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9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在场与介入——读李夏署《惊醒的芬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8-22 1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剑鸿 于 2022-8-24 09:49 编辑

    夏署兄的文字平实,清晰,有力,绝没有词语狂欢,也不以方法炫目。这既是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体现,也是其本人内在实践品格的外化。夏署当过潜艇兵,转业后做过二十余年的新闻媒体记者,除了多年记者生涯练就的文字功夫外,他还有很强的动手和行动能力。我的意思是,他不但能文能武,而且有着自己的写作秉持。

  《惊醒的芬芳》是夏署出版的第一部作品集,全书收录了约70篇作品。这些作品长短不一,跨度很大。多则上万言,少则几百字;有二十多年前的军旅抒怀,也有近年来的采访手记;有自己生活的在场记录,也有对于采访对象的深度介入;有对小人物的工笔素描,也有对时代大事件的微观呈现;有纯粹的新闻纪实,也有典型的个体叙事。从结集成册的角度说,无论是题材还是文本,都有些驳杂。

  有心为之的驳杂背后,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某种执着。在等待成书的日子里,我与夏署兄有过夜游后河、灯下论剑的机缘。夏署不是侃侃而言的健谈者,他的话语虽少,但飘散在夜风中的话语似乎还带着铿锵的节奏。人到中年,出书与否,其实与名利无关,紧要的是那些潜藏文字肌理中的若有所思和若有所悟,是埋藏语言外表下的现实和灵魂。作者将书名定为《惊醒的芬芳》,意在表达对脚下土地的热爱,缅怀过往的岁月和情怀。从这个意义来看,作者将以往作品精心汇成一册,有着构建心灵通史的意味。

  夏署笔下有很强的在场感,这当然和他的记者身份有关,也得益于他的军旅经历,以及由此造就的行胜于言、昂扬向上的品格。他的作品里,相当一部分反映诠释着吉安这块红土地上的红色印记,无论是刻画井冈山上的红军传人,还是参观马家洲集中营,无论是回顾描写井冈山的新城大捷,还是续写井冈山红军后代陈平梅的红色好家风,作品的代入感都很强。作者的军旅经历,显然为红色故事的叙说增加了内涵和力度,没有从军经历是很难做到的。

  作为新闻记者,夏署在介入采访对象的时代背景和当下情景方面,做足了努力,既秉持了报告文学“质于史、按于今、援于情”的创作理念,也凸显了个体在宏阔时代中的历史主动。比如他讲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地空导弹师击落敌“U-2”侦察机的故事,故事从冒雨下乡采访开始,迅速将读者拉回到部队官兵转战设伏、精准制敌的六十年代,又回转笔锋介绍导弹部队艰苦的军营生活,最后回顾毛主席的接见和光荣退伍。文本虽短,却通过个人的回忆和叙述,从微观历史角度,在重述历史细节中抵达历史和当下的互证,具有很高的补史价值,又激励今人不忘本源。

  同样感人的还有关于红军女团长王泉媛晚年生活的讲述,王泉媛是井冈山下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红军,当年西路军第一个女红军团长,少年参军,身经百战,被俘后与敌人斗智斗勇,逃出敌营后徒步万里回到老家,在坎坷平凡的岁月中不改初心、不改军人本色。作者从王泉媛的晚年生活切入,让人们更多地领略到了老红军磨难练就的精神长城,岁月淬炼的坚定信仰。应该说,夏署兄写下的都不算大人物,但都是有血有肉的灵魂坚守者,在挖掘和定格这些人物的同时,作者也在为时代的个体影像作出旁证与备份。

  之所以强调夏署行动能力强,是因为他曾经做出过他人所不敢做的事情。在《惊醒的芬芳》里,收录了一篇骇人听闻的实践手记——《为灵魂最后送行》。为了体验殡葬工人的生活,作者打破常规。以极大勇气深入殡仪馆,专门用一天时间,体验遗体搬运、化妆、焚烧、骨灰分装的整个过程,从殡葬工人分装骨灰的细节刻画,到死者遗容的变化描写,作者的文字中充满了生命的震颤和庄重感。令我感动的是,夏署兄在描述整个体验过程的同时,笔力把握得恰到好处,深情而节制,冷峻而又饱含对生命的理解。

  由此观之,惊醒的芬芳,既有土地被翻开时播种生命的气息,也有生命被理解被领悟后心灵散发的气息。读了全书,我才更理解夏曙兄的沉默,理解了他偶尔的激扬。军旅生涯历练出来的坚毅和忍耐力,让他对生命具有了不可言说不必言说的理解深度。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还需要说什么呢?所有言语都渗透在那些琐碎而饱满的点点滴滴中。

  难能可贵的是,夏署兄在书中还收录了他的部分纯散文作品。我所说的纯散文作品,是指区别于报告文学,区别于采访手记的纪实性,更能体现情感浓度和柔软度的作品。比如他的《父亲造屋记》《大脚婆》,写亲情也写时代变迁;他的《清汤包子面》《惊醒的泥土芬芳》,写故乡也写眷恋;他的《与大头儿子的对话》《儿子的脑筋急转弯》,写父爱也写柔情。这些散文作品点缀在书中,尽管没有太多的修辞技巧,没有借助过多的抒情渲染,也摒弃了第三者的叙述立场,却让读者从第一人称看到了作者心地柔软的一面。铿锵中的柔软,正应了鲁迅先生的话:怜子如何不丈夫。

  文字的价值,有时真的无关乎名利,只牵涉个体存在的独特性。夏署兄的这本集子,以在场和介入的姿态,写出了很多人的独特性,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性,在讲好了别人故事的同时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我相信,有心的读者认真阅读之余,都能嗅到一股迷人的生命芬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2-8-22 17:1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剑鸿老师发帖支持。
3#
发表于 2022-8-22 17:40 | 只看该作者
一本好集子,一个曾经的军旅之人,一个好的朋友,一位好的父亲。如此,写评的人也为之感动到豪情万千,感喟万分。
4#
发表于 2022-8-22 20:21 | 只看该作者
文字的价值,有时真的无关乎名利,说的不错
5#
 楼主| 发表于 2022-8-23 09:21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2-8-22 17:16
感谢剑鸿老师发帖支持。

小文一篇,多多批评指正
6#
 楼主| 发表于 2022-8-23 09:22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22-8-22 17:40
一本好集子,一个曾经的军旅之人,一个好的朋友,一位好的父亲。如此,写评的人也为之感动到豪情万千,感喟 ...

一个好朋友出书,尝试着向木木学习一下
7#
 楼主| 发表于 2022-8-23 09:22 | 只看该作者
yugongjin 发表于 2022-8-22 20:21
文字的价值,有时真的无关乎名利,说的不错

谢谢朋友来访赏读,多指正
8#
发表于 2022-8-23 16:48 | 只看该作者
剑鸿 发表于 2022-8-23 09:22
一个好朋友出书,尝试着向木木学习一下

好事,当贺。拿你的稿酬请他吃串串吧。
9#
发表于 2022-8-24 09:03 | 只看该作者
《在场与介入》一文,是关于夏曙的第一部作品集《惊醒的芬芳》的评述文本;主要从作者的军旅生涯、作品集的主要特色和文字的价值等方面着手,进行有条有理的分析,不仅有概括性评点,也有事实依据支撑观点,同时,突出其作品的“在场感”,并对“独特性”给予较高评价。欣赏学习,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8-26 11:29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2-8-24 09:03
《在场与介入》一文,是关于夏曙的第一部作品集《惊醒的芬芳》的评述文本;主要从作者的军旅生涯、作品集的 ...

感谢彦林兄鼓励,问好
11#
发表于 2022-11-16 21:0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剑鸿兄精辟点评,比作者还了解作者,比作者还理解作品。我当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3 23:44 , Processed in 0.12120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