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am720 于 2022-8-30 10:07 编辑
眼中的“白求恩”
对医生的印象,来自于周而复所著的《白求恩大夫》,读这本小说时,是六年级。从此一个高高的,干瘦的老人形象深入我的内心。其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白求恩临终之时写给聂荣臻的那封信。信中,他并没有后悔来到中国,多是表达了对包括他前妻及身边人员的关心,且在信中,将身边仅有的财物全部分给了包括聂司令在内的八路军将士。
一个少年理解不了,一位世界知名的胸外科医生,为什么能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太行山上,冒着生命危险,为素不相识的人治病。
白求恩医术是相当高的,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可以取下病人的一整叶肺。有一点是无庸置疑的,成千上万的八路军,得益于白求恩的治疗,重新获得了生命。
《白求恩大夫》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记,对医生职业的顶礼膜拜,皆因于此。
几十年后,一个突如其来的大病,让白求恩的形象又重新浮现于脑海,因为,我有幸遇到了现实中的“白求恩”。
一次肠镜的检查,将我置于了束手无策的境地。结肠息肉太大了,所就医的省级医院明确表示,没有能力做这样的手术,让我去上一级医院。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市专科医院去年曾完成首例内镜下剥离术,病人的病情和我相似,手术上了新闻,说明难度可想而之。
躺在病床上,一想起医大一院人山人海的患者,想起挂号之难,看病之苦,心中不免打怵。挂个号尚且不容易,更何况找个好大夫。
一个朋友告诉我,医大四院的内镜手术水平也是一流的,他们做不了的手术,别的医院恐怕也做不了。
在网上,搜寻到了医大四院内镜中心主任的一些信息。自媒体时代,可以轻松的找到主任为一些病人手术的小视频。视频中,主任的语气十分平和,听起来让人感到舒服,丝毫没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从各地来找他的,都是在市县医院看不了的重症,病人及家属听到他的话语,神情往往会轻松许多。
一位大妈的病情较重,去了许多医院,都被拒之门外,最终找到了主任。对这个病,主任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下完内镜,看了病灶后,他喊来了病人家属,说,会尽力,尽量不让病人再遭受外科手术的痛苦。可以看到手术中,主任在想尽各种办法,同时,也在对身边的医生进行讲解。天随人愿,手术最终成功了,病人不仅可以得到康复,且又节省一大笔外科手术费用。
曾有一个报道,主任在做一个疑难手术时,两个小时左右,竟挥刀一万多次,真是难以想象。胃肠镜手术和外科手术不同,医生并不直接握住手术刀,而是通过手中的仪器操作,手术时就好像用一台游戏机在打游戏。胃肠都非常的薄,刀刀下去,都得恰到好处,尤其是一些癌症,更是深不得,浅不得,且还要缝合,打止血夹。得是一双多么巧的手,才能完成如此复杂的操作啊!且,只有巧手还不够,还有要有耐心,最重要的还要有一颗仁心。
视频中的主任,年纪并不大,四十上下,人不胖不瘦,留着寸头,精神头十足。不知为何,看完他之后,他和白求恩的形象会经常在我的脑海中交替出现,最后叠加在一起。说实话,从外表看,两人并无任何相似之处;从时空上,两人相差能有八十年;从地理位置上,一个在万里之遥的大洋彼岸,一个生长在本土;但在对待病人的态度上,却是何其的相似。
躺上病床时,研究过主任的经历。主任医科大学毕业后,分到军区总院,后又到军医大学读研究生,攻读内镜专业;毕业后,去日本,师从名医专修内镜手术;学成归国后,又去美国做了访问学者,回国后建立了内镜中心。
医学界成名是漫长的,主任却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成为东三省数一数二的内镜专家,可以说,他的成功来自于实力与成就。这十多年中,他救治了上万人,换句话说,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给成千上万上家庭带来了平安和幸福。
和白求恩大夫带出一大批战地医生一样,主任带出了一大批内镜医生。他专注于对内镜手术技术的推广,传道授业,经常会去一些县级医院,一边亲自去做一个个疑难的手术,一边指导并帮助下级医院医生提高手术水平,也有很多医生对他的中心来进修。这需要一个博大的心胸和格局,只有心中装着病人,才能有这样的境界,培养出内镜医生越多,受益的病人就越多。
当主任看到我的情况,说能治的时候,悬着好久的一颗心终于放下。躺在了医院病床上,主治医生刘大夫对我说,主任看了我的病情,决定尽快手术,由于距上个手术的间隔太短,手术时间长了,会造成上次手术创面溃疡,主任说,他会尽快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手术。
怀着希望并带着一份敬仰之心,走进了手术室,终于看到了在视频中常见的熟悉面庞。主任正在打电话,此时问好显得不太礼貌,待主任放下电话,问我名字时,我的嘴上已被套上,说不出话了。
再次醒来时,人已被推出手术室的外面,我是当天最后一个手术,主任已经走了。听说,主任匆匆吃了几口盒饭,赶着去一个县医院救急。主任临走时告诉主治刘医生,最重要的是做好术后防护,避免出现肠穿孔和肠出血,因为创面实在是太大了。
两个月后,看到医院公众号发布一个信息,主任晚上六时,在医院视频号讲解胃肠病的知识,并会与病友互动。虽然在下班路上,我仍参加了这个线上活动。主任准时来了,依旧是那样的谦和,极其认真解答着病友的每一个问题。我微信名叫薛雪飞,并不是真名,我随机问了一个问题,但出乎意料,主任还能记得我,说出我的病状,叮嘱说,最重要的按时复检。
手术后三个月,去医院定期复查,管床的赵医生给我讲了一个主任的故事。一个3岁的孩子,由于先天食道狭窄,吃不了饭,只能吃牛奶等流食维持生命,这个孩子体重只有20斤,才是一岁孩子营养状态,且由于不能吃饭,孩子根本不能去幼儿园,孩子的爷爷几经周折,慕名找到了主任。主任检查发现,这种病是食管局部肌肉肥厚型狭窄,发病率约为4-5万分之一。主任用精湛的技艺成功的完成了这台手术,创造了东北首例小儿先天性食管疾病经口微创手术。孩子半个月后来复查,当着医生们的面吃了五个大饺子。
赵医生还告诉我,主任实行的全麻肠镜下内痔套扎手术,该项目已推行三年了,病人术后两天就可下地正常行走。 在此之前,我在中医院住在肛肠科,深有体会,做痔疮手术的病友曾告诉我,每次换药和大解时,都和割肉一样痛,且换药一般都需在半个月以上,半个月内都不能正常行走,主任这项技术的应用,又为许多病患解除了痛苦,堪称是一大善举。
手术后三个月,去医院定期复查,约的还是主任。让我感动的是,复查这样的小事,只要约了,主任依然会亲自动手。一般来说,主任这样的顶极专家,不会再做普通的检查了。
这次进手术室时,主任正在看片,没有打电话,我终于有了问好的机会,并提及了上次互动的事情。主任仍是十分谦和,说是医院搞的一个小活动,听我说经常头晕,还关心的问我血压高不高。
复查的结果挺好,一颗心放在肚子里。欣喜之余,总是十分庆幸在大病之时,会遇到了主任这么好的医生,一位现实中的“白求恩大夫”。
心中隐隐还有一种感觉,主任就是上天派来的天使,是来到人间拯救众生的。
对了,主任的名字叫赵志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