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81|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李白杜甫诗歌中的徽县地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2-11 1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2-2-12 17:27 编辑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有不少诗歌与笔者生活的徽县有关。徽县,以元代的徽山驿为名。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置河池县。十六国属仇池国地,北魏设广化县,隋改为河池县。元至元元年(1264)改为徽州,清雍正七年(1729)降州为徽县。唐代的徽县,称河池县,是几条古道上的重要节点,不仅有诗仙李白的深情咏赞,更有诗圣杜甫的记行诗,使得徽县更加声名远播。


唐代诗人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更喜欢饱览大好河山和风景名胜。“青泥岭”是古道上的咽候要塞,也是历代诗人礼赞的对象,李白的乐府诗佳构《蜀道难》把“青泥”镶嵌其中,让“青泥岭”因此赫然生辉。“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意为:青泥岭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把青泥岭道路的艰险难行做了诗意化描摹。据资料,青泥岭在今甘肃省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证明李白诗歌中的“青泥岭”在徽县。青岭主峰被当地人称作“铁山”,海拔1746米,又名巾子山,位于徽县东南20公里处,绵延水阳镇、大河店镇、嘉陵镇和虞关乡之间。相传,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领随从嫔妃南逃四川来到青泥岭,因在马嵬坡失去爱妃杨玉环悲伤与无奈的心情仍在煎熬,又行走在这奇险苦难的青泥岭中遭遇大雨滂沱,道路泥泞倍受折磨而叫苦不迭,当他们挣扎爬上山巅,突然雨停云散,一行沮丧悲观全无,从此,人们把青泥岭又称“欢喜岭”。据考证,李白并未亲至青泥岭,而是在长安于公元742年至744年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此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事实上,青泥岭是古蜀道艰险之最,后来还称故道、陈仓道、青泥道、散关道、嘉陵道等。


李白之后,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于公元759年冬踏上青泥道,并在旅途中留下好几首记行诗。2003年9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徽县志》附录六、诗歌类中,摘录杜甫的《发秦州》《积草岭》《木皮岭》《白沙渡》《泥功山》《水会渡》等六首律诗。这些诗篇,不仅佐证了杜甫当年客居陇右、历经徽县的历史事实,更主要的是让徽县的某些村庄、关隘、渡口和山岭从此永垂历史,并且熠熠生辉般附着了人文底蕴的光芒。唐乾元二年(759年),杜甫从秦州(今甘肃天水)前往同谷县(今甘肃成县),《发秦州》先写衣食之事,说同谷和暖,物产丰富,景物宜人,可解决衣食等问题;再追述离开秦州的原因;后写离开秦州的情景。诗中“栗亭名更嘉,下有良田畴”提及的“栗亭”,唐代属于同谷的“栗亭”,如今属于徽县栗川乡,与因杜甫曾暂居得名的杜公村隔河相望。而当年,杜甫欲前往同谷县栗亭的原因,则是听人说栗亭“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密竹复冬笋,清池可方舟”的物产丰富,可解决无食问题,景物宜人、可供游览的优美环境。他兴冲冲带着美好的希冀而来,遭遇的却是被“佳主人”欺骗的困窘之境,《同谷七歌》就是他这段穷愁潦倒生活的真实写照,“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鸣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他只好到周围的山中去拾取橡栗,在饥荒之年,用以充饥。诗中所说的“狙公”是养猴人,杜甫为了口食不得不放下“诗圣”架子,跟着养猴人冒着冰天雪地的严寒去山上寻找橡栗,籍此勉强维持生计。贫困交加之际,他又选择跋山涉水远赴成都。


杜甫行经古河池的路线,从暂居的栗亭出发,沿着青泥道途经诗中提到的“栗亭、积草岭、木皮岭、白沙渡、泥功山、水会渡”等“地标”。《积草岭》共十六句,前八句记积草岭之景,兼叙跋涉之艰;后八句言路近同谷,得有依托。其中“山分积草岭,路异明水县”中的“明水县”管辖白水峡(徽县今大河乡峡谷)与栗亭界连,所以栗亭是唐代同谷(成县)、河池(徽县)、苌举(属明水)三县交界的地方。《木皮岭》前四句“首路栗亭西,尚想凤凰村。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开门见山地指出离开栗亭,于寒冬携家人前往成都。“南登木皮岭,艰险不易论。汗流被我体,祁寒为之暄。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说明“木皮岭”路段难行,让先生感慨不已。“西崖特秀发,焕若灵芝繁。润聚金碧气,清无沙土痕。“描写的恰是木皮岭,北崖有莲花洞,悬于半空之间,状若莲花,洞内泉水清洌,并建有寺庙。”如今的“木皮岭”,随时光流逝而沉寂,因其上遍生木兰树而得名,西与成县东部诸山联属,东南与青泥岭相对,山势巍峨险峻,陡峭崔嵬,刺天裂地,云烟万叠,风光无限。过“白沙渡口”,杜甫欣然写下《白沙渡》一诗,“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是贴切而形象的景观描绘。《杜甫与徽县》一书载:“白沙渡,系洛河中游的官桥坝渡口”。当时杜甫来到白沙渡,但见江涛怒吼,激流澎湃,令人畏惧;眺望江崖,绝壁陡立,以“水清石礌礌,沙白滩漫漫”突出渡口特色,并写出“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的山水之险,抒发了“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的感怀情愫。杜甫所见的“白沙渡”,位于今大河店乡小河铁厂(古称兰皋戍、盘头)北,古于洛河设渡口。《泥功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诗。“泥功山”,就是蜀道上的“青泥岭”。诗的首句“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便是最有力的证据。“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对青泥岭段古道的泥泞难行的程度进行直观描写,也从侧面看出杜甫行走的异常艰辛。《水会渡》是杜甫行经水会渡口后的诗作。诗人经过一天的跋涉,至水会渡时已是深夜时分。“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月牙早已落山,诗人还在路上踽踽而行,盖因路实难走。“入舟已千忧,陟巘仍万盘。”这样的时候,坐船过江已经让人忧愁,过了江,盘旋而上的山路更加艰险。“迥眺积水外,始知众星乾。”上了山,回头看江水上面的天空,才发现满天的星星原来是干爽的。满天星斗时,他奔赴蜀地的心情的迫切,让人感慨丛生。根据史料推断,杜甫渡过嘉陵江的“水会渡”,在虞关乡嘉陵江畔。杜甫经过后的一千二百多年,水会渡附近的“虞关”更是重要的关隘。宋代吴玠军据险坚守,大败金兵,使金军南下的企图破灭的抗金之战,在水会渡附近的仙人关拉开战事,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事实证明:地因诗名,这不仅是诗人之幸,也是徽县这方山河大地之幸。由于李白、杜甫的倾情歌咏,徽县地域上的“青泥岭”和“栗亭、积草岭、木皮岭、白沙渡、泥功山、水会渡”等地大放光彩,名垂千古。作为在这方地域上生活着的人们,更对诗仙、诗圣与家乡徽县地理上的有缘交汇心生感激,满怀崇敬!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2-2-11 16:0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最近翻越《徽县志》的一点收获,敬请师友指正!谢谢啦!
3#
发表于 2022-2-12 16:58 | 只看该作者
文学史里,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人文地理。先生找到了写作富矿,开掘得周详深入。学习问好。
4#
发表于 2022-2-12 22:0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佳作!欣赏美文,有价值的挖掘,有意识的文学地理、人文地理!欣赏点赞!问好彦林文友!
5#
发表于 2022-2-13 10:07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呢,我有点喜欢这个板块,就是难得在键盘上码字
6#
发表于 2022-2-13 16:29 | 只看该作者
特别喜欢有才的人!文章很有知识性,特别棒!
7#
发表于 2022-2-16 15:55 | 只看该作者
这一份挖掘浸入了深厚的情感,一字一句都写出了心里的所得。徽县沉淀下太多的东西,让诗人驻足,让文人感怀。
8#
发表于 2022-2-16 18:3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版主老师佳作啊
9#
发表于 2022-2-16 18:38 | 只看该作者
提督支持朋友晚上好啊朋友
10#
发表于 2022-2-18 16:18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22-2-16 15:55
这一份挖掘浸入了深厚的情感,一字一句都写出了心里的所得。徽县沉淀下太多的东西,让诗人驻足,让文人感怀 ...

好久不见了,问候                    
11#
发表于 2022-2-18 16:19 | 只看该作者
能读下去县志这类文字的人,我都很佩服。
先问个好,改天拜读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2-22 15:28 | 只看该作者
川媚 发表于 2022-2-12 16:58
文学史里,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人文地理。先生找到了写作富矿,开掘得周详深入。学习问好。

感谢川媚关注拙作,祝春安!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2-22 15:28 | 只看该作者
MLMC 发表于 2022-2-12 22:08
欣赏佳作!欣赏美文,有价值的挖掘,有意识的文学地理、人文地理!欣赏点赞!问好彦林文友!

问好满仓兄,祝您春天安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2-22 15:29 | 只看该作者
馨凝雨阁 发表于 2022-2-13 10:07
其实呢,我有点喜欢这个板块,就是难得在键盘上码字

问好老师。请多指点!祝春安!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2-22 15:29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2-2-13 16:29
特别喜欢有才的人!文章很有知识性,特别棒!

感谢鼓励,祝您一切如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4 00:31 , Processed in 0.08433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