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7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宋词秋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2-16 1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宋词秋色


  1、


  秋色,是凉薄,也是浓烈的。是感伤,也是温暖的。


  薄薄的霜,一夜飞来,沾在那些叶片上,有人说那是一夜飞霜雪盈头。就像那一片芦苇,莽莽苍苍又沧沧凉凉;浓重的霜色,裹在菊的花瓣上,明艳的明艳,薄凉的薄凉,却总掩不住馨香四溢,那是一朵抱香的幽魂,静立深秋。


  宋词染秋,底色的凉薄,还是多于温暖。


  宋词浸染了秋色,就是漫山遍野的橙黄暗绿,就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或者独立斜阳,背负秋霜,雁阵断云无限忧伤。


  宋代特别是南宋的诗人,在那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总是忧患多于闲适,慷慨声多于妩媚语。染着秋霜的诗句,着了秋色,有了分量,多了几分沉郁与苍凉。生逢乱世,文人墨客总是心存块垒,意绪难平。最亲近的是举大白,听金缕,一醉消得万古愁。最怕见枯萎,最怕见萧瑟,最怕见凋零。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秋,一步一步走进心里,就是愁。萧瑟的愁,别离的愁。


  秋,在古人的眼里,是送别的季节,也是当归的时候。当宋词遇上秋天,定然会有风霜与枯枝残叶的际会,定然会有秋风与落叶的舞蹈,定然会有不一样的长情告白。秋天的草木定然会含着浓浓淡淡的忧愁,秋天的花朵定然会抱着深深浅浅的悲戚,那些潜伏在草木花朵中间的鸟兽昆虫,也会有一阵紧似一阵的仓惶与茫然。就如同那些诗人们,站在南宋朝廷的庭前,似乎听见风来了,雨来了,霜也一层一层落下来。身子冷了,心也凉了。


  这情这景,写进一阙一阙长长短短的诗句里。那些诗句,带着青霜,带着薄凉,带着一颗栖栖惶惶的心,看秋水长天,看北雁南归,看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


  秋天阔大无边,容得下万物萧疏,自然也容得下遍地丰饶。诗人的心也阔大无边,容得下风花雪月,自然也容得下荣辱兴衰。


  世间万物走进诗词,就萌发的萌发,蓬勃的蓬勃,萧疏的萧疏,沉寂的沉静。万种风情,风华绝代。诗人将春华秋实装在心里,就饱蘸心血,借物抒情,歌以咏志。


  诗人的诗句与风物有关,当然也会与岁月一道,冷暖在心,歌哭忧思。


  唐人诗句里的秋,是饱满、是昂扬向上的。总能呈现出大唐盛世该有的样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眼里的秋,阔大而温暖,饱满又热烈。虽然也是一个人独立深秋,也是古人特有的孤寂情怀。然而,诗中为我们展现出来的却是世间美景,人间烟火。有消逝又有收获。个体的心境融入自然,融入时代,自然会有那个时代的印记。


  同样是唐代诗人,生逢战乱的杜甫,就少了许多豪迈多了几分沉郁,少了些许浪漫,多了几分苍凉。见花见鸟,也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离别的苦楚,家国的哀伤,就层层叠叠漫上来了。


  宋代那些诗人们,大多像杜甫一样,经历了国土沦丧,国破家亡之痛。他们笔下的诗句,如何不见著苍凉,伤感,悲壮呢?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是饮酒,也是一个人,但李白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种惬意,一种闲适,一种悠然自得。到了刘克庄这里,却是“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何者,时代的环境影响了人的心境,必然被诗人诉诸笔端,一一道来,感极而悲者矣。也是三杯两盏淡酒,到了李清照这里,那酒杯里不惟有憔悴,有孤寂,是一杯一杯怎么都饮不尽愁绪,一杯一杯无论如何都难以下咽的哀伤。“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


  古人看秋,看到了离别与回归。


  到了宋代诗人的笔下,其情其感,尤甚。


  北雁南飞。北边的人看到的是离别,南边的人,看到的却是归来。


  辛弃疾曾经在北方率兵抗金,并率领一支铁骑南下归宋,寻求支持,伺机北上,收复沦陷的锦绣河山。就像深秋时节,那些大雁,对对成行,凄凄惶惶寻找一处温暖,休养生息,意图来年春暖花开,再度归去。那些大雁准时归去来了。辛弃疾却是归期未有期。那个北方,成了他的,也成了许多南宋诗人的伤心地。陆游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对陆游来说,故土未收,是一生的痛,一种死不瞑目的遗憾。


  离别与回归,遭遇秋天,走进宋词,就是一种相思,两处刻骨。就是叹惋,就是悲伤,就是无语凝噎。


  辛弃疾有一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写道:“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一直把自己看作江南游子,就是人在江南心在北方,无时不念着收复失地,还我河山。另外一位一手执戈,一手填词的诗人将军岳飞,也是如此。填词作赋,遇秋而思离别,思归去。所有的思念,并非一个人的思念,一个人的小我。是家国之忧思。《荀子•礼论》里有这样的话:“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南宋的诗人们,很多并没有这样的辛运,可以过故乡,可以徘徊焉,鸣号焉,躑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他们,更多的时候是望眼欲穿,泪眼望故土,泫然而低鸣,是无人会,没人听。


  岳飞有《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说:“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也是深秋,也是一个人的孤寂,一个人的苍凉,一个人的缱倦心事。


  一个“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一个“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宋词秋深,让人最为绝望的,恐怕就是满目凋零,没有丰盈。


  真得如李清照所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是啊,宋词里的秋色,就是一种孤独的相思,一种相思的痛。


  还有深深的,深深的叹惜。


  一个慨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个慨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
发表于 2022-12-17 06:5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您的再次支持发帖 。敬茶一杯。
3#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20:39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2-12-17 06:51
感谢您的再次支持发帖 。敬茶一杯。

谢谢彦林版阅读。辛苦。
4#
发表于 2022-12-20 22:45 | 只看该作者
词人们把秋天整的很不愉快也不轻松,离不开他们身处的时代和自我的心境。不像公平正义新时代的词人们,再萧条再悲催,也可以反其道而前行,好日子的喜悦和盛世感躲都躲不开。好文欣赏,体会。
5#
发表于 2022-12-21 09:58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的《宋词秋色》,依然坚持以往的书写风格;通过三个章节,分析对宋词中秋色的体认;语言富有特色——唯美诗意,分析较为深刻——意蕴探求,注重内涵解读,且有事例做为佐证;行文张弛有度,才思敏捷,读来是一种精神享受。拜读,祝福!
6#
发表于 2022-12-23 18:51 | 只看该作者
宋人不易,国土小、国难多,故多感慨。秋色,正应此景。问好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3 04:55 , Processed in 0.07427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