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17|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品味三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5-24 2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小刚 于 2022-5-25 06:23 编辑

                             品读三杜
                                 杜丹

        我第一次从报纸上看到杜丹这个名字竟然看成了牡丹,如此奇特的名字,让我联想起杂技艺人红牡丹。去杜集采风前先找了一些资料,了解到杜丹从司法局遴选到闫庄的来龙去脉。杜丹作为闫庄村的党支部书记,用短短两年的时间,将一个村集体收入为0的村子,升华到年收入30多万元,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车子在镇政府人员的引导下来到了闫庄村,干净平坦的公路配上两边的行道树和文化墙,让人产生一种回归乡野的冲动。车子在众禾香椿合作社门口停了下来,吴主席将车门缓缓打开,然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这突如其来礼节,让本来就受宠若惊的我涨红了脸。和脸一样红的还有那鲜红党徽和一墙的惊奇。整个文化墙新颖紧凑给人以美的享受,党建、产品简介,合作社简介如同七巧板拼的那叫一个美。目光继续前移,两个用村民照片拼凑的“闫庄”二字夺去我所有的目光,男女老少不尽相同,相同的是那一脸的笑容和那一片纯朴的心灵。我想这一定是杜丹的杰作,年轻人往往给人带来希望的同时,也会给人带来一些稀奇古怪的惊喜。

       虽然大家对杜丹的事迹可以说耳熟能详,但是从未蒙面,本以为马上可以一睹庐山真面目了,可是接待的朋友告诉大家,杜丹有事外出。不免让人想起“千呼万唤使出来,犹抱琵笆半遮面”的诗句。

         一辆黑色的越野吱一声停到合作社门口,大家还没回过神来,一位中等身材的女孩走了下来,她穿着一身朴素的休闲装,透着一股阳光自然之美,头后扎着一个吊辫,刘海之下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忽闪着,仿佛就是通往心灵的窗户,笑靥染醉了众人。

        虽然早知道杜丹年轻有为敢于担当,可是见到本人还是让人唏嘘不已。怎么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柔弱的肩膀硬是担起了一座山,开出了一片天,突然觉得自己渺小起来……

      宾主落座之后,杜丹侃侃而谈,从遴选到任职,从清收欠款到硬化道路,从种植香椿到香椿深加工。介绍的很仔细又很随意,轻描淡写背后透着些许艰辛和自信。尤其是谈到刚刚任职时满满的感慨,可以想像一个在省城长大的女孩,突然看到残垣断壁,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智?当看到破败不堪村委又会做何感想?难以想象一个女孩子为了村子的道路早日铺上红砖,竟然和同事连夜奔波几百公里去黄骅订砖。砖定到了,可是没有物流愿意运砖,杜丹就在马路边找门徽上写有德州宁津字样的大货车进行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上百万块红砖终于将闫庄铺的红火起来。

     杜丹出口就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我有些压力,一杯香茗握在手中,顿时感觉距离拉近了不少。通过交谈得知,杜丹毕业于司法警官学院,通过公务员考试到宁津司法局任职,可以说宁津是她的第二故乡,闫集就是她的第二个家了。从省城来鲁北小镇,在国企上班的父母肯定是百般阻挠的。可以说是断崖式归真,不免想起上世纪的知青下乡运动,当时的知青是逼不得已,那杜丹呢?是一份骨子里的悯农之心?还是心中那一份深入基层,为民请命的热血呢?

     当杜丹谈到和村民的关系时,她说:“不是你说,我都忘了自己是从省城来的,我现在已是闫庄村的的一员,不可分割的一员!”她故意又重复了一次。去年雨水很大,杜集镇为了防患于未然特督促各村防汛任务,杜丹好长时间就住在村委会。一个二十几岁姑娘长期住在村委会,闫庄村的村民都不答应,一位大娘硬是将杜丹拉到自己家里,好吃好喝的摆了一桌。就连杜丹最喜欢的皮皮虾都托人买来了,宁津离海边较远,海鲜是名副其实的海鲜,为了能让杜丹多吃点,大娘硬是没舍得给自己最疼爱的小孙子吃上几个。饭后大娘说什么也不让她回去,她就以要在村委会值班为由,偷偷跑了回去,不一会,大娘带着大爷又一次来到村委会,双方相持不下,最终以大爷在村委会值守告终。说到这我发现杜丹眼睛里有一些晶莹的东西在回旋转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杜丹承诺的“抓党建带全局,抓经济促收”和“绝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一定让闫庄村民过上好日子。”已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她实行的“党支部+种植大户+普通村民”的模式已被许多外地客商借鉴和应用。
有人说“未来是电商的天下”可见电商在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她的直播间往往四五千人同时在线,粉丝更是达到五万多人,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我戏称杜丹为“千手观音”她一笑而过,“即使有千手,也是闫庄百姓的千手,我没有手,有的只有三农罢了!”“三农”?大家若有所思起来……



                         杜秀明

                 华夏文明五十年
                 好人好事巷议街谈
                 道德模范谢金虎
                 无私奉献美名传
                  ……
         一段字正腔圆的开场白,已让我深深为杜老师的艺术氛围所折服。   但见杜老师右手拿锤,左手握铁梨铧片,边奏边唱,曲调如行云流水,绵延舒缓,眼前一条曲径通幽的小河缓缓流淌,忽而一阵微风刮起了粼粼波澜,惊起躲在水草中休倦的几只小鸟四散而逃。少顷又飞了回来落在几束芦苇上,随着微风轻轻荡漾。几声鼓声响起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中,可我还在寻思那几只小鸟的去向。

        《好人谢金虎》在宁津可谓是家喻户晓,谈起谢金虎,杜老师满脸崇敬,谢金虎即不是什么大款,也不是什么遗老财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个体工商户,开店为了赚钱无可厚非,可他却拿出有限的利润去返哺社会,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就是中国人特有的那种善良和纯朴。这种精神不就是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所需要和传承的吗?

        由于  杜老师自幼爱好曲艺,高中毕业后被推荐到宁津曲艺学校,如鱼得水的杜老师苦苦学习十八班曲艺,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一起进曲艺学校的还有宁津作协主席李妺姚老师,通过拜读李老师两篇回忆纪念曲艺学校的文章《金曲不成广陵散》、《泪洒梨花相思地》对当时的宁津曲艺学校有了大致的了解。宁津曲艺学校后来改为北方曲校,成为北方赫赫有名的艺术殿堂。后来北方曲校迁址天津,这对宁津的学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当时杜老师主攻西河大鼓,西河大鼓是北方较为典范的鼓书,又名西河调、河间大鼓。源于清代中叶河北省中部农村流行于河北、 山东、河南及西北部分地区。清道光年间河北高阳县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在当时流行的木板大鼓和弦书基础上吸取戏曲、 民歌曲调对原有唱腔加以改革创新,舍木板改用铁梨铧片 用大三弦伴奏从而奠定了西河大鼓的唱腔音乐。至民国初年有更多的艺人来到天津这时 它的名称尚未统一有河间大鼓、梅花调、弦子书、大鼓书、西河调、木板大鼓等称谓。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女艺人王讽咏在四海升平茶社登台演出。 由于该曲种的艺人多是沿着大清河入津。大清河俗称西河 因而在书写海报时即将其定名“西河大鼓”沿用至今。以此可见西河大鼓在北方心目中地位不可撼动。

        杜老师的艺术梦在种种原因下暂且隐匿起来,是隐匿不是放弃,也是厚积薄发。近年来由她创作的西河大鼓、小品、山东快书等十余部进社区,进书场,进乡村,好评如潮。也收获了“百姓宣讲员”、“德州文艺之星”等一大批荣誉。

        家教家风是炎黄子孙的治家法宝,在传承优良传统,继承先辈处世之道,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杜老师又进修学习国学和现代教育,并活学灵用到教育小孙子及乡邻,给大家开了个好头。《弟子规》、《廖凡四训》、《百家姓》成为家里的模尺,标杆着一家人的言行举止。老、中、青、小四辈人同吃同住,安享盛世,并感染着许许多多的人爱国、爱家、爱社会,利己、利人利集体的良好风气。让“最美家庭”的家无限的放大……


                                 杜集

        车子犹如一条蛟龙,在杜集辖区平坦的柏油路上蜿蜒游走,公路两边的麦田就像一张大大的绿毯是那样令人怦然神往。好长时间没有看到大自然的颜色了,同行的诗词家感慨到。是啊!曾经何时我是多么热爱在绿油油的麦田劳作,麦田特有的香味沁人心脾,直接和心灵起舞是何等的意境。远处几个农人披红戴绿点缀其间,再配上天边的彩云,远处的点点农舍,就形成了一幅水墨画,漂浮不定令人神往。

         车子在全国有名的养猪场,轻轻转了一下婀娜的身躯,一个名叫前郝的村子映入眼帘。宽阔的街道,整齐的房舍,崭新的路灯,高大的牌楼,欣荣的绿化,无不向人们宣告一段历程的结束,迎接他们的是新时代农村召唤。文化墙就是一部敞开的画卷,从扉页走到后记,感受一路的花香与力量,中间不曾停顿,仿佛一夜之间花就开了。

         车子缓缓驶入振华社区,高大的居民楼拔地而起,四周绿油油的麦田将居民楼环绕其中,犹如一艘豪华的游轮在碧波中勇往直前,不免让人联想起红船,想起了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们,想起被誉为边疆慈母的马振华烈士。四十年前马振华同志一行十余人到宁津检查工作,并在杜集薛庄(振华社区前身)秘密召开会议。由于叛徒告密,敌人得知有大人物急忙调集附近据点的日伪军300多人连夜包围薛庄。马振华带领大家打退几次进攻后,最终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35岁。马振华牺牲后冀鲁边区党委特批将宁津县东部地区改名“振华县”。解放后的宁津人民并没忘记先烈,“振华大街”“振华小学”“振华社区”都在提醒着勤劳纯朴宁津儿女,继承遗志,热爱和平,不忘初心,奋发图强……

        杜集镇是由杜集镇、张学武乡和常洼乡合并而成,区域面积1010平方公里,下辖109个自然村,是山东省级耕地保护激励乡镇。杜集镇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出生书香门第的李浚之,是晚清四大重臣张之洞的外甥,曾是故宫顾问,还是近代著名学者,他的很多作品倍受后人追捧。李永安,苏殿秀也都是传奇般的人物。如今的杜集,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产量连年增产,人民钱袋子越鼓越大。丹参、香椿、肉牛养殖、生猪养殖等特色农业撑起了半边天。家具工业园区更是杜集一道靓丽的风景,镇政府西侧一棵高大的杨树吸引着我的眼球,他的品质深深感染着我。笔直不阿、力争上游、无私奉献……我又看了一眼杨树北边的办公楼……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06:25 | 只看该作者
好长时间没见问好各位老师,贴一篇劣文请大家评定!
3#
发表于 2022-5-25 08:05 | 只看该作者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杜丹承诺的“抓党建带全局,抓经济促收”和“绝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一定让闫庄村民过上好日子。”已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4#
发表于 2022-5-25 09:23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种对人物和地方的描写,大开眼界,
5#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11:07 | 只看该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发表于 2022-5-25 08:05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杜丹承诺的“抓党建带全局,抓经济促收”和“绝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一定让闫 ...

谢谢张老师,杜丹真是一位奇女子
6#
发表于 2022-5-25 14:30 | 只看该作者
很正能量的文字,歌颂在社会改革的征途中,涌现出来的一些优秀的人和事物。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16:44 | 只看该作者
李子四 发表于 2022-5-25 09:23
喜欢这种对人物和地方的描写,大开眼界,

感谢老师点评,小刚继续努力😊
8#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16:45 | 只看该作者
文珺 发表于 2022-5-25 14:30
很正能量的文字,歌颂在社会改革的征途中,涌现出来的一些优秀的人和事物。问好。

谢谢版主点评,问好!
9#
发表于 2022-5-26 08:0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精华作品,点赞!早上好!
10#
发表于 2022-5-26 08:35 | 只看该作者
两段写人,一段写景。字里行间中表达了对献身乡村事业人们的崇敬。所有的变化都来自于身心的付出和努力。暖暖的文字,带给人们希望。身体原因,评贴来迟,万请见谅,学习,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5-26 22:43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2-5-26 08:05
欣赏老师精华作品,点赞!早上好!

匡老师您好,感谢支持😊
12#
发表于 2022-5-27 14:18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写的厚重很有知识性,学习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5-27 15:37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2-5-27 14:18
文章写的厚重很有知识性,学习了。

谢谢版主,小刚向您学习才对!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5-28 22:57 | 只看该作者
xam720 发表于 2022-5-26 08:35
两段写人,一段写景。字里行间中表达了对献身乡村事业人们的崇敬。所有的变化都来自于身心的付出和努力。暖 ...

感谢群主点评,这次采风收获颇丰。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6-4 23:27 | 只看该作者
十分感谢各位老师鼓励,小刚再接再厉: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15:12 , Processed in 0.06615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