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51|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节日话题】死亡,人生之盛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0-13 0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淡淡不如风 于 2022-10-17 09:36 编辑

  有一富婆朋友。算得上内外兼修,外形五官都不错,还能写写散文和诗歌,与人为善自不用说,最主要的是人家不缺钱。这得多让人羡慕啊!


  我自认为内心不够阳光,所以倾向于和乐观向上的人交流,还别说,真的受了很多影响,自我感觉日益平和,以往容易偏激的问题在平和的心态下,也往往变得轻描淡写了。我一度感恩于这位朋友,感激她给我带来了正面的影响,直到有一天……


  也许是经历了老人去世吧,她蓦然间就顿悟了人生:人终有一死。不管怎么努力,怎么打拼,怎么去做好事,但最后只有一个结局——化为灰烬。


  我很惊讶她居然人到中年才考虑这个问题?看来生活还是太偏爱她了,所以一直在回避着这个问题。避而不谈会产生自欺欺人的面纱——只要不去想,那么就永远活着,永远幸福着!而像我这样的底层人民,又经历了百转千回的磨难,年轻的时候已经深切体会到了“众生皆苦”,在苦水里泡过的人,是不惧死亡的,因为活着也是扛着刀山在前行。


  面对死亡,有时候顿悟反而更加痛苦。比如上述富婆,因为生活的一贯优越会产生加倍的留恋凡尘,所以有钱人往往比穷人更加害怕死亡。千百年来,富有四海的帝王在追求长生不老,道家在忽悠羽化成仙,佛家在宣扬来世因果,民间在造谣托生转世,这些肤浅的唯心主义还经常被冠以神秘色彩,甚至在当世还能获得认可和支持,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大家对死亡那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就连文化阶层的知识分子们不也在慨叹:“千古艰难唯一死”吗?


  面对死亡,有恐惧感是正常的。很多人都想大义凛然,很多人都想视死如归,但活着的时候有多少张硬气的嘴,死亡之际就有滴不舍的泪。我不知道有多少能正视死亡的人向往过无疾而终,或者在多数人的眼里这是一种良好的归宿:干净的病房、亲人围视、了无遗憾。可事到临头究竟以什么方式离开,不到最后一秒是不知道的。弥留之际含笑看向夕阳和晚霞固然叫安详,临死之前痛哭流涕“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亦是人之常情。


  面对死亡,所有的假设都是风花雪月。多少帝王在年轻的时候就奢华地安排自己的“地穴”,以求死后仍然安享荣华富贵。然而现实却是活人说了算的,或者是由后来人说了算的。除了少数几家地宫没被撬开之外,多数皇陵已经成为盗墓者偷偷地挖掘,以及有关部门的公开发掘。《非诚勿扰》里出现活人追悼会,《落叶归根》里出现给自己办葬礼,其实都是对自我安排死亡的一种理想假设。然而,具体怎么安排,却往往和理想背道而驰。人啊,活着的时候身不由己,死后也未必能任意妄为。


  面对死亡,自然规律不可避免。不管是痛苦挣扎于生死的纠结中,还是用各种“好了歌”来让自己解脱,但结局都是一样,没有本质的区别。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人从出生下来的第一秒,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死亡不过是归宿,并没有什么值得畏惧的,甚至受到的折磨也是极有限的,死是不可怕的,怎么活到死——这个过程才是真正漫长而残酷的。踏上人生这列火车,明明知道终点是“死亡站”,但你是一路哭着坐到终点,还是和同乘的朋友吃喝玩乐、看着窗外的风景来几句抒情诗——笑到终点划算?


  面对死亡,就像面对人生的一场盛宴。有哭的就有笑的,有大吃的就有大喝的,有真实的就有浮夸的,个别地方还要放鞭炮,再加个主持人,流水席动辄三天或五天,绝对是热闹而传统的——只是当事人无法参与的——盛宴,那将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任谁也逃避不了,也没有别的选择。然而,我们可以选择的是:在棺盖钉死之前,把该享受的享受了,把光和热发挥出来。我们要给这个世界最温和的笑,自然也会迎来更多的温暖;我们要享受人世间的美食美景美味美色,也要付出其相应的责任和担当;我们要尝遍所有人生况味,幸福和苦难都不能错过,顺利和挫折亦是相辅相成,健康和疾病都是客观发展规律,至于离别更是人生常态,“你走,我不送你;你来,风里雨里我一定会去接你”——前提是,“我”的身体还经得起风和雨。


  当我们以各种姿态——嘻笑的、郑重的、瑟缩的、昂然的——来迎接这场盛宴的时候,我希望大家把人世间所有的七情六欲、七苦八难,一一尝遍。


  回到前文。与富婆朋友交流时,已不由自主地被她带入阴霾,不管是劝说还是讽喻,都没有明显效果,哪怕是打岔说其他的事,她也总会七扭八拐地回到“人生无趣、早晚一死”的原点。我想,之所以之样,还是她没有尝遍人间滋味吧,也许死亡带给她的阴影就是七苦之一吧。


  我一度认为她是太闲了,没有生活压力,这才有这样那样无聊的想法。可就在上周,我的一位初三学生的作文中,再次提到了如何面对生和死的问题。哦,这可是个意外啊,还算阳光的大男孩,人生刚刚起步,就想到了怎么去面对死亡?他写出来了让我知道了,还有诸多不曾写出来的,他们的疑惑又将由谁来解,又将何时方能解开呢?


  看来,有关“死亡”的思索还是个永不过时的课题呢?回到自身,作为唯物主义者,几年前我加了捐献器官的网站,但那繁琐的程序终是让我踯躅不前。我甚至想留下遗嘱,不留骨灰,任意抛洒或留弃,但是否能如愿,似乎也不是我该考虑的事。


  我这么反复犹豫,是不是也存在着对“死亡”的潜在恐惧呢?也未可知也!借《权利的游戏》一句台词结尾:“面对死亡,我们只能说四个字——时辰未到!”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2-10-13 10:41 | 只看该作者
普遍人都说,不怕死亡,就怕死之前的病痛。
如风老师说到捐献器官一事,我也曾想过,但再想想,真病到死亡时,自己的器官还有用吗?
死之后的事,除叮嘱之外,恐怕只能由晚辈作主了。
3#
发表于 2022-10-13 11:43 | 只看该作者
人在出生时,是不是人生盛宴呢?是,家人会欢欣雀跃,还会举办一个仪式和饭局。但是新生儿既没有欢欣的感受,也吃不了盛宴的佳肴。不仅如此,人的出生,必然因为得到了生命而逃不开死亡的恐惧和痛苦。因此,出生不仅不是盛宴,而且彻头彻尾是悲哀。
由此反观,死亡似乎是人生盛宴,死后就不会有死亡的恐惧和痛苦了嘛。但是死亡的过程却是要经历死亡的恐惧和痛苦本身,有这么可悲的盛宴吗?
所以,就不必强调出生或死亡是个什么了,生老病死自然规律,寻常待之就好。对于死亡,平常避讳谈,临时敢面对,我看这个态度就挺好。
4#
发表于 2022-10-13 12:08 | 只看该作者
初,被吓一跳              
5#
发表于 2022-10-13 12:28 | 只看该作者
李子四 发表于 2022-10-13 10:41
普遍人都说,不怕死亡,就怕死之前的病痛。
如风老师说到捐献器官一事,我也曾想过,但再想想,真病到死亡 ...

这个捐献器官人,政府还会颁发证书。前年跟着我跑了几个论坛的外公,现在中财改名韩平就是签了捐赠协议并且传上论坛公示。人是老了,但并不一定每个零件都报废了。
6#
发表于 2022-10-13 12:38 | 只看该作者
确切地说,死亡是人生最大之盛宴,还有哪种喜事会像丧事那样不计得失的操办?即便再贫困的农村,也会停放几天,大做法事。
7#
发表于 2022-10-13 13:12 | 只看该作者
不愧是读书人,这想得真多。
油城疫情封控期间,就有个年轻人因为独自生活,没来得及囤食品,又不愿张嘴求人,被静默了没吃的,感觉生活无望跳楼   自    杀了。
大家都可惜着,只要群里张嘴说没吃的,左邻右舍加上群主自愿者都会给想办法的。可人家偏偏就选择了决绝。
死   亡也不是谁都惧怕,有些人真敢以此解脱。

居然显示有敏感词不让发布。看来siwang,还受限制。
8#
发表于 2022-10-13 16: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秋实声像 于 2022-10-13 16:23 编辑

人的生死,就和五谷轮回一样,自然之规律。
人老即死,无疾而终,被称为“喜丧”。
然而,喜丧也是丧,虽自然而亡,但也不至于“盛宴”啊!
那晚辈的哭丧,绝不会是 “ 吃大闸蟹 ” 吧?
如风去做和尚吧,够资格了!
祝削发为僧,阿弥陀佛!
9#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4 09:36 | 只看该作者
李子四 发表于 2022-10-13 10:41
普遍人都说,不怕死亡,就怕死之前的病痛。
如风老师说到捐献器官一事,我也曾想过,但再想想,真病到死亡 ...

器官是不分年纪的,有的一直有用,有的一直没有用。
关于器官,可咨询论坛元老——徐老师。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4 09:36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2-10-13 11:43
人在出生时,是不是人生盛宴呢?是,家人会欢欣雀跃,还会举办一个仪式和饭局。但是新生儿既没有欢欣的感受 ...

出生的盛宴摆两桌酒,死亡的盛宴可是三天流水席,有的时候还五天。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4 09:37 | 只看该作者
秋实声像 发表于 2022-10-13 16:22
人的生死,就和五谷轮回一样,自然之规律。
人老即死,无疾而终,被称为“喜丧”。
然而,喜丧也是丧,虽 ...

死亡盛宴上,有哭的,有笑的,有喝的,有吃的,有带走的,还有主持人,一热闹好几天,是不是盛宴?
12#
发表于 2022-10-14 10:11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2-10-14 09:36
出生的盛宴摆两桌酒,死亡的盛宴可是三天流水席,有的时候还五天。

小孩出生是哭着来的,原来是为了几桌酒席的事
13#
发表于 2022-10-14 11:34 | 只看该作者
唔!人生的盛宴,我差一点把它读成“最后的晚餐”了,那是文字的说笑。从心里上讲,却是共同的,于你——中年人,那叫一个“未雨绸缪”,于我这样奔九的老人,应是“迫在眉睫”了。记得五十年代中期看过一部英国的电影“天堂里的笑声”垂危的老人在听高度近视的女秘书给他讲遗产分配的繁章濡节时,就在在纸张下擦燃一根火柴,这个效果.....。老人在快乐中走了。估计他会为自己打个满分。乐观多好哟!也算轰轰烈烈吧!不管最后死成什么样子,但心里我肯定是开心的。
14#
发表于 2022-10-17 08:09 | 只看该作者
向往过(无)疾而终,   
15#
发表于 2022-10-17 08:11 | 只看该作者
生死问题是个很古老的问题,如何对待生死?其实没有千篇一律,只有意识形态领域的各自不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07:22 , Processed in 0.05829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