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刚,今年初新识的一位文友,比我年轻,诗歌写得很好,大有前途。最近读他的组诗《礼县苹果》,这是他参加礼县——诗和远方旅游目的地采风活动后写的一组有关礼县的诗歌,全诗由八首构成,可谓宏大挥弘之作。
在《伊人》里,诗人叙述的诗象是西汉水上的“一对对鸳鸯”,晶莹剔透,“在水中荡漾,耳鬓厮磨”,相依相偎,由此联想到“新婚伉俪”,比喻点是“止则相耦,飞则成双”,注意诗人是把一对对白鹭比作鸳鸯,那气质真的是“谦谦君子与佳人”。往远方看,蒹葭苍苍,曲桥隐现,身着秦汉服裙裙,柔发飘逸的导游姑娘笑容灿烂,指点江山,眼前蒹葭变成了《诗经》里蒹葭,眼里的导游小姐变成《蒹葭》里的伊人,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她们不就是《诗经》中的伊人/再现 ——”比喻生动确贴,联想丰富自然,诗境就出来了。在这首诗里,诗人运用联想、比喻的技法,把视觉效果提升起来,通过联想把白鹭、导游姑娘、伊人有机结合起来,从眼前到远方,从当代到古代,由实到虚,浮想联翩,饱满深情地赞美西汉水流域的风景的美丽和当代秦女的秀丽,实是赞美西汉水流域的繁荣景象和人们的精神风貌。审美要富于联想,艺术美源于自然美,二者的有机统一是诗歌的高境界。
《礼县苹果》描绘了礼县苹果带的四季,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长短句的使用增強音乐效果,从苹果花开到生长出青涩的苹果,到苹果成熟,远销国内外。比喻句如以“阁远嫁的姑娘”比拟礼县苹果“走遍祖国,跨出国门”,还有“涛声”、“秦腔”比喻水声、风声、花叶摇曳声等描述苹果花海的壮观景象;排比句如“蜂蝶作媒,花海汹涌/花授粉,果坐床”、“迎寒风,斗霜雪”等;诗人热情洋溢,情感奔放。
《大堡子山,荣光和哀伤在流淌》采用对比、比较、拟人手法写出了“大堡子山的屈辱,天怨地怒/大堡子山的荣光,浩浩荡荡”。
《盐官辘轳》以小见大,以盐官辘轳为视角,抒写盐官独特的盐文化,一个动作,一个视角,虚实交错,从地上到天上,从近到远,从今到古,构建成了一个幅美丽而深远的画面。凝重而悠久的盐文化令人心动不已,咸淡而平凡的盐关实在是太棒了,因为它曾有“汗凝成盐的繁华”。
《高楼山,像父亲的臂膀》里的山之高,一个“托”字充满活力,诗人用父亲的臂膀形容高楼山,诗人对高楼山充满热情,充满敬畏,在诗人眼里高楼山有灵性、有朝气,有担当,也很富有,高楼山的象征意境就显而易见了。
《在秦皇湖畔放牧遐想》在这一组诗里是较长的一首,有三十行。诗人从秦皇湖的天空写起,写到地面,羊群,放牧人,到西汉水两岸,写水之湄飞翔的白鹭,柔软的风,无非是力赞“秦皇之祖的坚韧不拔、尚武血性”,以及两千多年来一直在西汉水岸浩瀚的秦风,那是诞生秦风的地方,那里就是诗的远方。今天的秦皇湖比风雅颂还美,更加如画如诗。
一朵朵白色的“灿若星河”的“野棉花”流入诗人的眼帘,它在西汉水畔太寻常了,自生自灭,辈辈繁衍,把自己的努力感恩都凝聚成了银色,正如诗人所言:“迎风飘荡着感恩/盛开着对天地的敬畏”,诗人面临野棉花,联想到了古代人传承下来的打火镰,又延伸到“人间烟火气”,薪火传承,生火用火,福被人类,推进了社会文明的进程。《野棉花》不短,诗歌意境很深远的。
《街头秦腔》应该是叙事为主的,戏迷们或秦腔粉丝们在街头演唱秦腔的事。在礼县人人能唱秦腔戏,高兴时唱花音,更能助兴鼓劲,麻闷时唱苦音,也能解烦提神,“慰济心中的冷暖冬夏/清理郁积的块垒/还灵魂些许自由”田野里唱,粗犷豪放,能激发“激发秦皇后裔悲怀天下,行侠济世”之心,庭院里唱,柔美悦性。诗歌最后一节说的就是。倒数第二节用诗句概述秦腔唱词的内容和声势,那是“土生土长的”、抒发“秦人千年向东的豪情壮士”的西汉水两岸人民自己的歌声!
诗人范志刚不仅会表露内心的真诚,他的诗歌还透露出一颗雄心。他在礼县采风成绩令人羡慕,读他的诗歌,我既激动又汗颜,激动的是范志刚读到如此使我感动的作品,汗颜的是我身临故园河山多年,竟然没有象样的东西献给桑梓!诗在远方,其实诗在身旁,在我们的生活里。
范志刚的诗歌作品善于捕捉生活中事物,以单一的普通的诗像凝结比较深邃的思想感情,“无端诗思忽然生”,在文字间流露出诗人的心声,把内心所蓄积的思想感情以及感觉、记忆、积累、想像等全部调动起来,目标就是一个——言志。语言凝练,情感充沛,想像丰富,集中地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细微的物境,着力营造精致的情境,运用必要的艺术手法艺术思维的创作规律,达到一定程度的意境,诗意上升,使诗歌具有了较为丰富的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