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2-6-30 07:50 编辑
阅读张杰发来的他的新著的书稿,等于聆听他讲述的“陇南故事”,倍感欣喜。
细究起来,我可以和张杰攀上老乡的关系。自相识以来,在我的印象中,他经常以浪漫而奔放的姿态,在陇南壮美的大地上尽情地行走,满怀喜悦地领略绮丽山河和丰茂的事物,再用文字豪迈地行吟咏叹礼赞,因此,我更愿意把他看作是陇南大地上一位激越的“歌者”。
这部散文集已经是张杰的第6部作品了。这次,他深情地讲述着“陇南故事”。我记忆犹新的是,张杰的足迹能够抵达的地方,他笔下的文字一定会抵达,即使是他的足迹不能抵达的“远方”,他也能凭靠想象萃取到其中的“诗意”,这两种方式成就了他作为“歌者”的使命与荣光。
在张杰的感念和体察中:“陇南多山,陇南姓山,陇南的山灵秀眉清;陇南多水,陇南的水清澈透明,是大自然的恩惠。”因而,陇南大美、物华天宝。在第一部分的38篇散文中,既有对陇南山川、流泉、树木等事物的凝目而视,描绘景观名胜之绝美,描摹事物特征之别样,并探寻它们附带的神奇密码和丰沛蕴涵,揭示事物内部隐藏的深邃与哲理,如《山水陇南》把目光聚焦于西汉水沿岸的古堡“祁山”,追溯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传奇故事。其余的篇章,涉及西和县八景之一的“仇池山”、康县阳坝的“茶园”、武都区龙坝乡、漾水河畔的“晚霞湖”、甘肃四大名镇之列的“碧口古镇”、有长征加油站之誉的“哈达铺”、礼县雷王乡的“大沟村”等地,在勾勒独有的自然风貌和情态状况的同时,探究其中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元素,使得陇南大地上的事物显影出更丰富的特质。
张杰还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地域空间,两当县的杨店“古建一条街”,西和县境内的宗教场所法镜寺、佛孔寺及民间庙会活动,以及濒临消亡之危的陇南“山歌、春倌、乞巧、羊皮扇鼓、剪纸、春节社火、秦腔、皮影戏、祭祀习俗、面具、草编、两当号子、货郎、年画”等“非遗”,给予真诚的关注和温情的观照,以实录的形式进行力所能及的传承,这种作为作家的敏锐感和责任感,由此得到突出地体现。此外,他还关注到陇南的“馓饭、锅盔、浆水面、杠子面、罐罐茶”等传统饮食,“石板房、土炕、茅草屋”等即将消失的农村建筑,以及陇南的茶、酒等文化,几乎囊括了陇南社会、生活、经济的各个区间,以全景与特写有机结合的方式,既有粗线条的勾线留形,又有逼真化的精刻细雕,更有娓娓道来的细致叙述。这一部分的内容丰盈,景观与人文相互映衬,融知识性与可读性于一炉,为外界认识陇南,向外推介陇南,提升陇南知名度,做了一件有功德的事情。
第二部分作品的内容,从书写陇南地域的风物民俗等,转向关注陇南有代表性的古代英雄和文化先贤。他喜悦难抑地指出:“陇南是上风上水之地。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闪耀世界。”这些历史人物是陇南人中的璀璨星辰。在《陇上二澍》中,翔实地讲述清代武都著名学者邢澍的故事,对其在仕宦生涯中“为官清正、案无留牍”的“青天”形象赞誉有加,也对他“孜孜不倦、谦逊好学、好古博闻”和在“历史学、金石学、方志学”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和著书立说颇丰给予发自肺腑的钦佩。《陇南文宗——任其昌》一文,讲述晚清著名教育家任其昌的故事,其于同治四年考取进士后告假回归故里,为发展陇南的教育事业而讲学30年,治学有方,弟子众多,并有多部著作留存后世,更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以“战斗诗篇”明志,进行激愤地鞭挞,他对这位“爱国诗人”的人格精神心怀敬仰。在《吴氏兄弟抗金保卫川陕秦陇》一文,讲述南宋时期名将吴玠吴璘兄弟率领宋军驻守仙人关数十年的故事。“吴家军”一次次地击退了金兵毫无忌惮的大肆侵略,并在公元1134年二月初以3万兵力一举大败凶猛进攻的10万金兵,创造了中华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又一经典战例,吴家军英勇抗击金兵的精神从此彪炳史册。此外,还讲述了当代“非遗”传承人席兰兰、胡凤钰等人的故事,她们为传承西和县古老的乞巧文化和传统手工麻纸制作技艺,展示了陇南“巾帼”的风采。在这些文本中,他书写的不论是古代英雄先贤,还是当代的普通妇女,都为陇南故事增了色添了彩。
至此,张杰留给我的形象是才思敏捷、文思如泉,他能够笔下生花、如有神助,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等样样拿得起,且各有不俗的收获;从写作数量上来看,他的高产让人嫉妒;从视野到达的远度、步履所及的广度、田野考察的深度、文章涵盖的宽度等来看,他的这部散文集值得关注,他的激情歌咏应该得到尊重。
张杰正逢盛年,正是能出作品、能出好作品的年纪,希望这部书是他的新的起点。因为他有学识积累作为支撑,有勤奋刻苦作为后盾,故而一定能讲出更多精彩的“陇南故事”。在此,愿他以梦为马,继续以激越的姿态歌唱得更加多姿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