹,“渍也。此盖谓纳于污浊也,故厕于此。孟子:瀹济漯。言浚治其污浊也。瀹与○(鬻字上部中间的‘米’换作‘翟’,下同)同音而义近,故皆假瀹为○。今人曰煠,助甲切。古人曰瀹,亦作汋。”在重点阐释瀹之疏浚义后,段玉裁将瀹与○、煠等联系起来。

    ○,今已不用。按段玉裁的说法,瀹与○“同音而义近”,所以人们常“假瀹为○”。清代王念孙《广雅疏证》云:“爚、瀹、○,并通。”爚、瀹、○三字,可互相换用。《说文解字》收有○字,释曰:“内肉及菜汤中薄出之。”清代王筠《说文解字句读》释薄:“薄,迫也,速也。速出之煮,使不熟也。”“速出”没问题,“使不熟”值得商榷。许慎所谓“薄出之”,指快速地捞起来,但捞出之物应已熟可食。

    煠,较生僻字。清代翟灏著《通俗编》卷三十六“杂字”收有煠,释云:“士洽切,《博雅》:沦也。《苏轼十二时偈》:百滚油铛里,恣把心肝煠。”翟灏上述阐释之后加的“按”:“今以食物纳油及汤中一沸而出曰煠。”先将油或烧开,再加入食物;由于食物的冷性,油或汤会短暂地停止沸腾,等它再次沸腾起来,便将食物捞起来。翟灏所谓“一沸而出”,与许慎所谓“薄出之”,手法一致,意蕴相同。

    因为瀹与○通,古人曰瀹、今人曰煠,而○指“内肉及菜汤中薄出之”、煠指“以食物纳油及汤中一沸而出”,所以周作人笔下的“瀹食”,应是将紫云英的嫩茎放入汤里,烫一下就捞起来吃,即烫着吃。

    四川人吃豌豆颠,多是烫着吃。面条煮好,一把豌豆颠扔进锅里,焯一下,挑起来。过年煮酥肉汤,起锅前,一筲箕豌豆颠倾入锅里,过过水,漉起来。不怕辣的,烫火锅也要点一份豌豆颠,在又麻又辣汤里,滚一滚,搛起来。烫着吃,捞起来的豌豆颠少一分则生,多一分则过,似熟非熟之间,绿意隐然,满口香脆之余,鲜美层进。如果紫云英的嫩茎烫着吃,肯定“味颇鲜美”。

    周作人“采取嫩茎瀹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一句,本只说味道,指紫云英的嫩茎与豌豆苗一样,“味颇鲜美”。我却愿意理解为既说味道,又指烹饪方法:紫云英的嫩茎与豌豆苗一样,不但吃着“味颇鲜美”,而且是烫着吃。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1-12-31 20:52
烫着吃,捞起来的豌豆颠少一分则生,多一分则过,似熟非熟之间,绿意隐然,满口香脆之余,鲜美层进。
这在北方有一个专用词,“涮”。用筷子搛住,浸入滚水中抖动,断生出水入口。
作者: rsjby    时间: 2021-12-31 21:56
本帖最后由 rsjby 于 2021-12-31 21:57 编辑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1-12-31 20:52
烫着吃,捞起来的豌豆颠少一分则生,多一分则过,似熟非熟之间,绿意隐然,满口香脆之余,鲜美层进。
这在 ...

烫与涮,虽大致一样,但似乎也有区别,烫比涮历时稍久。四川人吃羊肉,也跟北方人学,有涮羊肉一说;但火锅,却必须是烫。即使毛肚是搛着涮的,也称为烫;更多的食材,都是放入锅里烫一会,再吃。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2-1-1 00:21
rsjby 发表于 2021-12-31 21:56
烫与涮,虽大致一样,但似乎也有区别,烫比涮历时稍久。四川人吃羊肉,也跟北方人学,有涮羊肉一说;但火 ...

是的是的,从常识和感受上,烫的时间要长一点。涮,从动作上就比较粗放,不讲究。
作者: 香薰古琴    时间: 2022-1-4 09:54
这也是乡愁。很多地方吃法不同,总让人念念难忘。读文章,长见识。紫云英的野味洋溢其中。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22-1-4 10:01
我们这里也是把菜放进滚开水烫一下捞出来即可!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22-1-4 10:02
长知识了!欣赏学习。。。。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