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6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庐陵访古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19 1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剑鸿 于 2023-1-19 11:54 编辑


  
  剑鸿

  一

  安福孔庙,像闹市中的隐者。我几次匆忙拜访,都没有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只一记推门声响,至今回荡。

  门是大成门,高古而厚重,朱红油漆斑驳,木纹里藏着不知多少沧桑。这座江西省唯一保存完整的孔庙,据说屡次重修,终于在正德十二年立定脚跟,跌跌撞撞走过明清几百年历史。从孔庙所据地形看,在古老县城的格局中,它也曾卓尔不群,如今逐渐陷落在一片商户、民宅群里,四周还有不断攀升的高楼。即便如此,古老的样式、宏阔的规制,独特的空间布局,依然将其隔绝于红尘之外。

  推开大成门的确切时间,是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手抵木门,徐徐用力,“吱呀”一声,仿佛破空而来,悠远而沉重。这种声响在午后的阳光中爆裂开来,蔓延开去,驱逐了身外传来的各种喧闹,也驱逐了体内的凡尘杂念。你不由自主地屏气凝神,一个词汇忽然涌上心头,仪式感。在越来越没有仪式感的生活里,推开的大成门,似乎不是一道门,而是一个走向历史,返回自身的幽深通道。

  推开门的大成殿里,久远的时光仿佛在此凝结,神像、牌匾、廊柱、窗棂一起用力,锁住一段古老的氛围,连斜斜洒落的阳光也受到感染,在落入大殿的一颗,开始学会了沉静、肃穆和思索。当然,你也可能有一种错觉,仿佛它们一直就在,阻挡了所有的阴晴风雨,穿过明清的历史风烟,一直斜斜的照影于此。

  二

  在吉安生活十年,我不记得和多少眼古井对视过。

  我喜欢这样的对视,虽然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忘却了大多数古井所在的具体位置,以及属于它们的村庄的名字。它们遍布庐陵这块古老的土地,可能在吉水,在安福、在永新,也可能在房檐下,在小路旁,在巷子里,在祠堂边,无论在哪里,它们都是一样的眼神,一样的姿势,幽深孤绝,旷淼深邃,如千古一轮明月。

  和月亮相比,古井们都很谦卑,很亲民,有着浓厚的烟火气息,它们大小不一,方圆不定,镇定如恒,水波不兴,它们荡开烦乱的井绳和水桶的记忆,仰望流云的天,仰望繁星的夜,也仰望不同的脸。天白了又黑,夜走了又来,脸却在不断改变,一去不返。

  我所看过的大多数古井,都还在涌出清水。说它们哺育村庄和人们,有点侨情,说它们奉献甘甜和滋养,也有失修辞。我更乐于赋予他们生命,将它们当作眼睛来凝视。真的,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还没有完全被物质世界埋没心性,请你走进这样的古井,听一听它们的故事,闻一闻从井底冒出来的清气,看一看映照在井中的自己。一定会有一股灵澈感萦绕脑际。

  几乎所有古井,都和生存记忆有关,神仙和饥渴交织,仙女和老农并传,大部分的情节一致,向世人说明一个道理,井水曾经拯救过苦行者,医治过创伤者,而所有这一切,其实不过是喝水不忘掘井人的美丽的演绎和传奇。这些井有些是有名字的,我的雄心是,如果再有机会和他们凝视,我要记住它们的名字。

  三

  古塔是庐陵的守护神。

  一个不容忽视而又常常被人忽视的事实是,几乎每一个吉安人的生活,都处在一座塔的观照之下。据文物普查有关资料统计,座落吉安的各种古塔,总共有99座。它们或屹立于山顶,或镇守于河滨,或隐逸于丛林。这些高塔,名称各异,观音塔、舍利塔、崇文塔、文昌塔,文塔。却不约而同的承载着塔下居民的心愿和期望。

  我所生活的社区,有一座古南塔,临江而立,直指苍穹。某一个秋日,我信步而至,仰望塔身,如对古人,恍然有幽古之思。查考《吉安府志》,才知道塔的来历:“南塔寺在水府庙之南,有塔,吴赤乌二年建。宋黄庭坚、苏轼有诗记载。”古南塔是南塔寺的一部分,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曾著诗作《南塔寺壁》:

  炉烟茗盛暂来同,寒日鸦啼柿叶风。

  万事尽归杯酒里,百年都在大槐中。

  苏轼从京城贬惠州被朝廷召回,沿赣江北归途中也曾宿于南塔寺并留下《寒食与器之游南塔寺寂照堂》一诗:

  城南钟鼓斗清新,端为投荒洗瘴尘。

  总是镜空堂上客,谁为寂照镜中人。

  红英扫地风惊晓,绿叶成阴雨洗春。

  记取明年作寒食,杏花曾与此翁邻。

  从古南塔顺江而下,则又有耸立于螺子山的文塔,伫立在江边的石屋塔,直至家乡新淦的状元塔和文昌塔。这些塔我并非都走近过,但它们的存在,却常常让我有仰望之思。

  四

  沿江路99号,是她的位置,也是地理身份证号码。

  在吉安城,沿江路是一条著名的路。不仅仅是因为这条路紧临赣江、独领江景,还因为由这条路所串起的一系列名字——井冈山大桥、金牛渡、白鹭洲、青原台、甘雨亭、大榕树、神岗山。当然,还有沿江路99号本身——吉安宾馆。

  吉安宾馆的前身很难查考,也许上了点年纪的本地老者还有记忆。从宾馆现有的园林格局和古木年代来看,这里的位置优越,风水独具,门外即是井冈山大桥。当年选择在此建设大桥,也能说明此处地理的重要性。查古代吉安府城图,沿江路99号附近,明清时期曾经有过迎恩门、上谕亭、鼓楼等古迹。这样看来,有些地点就像人一样,天赋异质,总能引人注目,不因时空变幻而失其位。

  资料显示,吉安宾馆距今有60多年的历史。走进院内,就如同走进一座古雅的江南园林,翠竹青松、枫丹杏黄、间错如绣,漫步其中,树影花枝掩映,周围居市遥控,热闹中反增几分清幽,有飞魂濯魄之妙。记得一年秋天,我偶然在此独步,看见一株古银杏满树摇金,落叶纷纷,不禁倾倒,随手在朋友圈发了几张图,居然引来一片追问:什么好地方?这么美!我故弄玄虚地回复:沿江路99号。

    著名的《水调歌头》就是在此写下的: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隐现在词中的豪情和初心,仍然在老区人们的心中回荡,感动和激励着无数吉安儿女。

  沿江路99号的故事还不止于此。就此地点而言,和它有过联系的名字或许还有杨万里、王阳明、文天祥,邹元标......他们或是吉安人,或在吉安做官,闲时游历周边,绕不过附近的名胜古迹。他们的足迹踏过,留下丰厚的庐陵文化因子。我能确定的是,一六三六年十二月初二,冒着风雪住进白鹭洲的徐霞客,一定在此留下过身影。他在白鹭洲的净土庵住了十天左右,每每踏雪而出,或访亲友、或寻古迹。只不过,用他的话来说,“时雨细路泞,举步不前”。他绝不会想到,几百年后的今天,此处却是无限风光、满城繁华了。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3-1-19 10:45 | 只看该作者
。。。。。。。。。。咋看?
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9 11:55 | 只看该作者
真费劲啊,好好的,说什么有不良信息,弄了半天
4#
发表于 2023-1-19 13:16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去过安福孔庙,跟着老师精彩文笔畅游吧。问候,祝新年快乐!
5#
发表于 2023-1-19 14:07 | 只看该作者
一篇很有看点的佳作,文章有时代印记,有精彩的古迹遗址。跟着作者的行走书写,我们的眼前出现了精彩的画面。文章巧用材料,描写入题,知识性强。旁征博引,引用诗句。一篇大气磅礴之作。感谢支持,问好老师。
6#
发表于 2023-1-19 15:3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老师新作,古迹值得书写传承,点赞,下午好!
7#
发表于 2023-1-19 16:37 | 只看该作者
人疯长的欲念,正在取代安详的虔敬,有用与有功,正在排挤空灵与无我。这种趋势似乎不可阻拦。前方模糊,后方羸弱,人在中间,极度茫然。
传统能不能代为解决当下种种困局,也说不清。如同文人笔下的农耕社会,诗情画意,恬淡平和,但这种情感太有欺骗性,人人可以赋以美言,但人人未必都能安之若素,毕竟,逃避现实的过程,也很疼痛!
儒家不是宗教,它无法解决人的现实焦虑。真正的宗教令人心悦诚服,归属感毋庸置疑,儒家做不到这些。
道家也不行,它不能回答生命归属问题。或者,道家的解释无法让人相信。
鉴于此,书写传统,传统性书写,若不能逃脱抱守观念的拘囿,文暗,质弱,写作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欣赏新作,即颂冬祺!
8#
发表于 2023-1-26 16:1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耐嚼的文字,深意自在文字中。
9#
发表于 2023-1-31 10:01 | 只看该作者
读文如古风扑面,将人带回历史的记忆。文章对景物的描写别具一格,很有特色。欣赏,学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3 08:04 , Processed in 0.05581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