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7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位卑未敢忘忧国——读陆游的《病起抒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7-8 0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何足道哉 于 2022-7-13 09:11 编辑

  位卑未敢忘忧国


  ——读陆游的《病起抒怀》


  坐在电脑前,一边敲击键盘,看着字码在银屏踏踏而出,像一行行列队而出的士兵,组成行列,组成方队,有了思想,有了灵魂。一边听着音乐,让思想放飞,让音乐入心。一曲歌曲唱罢,一曲歌曲随之而来。低沉,清冷,不疾不徐,如辽远的风,裹着一丝丝的冷,缕缕而来。在耳畔萦绕,尔后沁入心底。“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敲击的手指停了,在键盘上,静止。心却一颤。“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熟悉的诗句被人配上音乐,咿咿呀呀吟唱出来,却具有了一种撞击心灵的力量。那种如泣如诉,那种压抑着的不屈,那种无可言说的哀婉。经历了几千年后的诗句仍然活着,在现代人的音乐里,唤醒着一颗颗息息相通的灵魂。


  短暂的静止,之后就是万千情绪,如野草一般在心头蔓延开来。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赤伶》,不知道创作于何年何月,亦不知道词曲作者创作的初衷和创作的背景怎样。我不大去关注,只是纯粹被歌曲本身打动了,被围绕着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所展开来的思绪,所渲染出去的氛围,深深吸引了。文学与音乐所具有的力量,不就是感染,打动人吗?


  歌词的作者一定是懂得几千年前的陆放翁,就像我特别喜欢宋词,喜欢宋代诗人那种豪放,那种豪放里氤氲着的苍凉与沉郁,还有无尽的悲怆。


  生活在动荡年代的人,内心是堆积着块垒的。那些文人墨客尤其如此。就像战国纷争的楚人屈原,就像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的杜甫,就像两宋交际之中的陆放翁,还有宋元之际那些吊古伤情的人们。


  心中有沟壑,就会云烟迭起,就会风云激荡,就会俯仰天地,吐纳着积郁于心的千古苍茫与万般思绪。战乱不止,民生凋敝,饿殍千里,杜甫就会激愤,就悲伤,就到武侯祠前抱柏痛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思想是不死的,时光割不断,烟雨也无法销磨。诸葛亮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国为民之精神,对以后那些具有忧国忧民之情怀的人,如一颗种子,植入了内心,也刻进了骨髓。陆游的内心,深藏着一种爱国思想,一种家国情怀。他对三国时期忧国忧民的诸葛亮,敬佩有加,念念不忘。这一点,与唐代的杜甫,是相同的。杜甫在武侯祠挥泪长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也在他的许多诗词里,提到过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是敬仰,一是慨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一代一代发扬与践行。


  忧国忧民之精神,自有文字记载始,就一直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长河里,浪花璀璨,奔涌不息。从《诗经》到《楚辞》,从乐府民歌到唐诗宋词元曲,文人墨客那种忧国忧民之情怀,一直都在,一直如一种澎湃之力量,贯穿始终。


  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流经到宋代的时候,突然遇到了狭路、沟坎、断崖。有了迂回,出现了漩涡。河流不再顺畅,不再奔涌,甚至出现了断流,分叉。有外来的朔风横吹,有河床的巨石迭起。


  一条长河顺流而下的时候,所有的水是汇聚在一起的,波涛簇拥着波涛,浪花追逐着浪花,流水推动着流水。长河奔涌一泻千里,所有的沟沟坎坎,所有的残砖碎石,都被奔流淹没,都被奔流摧毁。滔滔长河无可阻挡,惊涛击天,气吞山河。


  水断流了,一片苍茫,一片荒芜。


  出泉涸,陆地上的人,都陷入绝境,是相呴以湿,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呢?庄子说:“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每当劫难出现的时候,总会有人挺身而出,与那些身陷险境的人,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或者以身犯险。


  陆游生于两宋时代,正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时候,作为内心深处根植着忧国忧民之情怀的文人,作为把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奉为人生之楷模的诗人,怎能不去从军抗敌,怎能不去填词赋诗,一抒心中之愤懑,之感叹呢?


  不能沙场仗剑杀敌,那就去填词作诗,去呐喊,去击筑高歌,去向风挥泪吧。


  没有辛弃疾那样的机遇与功夫,率一支劲旅,纵横千里,击杀敌寇。也无法像岳飞那样,打造一支岳家军,让敌人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但陆游同样有一颗杀敌卫国之心,有一支与辛弃疾,岳飞一样刀锋一样的笔,可以去填词,可以去赋诗,在诗词里长歌当哭,歌哭忧思。泪涕焉,鸣号焉,情难自已。


  辛弃疾在醉酒里,在睡梦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画角连营”。陆游在病中,在梦里,在风中,在雨里,所思所想,仍旧是他的国,他的戍边愿望:“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岳飞也好,辛弃疾也好,就是那个亲眼见证了南宋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的文天祥,都是朝廷之重臣,国家之栋梁。国之将倾,诸臣勠力同心,共扶大厦之将倾,也是分内之举。而陆游始终不过一个文官幕僚,文不能建言献策,武不能率军驱寇,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却发出振聋发聩之呐喊:“位卑未敢忘忧国”,其拳拳之心,怎能不让人慨而感之,感而叹之呢?


  “位卑未敢忘忧国。”几千年来,多少籍籍无名的人,舍生忘死,为国捐躯;几千年来,多少平民百姓,勤勤恳恳,为国效力。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那些卑微的人,吟诵着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就慨然出发,前赴后继......


  岳飞呐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辛弃疾呐喊:“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陆游却说:“位卑未敢忘忧国......”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的一生,是忧国忧民的一生。王师未归,山河破碎,怎敢死去?死去,又如何瞑目呢?“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带着遗憾,带着不甘,含恨而去。这就是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吧。


  辛弃疾想的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人之将死,陆游知道一切都将成为虚幻,一切都将归为尘埃。所谓生前身后的虚名,也不过是过眼云烟,往来的风雨。唯有王师北定中原,还我大好河山,是陆游至死念念难忘之事。忧念之深,深入骨髓。


  陆游,陆游,至死不敢忘忧国啊。


  一篇文字终了,一曲《赤伶》循环往复,在屋子里飘飘荡荡。


  那剧中的人,水袖长舞,袅袅娜娜,让人也悲悲欢欢。一曲《赤伶》演绎得幽幽咽咽,却也让人听得荡气回肠,心中,苍凉层层叠叠而生矣。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是啊,哪怕无人知我。位卑,也不敢忘那忧国忧民之情怀。


  

2#
发表于 2022-7-8 15:2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再次支持本版。留记号,随后来拜读。问候。
3#
 楼主| 发表于 2022-7-10 09:33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2-7-8 15:27
感谢再次支持本版。留记号,随后来拜读。问候。

问好彦林版,多多指教。
4#
发表于 2022-7-10 13:55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何版的介绍,听了《赤伶》,戏曲味道很浓,歌词很好
5#
发表于 2022-7-12 10:35 | 只看该作者
《位卑未敢忘忧国》是关于陆游的《病起抒怀》的读后感;文本由读诗联想到动荡年代的人文事件,由此生发对杜甫、辛弃疾、屈原、岳飞等命运的感叹,并对他们的人格精神给予认同;是一篇抒情、议论兼备的文章。欣赏,祝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4 00:13 , Processed in 0.07851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