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原帖由 卡卡 于 2010-7-9 17:29 发表 看完了。很清楚,写得很清楚,虽然是用的诸多幻象、声音、似是而非的词语、句子、感情。絮絮叨叨,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强词夺理,又很真诚很真诚地,说着一个谎言,并试图让所有人,一定要相信。千万千万一定要相 ...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0-7-9 17:52 发表 陈晓旭,我很喜欢她,尽管她死了,依然活在所有人心中。 你以前的头像不用了?记得以前那个是你女儿的照片吧,记得很可爱,和我女儿差不多大,所以我记忆深刻。 喜欢你的头像,喜欢那个林妹妹。
原帖由 卡卡 于 2010-7-9 18:21 发表 是啊!以前那个是我女儿。难得你记得我,我也记得你好像是换了头像了,好像是个画画的女子,呵呵。谢谢你!是啊,我喜欢林黛玉,喜欢陈晓旭。问好南山菊!
原帖由 圆圆饼干 于 2010-7-5 17:32 发表 今天在暖的字里呆了一个下午,沉浸了,恍惚了…… 先回了,再来。。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0-7-5 17:43 发表 再次提读,暖!
原帖由 心中的秘密 于 2010-7-5 17:47 发表 醉心的音乐,醉心的文字,音乐就在文字间流动,文字好似一个个音符,用一条长长的情感的丝线串起,只要拎起就会叮咚作响,悦耳动听!! 欣赏暖版的美文! 感动于暖班的乐感与文字的韵律!!
原帖由 心中的秘密 于 2010-7-5 17:49 发表 要更多的保重,更多珍惜自己的身体暖版!! 祝福夏日安康!!!
原帖由 wzq3316 于 2010-7-5 17:56 发表 想起保罗•策兰的诗:“我仍可以一个人看着你,可用感觉的词语,触摸,在告别的山脊。你的脸略带羞涩,当突然地一个灯一般的闪亮,在我心中,正好站在那里,一个最痛苦的在说,永不。” 此刻,此时此刻,听那由 ...
原帖由 刘玉红 于 2010-7-5 18:12 发表 读文字和听音乐已经没有了区别!说五体投地感觉有献媚之嫌,但能看到这样的文章着实是一件很令人惬意的事情。最近酷暑难耐,暖版多多保重!!玉红在此问安了!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7-5 18:20 发表 读小暖的新文《爱情自闭症》之感: 读小暖的新文《爱情自闭症》之感: “我的青春上半部是在大提琴声中度过的。下半部青春,我注定要在大提琴声中继续”。这个题记很重要,也充分彻底地说明了自身对青春的感受。感受是已经经受的过程,那么,人生的下半部呢?还是注定在延续着一个过程。 离开河北音乐大教室,进入另外一个大教室。尽管工作的情形可能一致,但场景的改变,总是会给你的情愫与心灵折射出多种的光点。这些光点,或丰富或复杂,或心悦或酸楚。“屏蔽一切情感困扰,是我在异乡保护自己的唯一方式。”这不仅是一种自身的保护,也是更好的安抚心灵的方式。显然,再次邂逅着的情感已经集结的情感,并不断抒发的情感,不再是敞亮而是沉静。沉静中,终于迎来了可以真正慰藉心理的情感:“在这一家音乐大教室任教时认识的我的同事,给他起过两个绰号:大提琴,普罗科菲耶夫”。因为深爱着大提琴,所以,作者情感的归依势必出现一个令人难以相信或想象的境地。 对于他,为什么作者要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去经心记述着,倾吐着,这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镜相,因为与实际的经历相关联着。关联什么?关联“慢慢忘记音乐大教室与南南的经历、印象”来年的初夏,她与这一处音乐大教室的同事“普罗科菲耶夫”如期相遇。文章的第一大段里,作者始终以谨严的文笔,不仅将“他”视为同事,也珍为知己。 文章进入到第二大段,开始即点明“潮湿”这个词。潮湿,这在夏天里是很正常的气候反应,而作者为什么要着重写出来呢?因为这里有诸多的细节需要回味或回念。回念,不是怀念。是一种可有但不可深念的东西。所以,一个他,现实的‘一个他,设定的,都相继而出,且互为观照。如此,对于以下的行文,就渐渐地有了明晰的思路和清明的笔致。 “当普罗科菲耶夫第三次挡在我面前时,我已经不再紧张。” “这种习惯,一直到今天还存在着,几乎没有休止过。”在对两者之间的比较上,不论是当初对情感的认识如何,还是现在对情感的忠实看法,都必不会逃避一个现实,那就是:爱情的自闭。 自闭,也意味着某些方面的回避。回避,有时候是不得已,也有时候是遗憾的。而作者的回避则是不得已着。并无遗憾。 爱情自闭症。这是他人时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里充溢着真切地情感,也漫溢着狐疑。那个暗夜,对于倏地出现的情形,作者以行为举止的不羁而进一步印证了“自闭”的笃实。可是他的处惊不乱,他的从容淡定,还是让作者感到心理上的歉疚与不安。好在,“那个夏天我毫不怀疑证实自己拥有了爱情”。从自闭到接受,这是一个多么曲折的过程。曲折不是自造的,而是给了作者一次次深入地、多层的甚至是周至的思量空间。从这个空间里走出来,没有了“潮湿”,而沐浴在阳光下。 看到文章的第六大段,爱情自闭症只是作者回避现实、回避情感的态度,她明确地说:“那个时候我太穷了,我穷得没有漂亮的面容,没有出众的才华,除了用静默如铁来掩盖一心的荒凉之外,我还拥有着一个闪亮的称谓:爱情自闭症。”读到这里,我被深深地感染着。为作者当即的的想法感动,为当即的做法振动,为她的闳识,为她的孤怀而感佩。 尽管还是离开了普罗科菲耶夫,离开了音乐大教室,离开了那将影响着日后生活的地方,但她的幻觉却一遍一遍抵达,也一遍一遍离去。尽管是会成为人生经历中的痛楚,但每当“那由远至近的大提琴声响起,那无止尽的燃烧多么让我留恋,有破碎式的伤感,也有融入式的幸福。” 文章采取自述、渐进式的语言,在真切回望往事的同时,实际上,就是自身情感的一次审视,心灵的一次颤动。十几年前我们所经历的生活或情感,在十几年后,在某一天,我们真正静下心来沉淀和反思的时候,才会发现,曾经被淡视或忽略或遗忘的许多情节往往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曾经被我们搁浅和尘封的记忆又将是我们一生中最难以释怀的情结。 文章里,作者还突出长调的语式,铺叙展衍,层层递进,把作者细腻深婉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曲折往复,使读者清晰地感觉到了她的个性的真实和情感的诚笃。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7:59 , Processed in 0.05495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