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4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非首发] 深刻地映射社会痼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1 0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2-1-5 15:08 编辑

深刻地映射社会痼疾

——读唐秀宁短篇小说《叮当》


    唐秀宁的短篇小说《叮当》是其小说集中较有特点的篇什。她以此篇篇名作为小说集的书名,表明她对这篇作品也很看重!我读出了诸多的意外之喜,就此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儿童视角,显出新颖别致

    《叮当》选择第一人称“我”,不仅便于文本展开叙述,还能增强故事真实效应,给读者强烈的现场感和具象感。令我惊喜的是,《叮当》把主人公预设为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由于“我”极其有限的社会经历和认知生活的能力,本能地具有敏感、多疑、好奇和不计后果的“孩子气”,对父亲的“爱”更容易刻骨铭心,也对后爸的同情,及至对货郎的仇恨逐渐加剧,都能增强故事的可能性和可信度——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定位和赋予能动性、价值观等,也有着独到的考量和决断。表明唐秀宁对语言的驾驭和把控有过人之处。

    二、心理嬗变,揭示人心善恶

    心理活动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悸动与情绪流变,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叮当》注重“我”的心理描写,呈示“我”对“很多弄不明的问题”疑虑簇生的心理情态,如:“我不知道黑河为啥不黑,不知道父亲为啥会那么快就死了,不知道母亲为啥要给我找后爸,更不知道她为啥有后爸了还和货郎鬼混在一起……”尤其是对货郎的仇恨,反映在行为上则是“磨刀”,目的“要用它洗刷货郎带给父亲和我的耻辱”。这段心理描写,为故事的发展预设了悬念,引起读者的探究心理。随后的情节渐进,通过“我”的举动传达仇恨的执念。父亲死后“我”开始磨刀——“为狗日的支书磨刀”,原因是父亲在视察领导当面揭穿村支书在三道湾修梯田的作假行为,父亲遭受狠毒地批斗而惨死。唐秀宁穿插“磨刀”场景,是反映“我”的心理状态,以及内心仇恨和心理痛苦的纠结,为人物爆发强烈心理冲击波埋下了伏笔。村小女教师的“笑”和“我”的心情形成巨大反差,反衬出“我”的情绪极其低落;由于过度仇视货郎,“我”在情绪失控状态下对母亲实施公开化的控诉、揭露和报复,真实的状态则是“我”对母亲的“爱”与“恨”有着纠结的矛盾心态——刻骨铭心,不断激化!我对“妹妹”的态度也是仇恨的,体现在“磨刀”行为中“用光剑刺过那个货郎,刺过我的妹妹”,理由是妹妹“嘴角的黑痣,居然和货郎的长在一个地方”。甚至,“我”在做了矿老板后对货郎依然仇恨,对再没有和母亲来往过“守着小摊点”的货郎怀恨在心。每次出现货郎,“我”会联想到父亲给“我”买的“叮当”,当中存在矛盾的对立“叮当—刀”,并贯穿文本始终,这是作者呈现主人公心理活动的重要介质。“我”的心理的终极,是得知山洪淹没村庄时货郎不顾个人安危救出了母亲、妹子和后爸,故事的结局顿然发生反转,“我”的心理嬗变的结果是:“我在这一瞬,原谅了货郎,承认他也是个男人,真正的男人,像我父亲一样的男人。”“我”的心理变化历程,也诠释了哲学观点——人性的本质是尚美向善的!在故事发展中,叙述节奏拿捏得得当,通过心理凸显“我”的内心波动——从“恨”到“爱”,让故事不落老套和旧窠。

    三、矛盾冲突,映射社会痼疾

    矛盾冲突是小说情节运行的动力,也是小说形成情节的基础,如果矛盾冲突设计得好,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又能起到塑造鲜明人物形象的作用。在《叮当》中,唐秀宁把矛盾冲突作为折射人民内部矛盾和反映社会现实的“支点”。小说关涉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不复杂,但在有限的篇幅内,足够为深化主题和揭示深层问题服务。家庭人物包括:“我”、父亲、母亲、爷爷、后爸和妹妹。社会人物包括:村支书、女老师、同学狗剩、货郎、刁家二姑娘等。“我”是矛盾的“圆点”,散射的对象是村支书、货郎、母亲和妹子。矛盾的焦点既有家庭内部的,也有社会层面的。“我”与“村支书”的矛盾是他导致了父亲的惨死,当我蓄谋已久的报仇接近实施时,他却在埋雷管炸石头时被炸死。“我”与“母亲、妹子”的矛盾,导火线是“货郎”,矛盾叠加的根本原因是“我”把仇恨聚焦于“货郎”和“母亲”的私情——这一关乎人心脸面的道德问题。从身份上说,“我”是家庭中唯一有能力报仇雪耻的“种子选手”,唐秀宁在人物处理和形象塑造上,体现了匠心。“母亲”也是关键人物之一,很有典型性,也是“矛盾的统一”体,更是个人命运悲苦的“集合”体:她的丈夫死亡,家庭的重担移到了她的肩头,在农村以“工分”兑换生活必须品的年月,生活的压力超越了惯常状况,村上还派来一个傻瓜做丈夫(荒唐),她与“他”之间没有爱可言,在一家人的生计举步维艰时,她和货郎之间的关系曝光,不仅造成“我”的仇视和村人的讥讽,隐藏在“她”内心的苦痛比刀锋刺扎更痛——心理纠结,生活所迫,无奈之下只能以生存为重;尽管货郎又在镇上开杂货铺,但后来没有和母亲来往,从侧面证明母亲对货郎当初仅为利用,并不是对“我”的父亲的情感背叛。而爷爷临终前对“我”的叮嘱,是“文眼”,也是点睛之笔,更是他对母亲的理解——特殊境遇,只能“视而不见”。“我”和“货郎”的矛盾,侧证了“我”对父亲的真情,对“货郎”和母亲、妹妹的仇恨由此而起。后来,随着“我”对社会的认知和对生活的理解,对货郎的态度有了改变:从当初“磨刀”变为“虽然不想杀他,但也不理他”,当得知货郎为挽救母亲、妹子和后爸而献出了生命时,“我”与“货郎”之间的矛盾瞬时冰释,此前的“恨”变为对货郎“肠子悔断”的歉疚。综合来看,《叮当》中人物个体的矛盾,是特殊时代畸形社会关系的外在反映,深刻地映射了社会痼疾和现实生活中深层的问题。

    四、另辟蹊径,体现扎实素养

    《叮当》的开篇部分,特意设置“我”磨刀的场景,给人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显得别开生面,尤其是“刀子已经磨得飞快”,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敏感度,随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探求欲,从而吊起继续阅读的胃口,让情节牢牢地牵着读者鼻子走;从增强故事的吸引度上看,这是给读者一个“甜点”。其次,“磨刀”和“叮当”屡次出现,前者作为贯穿始终的现象是“我”对“货郎”仇恨感层层加码,后者作为媒介传达“我”对父亲的深切之爱和父亲死后对他的真切怀念,原本不相关的事物,由于人物关系,使得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加剧,为情节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真相是“我”的磨刀要“洗刷货郎带给我的耻辱”,而提及“叮当”目的是让“我”睹物思人,想起遭受民兵狠毒批斗惨死的父亲——这种处理方式,要比直呈事件前因后果、娓娓道来的讲述更能刺激读者心理。再次,细节描写和场景再现也是作者营造情境和氛围的“杀手锏”,如:“我把锋利的刀片在阳光下转来转去,总算找了个好的角度,将一束光聚在刀刃上,然后又反射出去……”,很有电影镜头中特写效果,令人拍手称道!最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采取先抑后扬的笔法,尤其对“货郎”的刻画,开始他是“我”仇恨的对象,随着他与“母亲”关系的密切程度,“我”的憎恨程度随之升级,当猝不及防的洪灾来袭,反倒是货郎舍生忘死地救了“母亲”和“妹子”,得知真相后“我”被货郎的重情重义感化,在内心对货郎产生原谅之念——这样的安排出乎所料。此外,给爷爷预设“眼瞎”也是给读者一个“意外”,爷爷临终前说的话“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心里明亮”,点明了“是货郎养活着这一家老小”这个“核心”,这也是“母亲”与“货郎”发生情感纠葛的根源,亦为“我”对货郎的态度发生改变所作的铺垫。从这几点来看,唐秀宁谋篇布局的能力不容小觑!

    当然,《叮当》并非完美无缺,我的感受是:第一,开篇的那种叙语言述风格,在随后的篇幅中气息逐渐减弱,到结尾处几乎消失殆尽;第二,“我”暴富式的成长缺少过程性,寥寥数笔间“就做了矿老板”,其间的必然性和可信程度显得较弱,这一情节的合理性有商榷的余地;第三,“刁家二姑娘”的出现处于怎样的考虑,“我并不缺女人”这种对待无辜女性的态度处于什么用意等。然而,瑕不掩瑜,我还是认为《叮当》是唐秀宁小说的“高标”,这本小说集有《叮当》这篇就物有所值了。另外,小说集中其它几篇塑造了“月月、桃叶、泉拜、石拜、润生、老包、蔓儿、永泽”等较典型的人物。综合评判,唐秀宁的小说集应该给予肯定和赞许!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2-1-1 09:51 | 只看该作者
新年好!此篇应作者要求,已在某微信平台推发。贴在这里和师友们交流,敬请指正!
3#
发表于 2022-1-1 16:3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刘老师佳作。新年快乐!
4#
 楼主| 发表于 2022-1-5 15:09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2-1-1 16:31
学习刘老师佳作。新年快乐!

谢谢来关注拙作,祝你新年好运!
5#
发表于 2022-1-12 09:21 | 只看该作者
条目分明,归纳细致,是一篇深入剖析的好文。论及社会痼疾,把一些矛盾冲突涵盖为人民内部矛盾,感觉不一定准确,小说里打击报复群众致死的描述,哪里还会有一点党员干部的气息?做出伤天害理没有底线的行为之时,已经难以继续归入内部矛盾,只是没有人去梳理清算,这种放任自流和麻木不仁,倒是不失之为社会痼疾之一。
6#
发表于 2022-1-13 20:4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佳作!问好彦林文友!冬日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3 23:59 , Processed in 0.07711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