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9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知情就是力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2-5 2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荒野游侠 于 2022-12-5 22:26 编辑

  记得上学时,教室的墙上挂满了世界名人画像,有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等,画像下面都是他们说过的名言。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一直以来,老师总是把这句话当作督促学生学习的法宝,我也曾对这句话深信不疑,把它作为提高自己,改变命运的信条,甚至幻想自己通过读书学习也许会成为挂在墙上的伟人。

  后来有一次看到一篇文章,说培根原话中的Knowledge不应该翻译成“知识”,而应该翻译成“知情”。当时以为这只是一个关于翻译的学术问题,后来经过几十年的生活实践,才发现“知情就是力量”,其实比“知识就是力量”更接近真理。

  中国有句古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知道自己的情况和对方的情况,打仗就会百战百胜。其实不只是打仗,生活中的任何事,只要了解的外部信息足够多,就会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掌握主动权。

  譬如到自由市场买菜吧,如果你知道黄瓜的市场行情是两块钱一斤,你就不会去买两块五的;如果你通过某种渠道进一步知道商贩的进价成本只有一块二,你就可能通过讨价还价买得更便宜。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占有的资源不同,所得到的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但正是由于这种不对称,才使各种社会秩序得以维持。正常情况下,社会秩序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如果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一旦打破,占有信息多的一方必然占据优势,从而造成社会不公。

  比如竞聘或招聘,对外公开发布的信息对所有人来说是对等的,但是还有许多与这个岗位或职位相关的信息是潜在的。一个经常出差的岗位,可能首选那些没有家庭负担的;一个经常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办理审批手续的企业,更愿意招聘家庭成员中有公务员背景的。这些潜在要求,招聘方当然不会直接撂在桌面上,因此对应聘者来说,谁了解的信息多谁就更有主动权。至于一些“萝卜”招聘,结果早就内定了,招聘只是走过场而已,知情人可能根本不去凑热闹做陪衬,而一些不知情的人却在废寝忘食地备考。

  如何获取更多的信息?通过知识的积累当然可以见微知著,窥一斑而知全豹,提高对未知事物的预判能力。但是与“知情”相比,这种通过知识积累获得的“力量”,简直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人们更多的热衷于千方百计打听内幕消息。

  对炒股来说尤为如此。当你运用所学的证券知识,通过分析各种指标数据选定一只股票,把全部赌注押到上面,满怀信心期待它上涨时,你却不知道这家公司即将爆出重大利空,股价一夜回到解放前。同样,当你持有的股票跌跌不休,你终于失去信心,忍痛割肉,你却不知道它即将重组起死回生,股价旱地拔葱。而这些利空利好消息,对那些“消息灵通人士”来说,却正是赚钱的好机会。

  中国还有句谚语,“朝里有人好做官”。当年曾国藩被道光皇帝召见,但是道光皇帝却让他在养心殿等了一天也没见他。他的老师穆章阿知道后,立即安排人把养心殿墙上挂的字画都抄下来,让曾国藩背过。过了几天,道光皇帝重新召见曾国藩,问起这些内容,曾国藩对答如流,于是深得皇帝赏识,升为吏部左侍郎。

  曾国藩读的书不可谓不多,知识不可谓不丰富,但是如果没有穆章阿点拨,他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去背养心殿的字画,更不会得到皇帝提拔。

  其实朝里有人好做官,这个“人”不一定非得有权有势才行,即使是一个太监,一个宫女,只要能通风报信,透露一些皇宫里的规矩或密事,就能得到一臂之力。

  培根的原意到底是“知识”还是“知情”?只有他本人最有发言权。但是这话一说出来,后人怎么理解,就由不得他了。我们并不否定“知识就是力量”,但是也不要迷信“知识就是力量”,在通过读书学习获取力量的同时,还要广泛接触社会,多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毕竟在一些具体事务上,一个善于打听小道消息的长舌妇,可能比一个书呆子更有“力量”。

2#
发表于 2022-12-6 09:06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觉得,信息也好、知识也好,都不能只强调一端。
知情或者信息的背后是机会,而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留下的。
而有准备就是有知识吗?未必,知识不代表能力。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素质。
当然,强调知情,意在抨击我们被剥夺知情权可以的。
但是,任何权力都是争取来的,同时还要在法律的框架内。
3#
发表于 2022-12-6 10:16 | 只看该作者
知识和知情,都很有道理。
不过,有知识了,也知情了,却未必就是力量。
也许更多的是无奈。
4#
发表于 2022-12-6 20:20 | 只看该作者
知情,没有知识也是枉然的。这是捷径,不是法宝。
而知识绝对是法宝,即使这一次被知情打败,也就是这一次而已。我这样认为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22-12-7 09:4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关注。当今社会,信息是关键。
6#
发表于 2022-12-7 10:50 | 只看该作者
譬如到自由市场买菜吧,如果你知道黄瓜的市场行情是两块钱一斤,你就不会去买两块五的;如果你通过某种渠道进一步知道商贩的进价成本只有一块二,你就可能通过讨价还价买得更便宜。

举例不当。知道行情两块,不一定会买两块的。要看心情,要看距离,也要看时间。错误在于,事例太小。
7#
发表于 2022-12-7 10:5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还有句谚语,“朝里有人好做官”。当年曾国藩被道光皇帝召见,但是道光皇帝却让他在养心殿等了一天也没见他。他的老师穆章阿知道后,立即安排人把养心殿墙上挂的字画都抄下来,让曾国藩背过。过了几天,道光皇帝重新召见曾国藩,问起这些内容,曾国藩对答如流,于是深得皇帝赏识,升为吏部左侍郎。

本例矛盾。不见与见,和背字画没关系。赏识和不赏识,或者和背字画有关系。
且本例三观不正,揣摩上意等于推崇不正之风。
8#
发表于 2022-12-7 10:54 | 只看该作者
综上:作者三观出现问题,思想近低俗,论述框架有道理,但事例有悖公序良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07:42 , Processed in 0.04866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