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匡建华 于 2022-12-4 16:43 编辑
与懒豆腐相伴的日子 文/匡建华
懒豆腐是乡亲们用黄豆做的风味小吃,之所以称为懒豆腐是与做豆腐比较,它做起来简单,不用过滤、压榨,也不用点卤,个把小时就可端上餐桌。做豆腐一般是逢年过节,或家里有喜事,或来了贵重客人,而懒豆腐就没那么讲究,只是它上不了席面,否则就会得罪客人。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乡亲们平时的生活以素食为主,偶尔做一次懒豆腐吃,就像过节一样,是改善生活的好菜,每次婆婆爷爷都会让孙子先吃,说是我们正是长身体时期。
在我记忆中,家里平时做懒豆腐是不会用大石磨的,而用的是擂钵。擂钵这个原始又古老的容器,如今一看到它便倍感亲切。那的那擂棒比较讲究,大多是用花椒树做的。听长辈说,花椒树无毒,那麻麻的香味可以渗入懒豆腐中。
儿时只要看到婆婆拿出擂钵,就知道要做懒豆腐了,兄弟俩就做跟着婆婆后面跑前跑后,生怕那懒豆腐被别人抢走了。婆婆把泡肿涨的黄豆放在擂钵中,按住擂棒,擂了转了一圈又一转圈。磨到什么样合适,按婆婆的话说,磨成八大块就行,做懒豆腐不能像做豆腐,如把黄豆磨的太细,就没有那味道了!
每到秋天,家里做稀辣椒酱是要用大石磨的,做完稀辣椒酱之后父母不会立即洗磨,而是借着那辣味,将提前浸泡好的黄豆放到磨子里,顺便弄点懒豆腐,儿时感觉那种做法是最好吃的。
煮懒豆腐时我们就站在锅边,懒豆腐放进锅儿煮开后,淡雅的清香立即扑鼻而来,从嘴巴到肠胃获得的都是前所未有的享受。弄熟后就迫不及待的舀上一大碗,美美地吃上一顿,滴上几滴香油,或是放点香葱和辣椒粉就是美味佳肴了。
在土家山寨的高山上,自然温度比山下低四五度,乡亲们做懒豆腐每次一做就一大木盆,煮熟后放三、四天让它自然发酵成为酸懒豆腐。想吃时就在盆里舀一瓢煮了吃,或做个火锅。早上食欲不好的人,如能喝上一碗这种带有酸辣的懒豆腐汤,就会食欲大增。
读初中时只有五个同学寄读,平时大家吃的是腌菜,偶尔有家景好的同学带一些黄豆,放学后大家一起动手,按照婆婆教的方法做懒豆腐。有的磨黄豆、有的摘菜,有的升火,忙的热火朝天,虽然懒豆腐没有婆婆做的那么可口,但大家仍十分开心,半脸盆懒豆腐几分钟底就朝了天,并在脑海里记下了那一段情谊。读高中时寄读的同学多了,学校就规定每月每人交半斤黄豆,每周做几次懒豆腐吃。每周星期一下午学生会的生活委员就会在大喇叭上喊:“交黄豆哟”!或许是食堂做懒豆腐时用的黄豆少,汤多、菜多,哪里还有家常懒豆腐的味呀。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乡亲们逐步从贫困走向小康,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但人们并没有停止对美食的追求,又开始对传统美食进行探究。如懒豆腐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变化着。现在做懒豆腐有了洋机器,一通电就可将黄豆打碎,像豆浆一样;在超市里还可以买到做懒豆腐的黄豆粉,浸泡后再放到锅里一煮就可以上桌了。无论现在的工艺有多先进,除了节省时间,感觉还是少了传统做法的滋味。幸亏从乡下搬到城里时,母亲带来了老家的擂钵。每过一段时间,她就会拿出擂钵来擂出那久违的味道。
在那困难的日子做懒豆腐是黄豆少菜多,加的菜有嫩南瓜叶、青菜、嫩萝卜菜等,很少用野菜。说来也好笑,曾经是困难时期乡亲们充饥的野菜,如今也加懒豆腐中,说它天然绿色,营养价值高,还有美容功效。特别是经媒体一吹,野菜也火了起来,市场上卖的有时比猪肉还贵。
我们曾经用菜油、麻油、棉籽油、山漆籽油、山羊油、猪油等食用油煮懒豆腐吃,各有各的特色,特别是冬天酸懒豆腐加一些羊油炖火锅是家乡人喜欢的,就是羊油炖酸菜也十分可口,外出游子回家时大多会点这菜,并吸引了不少远到客人前来品尝,可见它的味道非同一般。
懒豆腐是先辈们粗粮细做的代表,按照祖国医学理念,“懒豆腐”有药食兼用之功,具有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之功效,长吃可祛诸毒,强体质,抗疾病,延年益寿。记得我在读大学的时,生物化学老师就提到了“面饭懒豆腐,草鞋家机布”的日子,从生物化学的角度讲,玉米饭与黄豆制的懒豆腐配伍,其中的营养素有互补作用,正好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从中让我们感受到几千年前先人智慧。
别看懒豆腐其貌不扬,传说西汉末年,刘秀兵败来到土家山寨,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便向一位农夫讨吃。农夫给了他一碗懒豆腐,刘秀吃后大赞。据说刘秀称帝后还在土家山寨请了一位师傅专做懒豆腐呢。
近几年“懒豆腐”已成为当地名菜,在小城酒店的餐桌上常常可以见到它身影,就连大城市里来的人遇上它,好像见到梦中情人,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
懒豆腐虽然是美味,也不是人人可以吃的。像邻居孙爷爷年轻时就是会做懒豆腐,喜欢吃懒豆腐的,可近两年不行了,吃一次懒豆腐脚就疼一回,就是吃药也要六七天才慢慢好转。医生说是懒豆腐把他的痛风给诱发了,吓得他再也没吃过。
虽说都是吃懒豆腐,可不同时代的人,感受也不一样,年轻人吃“懒豆腐”,大多是去尝新鲜、品美味,而中老年人去吃“懒豆腐”,自然而然地会浮现“婆婆”“妈妈”们做懒豆腐的动人场景,想起曾经过往的艰难岁月以及童年的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