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1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中年说读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2-31 0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年说读书


  有些人,有些书是要中年以后去读的。与少儿不宜无关,与人的经历与感悟有关。比如说鲁迅,比如说辛弃疾,比如说蒋捷的那阙《虞美人•听雨》,比如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些人和诗书,字底的意蕴,非字斟句酌就可感知,需要人生历练。


  鲁迅的文字,笔锋犀利入木三分,却处处透着悲悯情怀,年少无忧的时候是读不出个中滋味的。很多人呼吁将鲁迅的文章从中学课本里移出去,我是赞同的。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觉得尚未走出校门的青少年,是无法真正理解鲁迅的文字,无法从字里行间体悟到鲁迅的沉郁与深刻。教师强行灌输,学生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反倒是产生了畏难情绪。直呼教材里的鲁迅文字最难以理解,简直比那些文言文还要难。我们都是从学生时期过来的,鲁迅文字之难,都深有体会。主要原因,就是涉世未深,没有经历过人间冷暖,不知人世危艰的人,哪里懂得鲁迅字里行间那些愤怒,悲悯。我们常说从鲁迅的文字里感觉到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叹息,感觉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感觉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舍生忘我。但是,感觉也只是感觉,那种感觉来自于字里行间,来自于纸面上,无法进一步深入下去。陆游有诗句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的,很多事情,需要社会历练,需要亲身实践。


  鲁迅有很多经典人物,闰土,祥林嫂,豆腐西施,华老栓等等。还有许多著名杂文,理解起来,需要一定生活底蕴。比如中学生很喜欢《故乡》里少年闰土形象,也容易理解,因为那里面有他们自己的喜好,自己的乐趣。但是中年闰土就很难感同身受了,因为没有共鸣。一个那样活波可爱的勇敢少年,怎么就成了一个木头人呢?是生活的摧残,是为人父为人夫的重压,有血有肉的少年转眼就成了一个行尸走肉一般的人。虽然时代不同,但是,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艰辛,为人夫为人父的重压,一点也没有减轻。人到中年,似乎所有的一切,都从鲁迅笔下的闰土身上,转移到我们自己的肩上。我们再去读鲁迅,读他的闰土,就一下子有了切肤之痛,有了共鸣,一下子就理解了。《药》里面的华老栓,明明一个安分守己的老实人,为什么要那个“人血馒头”呢?鲁迅写这样一个人物,更多的是叹息他的愚昧无知,感慨一个活生生的革命志士的鲜血竟然成了人家拿来赚钱的药引子。我们却从华老栓的身上看见了一个父亲的无奈,一个目不识丁的人的坚韧与悲凉。儿子重病在身,作为父亲,在走投无路的情形之下,哪怕有那么一点点希望,都会全力以赴。何况只是一个素不相识,注定要命丧屠刀之下的人呢。别人的命,与自己不相干,自己儿子的命毕竟是血肉相连。华老栓明知道鲜血也从是一个活生生青年人脖腔里流出来的,为了自己的孩子,还是拿来吃下了。


  这就是人性的恶,也是人性的懦弱。这些恶与懦弱,不经历人生冷暖世态炎凉,就无从感知得到。


  人到中年的时候似乎才意识到,作为父亲,华老栓的选择很难让人愤恨,也难以诘责,有的只是深深的悲哀,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华老栓是杀人帮凶吗?不是,华老栓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胆量,也绝然没有那样凶恶。


  中年的人,谁没有走投无路有病乱投医的时候呢?上有老下有小几重重压之下的人,很多时候能够选择的余地并不多。倘若像华老栓那样贫病交加情况之下,就更加没得选,刀山火海该上也得上了。


  阿Q,祥林嫂,闰土,孔乙己......愚昧的,麻木的,丑陋的。鲁迅笔下一个个人物,没有隐入文字底下,没有漂浮在纸页上,而是沉淀于岁月深处,却让中年的我们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是不是很悲哀呢?


  同样也读懂了朱自清笔下的“父亲”,那个臃肿蹒跚的背影,读懂了《人世间》里面那些中年生活的狗一样狼狈,自然也读懂了辛弃疾那句“而今便识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心境。


  当然,我们也多少懂得了人到中年的苏东坡。苏东坡年少成名,名满京华,壮年却是屡遭磨难仕途坎坷。但是,他却行走出了一个别样的壮年人生路,殊为励志。古今之士莫不为之感慨系之矣。从苏东坡身上,我们知道,人到中年,不惟世事多艰,还有成熟,睿智,还有担当。苏东坡在他的《自题金山画像》里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短短二十个字,诉说了一生之坎坷,看似满纸辛酸泪,却也不乏幽默调侃。按图索骥,我们从黄州惠州儋州这几个地名知道,苏东坡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文,大多写成于此。也就是说,多灾多难的中年生活,没有销磨苏东坡对生活的热情,对人生的执着,却砥砺了他的品质意志,让他的诗文走出亭台楼阁,走出官场庙堂,有着更加深厚的生活底蕴。他的诗文,丰富多姿,典雅隽永,多为经典。


  蒋捷写出一阙:“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时候,他的内心肯定是无比苍凉的。唯有如此,他才为我们展现出一幅那么开阔,那么充满挑战的画卷。江阔云低,断雁西风,既壮美又凄美。只有中年的心装得下那样的风情,也只有人到中年,才具有如此情怀。


  李白登上黄鹤楼,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你经历的,人家也经历了,你看见的,人家都看见了,你想说想写的,人家都写进了诗中。一江流水,千古兴亡,万家忧乐无所不及,你还能怎样呢?


  这就是设身处地,息息相通。


  只有经历了,才会懂得。


  这世上所有的美好,都是给懂得的人欣赏的。因为懂得,所以才会有惺惺相惜。


  钟子期一朝身死,伯牙竟然终身不复鼓琴,何者,没有懂的人了。没有知音,弹琴给谁听?懂的人,就是作者的知音。


  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我们不懂,那些身居衙门,终日里战战兢兢的些许小官吏应该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陶渊明的心思,郑燮应该懂。这便是理解,拥有相似的经历,就易于理解。


  所以,读那些忧思深重的文字,中年以后的人,心有戚戚焉。


  

2#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1 09:55 | 只看该作者
在此年末岁首之际携一篇“读书”文字,祝彦林版新的一年一切都好。
祝书话版的朋友万事如意。
3#
发表于 2022-12-31 14:2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在2022年的最后一天发帖支持本版。愿您在2023年继续支持。顺祝新年快乐,笔健,安康,顺遂!
4#
 楼主| 发表于 2023-1-1 15:38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22-12-31 14:20
感谢在2022年的最后一天发帖支持本版。愿您在2023年继续支持。顺祝新年快乐,笔健,安康,顺遂!

问好彦林版,祝元旦快乐。
5#
发表于 2023-1-3 13:10 | 只看该作者
这世上所有的美好,都是给懂得的人欣赏的。因为懂得,所以才会有惺惺相惜。

老师博学,读书多,阅历丰富,自然懂得也多。向您学习了!
6#
发表于 2023-1-4 09:40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的《中年说读书》,是一篇关于阅读经典话题的文章;以“鲁迅、苏东坡、蒋捷、李白、种子期、陶渊明“等人的,尤其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中人物形象及其特点,畅谈自己读书的感悟和心得,并从中读懂”中年“的境遇,观点鲜明,有个人见地,也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性。欣赏学习,送上祝福!
7#
发表于 2023-1-7 09:46 | 只看该作者
近日阳中读《人世间》,深有感触。在底层人群中,恶更可以大行其道。德宝夫妻是典型的农夫与蛇的故事,与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无关,而是根源性的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3 23:35 , Processed in 0.10575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