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1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也看网络情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1-15 1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恋网和网恋,应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可是这两概念之间,还是有些联系的,至少网恋是从恋网开始的。

  我这样开头,其实只是从心理的角度来看网恋,有些人上网只是玩电子游戏,有些人上网是为了查找资料,还有些人上网只是随意浏览,但有很大一部分人上网是为了聊天。为什么会上网聊天,其实上网聊天,本不是什么坏事,只是为了增进交流,广交朋友,我这样说是为了迎合大多数人的思想。也许事实并不是表面那样。

  但我觉得,上网聊天的人中,其实在生活中缺乏应该有的交流,我这样说法也许有些偏颇,但肯定有一部分人是这样的。何则我换句话来说,有些人在生活中并不缺乏朋友,但处于同一层次的朋友不是很多,何者说是能够进行心理对话的朋友不是很多,所以就渴望有更多能理解自己的朋友进行交谈,这样说不知能否代表一部分人。

  其实有这样的想法本属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社交圈毕竟太小,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流的需要,于是有了网络。网络可以说扩大了我们相互交流的渠道,增加了交流的空间,缩小了交流的距离,因为网络的这个特性,所以现在有些人把地球叫作“地球村。”、

  是的。“地球村”,这个名词很好,它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哪就是我们既然在一个村子里居住,就有可能发展友谊,也就有可能产生感情,也就有可能产生现在人们谈虎色变的网恋吧!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也没有必要把它当作洪水猛兽,每一个社会性问题的产生总会有它的一定土壤,也总会有其产生的合理性,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好象是萨特说过吧;“存在就是合理的”,这句话自有他的道理,现在反对网恋的人当中,其实很有一部分人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就经历过网恋,只不过他们那个时代的网不是现在的因特网,而是那种速度极慢的网,那就是“鸿燕传书”,记得那个时候,有人能捧着一封远方的来信,一封来自情人何者是亲人的来信,是那么的兴奋和冲动,有的高兴的时候,恨不能要朋友也分享自己的快乐。也许这样说,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当时的情景。其实也是很简单的故事,那个时代,有一部分人很喜欢保家卫国的军人,于是千方百计地托人介绍在部队复役的军人,这样就不可能见面了,只好靠信件来互通心迹,有的这样的恋人只到结婚也只见过两次面,结果结婚以后,夫妻感情也一样不错,照样和和美美的生活,可见网恋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可怕,如果当时的人们能接受这样的恋爱方式,为什么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多一种方式就如遇大敌呢?我觉得不可思议。而且是当时就是以这种方式结为连理的人也大唱反调,尤其令人深思不解。

  这样的事不光表现在军人和地方之间,甚至社会生活方面处处都有,地区和地区之间到处存在着两地互相恋着的情侣,到处存在两地分居的男女,这就是当时甚至现在都还存有的现象。所以距离并不是现在才产生的,也不是网恋才会有这样的差别。人们不想历史的原因,却怪现实网络的互恋,我觉得有点不近人情。至少不公允。

  谈到这里,其实我自己也忍不住好笑,我明明知道人们反对的不是这种单身男女的自由恋爱,我却偏偏胡扯一通,这是我的不是,我不应该占用大家的时间。还是谈大家所说的已婚男女的网恋吧,这种感情其实也是正常的,也许我这样说有些另类,但话偏则理存,试想想;一个完整的家庭,一个有着深厚感情基础的夫妇,会不会因为网上的种种而去进行网恋,从理性的角度看,这种网恋绝不会发生,就是有人恋着自己,只怕避之不及。所以说,陷入网恋中的人是自己去找的,而不是因为有网才恋的,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为什么会自己挖个坑,自己往下跳呢?为什么要陷入网中呢?这是因为他或者她在生活在已经是水深火热,即使自己以后碰上再不如意的事,他或她也不惜往下跳,就是这么简单,这就说明了,人之所以想网恋,盼网恋,其实就是感情已经没有寄托,想找个可以依靠,可以依恋的臂膀,可以停靠的港湾,这样的要求其实不过份,人在陷入绝望之时,有一线希望,有一根稻草都会抓住不放的,这是站在岸上的人绝对不能理解的,也绝对想象不到的,所以说,应该给别人以理解,可以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不要随意指责别人。

  当然,也许讨论这个问题的人是善意,是怕别人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是劝别人理智和清醒一点,这无可非意,人都有糊涂的时候,能够看到你的建议当然会清醒一点,但是绝对不会接受你的劝告,这样一说,有些人肯定不以为然,我却敢肯定会是这样是一种结果,人只有自己体会和感受到其中的痛苦之后,再才会觉得其中是深渊,你这样泛泛而谈,别人只会淡淡而听,听过就忘。

  说到网恋的恶果之时,人们总想用道德和伦理来约束网恋者,似乎网恋者都是道德败坏者,何者干脆点说吧,就是人们常说的“第三者”,我不想讨论所谓“第三者”的是与非,这个问题人们已经被议论过无数年了,也没个标准答案,所以再谈也绝不会有结果。但通行的标准就是指责“第三者”的道德观,这真的有失偏颇,可以说是很好笑的一件事,道德标准只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并没有一个可以普遍执行的规范,也没有一个强制执行的范畴,所以说道德规范不可能对人约束,何况是非只在于人情,在于人心,各人心中自有一本帐,也就是各人的道德标准并非一样,说到这里就想起马克思曾说过的一句名言:“无爱的婚姻是最无道德的婚姻,婚姻应该是以爱情为基础的”。这样一看,马克思的道德观和我们的道德观也是相违背的了。

  《婚姻法》曾明确规定,人都有结婚和离婚的自由,这就是说人都享有人权,在婚姻和家庭上的人权就是;婚姻自主。但人们在婚姻上总是另外有个标准,那就是道德标准,因此只要是离婚,就一定会存在着道德问题,这就是很难办的一件不了,我们到底是要人权,还是尊重道德呢?这叫当事人无可适从。其实最起码的人权就是人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否则这些法律就如同虚设。

  又扯远了,谈到婚姻和家庭问题了,这不能怪我,因为说到网恋很多人都和婚姻与家庭挂勾,我只好扯些闲篇了。还是说网恋吧!“恋”这个词其实就是依恋,爱恋的意思,那么网恋就是在网上依恋和爱恋着某个人,这种恋有几种形态,其一呢,就是一种比较纯洁的东西,这有点如友谊,比如说有两个异性极有理智,都把对方当作网上的知心朋友,这种朋友和同性的朋友也差不多,只不过更知己一些,这大概是无人指责的一种形态,另外一种呢是介于友谊和恋爱之间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柏拉图是的恋爱,这是纯精神上的交流,不及于生活,只是两个异性朋友的特殊情爱,指责这类网恋的人也不会太多;真正受指责的是两个网恋的人生要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不惜抛弃家庭,生死相随。好吧,我就来谈谈这类网恋吧。

  记得小时候喜欢听故事,而且听过大人们讲过去农村哪种男女偷情的故事,最后的结果就是男女触犯家法和宗法,而被锁入猪笼,沉入深塘,这是封建礼教束缚人心的最典型的例子,这是被当时的人批过无数次的不人道。也就是当时文学作品中经常反映的社会现实,也是文学作品中经常鞭挞的封建礼教残害人的心灵典型事例,当时人们看这类电影的时候,都会为男女主人公流泪,都责骂封建礼教束缚人心,可是现在有了网络,出现了网恋这样的新的事物,新的现象,现在有些人就大声责怪,不知道这样的心态,是否有封建的残余。

  真正的网恋大概应该是这样的,网上的两个异性男女,因为互相交谈,彼此有了了解,并且在文字中发现彼此的心灵靠的很近,于是就产生了那种男女之间爱恋的情感,这种情感虽然是虚幻的,但从中也有正常生活之中有的男女彼此欣赏的成份,这种欣赏只是内心的一种感情发泄,如果不见面,期望值不是很高,或许就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是无害也无利的事,如果以为对方的外貌也如文字一样的优美,强烈的想见对方一面,想和对方生死与共,结果可能是见光即死,其实这也好,不过是打破了美梦,回归了现实,所以说网恋不是很可怕的事,就是如此简单的一件现象而已。当然了,还有另外一种情形,哪就是彼此不在意外表,而且一见而钟情,很是想生活在一起,这就有麻烦了,因为彼此毕竟是有家有口的,要生活在一起,还有别的一些因素会牵制着这种感情的加深。

  如果真能通过这样交流的方式生活在一起,未尝不是一段佳话,也可成为一段传奇。可生活并不是尽如人意,往往经过网恋的男女最后的结果是彼此受伤很重,从此失去了对爱的追求,把生活看成是黑暗的一团,谈到网恋就如遇蛇蝎,这也不必担心,人其实是适应性最强的生物,不管受到多大的伤害,其实总能自愈的,只不过要时间而已,时间是医治心灵创伤的最好良药。

  其实真的不能说是网恋惹的祸,人的感情是最难控制的事,什么时间和某人产生某种情感,是任何人都难以控制的,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情感,能控制的感情,我觉得不是最纯粹的爱情,这话有些偏见,但这一直是我内心的想法,如果理智能控制的感情,多多少少掺杂了些别的情感。这也就是说爱就是一种病,而且这种病不是医生能治好的,只有爱才能医治这种病,有人说爱是体内的荷尔蒙在作怪,如果没别的解释,这也不失为一种解释的方法。我权且承认这种说法的正确性了。

  昨天和一个网友探讨了这个话题,她说网恋是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我没细想,但仔细一想,却有几分道理,如果是精神交流,网恋确实还有几分形散而神不散之处。我本来还想说很多,但不敢再说了,在写这篇杂议之时,曾把未写完的稿发给网友看过,她未看完先提问题,你是否想网恋呢?我只好说佛曰:“不可说,不可说!”这只是句玩笑话,但我越这样越会有人说,你就是宣传网恋,你就是想加入网恋,我不辩解,须知话是越说越漏,纸是越描越黑的,我不多说。

  只是,我觉得网恋是社会发展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会因为你赞成而产生,也不会因为你的反对而消亡。它是伴随着网络产生的,而且会一直伴随着网络发生着,所以我们只能理解,只能宽容地对待网恋中的人们。
网恋,就只是一种现象,只是一种简单的现象……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11-15 13:28 | 只看该作者
--  【 网恋之人间蒸发“指南”(ZT) 】
【 网恋之人间蒸发逻辑“图”(ZT) 】
--------------------------------------------------------------------------------

人气:483 序号:3338802398 作者: 令狐充(令狐充)

----------人间蒸发
------------↑
     没人认识        人间蒸发
      ↑            ↑
     看帖→加楼主QQˉˉˉ │  同*
     ↑          ↓ /
    BBS→发帖→被人加QQ→CHATˉ
   /            ↑ \
上网→             │  异*→无共同语言→人间蒸发
   \CHAT→留下QQˉˉˉˉˉ     ↓   
     ↓             ↓
     ↓           有共同语言
     ↓             ↓
     ↓            通电话
    没有留下QQ          ↓
     ↓            传照片
     ↓             ┃
     人间蒸发 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
           /     ┃     ┃     \
          恐蟀    恐青     蜗蟀    蜗青
         /       \     /       \
       人间蒸发         \   /      人间蒸发
                   走进现实
                    │
                   / \
                  /   \
              同一个城市   不同城市
                /       \
               /         \
              拍拖         人间蒸发
             /  \
            /    \
          不能相处    很好的相处
         /  \          \
       分手    吵架     ↑ˉˉˉ结婚
       /     / \    接受   \
     人间蒸发    不道歉  道歉ˉˉ↑   新婚激情
           /    │         \
          人间蒸发    │        激情散去
               不接受          \
                /           无聊  
               人间蒸发          \
                               离婚                                 
                                 \
                                人间蒸发 
3#
发表于 2003-11-17 05:31 | 只看该作者
  有时间多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感觉你几乎从不回别人的帖子,最近特别忙吗?文章虽絮叨了些,不过不温不火。
4#
发表于 2003-11-19 1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原创] 也看网络情缘

[QUOTE]最初由 晚钟 发表
  恋网和网恋,应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可是这两概念之间,还是有些联系的,至少网恋是从恋网开始的。

纯粹的网恋?[Move]
5#
发表于 2003-11-22 21:4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麦壳儿 发表
--  【 网恋之人间蒸发“指南”(ZT) 】
【 网恋之人间蒸发逻辑“图”(ZT) 】
--------------------------------------------------------------------------------

人气:483 序号:3338802398 作者: 令狐充...

好复杂的图啊,我已经恋网了,要闪吗?
6#
发表于 2003-11-23 13:52 | 只看该作者
还是说简单一点吧:人,一旦陷入网恋而无可自拨,其结果不仅危害了自己原本平淡的回过头来看也算美好的家庭,还会让自己身败名裂,无可挽回。中年的网恋,在现实里也有家破人亡的情形发生~~~~
7#
发表于 2003-11-24 11:21 | 只看该作者
小弟的论述很好也很精辟~~~~~~我同意!
哈哈~~~
8#
发表于 2003-12-22 08:47 | 只看该作者

网上征求游伴 遭遇美女骗局

网上征求游伴 遭遇美女骗局
--------------------------------------------------------------------------------


    2003年12月17日  05:46    深圳特区报  


  本版今天刊登的这篇文章,讲述了深圳一个电脑工程师因失恋而上网征游伴,遭遇骗局钱财两失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很沉痛地表达了自己的切肤之痛:盲目轻信一个人是可怕的,而与一个陌生人谈情说爱就更可怕。这也算是一句至理名言了。

  网络是神秘的,感情也是莫测的,神秘莫测的东西总是很吸引人的探知的欲望。在网络时代,两性间感情的发展可能也如电脑芯片升级的速度一样快。一些人来不及对起源作出考证,或对现有的东西还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想直接摘“果子”了。结果往往就会铸成大错。像文中的主人公,如果一开始不轻信“辣妹”的“坦白”对其身份进行核实,如果在游玩的过程中不“跟着感觉走”,多一些理智,就不会演变出“三天成热恋中人”了。

  事实告诉我们,凭一时冲动,求一时刺激,而与陌生人玩这种感情游戏,实在是太危险了。———短评

  一段时间以来,网上“征求游伴”成了许多年轻人茶余饭后的话题,一些人通过网络与从未谋面的异性游伴外出旅游,有的游出了一份轻松与快乐,有的则游出了无尽的痛苦与烦恼,还有的从此改写了人生轨迹。深圳一家公司的助理工程师林某与一位陌生女的“结伴游”经历,读后会给人不小的启示。

  失恋寂寞,网上征游伴

  林某3年前从南京某大学毕业后进入深圳一家电子公司任助理工程师,并与同事吴某相恋。虽然每天的工作很忙,但有那份海誓山盟的爱情作伴,林某生活得很幸福。今年8月,林某带着女友回了一趟辽宁老家,并征得了父母对这桩婚姻的同意。正当林某畅想着与吴某共度美好明天的时候,情况突然间发生了变化。女友在去新西兰的一次旅游时认识了一位湖南男子,两人一见钟情。在旅行结束后,吴某向林某坦白说:“我又爱上了别人,不能与你结婚,请你原谅!”

  “原谅!瞧她说得多么轻松,这是一件能够让人原谅的事吗?”那天,林某彻底绝望了。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真心守护了两年多的爱情,顷刻间竟变得不堪一击。

  为了尽快摆脱这个令他伤心的单位,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准备调到另一家公司工作。在等待调动的日子里,林某呆在家里无事上网,发现有人征求游伴外出旅游。为了冲淡失恋的痛苦,也为了寻找一份新鲜刺激的感觉,林某在网上发出了一个征游伴的启事:“本人28岁,大学本科毕业,电脑工程师,欲征一位年龄在25岁左右、性情温顺善良的小姐一起出游,费用实行AA制,地点为海口、三亚。”他的启事刚发出3天,就收到了8位女士的回应。一位属名“辣妹”的姑娘在给他的邮件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位毕业后留在长沙某高校任教的女教师,我的条件应该完全符合阁下对于游伴的要求。对于海南的椰树和沙滩,我也一直充满了向往,如果与你有缘,我们会成为一对很好的旅友。我想,在那浪漫的海滩和椰林间,两颗孤独的心从此不再孤独。”

  为了从这8名应征者中选出一位游伴,林某还颇费了一番心思:他让那8位小姐把身份、工作单位及联系电话都一一列出,然后再按对方提供的情况进行了解,最后还选了其中的3位见了面。那位令林某印象深刻的“辣妹”,由于人在长沙而没能前来会面,但她通过邮件发来了玉照——一个容貌靓丽、梳着披肩长发的时髦女孩。看着那张可人的面孔,林某决定将“辣妹”作为此行的游伴。

  游玩三天,游伴成“恋人”

  11月10日上午,“辣妹”按与林某相约的地点和方式,手持玫瑰花出现在深圳火车站右侧的天桥上。远远地,林某就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认出了这位素不相识的女游伴。双方客气地进行一番介绍后,“辣妹”便主动拿出身份证复印件及名片交给林某:“虽然你我都是好人,但现在社会这么乱,我们还是坦白些好,我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电话全在上边,你可以在我们正式出发前对我进行一番认真查证,这样对你我都好。”

  如果说在见面之前对这位“辣妹”还有几分不知底细的疑虑,现在经对方这样一番表白,林某原有的那几分警惕马上烟消云散。他看了看那张印制精美的名片:湖南××学院助教杜××,再端详一番“辣妹”前卫又不失文雅的装扮,对她的身份更加坚信无疑。当天下午,他们就一起直飞海口,踏上了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

  初次见面,林某对这位陌生姑娘还有几分拘束,走起路来也自觉不自觉地与其保持一定距离。而这位“辣妹”却比林某大方得多,她一路上不停地讲着幽默笑话,还不时有意无意地告诉林某,她的感情永远都是“跟着感觉走”。按事先的约定,他们的机票、住宿费都是AA制,“辣妹”对此非常自觉,每到该花钱的时候,都会主动地拿出自己的那一份交到林某的手上。而有时口渴了,“辣妹”则会主动掏钱买水给林某喝,显得体贴又大方。渐渐地,林某对这位女游伴的拘束感消失了,时刻感受着她的热情体贴与无限温柔。有一次走在山坡上,林某不小心险些摔倒,“辣妹”一个箭步冲了上去,一把扶住了他,还用充满深情的语调这样对他说:“如果我扶不住你,就跟着你一起摔下去好了。”

  有这样一位漂亮活泼又体贴周到的女伴陪自己游山玩水,林某的心情十分愉悦。不过3天时间,几个月来一直萦绕在心头的失恋痛楚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在海口的第3天晚上,两个人玩了一天后到一家酒店用餐,林某兴奋地点了几道好菜,要了一瓶酒,认真地宴请“辣妹”。两个人你一杯我一杯,很快就把一瓶酒喝光了。醉眼朦胧中,林某拉起“辣妹”的手诉起了衷肠:“你是那样的温柔又善解人意,遇到你,真是我一生的幸运……”

  从那天晚上开始,他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由陌生的游伴变成了热恋中的情人。刚刚被女友抛弃的林某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暗暗庆幸自己的“运气”好:征游伴竟征来了一位知心恋人!

  面对林某对自己的全情投入,“辣妹”也是激情无限,两个人的关系飞速发展,很快就达到了不分你我的程度。按原计划,他们只在海口玩3天,可后来,随着两个人关系的变化,旅游渐渐变得不重要了,他们决定在海口再住几天,让行程也“跟着感觉走”。

  玩遍了海口的一些主要旅游景点后,“辣妹”便拉着林某逛服装店。为了表示自己对这段感情的诚意,林某慷慨地为她花了3000多元钱购买衣物,“辣妹”嘴里不停地对林某表达着感激:“我要用一生来回报你的爱。”

  逛遍了海口知名的服装店,“辣妹”又拉着林某逛首饰店。在一家珠宝店里,“辣妹”看上了一枚钻戒。她把钻戒戴在手上,左看右看,久久不愿放下:“亲爱的,如果你真的爱我,为什么不将它买给我当订婚戒指呢?”林某看了看标价是8650元,心中便有些不甘:“太贵了。”林某的话音未落,“辣妹”这样说:“你钱包里还有两万多元呢,拿出8000多能算得了什么呢?”

  “你怎么知道我钱包里还有两万多?”得知“辣妹”偷看自己钱包,林某有些生气,“辣妹”则指责林某并非真心爱她:“其实,我也并不是非要买那个钻戒,不过是想借机考验一下你对我的感情。看来,你对我不过如此!”

  “有以这样的方式来考验感情的吗?”林某一头雾水,突然发现这位对自己柔情似水的“辣妹”变得那样陌生。那天晚上,两个人都各怀心事,谁都不多说一句话。

  上趟厕所,痴男失财物

  从中学校门进入大学校门,又从大学校门直接进入深圳的高科技企业,林某的人生经历可谓简单,他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缺乏了解。面对眼前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辣妹”,他一会儿觉得她高深莫测,一会儿又觉得她不过是个贪恋虚荣与打扮的女孩。几天来轰轰烈烈的“热恋”,无论如何不能让林某变得理智起来。

  11月16日上午9点,林某与“辣妹”用完早餐后准备出发前往三亚。“辣妹”一如往日地收拾着二人的衣物,还颇为殷勤地叮嘱林某不要把钱包及身份证放在衣袋里,免得被小偷盗走。于是,林某将钱包及证件装入了随身携带的小旅行包里。

  两人提着全部的衣物来到汽车站,“辣妹”提出要去厕所,并把肩上的背包交给了林某。几分钟后,“辣妹”回来了,十分关心地对林某说:“上了车后再找厕所就难了,你也去一趟吧。”林某同意了,顺手也把肩上的背包交给了对方。“辣妹”体贴地递上一包手纸,又拍了拍林某的手:“亲爱的,别着急,把该办的事都办完了,我在这里等你。”

  几分钟后,当林某从洗手间出来的时候,吃惊地发现“辣妹”不见了!林某心急如焚地站在那里等啊等,一等就是20多分钟,可依然不见“辣妹”的踪影。他无数次地拨打她的手机,起初是无人接听,后来则被告之机主已经关机。一股不祥的预兆涌上林某的心头:“莫非她是个骗子?”

  林某麻木地站在那里,怀着一线希望又痴痴地等了两个多小时,始终不见“辣妹”的踪影。他找出她给的那张湖南某高校的名片,按上边的电话拨了过去。电话是接通了,但对方回答说:“我这里是食杂店的公用电话,根本不是什么大学,也不知道你要找的那个人!”

  直到这时,林某不得不绝望地承认一个现实:这个女游伴是个地道的大骗子!他马上向警方报案,希望能在海口捉住这个骗情骗财的“辣妹”。然而,在海口等了3天,警方告诉他说,对方所持的身份证也是假的。

  由于钱包被“辣妹”拐走,林某只好要求家里马上给他汇款救急。林某狼狈不堪地回到深圳后,新单位通知他马上报到。可林某哪有心情上班,他登上了去长沙的列车,希望能在当地警方的帮助下找到“辣妹”。然而,在长沙奔波了一周,他一无所获,只好无奈地返回深圳。

  “盲目轻信一个人是可怕的,而与一个陌生人谈情说爱就更可怕。”回顾起刚刚经历过的这场劫难,林某悔恨交加。


  作者:本报记者徐华 实习生孙海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07:01 , Processed in 0.07017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