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2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孔子学说的“山路十八弯” ——《史记·儒林列传》阅读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9-30 1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水 于 2022-9-30 18:01 编辑

孔子学说的“山路十八弯”
——《史记·儒林列传》阅读笔记
/涅阳三水
前言:
       近一年时间,一直跟随着河南杏坛网研社团队,在研读《史记》,所以,也就一直断断续续在书写着实际的阅读随笔,希望得到你的肯定哦!
十五志于学
       周王室衰微了,讽刺时政的《关雎》诗就出现了;
       周厉王、周幽王的统治衰败了,礼崩乐坏,诸侯便恣意横行,政令全由势力强大的国家发布。
       所以,孔子担忧王道废弛邪道兴起,于是编定《诗》《书》,整理礼仪音乐。
       孔子到齐国,听到了美妙的《韶》乐,便沉迷不已,三个月品尝不出肉的美味;从卫国返回鲁国之后,开始校正音乐,使《雅》《颂》这些乐歌各归其位,有条不紊。
       在《论语·为证》篇里,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年仅十五岁的孔子,就有了研究学问的凌云壮志,无论到何时,这样的豪言壮语,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呀!

周游列国求知遇
       可是,在那个混乱不堪的世道中,没人认识到孔子的价值,苦闷不已的孔子决定周游列国,向七十几位国君寻求赏识的机会,但都得不到知遇。
       为此,孔子感慨说:“要是有人肯用我,只需一年就可以治理好国政。可悲哀的是,没人发现孔子的才华,无法得到赏识。
       后来有一天,在鲁国西郊,有人猎获了麒麟,孔子闻知后,哀叹说“我的理想不能实现了”,孔子以为自己的才华堪比麒麟,麒麟作为物种可以被发现,自己作为人,却无法被发现,真是极其悲哀。
       我们一般人,在遇到阻力的时候,往往会放弃。可孔子不会放弃,他是我们的至圣大师呀!

广收门徒传儒学
      孔子不甘心,借助鲁国已有的历史记录,撰写了《春秋》,用它来表现天子的王法;他广收门徒,把自己的见识与抱负,传递给学生,使得三千弟子的才华展现于各个王国;他依然周游各国,传递自己的思想。
      自孔子逝世后,他的七十余名好学生,纷纷四散,去交游诸侯,成就大的,当了诸侯国君的老师和卿相;成就小的,结交、教导士大夫;还有的则隐居不仕。
      我们众所周知的,子路在卫国做官,子张在陈国做官,澹台子羽住在楚国,子夏在西河教授,子贡终老于齐。还有像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这些人,都曾受业于子夏之辈,然后当了诸侯国君的老师。
      尽管孔子的学生们已经为儒学倾尽心力,散布在各国为臣,可孔子的学问依然得不到认可。
      即便如此,孔子依然不放弃,把师徒们的言论编纂成为《论语》,以供后人学习。

儒学的灭顶之灾
      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争,孔子那样的儒学,已经受到排斥,但是在齐国和鲁国一带,学习研究它的人却不曾废弃。
      在齐威王、齐宣王当政时期,孟子、荀子等人,都继承了孔子的事业而发扬光大,凭自己的学说显名于当世。
到了秦朝末年,秦始皇焚烧《诗》《书》,坑杀儒生,儒家典籍“六艺”从此残缺。
      读着这样的文字,心里一阵凄然。
    孔子一己之力,编纂各种王室学问,《诗经》《书经》(包括《礼经》《尚书》)《易经》(包括《周易》《乐经》《春秋》,虽然有的已经散失,但“六经”在华夏文学史上的存在地位,让我们一想起来,一说起来就心生膜拜,无限敬仰。
      儒学渊源,孔子作为开山鼻祖,是我们需要仰视的所在,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前行时背靠的巨大力量源泉。

儒家学说的影响力
      秦王暴政,被陈涉起事反了以后,陈涉自立为王,孔子故居曲阜之地的儒生们,携带着孔子家传的礼器,去投奔。
      孔子的后人孔甲,当了陈涉的博士,最终和他同归于尽。
      为什么?
      陈涉,一介平民百姓,却驱使着一群戍边的乌合之众,一个月内就在楚地称王,不到半年,又复归灭亡。
他的事业十分微小浅薄,体面的士大夫们却背负孔子的礼器,去追随归顺向他称臣,为什么呢?
      秦王朝焚毁了他们的书籍学业,积下了仇怨,这迫使他们投奔陈王,来发泄满腔的愤懑。

儒家学说的传承
      孔子做学问,在自己的家门口,影响力多么大,追随的有多少人!
      再后来,高祖皇帝杀死项籍,率兵包围了鲁国,当时孔子故居之地的儒生们,仍在讲诵经书演习礼乐,弦歌之声不绝于耳,这难道不是古代圣人遗留的风范,难道不是一个深爱礼乐的国家吗?
      时至今日,在孔子的故居地,齐鲁一带,很是重视爱好文化仪典,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这真是一种自然风尚。
      放眼周围,各种各样的晨诵团队雨后春笋般出现,迎着晨光,捧着论语,在稚嫩的童声中,这些儒家的源头文化,再次闪现。
       我们能说,这稚嫩的童音,这不绝于耳的诵读,不是儒家先祖留给我们的财富吗?我们手捧经典的孩子,不是儒家学问的传承人吗?

儒学文臣只是备用
      汉朝建立后,学问改制,儒生们开始获得机会,重新研究经学,讲授演习起大射和乡饮的礼仪。
      叔孙通制定汉廷礼仪后,做了太常官,和他一同制定礼仪的儒生弟子们,也都被选为朝官,于是人们喟然感叹,对儒学产生了兴趣。
      当时的天下啊,战乱尚未止息,皇上忙于平定四海,还无暇顾及兴办学校之事。朝中大臣都是开国的肱股,直到孝文帝的时候,才开始起用儒生为官,但是孝文帝也只爱刑名学说,无法落到实处。
      等到孝景帝当政,又彻底不用儒生,而且窦太后又喜好道家思想,儒生的官职成为备员待诏,徒有其名,儒生无人进身受到重用。
      了解了这些历史,对于儒学的传承,有了深深的担忧,没有研究的氛围,没有启用的才子,儒学的地位真是岌岌可危。心里一时间,对孔子有了一些说不明白的情愫滋生,也让我看到,任何学问的散播与传递,都是有着一段艰难的历程,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啊!

儒家学说的春天
      儒学不被重视的现象,一直到汉武帝刘彻即位,因大臣赵绾、王臧等人深明儒学,皇上也心向往之,才由朝廷下令举荐品德贤良方正,而且通晓经学的文士学者。
      从那以后,每个地方都有了儒家学问的讲学之地。
      讲《诗》的在鲁地有申培公,在齐地有辕因生,在燕地则有韩太傅;讲《尚书》的有济南伏生;讲《礼》的有鲁地高堂生;讲《春秋》的在齐鲁两地有胡毋生,在赵地有董仲舒。
      一直到文帝的皇后,景帝的母亲,武帝的奶奶窦太后去世,武安侯田蚡做了丞相,才废弃道家,刑名家等百家学说,延请治经学的儒生数百人入朝为官,而公孙弘竟以精通《春秋》步步高升,从一介平民荣居天子左右的三公尊位,封为平津侯。
       从此,天下学子的春天来了,每个人都心驰神往,准备去潜心钻研儒学了。

当今的儒学
       读到这里,心里一下子就敞亮了!
       儒家学问,经历了苦闷,压抑,彷徨,封闭之后,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那些将儒家学问发扬光大的人物中,有些一点不了解,有些在历史上也是响当当的人物,特别是窦太后之后,把儒家学问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一大批优秀的儒家文人开始崭露头角,制造出儒家的朱红大厦,儒家的欢腾笑语!
       如果孔子地下有知,如果他能够看到这么多年后,只研究的儒家经典,被如此尊崇,肯定会含笑的吧!
       再想想如今的环境下,孔子是学问的代表,是读书的典范,在许多读书的环境里,开读之前,要对着孔子的画像三鞠躬,感谢他的研究创造,感谢他的毕生不舍的追求,才有得今日的无数效仿!

一点感慨:
       写完这篇文字,有些虚脱。
       感觉这史记中的列传,已经到了尾声,无法再书写出具体的内容了。一篇一篇读下来,有一种窒息的感觉,不是太零散,就是太血腥,或者就是太陌生。
       一直到这一刻,才确定把儒家的风雨传承细读一下。
       儒家,就是读书人呀,我们读书的每一个人,都是儒家的传承人,都是千年儒学的继承者,都是孔子学问的传递者。
     孔子年少做学问,洋洋洒洒那么多的“书”,想起来南明教育的创始人干国祥老师在读书时候,有“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说法,“六经”,儒学的源头,是每个读书人心尖上的“朱砂痣”呀!
     我国的经典文学不胜枚举,孔子的作品,作为读书人的源头,谁能错过?谁又可以错过?
        纵观孔子的一生际遇,再看儒家学问的一路发展,特别是焚书坑儒的那一段时期,可以说是儒家学问的冰山时期,再怎么焚烧,依然留存着星星之火,在今日被燎原了!
        坎坎坷坷一路行走,真像在山间盘旋的山路十八弯,起起伏伏地向前行走。不过,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儒家学问的道路,必定是灿烂的,美好的,必将实意直坦途到尽头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22-9-30 18:02 | 只看该作者
排版,感觉好用心了,每一次出来,都是参次不齐的啊!
好郁闷呢!
3#
 楼主| 发表于 2022-9-30 18:02 | 只看该作者
用一篇新文章,祝福大家小长假快乐!
4#
发表于 2022-10-1 15:5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您的支持发帖。先问好,再祝国庆节快乐!
5#
发表于 2022-10-6 09:49 | 只看该作者
儒学,承载中华文化几千年,生于混乱的年代,却绵延流长,是华人之福,也是华人之得。有此,也才能让中国别于他国哎。
6#
发表于 2022-10-8 08:57 | 只看该作者
《孔子学说的“山路十八弯”》是关于《史记·儒林列传》的阅读笔记;先从九个方面,对孔子的主要经历做了介绍,最后阐发了阅读感受,尤其对儒学的理解,比较深入,也有自己的见解;有知识性、可读性的一篇。欣赏。祝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8 20:53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22-10-6 09:49
儒学,承载中华文化几千年,生于混乱的年代,却绵延流长,是华人之福,也是华人之得。有此,也才能让中国别 ...

一个月没来了,感谢老师关注!冬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9:33 , Processed in 0.04825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