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6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非首发] 蛀书记(2020年8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8-22 1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sjby 于 2022-8-22 17:19 编辑



2020年8月7日
孙郁的《革命时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闲录》,结合汪曾祺的人生经历、创作年谱、交往文友及性格、作品风格的对比,介绍汪曾祺作品及人品。围绕“革命时代的士大夫”这一定性,对汪曾祺的小说、散文、戏剧、绘画、书法、饮食等进行详细解读、深刻阐释。不纠结生平,重剖析作品特质,对理解汪曾祺颇多裨益。


隐约记得孙郁曾经为“苦雨斋文丛”写过一篇序言。当时读了,总觉得有一种说不清的味道,似乎话里有话却又不知其“后话”是什么,仿佛儒雅却又并不咬文嚼字也不掉书袋。反正,不同于一般的文字,读着颇享受、引深思。《革命时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闲录》共有三十一篇虽以“汪曾祺”一以贯之却并不相属甚至可独立的文章。每篇文章里虽或有汪曾祺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创作经历,但孙郁之意显然不在于此,他的重点是要剖析汪曾祺个人的品行、特征和文字、文章的特点、质地。其中心意蕴则是“革命时期的士大夫”这一主题。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革命”与“士大夫”是不太相统属的两个词汇,但经过孙郁对汪曾祺的人品、人品的剖析,二者却奇特地统一到了汪曾祺身上。“革命”指历史上的一个时间段,汪曾祺曾经置身其中,现在我们依然生活于斯。汪曾祺或许想与这个时间段取一定的距离,但他的主要作品都是在这个时间段里创作的。“士大夫”指具一种可意会却难言说的气质的人群,多与古中国一些清高、文雅、散淡的读书人形象相联系。汪曾祺有这样的气质,却又不完全如此。他的文字的确颇为文雅、散淡,跳出了“革命”的宏大叙事,但他的文字却也有“非士大夫”甚至有“反士大夫”的内涵。汪曾祺是处于“革命”时期,人品、作品具有“士大夫”气质却非完全“士大夫”品格的作家。孙郁给汪曾祺“革命时期的士大夫”这样一个界定,或可与汪曾祺自己所谓“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互补、互释。《革命时期的士大夫:汪曾祺闲录》最有味道的部分,或许是汪曾祺与其他作家的对比。书中以作家之名单独成篇的文章八篇,分别是:浦江清、李健吾、黄裳、老舍先生、废名、贾平凹、林斤澜、张爱玲的眼光;另有一篇“各自的路”,写的是邵燕祥。从人品、作品的风格等揭示汪曾祺与这些作家的异同和惺惺相惜,其言说多中底里,令人信服。此外,书里多处提及汪曾祺与鲁迅、茅盾、周作人、沈从文甚至郭沫若的传承与变化,相同与相异,其高低之处多有发覆,都值得认真看、细细品。


《革命时期的士大夫:汪曾祺闲录》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品质应有保证。可惜的是,依然有错漏。一是书中几处的“瞭望”之“瞭”均为空格(8页、83页、272页);二是15页第三段,段头空了三个字;三是63页所引汪曾祺给朱德熙的作中,有两处空格,显然是漏了字;四是73页所引汪曾祺原文中也有一处空格,肯定有漏字;五是书中几处“唐弢”之“弢”也是空格(105页、237页、241页)。


2020年8月10日
郁达夫的《闲书》系“中国现代散文名家名作原版库”之一种,据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初版排印。所收录的散文约略可分为杂说、游记、作家介绍、日记等。感受有三:一是郁达夫的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所作古体诗很有韵味;二是涉猎广博,能读日德法原版作品;三是交游广阔,文、政、商界多有朋友。


有两本《闲书》,一是1981年1月上海书店印行的横排本,一是1993年10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印行的竖版本(系“中国现代散文名家名作原版库”之一种)。前半部分,读的是横排本;后半部分,读的是竖排本。早就知道郁达夫,也零星地读过一些他的文,比如短篇小说《沉沦》,比如散文《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等,但却是第一次比较认真完整地读完他的一本书。从《闲书》的文章看,郁达夫的文章特点一是人文:不论是写景的游记,还是谈风俗的散章、介绍作家作品的书话、记录日常听日记,所写多与文化相关,既有古籍、外籍的引证,亦有文化视角的思索和自我认知,还时不时地插入其创作的古诗,读来颇有意味。就连写给王映霞的《娱霞杂载》这样的文章,也满满的全是旧籍搜寻、引证。二是日常:特别是《梅雨日记》《秋霖日记》《冬余日记》《闽游日记》《浓春日记》等内容,虽记日记之初即有发表的安排,也专门记述逛了什么旧书店,买了什么古书旧籍,写了什么催稿文章等,但依然有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在什么地方与什么人一起吃饭喝酒等“流水账”,读来亲切有加。

“中国现代散文名家名作原版库”的竖排本《闲书》错谬颇多。比如将“时故宫人”印成“时故宫入”,将“往哲遗著”印成“往哲遣著”,将“休宁赵士吉”印成“休宁赵土吉”,将“仲言五岁即瞽”印成“仲言五岁即警”,将“积习从知不易除”印成“结习从知不易除”,将“留一刺而别”印成“留一剌而别”,将“几日来睡眠不足”印成“几日来睡眼不足”,将“内有讼斋文集残本一部”印成“内自讼斋文集残本一部”,将“福州青年会”印成“福青州年会”,将“中午入城中去吃饭”印成“中午入城去中吃饭”,将“生弥月,不闻啼声”印成“生尔月,不闻啼声”……等等也者,不一而足。本计划将“中国现代散文名家名作原版库”30本一一慢慢读完,但看到《闲书》里这么多印刷错误,现在有些犹豫了。


2020年8月18日
杨仕成的《成都味》是其“老成都漫画系列”之一种,通过30个漫画性质的连环画故事,对30种四川家常吃食的起源传说、制作过程、流行经过、现实状况等进行解读。虽较为简略,却能得这些吃食的要领;虽多有附会,但其说至少可以聊为一阅、备为一查。但终究太过单薄,不值得认真读、看,无事时翻翻亦可。


因为只有三十味四川家常吃食,就把它录下来,算是一种资料吧!棒棒鸡、冰粉、川北凉粉、串串、担担面、蛋烘糕、灯影牛肉、东坡肉、夫妻肺片、夫妻米凉粉、宫保鸡丁、锅盔、韩包子、耗子洞张鸭子、回锅肉、赖汤圆、龙炒手、罗江豆鸡、冒菜、魔芋烧鸭、跷脚牛肉、三大炮、双流老妈兔头、水煮牛肉、酸菜鱼、蒜泥白肉、唐场豆腐乳、甜烧白、五柳鱼、鱼香肉丝。这些吃食,有零嘴,有小吃,有热卤,有蒸炒,有水煮……多是四川街头小店都能见到的吃食,既有四川菜麻辣的特色,亦有平民百姓都可入口的家常。至于它们代不代表“成都味”虽值得探讨,但至少从常见度可以代表四川、成都特色。


2020年8月25日
杨仕成的《成都景》是其“老成都漫画系列”之一种,以29个漫画小专题,介绍成都27处景致或老街,以及两种闻名全国的独特风俗(喝茶、打麻将)。漫画笔法夸张,故事较为生动,介绍亦得要领。只是时有信口开河、画文不贴切处,特别是涉及历史时,常有错舛,令人摇头不已:不知作者、编审是干什么的?


书里介绍的29处景致、老街、风俗如下:宝光寺、茶店子、茶馆、成都麻将文化、春熙路、大慈寺、都江堰、督院街、杜甫草堂、合江亭、街子古镇、金沙遗址、宽窄巷子、老君山、柳荫街、洛带古镇、猛追湾、琴台路的爱情、青城山、青龙街、青羊宫、三国武侯、同仁路篇、望江楼、文庙街、文殊院、西来古镇、永陵王建墓、昭觉寺。书里的一些错舛:一是介绍茶店子时,开头一句话为“在20世纪40—50年代,这片郊区是一大片用来安葬人的墓地聚焦地”,“20世纪40年代”是民国时期,“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时期,可漫画里的人物却全是清代装束,留着长长辫子,文与画,有矛盾。二是介绍老君山时,有句话说“又传说公元前2500年轩辕皇帝在此修炼得道成仙”,轩辕皇帝是传说中的人物,其是否真实存在值得商榷,假若存在其生卒年也是云苫雾罩,其得道成仙的时间怎可能准确到具体的“公元前2500年”?三是介绍永陵时,将题目取为永陵王建墓,其实永陵就是王建墓,王建墓就是永陵,一般都直接单称永陵,少见称永陵王建墓。


2020年8月28日
《巫婆集》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契诃夫小说选集”第一册,收短篇九篇,多写农村和农民,“在美丽的田园背景上”,“画出了乡间小人物的生活的幽暗面”。虽是异域风情,亦有时空阻隔,却因人性相通,其笔下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人物的不同性格,性格所决定的命运,仿佛发生在身边,似乎亲见,甚至亲历。


《契诃夫小说集》共27册,繁体,竖排,由汝龙根据英国专门翻译俄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家康丝坦司•嘉奈德夫人的英译本转译。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由平明出版社陆续出版分册,后改由新文艺出版社出齐全部27册。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这套“小说集”,并注明“据原新文艺版修订、重印”。那时,我在成都读离职,零星买了七八本,也读过一些,但时间久远,已没什么深刻的印象。翻开,有清晰的勾划,甚至偶见几句旁注、眉批。虽注得粗陋,批得浅薄,认真读书的态度,却从笔迹字里透露出来。今天读书,或许理解得要深刻一些,收获或许丰盈一些,但态度远没有曾经的认真。不想在书里留下印痕,除非见到错漏,一般不动笔。这七八本小32开本的《契诃夫小说集》一直在我的书柜里,挤在外国文学作品的行列中。既薄又小的身板,看似不起眼,却有一股无形的气势,逼我眼睛,令我侧目。每次从它面前走过,都能涌起重读的欲望,更有套书不齐的遗憾。前两年,因空闲日多,觉得自己有的是时间和精力来读书,便在孔夫子旧书网上配齐了全部的27册。单本的价格并不贵,五元左右,不是平明版或新文艺版,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上译版。计划睡觉前读一篇,慢慢将它读完。当然,这只是计划,究竟有没有恒心读完,要看时间的考验。


2020年8月30日
《斑斓志》是张炜“几十年古典诗学研究的结果”,分“出眉山、不系之舟、一生功业、深爱和沉迷、世间恩怨、斑斓志、迷宫”七讲,共一百二十多个专题,进行多角度、细节性的探索。不是创作年谱,也不仅仅是作品解读,而是既品苏东坡这壶陈年老酒佳酿,又浇自己心中关于人生、文学、时代、历史等等的块垒。


《斑斓志》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书评圈的赠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读完,写出书评。幸好对书评并无什么特别的要求,短可几百或千多字,长则不限;质量吧,只要尽力即可。不然,以我这样的水准,要加入真是比上青天还难。张炜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买过不少他的书,比如《古船》《九月寓言》《一潭清水》《柏慧》《外省书》《独药师》《陶渊明的遗产》,甚至连《你在高原》也在书柜里;除《你在高原》外,大部分都认真读过。但很奇怪,对于张炜的风格,却没形成印象。所以,喜欢只是喜欢,说不出喜欢之所以然。曾经以为,作家创作小说,年龄越大创作越丰,水准越高。现在看来,这是误读。记不得是哪位作家说过(好像是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说的):创作是个体力活。创作小说,特别是创作长篇小说,需要心力,也需要体力。这或许是一些作家由创作小说而改写散文,由小说家而散文家,进而学者化的原因吧!比如叶兆言,比如张炜,多少有些如此。张炜的《斑斓志》里,自不必说肯定有作为作家的文采与超绝的想象,但作为学者的见识与形而上的思考更是随处可见,甚至超越了前者,更能吸引我。这,或许可视为一种回归:由现代回归古典。年轻时,有的是向前的冲劲,前方满是诱人的光晕,向前奔跑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回望?到了一定年龄,前行的脚步缓慢、迟滞了,回忆如潮水漫卷而来,咀嚼自己走过的路,觉得有回望的必要。回望才发现,逝去的并未真正逝去,那些经岁月淘洗而沉淀下来的东西不但不尘灰满面,反而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于是,不得不沉醉,不得不“深爱和沉迷”。张炜的古典诗学专著系列,应该就是回望的产物。


《斑斓志》第18页有段关于宋太祖的话:“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君主,喜欢读书,马上得天下之后即以文治国,给后代子孙立下‘勒石三戒’,其中之一就是‘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 “勒石三戒”源于“太祖誓碑”。在据说是陆游所撰的《避暑漫抄》里,对“太祖誓碑”有详细记载:“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錀封闭甚严。因敕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是年秋享,礼官奏请如敕。上诣室前,再拜升阶。独小黄门不识字者一人从,余皆远立庭中。黄门验封启錀,先入焚香明烛,揭幔,亟走出阶下,不敢仰视。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而出。群臣及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岁时伏谒,恭读如仪,不敢漏泄。虽腹心大臣,如赵韩王、王魏公、韩魏公、富郑公、王荆公、文潞公、司马温公、吕许公、申公,皆天下重望,累朝最所倚任,亦不知也。靖康之变,犬戎入庙,悉取礼乐祭祀诸法物而去。门皆洞开,人得纵观。碑止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后建炎中,曹勋自虏中回,太上寄语云,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云。”王夫之在《宋论》中亦对“太祖誓碑”有所言:“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只是,《宋史》中并无“太祖誓碑”的记载;《避暑漫抄》也不能肯定是陆游所著。也就是说:“太祖誓碑”之“勒石三戒”是否存在,不能定论。尽管如此,“太祖誓碑”之“勒石三戒”却为后人反复引证。大家津津不已的,是《避暑漫抄》所记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和《宋论》所言之“不杀士大夫”。士大夫,是与文人紧密相连的一个词;文人,又是与读书人相差无几的一个词。于是,“太祖誓碑”之“勒石三戒”不仅成为赵匡胤看重文人、读书人的重要证据,而且成为宋之为宋、宋之文治的重要象征。或许正因为如此,陈寅恪才会感慨:“吾中华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对“太祖誓碑”之“勒石三戒”,可以想象两种可能。《宋史》不提,有一种可能:修《宋史》的脱脱等人,既没赵匡胤的胸襟,又要迎合元代的统治者,不想让“士大夫”之流尾大不掉,因而将或许真实存在的“太祖誓碑”之“勒石三戒”剔除正史。而后人特别是文人一直乐道不疲,同样有一种可能:后世文人之尊严日益折损,所见所遇多是“文字狱”,反复念道、书写或许并不存在的“太祖誓碑”之“勒石三戒”,其实是一种“春秋笔法”,是在讽喻后不如前,宋才是文人生活的理想时代。或许吧!





2#
发表于 2022-8-22 17:1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支持,顺祝秋安!
3#
 楼主| 发表于 2022-8-22 17:38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2-8-22 17:16
感谢支持,顺祝秋安!

中断很久了,现在补上。每书一记,是习惯。虽然记得都很粗糙,但算是一种读书记录吧!
4#
发表于 2022-8-23 16:50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老师。非首发作品不能作为计酬推荐对象,望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3 23:43 , Processed in 0.14386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