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6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晏殊完胜柳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4-15 1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晏殊完胜柳永?——也谈词的雅与俗
                                                           文/甘树林

  在词的长河中,从唐末到五代,尽管各有风格,但整体是一脉相承。经晚唐温庭筠的改造,词已算是登堂入室了。到五代时,更是名家迭出,最亮的星就是温瑞卿、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父子等等一大批词坛大家,尤其是“一代词帝”李煜,更是将词这种艺术形式提升到了一个雅俗共赏的境地。
  然而,公元978年,李煜被宋太宗一杯鸩酒毒死。
  李煜之死,对于宋太宗而言当然是个好消息。但对于汴京城市民乃至当时整个社会而言,却是个坏消息:那个写“剪不断,理还乱”、“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人死了,他再也不会出新歌词了,那老百姓还听啥呢?
  李煜死后的二十余年,宋太宗一朝虽然又是修史又是编书,皇皇巨著搞出不少。可他执政期间,宋朝在很长一段时期,词的创作都陷入低谷。
直到一位神童与一个浪子横空出世……

  “神童”的雅词

  神童姓晏名殊,来自江西临川。他7岁就能下笔成文,14岁参加殿试,获同进士出身。18岁的时当上了太子舍人,这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而晏殊陪的这个太子,名叫赵祯。
  赵祯皇帝即位后,晏殊作为潜邸旧人,政治前途一片光明。他35岁就担任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此后,他出任过地方大员,也担任过枢密使、副宰相、宰相等中枢要职。
  晏殊智商高,情商也高。他做人外圆内方,做事严谨认真,赢得了宋真宗、宋仁宗两代领导人的高度信赖。
这位少年得志的高官,最大的爱好就是举办酒宴。每天下班回家,总会邀一帮文人到他府上拜访。领导请客,大伙自然奉陪。能到晏殊家做客的,肯定也不是普通人,宋祁、欧阳修、富弼、张先、王琪他们,个个才华横溢,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席间,晏殊吩咐歌妓唱曲,在曼妙的歌声中,一道道佳肴摆上,一杯杯美酒饮下。
  待酒过三巡,晏殊笑眯眯地对歌妓们说:“你们才艺都展示过了,轮到我的才艺展示时刻了。”就开始挥笔撰写诗词。
  在当时,领导干部写歌词者大有人在,但都是闲暇之余偶尔为之。要是专门拿出精力写这个,被人看作是不务正业。比如后生晚辈王安石就对晏殊的作风很看不惯,说:“堂堂宰相一天到晚写流行歌词,这还靠谱吗?”不过,晏殊乐此不疲,他带领一群最高雅的文人,写着最高雅的歌词,大大提升了宋词的艺术水准,填补了李煜死后的二十余年宋词艺术留下的空白。
  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张先:“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宋祁:“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晏殊是冯延巳的衣钵传人,他把冯延巳文雅清丽的词风发扬光大。冯延巳身处五代乱世,还带着末日悲歌的意味,而晏殊正逢北宋盛世,词风更加淡定从容。对晏殊而言,撰写歌词是公务闲暇之余,非常风雅的消遣活动。他在府中举办“文学沙龙”,带领文化精英,推动宋词登上了一个新高峰。
  晏殊和文人们探讨如何让诗词更高雅,如何低调地奢华、含蓄地炫富。他很有心得:“寇准说‘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不如白居易的‘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更有富贵气象。”“写富贵的诗词,去描写金银锦绣之类就弱爆了,要突出气质。大家可以参考我写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高!太高了!你想啊,家里有成片的院落,院落里还有一个池塘,池塘边还种植着梨树、柳树,那肯定贼有钱。加上“溶溶月”、“淡淡风”,一副风淡云轻的模样,这才是炫富的最高境界。
  “闲雅”是晏殊的创作精神,也是晏词具有的风格。在他看来,悠闲风雅,才是纯文学的样子。这种悠闲风雅,甚至不能杂入诗“讽喻”的正统特质。
  据传,有一天大雪纷飞,晏殊来了兴致,又召集一群文人到府中饮酒作歌。他的得意门生欧阳修也在酒宴之中。此时正值宋夏战争期间,边关军情不断,看到领导却在家里歌舞升平,欧阳修“无事招嫌”的毛病又犯了。他挥毫刷刷刷写了一首诗,诗中有这么两句:“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意思是四十万戍边的士兵好可怜啊,他们此时正在风雪之中,冻得瑟瑟发抖呢。
  席中的好心情、好气氛,一下子让欧阳修给破坏了,酒宴不欢而散。事后,晏殊对人说:“唐朝时,名流韩愈参加名相裴度的酒宴,也会写‘园林奇巧多么美丽,音乐高雅多么美妙(园林穷胜事,钟鼓乐清时)’,不会像欧阳修这般胡闹。”
  晏殊的词,追求华贵从容的高雅美感。他视觉的立足点在亭台楼阁,从亭台楼阁看亭台楼阁,比如“斜阳却照深深院”;从亭台楼阁看外面世界,比如“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的词,不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饱受赞誉,“风雅蕴藉,温润秀洁”,就像一块美玉,无可挑剔。雅则雅矣,但是传播范围太小众。毕竟“炉香静逐游丝转”这样微妙的意境,凡夫俗子实在难以领悟。

  “浪子”的俗唱

  浪子就是柳永,原名柳三变,来自福建崇安,他和晏殊是同时代的人,年龄比晏殊还大七岁。他父亲柳宜最高职务干到副部长,因此柳永算是一个官二代。
  柳永小时候好学上进,十几岁就写了一篇优秀作文,中心思想是知识改变命运,其中有这么几句:“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好好学习,穷二代能当官;不好好学习,官二代也会变穷)。”可见,柳永也曾经是一名妥妥的五道杠少年。
他二十岁的时候,在老家待不住了,要去寻找诗和远方。他到杭州、扬州一带游历,开拓了视野,也学会了寻欢作乐。
父亲老柳当时在汴京城任职,就吩咐柳永来京城,可能是想可以好好管教一下儿子。可老柳始料未及的是,柳永一到繁华的京城,就彻底放飞自我。他一头扎进了歌馆妓院,成为人人皆知的青楼浪子。当二十岁的晏殊在官场打拼应酬的时候,奔三的柳永在青楼放浪形骸。
科考迫在眉睫,别人问柳永备考得怎么样了?柳永散发出迷之自信,挥笔写下:“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头名状元我已经预定了,到时候我将会和皇上愉快地交流。
  但是,现实很残酷,给了他当头一棒、二棒、三棒、四棒。没错,有统计,柳永连续四次公务员考试都落榜了。
  考场屡战屡败的柳永根据自己的心路历程,创作了一首流行歌曲《鹤冲天•黄金榜上》。该曲一经问世,迅速成为宋朝年度神曲。每次科考成绩一公布,一群“落榜生”就躲进“KTV”里,一遍遍唱着“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宋仁宗赵祯当时还年轻,曾经也是柳永的铁粉,经常让宫女唱柳永的留下歌词。这首《鹤冲天•黄金榜上》也被他听到了,但这次宋仁宗不高兴了,这分明是和大宋核心价值观唱反调啊,于是从柳粉转为柳黑。
  皇上不高兴,后果很严重。有一年,柳永的科考成绩不错,宋仁宗说:“柳永嘛,还要什么浮名,去浅斟低唱吧。”
  既然科场不能受皇上待见了,柳永就彻底去搞词曲创作。他把自己在青楼妓馆的经历,谱写成歌词,制作出一首接一首的经典歌曲。
柳永最厉害的是给歌妓量身订做歌词,比如他给一位叫秀香的歌妓量身订做的歌词——
  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层波细翦明眸,腻玉圆搓素颈。爱把歌喉当筵逞。遏天边,乱云愁凝。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
  洞房饮散帘帏静。拥香衾、欢心称。金炉麝袅青烟,凤帐烛摇红影。无限狂心乘酒兴。这欢娱,渐入佳境。犹自怨邻鸡,道秋宵不永。
  别人写歌妓,“满楼红袖招”、“慢引萧娘舞袖回”,都是闲雅中一笔带过。柳永写歌妓,全用通俗语,且调动视、听、嗅、触一切器官感觉,活色生香,引人遐想。
  这种超级文案水准的通俗宣传效果非常好,歌妓一旦得到柳永为她们定制的歌词,立马声名鹊起,身价十倍。以致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用这种通俗歌词捧红了一大批歌妓,他也赚取了不菲的稿费。
  柳永这种市俗化的词风,受到了市民阶层的追捧,也遭到文人众口一致的批判:太俗了,这个柳三变简直应该改名叫柳三俗。
既然仕途无望,浪子柳永便一直行走在天涯路上。他离开了汴京城,开始了落魄江湖载酒行的生涯。他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他的目光和心灵触向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在与乐师、歌妓的交往中,柳永的音乐素养得到不断地提升。
  晏殊、欧阳修等人以及后来的苏轼,对音律都不算精通。也就是说,只会作词,不会作曲。而柳永是北宋第一个词曲兼通的乐坛达人。并且,以前的文人主要写小令,三五十字,比如《浣溪沙》、《如梦令》、《木兰花》。他们很少写慢词,就是长篇歌词,毕竟慢词对音律知识要求太高。而精通音律的柳永大量创作慢词,动辄上百字,甚至二百多字,顶得上一篇文章了。小令只能捕捉一个场景,慢词可容纳的内容就多了。于是,歌妓的美丽多情、城市的繁华喧闹、河山的秀美多姿、客途的寂寥苦恨,都在柳永词中出现了。
  更重要的是,柳永在语言风格上,不是承接五代,而是从乐师歌妓那个路子出发。他写景写人写情,都带着直白通俗的风格,一听就懂,没有隔阂。大多数人不具备太高的文化修养,听“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总觉得不如“遇良辰、当美景,追欢卖笑”来得明白过瘾。
柳永的路数,在当时人眼中,是旁门左道,但是这条路越走越宽,居然闯出一片新天地。此后的一代才女李清照评价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就是说柳永在词曲上摆脱了五代风格,引领宋词走进了新时代。
  柳永是当时的超级流行天王,他的歌词传唱度极高,“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类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

  晏殊完胜柳永?

  关于柳永歌词是否具备文学性,一直是争论的热点话题。柳粉、柳黑势不两立,为此两派之间经常口诛笔伐。主流文人认为柳永是流量明星,“不知书者尤好之”,柳粉文化素质极低。
  有个进士叫刘岑,有一次在公共场合大肆批评柳永的歌词。一个老者走上前递给他纸笔,说:“您说柳永歌词不好,那您写一首让我们欣赏欣赏。”刘岑惊愕,立马闭嘴不语。
  某年某月某日,晏殊与柳永两位词坛大咖会面了。此时的柳永已非目空四海的浪子,他要回归主流社会。他五十高龄喜中进士,热巴巴地跑到晏殊那里找门路,希望能安排个好职务。
  一位是高雅派的宗师,一位是市俗派的先锋,两人狭路相逢,将会掀起怎样的血雨腥风?
晏殊问:“俊贤还写歌词吗?”柳永答:“跟相公一样,我也写歌词。”晏殊说:“晏某虽然写歌词,可是我从不写‘针线闲拈伴伊坐’。”柳永胸口如遭重击,面色惨然,悄然退下。
  这次会面既没有东邪西毒华山论剑的豪迈,也没有南慕容北乔峰少林交手的酣畅,而是呈现一边倒的局面,晏殊居高临下,柳永灰头土脸。没办法,人不是活在诗词中,而是活在现实中。柳永铩羽而归,心中一百只羊驼在奔腾!
似乎是,晏殊完胜柳永!
  晏殊与柳永此后再没有见面,但是他们统领的高雅派和市俗派形成了两股力量,如同华山派的气宗和剑宗,一直在明争暗斗。
高雅派就像气宗,主张:“词要含蓄不要直白,要闲雅不要市俗。唯有深厚的修养,才能构建精妙的意境。”
市俗派就像剑宗,主张:“法无定法,招无定式。鲜活的语言,才有生命力,才能成为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晏殊、柳永之后,词坛英才辈出,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无不游走在高雅与市俗之间,兼收并蓄,甚至达到以俗为雅的绝妙境界。正是两派合流,内外兼修,才造就了宋词的黄金时代。
  从这个角度说,晏殊、柳永都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可惜的是,高雅派与市俗派平衡的局面最终被打破。文人们越来越喜欢关起门来专心搞创作,他们在小圈子里相互品评,相互点赞。
  “史兄一句词用了三个典故,高啊!”
  “吴兄文笔幽邃,意境深远,妙啊!”
  终于,填词成为文学圈的事情,跟歌妓没什么关系,跟贩夫走卒没什么关系。经过一代代文人的不懈努力,高雅派终于大获全胜。但是,宋词却走向了衰落。南宋中期之后,词坛的创作越来越追求高雅,却越来越没有生命力,几乎没有产生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岂止是宋词,其实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会有高雅与市俗两种力量在角力。雅与俗,既相互对抗又相互滋养,形成相克相生的生态平衡。一方死了,另一方也无可避免地凋零。
  晏殊真的是完胜柳永了么?



2#
发表于 2022-4-16 14:39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苦难出诗词,柳永一生坎坷,见识了世间人情冷暖,他的诗词因此能胜过晏殊。
3#
 楼主| 发表于 2022-4-16 20:13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2-4-16 14:39
有人说苦难出诗词,柳永一生坎坷,见识了世间人情冷暖,他的诗词因此能胜过晏殊。

感谢版主雅赏点评!网握问好!
4#
发表于 2022-4-19 20:37 | 只看该作者
诗和词一定要写客观真实的事物,写事物的核心和本质,同语言的高雅和通俗无关,传世的名篇佳作语言都是通俗易懂的,都有真实的事物为载体,这是诗词能传世的主因。
5#
 楼主| 发表于 2022-4-19 23:58 | 只看该作者
唐尧 发表于 2022-4-19 20:37
诗和词一定要写客观真实的事物,写事物的核心和本质,同语言的高雅和通俗无关,传世的名篇佳作语言都是通俗 ...

感谢阅赏关注。网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1 05:22 , Processed in 0.07782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