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70|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挖小根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3-8 1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寂静安然 于 2022-3-8 10:12 编辑

  挖小根蒜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无意阅读高鼎的《村居》诗作。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关于美好的春天里的种种事情来,比如挖小根蒜。

  小根蒜,是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近球形,外被白色膜质鳞皮,果为蒴果。别名菜籽、荞子,在我们东北,鲜的小根蒜叫大脑崩,成熟后称菜籽。

  小的时候,每年春天我们都要迫不及待地去田地里挖大脑崩,因为没有什么吃食可以寻觅、单调、枯燥的冬天终于熬过去了。

  东北的风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放学后,刮了一天的大风也像劳碌了一天的人们似的,有些倦了——脚步终于轻了下来。事前约好的我们几个小伙伴拎着小筐、镐头,嘴里嚼着饼子,带着家里的大黑狗,奔着人烟以外的国道西或者揽青地,有说有笑地出发了。

  大野苍茫而苍黄,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挖大脑崩,眼里、心间都是一个概念。

  与前一年的荒草一样,大脑崩原有的芽苗枯黄、虚弱地贴在地上,不仔细瞧根本看不出来。我们像一小群嗅着地面行走的小羊,彼此距离着弯腰、低头一路寻找。重新发苗的大脑崩,有的翠绿、倔强地打个卷端坐,有的还红着鼻子蒙头大睡呢。无论何种姿态,一经确认,便扒去上面隐蔽的枯叶,毫不犹豫地用力刨下。有时,它们的果实隐藏颇深,像与我们暗暗地较劲似的,必须多刨上几镐,那个带着长长须根、无限留恋大地眠床的大脑崩方出得来。挖掘过后,旁边留下一堆儿新土、像眼小井儿似的坑穴,突兀地颜色深着。

  每成功挖到一颗大脑崩,都让我们异常欣喜。

  大脑崩你不敢来,你来我打死你。听说越是说大脑崩不敢来,它越是异常勇敢地出现在你面前。于是便故意念着咒语一般地排遣寂寞。

  大脑崩不挑土质,很多地方都有它的身影。但是作为乡下长大的孩子,潜意思里自然知道哪些地方是要避开的,比如谷地抑或草甸子上,那里的大脑崩多有一层难解的黑皮包裹,打理起来异常费事,所以每次出去,或南或北、心里都有严格地界定。

  风停了,大地像起着浅浅地黑色的雾,升起又落下。我们知道该回家了。集合到一起的小伙伴们虽然嘴上没有发声,眼睛却像为自尊的口令驱使着,你看看我的筐,我瞧瞧你的筐,心里暗暗做着比较。尽管大家都很努力,但天不作美——我们来早了,最多的也就挖上两大把。

  用清水泡上一会,摘去黄叶,洗几遍,白白净净、青枝绿叶的大脑崩上桌了,它极其鲜明的色度激动着桌上所有人的视线,也像一种招引,让扒进嘴里的每一口饭食都变得顺滑、有味。如果抹上酱汁,再来一口脆生生、辣丝丝的大脑崩,嗯,够爽!

  像星星之火,一冬天毫无生气的餐桌终于现出了希望。

  清明时,在东北有吃酸菜、大脑崩馅盒子的传统习俗,只见母亲将烫好的玉米面擀薄,用带有蓝边的小饭碗扣成一个一个圆形的面片,上面放上用大油活好的香喷喷的混合馅料,两个一合,稍顷,飘着特殊的袅袅香味,热乎乎、油汪汪的大脑崩馅盒子上桌了。争先恐后、一张张吃了一冬天咸菜大酱、牙关发紧的嘴像松绑了似的,特别舒坦。

  像家有小女初长成,渐渐地大脑崩长大了,变成菜籽了。捡拾菜籽最好的时段是在种地时。彼时,天更暖了,风和轻纱似的拂动在行人的脸上、身上,大地里。

  走,捡菜籽去!准备过后去找有求必应、大娘家的三姐,小筐、镐头一拿,纵横阡陌中奔一处有犁杖耕作、被称作大块地的偏远地块走过去了。

  老爷在呢!远远地为那个模糊的人影,一路猜测中三姐发声了。三姐嘴里的老爷是我们家族里的爷爷,在生产队当车把式。

  老爷!捡菜籽呀?我们微笑着算是回应,怯怯中跟在老爷的马犁杖后面。我们看了,那不是在种地,应该在翻地,因为就老爷一个人在。打过招呼的老爷仍在自己的热情里忙碌着,不赶我们也不理我们。

  喔、吁,他与那听话的马儿说着难懂的话,也不时在空中舞动着鞭子,发出一声声脆响。前面的马儿点着头、带着粗重地呼吸,集体向前。地上一些这样那样、包括像翠英英的苦麻子,还盛开着黄色、白色的小花,瞬间都在重重的马蹄下、零落成尘碾作泥了。犁杖后面,对着翻向两边、黝黑、松软的泥土,我们默默做着观察。

  稍顷,透着新鲜泥土的气息,藏在地层深处、白花花的菜籽被翻上来了,像珍珠,也像蚂蚁蛋,那么洁白、光亮,水灵灵的。好多的菜籽啊!瞪大眼睛、激动中的我们急躁了,沿着垄沟各把一边,赶紧扑过去、一把一把,来不及仔细清理泥土就都一起装进了小筐里。因为那是一处与另一个村落接壤、仅仅小花尖的短垄,很快比我们的脚步快上许多的犁杖就要在老爷的吆喝声中返回来了,就要在一垄挨着一垄的翻耕中抑或重重的马蹄下重新为埋没了。为了最快速度捡拾更多的菜籽,几乎什么都顾不上了——我想当时果断丢掉碍事的镐头的我们一定是很狼狈的,因为碎发一绺一绺就那么随着我们大幅度的动作垂荡在眼前,鞋子里面凉丝丝的灌满了泥土,一双小手污没着,更不知道时间几何。

  风停了,琥珀色的晚霞渐渐从天边退去,周围的树木、沟渠、沟渠对岸、太平沟那个养鸡的人家,都像一下子掉进了神秘的静寂里。远处,牛羊哞哞叫着指认着家门,我们知道时间不早了。再看看手里的小筐,已经多半筐了。

  三姐,咱们回家吧。走吧。抬头看看我:哎呀,你捡的好多!多吗?差不多。说着瞧瞧三姐的筐里,满意也满足地向村里走去。

  一时吃不完的菜籽可以先行晾晒,晒干后随用随取,也不用洗,用手搓一搓,呼地一吹便干净了。

  咸只一样,辣有百种。菜籽的辣像是为啥咬住了似的,叮在一处不动弹。不像辣椒,谁惹跟谁急。它不是,辣是辣,但不长久,像个容易改口的孩子,只要咬上两口饼子,自然就消解了。

  后来我长大了,远离了玉米、高粱,去到一个玉米看不见我的地方生活了。

  我的婆婆是个念旧又特别勤劳的人。如果说她身上有一百种优点,那么勤劳仍然位居榜首。

  菜籽下来时,勤劳的婆婆每年都要为我们晒上一些。晒好的菜籽藕荷色,饱满、晶莹,大珠小珠落一盘——装在一个敞口的陶器里。

  像一些鲜有、个大,一个一个跟大脑袋似的菜籽自然都会为我们留着。个头太大的我们也羞于启齿,太辣,只是看着喜欢。每有这种时候,我就想:某种程度上菜籽是不也有点像人呢,平平淡淡才是真。

  让人预想不到的是若干年后、一向隐忍的土地终于面露难色、无力承载万物了,她虚弱着,严格履行人类的旨意,指哪打哪,说一不二。

  太多的大脑崩没有跟了来,不仅大脑崩,像蒲公英等等都敬而远之了。

  野菜越来越少了。

  奉土地为神灵、对于地里所有植物属性,都像八辈子老姑舅亲似的,深切了解的婆婆将难得一见、尚未长大的大脑崩,随着洗菜的水有意倒进菜园里。年复一年,像一场疗伤,不知不觉间已经“百花齐放春满园”了。坐在屋里,没事看向窗外,看向绿乎乎、在风里轻轻摆着的大脑崩的芽苗,心里像长了草似的,为一顿“好饭”热望起来。

  托婆婆的福,吃大脑崩再不用去广漠的大地里、像找大针似的费心了,在家就能轻松解决。

  那种精心灌注的便利与美好,仿佛又回到了以往小的时候。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一站一站,总是不断地有人上车或下车。若干年后,婆婆走了,婆婆的菜园自然也没有了,以往的美好都成了一去不复返的记忆,在岁月里风干着。

  小根蒜有行气、通阳、导滞的功效。百度数据让越来越少的小根蒜增加着身价,不似当年“慌不择路”的我们,纯粹地只是为了充饥了。

  如今,一到春天,市场上仍有卖大脑崩的,一小堆儿一小堆儿为小心呵护着。我知道那都是来自遥远山野里的美味,价格自然不菲。物以稀为贵在这便有所体现了。

  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带上我的儿孙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午后,拿上小筐一同去草长莺飞、广袤的田野里挖大脑崩,将那种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的特殊感受分享给他们,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幸福,有福也要惜福。

  挖小根蒜,这是一代人的记忆。尽管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毕竟给过我快乐,滋养过我枯燥的生命,所以,一提起来,连人带物——眼前飘扬的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总是倍感亲切与幸福。

  2022、2、23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2-3-8 10:49 | 只看该作者
小时也挖过小根祘,挖多了还把它用来做腌菜,文章读来亲切,温暖!
3#
发表于 2022-3-8 10:5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听说这种植物,作者写得很生活。欣赏了。
4#
发表于 2022-3-8 12:51 | 只看该作者
小根蒜在北方,备受人们喜欢,最主要的是区别叶子,平常草的叶子是扁的,小根蒜的叶子是鼓的,一般会沾酱吃。文章以小根蒜为主线,在着重介绍小根蒜的外观和食用同时,充满对童年的回忆,文章生动,鲜活。欣赏,问好!
5#
发表于 2022-3-8 15:13 | 只看该作者
接地气。满满的回忆。   
6#
发表于 2022-3-8 21:42 | 只看该作者
东北的风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

那就是等于整年都刮风了呀
7#
发表于 2022-3-8 21:54 | 只看该作者
我网上看了下,小根蒜就像我们这种的那种蒜子一样,而不是外面运来的特别大、特别长的那种菜蒜,一点都不香
8#
发表于 2022-3-8 21:56 | 只看该作者
娓娓道来,冷不丁跟你去挖了一趟野蒜,也是蛮有味道的,描述得活灵活现,仿若身临其境一样
9#
发表于 2022-3-9 10:18 | 只看该作者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一站一站,总是不断地有人上车或下车。若干年后,婆婆走了,婆婆的菜园自然也没有了,以往的美好都成了一去不复返的记忆,在岁月里风干着。:victory:
10#
发表于 2022-3-9 10:31 | 只看该作者
借小根蒜抒怀,却也透着写作中的灵气,字句运用得恰到好处。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12:02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2-3-8 10:49
小时也挖过小根祘,挖多了还把它用来做腌菜,文章读来亲切,温暖!

感谢匡老师点评。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12:02 | 只看该作者
李子四 发表于 2022-3-8 10:55
第一次听说这种植物,作者写得很生活。欣赏了。

老师的点评总是很贴心。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12:04 | 只看该作者
xam720 发表于 2022-3-8 12:51
小根蒜在北方,备受人们喜欢,最主要的是区别叶子,平常草的叶子是扁的,小根蒜的叶子是鼓的,一般会沾酱吃 ...

小根蒜的叶子是空心的。感谢鼓励。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12:05 | 只看该作者
青青湖边草 发表于 2022-3-8 15:13
接地气。满满的回忆。

感谢老师点评。问好老师!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3-9 12:06 | 只看该作者
姚玉凤 发表于 2022-3-8 21:42
东北的风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

那就是等于整年都刮风了呀

是呢,天天有风,跟你说,生在东北,没疯就不错了,能写文章,那真是难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11:38 , Processed in 0.05349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