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75|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说说门当户对那些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4-20 0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字闪耀生活 于 2023-4-21 15:53 编辑

                                          说说门当户对那些事儿


      门当户对一说,基本都是用在缔结婚姻时人们比较注重的。


      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人们自觉地把门当户对归类于划分的家庭成分。当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否则后患无穷。把那时的语言拿到现在来听,还真是让人得好好地咀嚼一番。我当时就耳听很多类似:我家八代贫农!说话的人那种根正苗红的自豪感本身也是让人羡慕的。


      记得一九七六年春天,我们单位的指导员还在大会上讲话:我们要以穷为荣!当然讲的是穷出身。此话虽然是从一个半文盲嘴里说出来,但在政治上还是绝对紧跟形式的。


      那时我们院儿有一户人家,在解放前是大户,老太太一看就很有气质,出来进去从不与人交流,光看表面就知道和所有的家庭妇女截然不同。家里两个姐姐都是知识分子,已经有三四个孩子了,生活都挺幸福的。她们的丈夫也全是有知识的人,夫妻二人见识上学识上无大差异。我想一定也是门当户对的了。


      但他们的两个弟弟却都很悲催。那时候对成分高的人都避之不及,关系走得近很可能对要求进步有不良影响。每当人们看到哥俩的背影都会惋惜他们出生在这样的家庭。


      我虽然年龄还小,也很同情他们。这哥俩都是一米八多的大个子,身材挺拔,长相也很出众,就连肤色都是白白净净的,让人无法挑剔。据说学历也不低,但就是搞不上对象。哥俩穿的都是一身毛料,全身上下没一点褶皱,裤线永远笔挺的。他们俩是人们公认的一表人才,虽说出身不能选择,但他们资本家兼地主的成分还是让人望而生畏,遭人嫌弃。


      我到了婆家村里时,又见到几个家庭成分高的男孩子。也都是挺标致的,但似乎他们娶到的媳妇儿都有些先天不足。我当时曾幼稚地想过,如果生在反革命或坏分子家,下去几代也就没人知道了,但是家庭成分会祖祖辈辈儿的记录在档案里。出生在同样家庭的女孩子,只要没有缺陷,一般宁可找一个条件差的,为了后代也不可能找门当户对的。


      我婆婆是个很善良的人。她同情正在挨整的一个老富农,说这个人有文化,对人和善:咱家当年盖草房时,人家还送给咱们一个门板的。但后来在闲谈时,婆婆说起上海的弟媳妇脾气不好,虽然未曾见过面,但婆婆说了句:大富农的女儿肯定心眼儿不好。


      婆婆总是感恩我父母在唐山大地震时又送钱又送粮票的。还说全家都穿过我妈做的衣服,但是我也没敢告诉她,我姥姥家成份也高。我母亲在1947年就参加革命工作了,但出身的包袱也抹不去。类似我知道的一些抗日时期的老革命,在那个特殊时期,也会因为出身的问题受冲击。


      我母亲是有文化的人,但言语中听得出她还是认可婚姻上的门当户对。只是她还说:你们姐俩将来找婆家不要高攀,否则嫁过去会被人小看。


      母亲嫁给父亲时,父亲当时可是一穷二白的,听姥姥说,就连饭碗都是姥姥准备的。但他们和睦的很,也许在志同道合这方面算得上门当户对吧。


      妹妹有个同学追她,就因为人家父亲是厅长,母亲就不愿意。那同学后来是省委里的正处职,多年后,当他知道妹妹没有接纳的原因,很吃惊。这也许是我们家与一般家庭不同的地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最瞧不起势利眼的人。


      妹夫追妹妹的时候,俩人下乡在一起。母亲得知妹夫的爸爸是个老工人,八级工,勉强认可了。在经济上似乎还说得过去,工人里面的最高级别,比副处级的工资还高出一两块呢了。这期间有一位平反了的老干部对别人说,张家的女儿怎么找了这么个人家?母亲知道后也没在意,以为别人眼里只是在文化上的差异大一些。


      几年后我姥姥去世,因为忙着办后事,妹妹他们错过了大年初一,夫妻晚几天才回了婆家。一家人谁也没问原因,婆婆先撂了脸子。接着小叔子说刚刚几岁的侄子:你是黄家人,过年怎么不回来?妹妹开始心里便有了结。以至于后来我们一提到她儿子,妹妹就说:别管黄家人的事。母亲有心将一套房子给妹妹,妹妹说别便宜了黄家。看得出妹妹的怨气相当大。


      后来我们知道,她婆婆认为我妹妹是厂长,算妹妹家的收入时,总拿妹妹的收入当事。一般的婆婆是不会算儿媳的收入的,总之是有些过分。我妹妹本身大大咧咧的,不刺激到一定程度,她是不会当成事的。妹妹是有些委屈,但在娘家还是有所隐瞒,毕竟对象是自己搞的。


      后来发生的事儿,妹妹更是寒心到家了。妹妹婆婆离世后,快过春节,妹夫问我们这边有没有什么讲究?我妈说自己家的姑爷什么也不讲究,还能因为妈去世就不让进丈人家?                       


      妹妹说老公公是个不错的老人,她经常会去探望。尽管妹妹单位分了楼房后住的有点远。


      我父亲2004年去世,春节前,妹妹的婆家人正式通知,让妹妹不要回去过年了,言外之意孙子儿子还是应该去的。估计妹妹当时肯定是特别气愤,因为她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要是没有自己的房子,还不得住到马路上去。


      妹妹当时的反应也是针锋相对:我们家也有讲究,老人去世三年中婚丧嫁娶都不参加。婆家人竟然点头应允,之后的三年中,妹妹的公公去世;大姑姐女儿结婚;按照之前的约定,这唯一的儿媳妇同时也是舅妈的人没能到场。虽然是按照当初协定来办的,但是妹妹心里肯定不舒服,她会考虑人们的议论,总之心里总有个结解不开。在多年后妹妹说碰到一个婆婆家的街坊,说了没参加葬礼的事。人家解开了疑惑,妹妹也释放了怨气。但这口气对身体有多大的危害,却只有妹妹一人知道。


      不过有一点我还是很佩服妹妹的,婆婆家的房产后来全部给了小叔子了。妹妹说都五十多岁了,刚娶媳妇儿,什么也不和他争。我倒是心底里有点不平衡,我外甥结婚买房时做为叔叔的一分钱也没支援。反倒是沾了舅舅们很大的光。


      怪就怪门不当户不对的,见识和文化上的差异太大了,两家人几乎没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尤其是妹夫,在好多年后才意识到妹妹的委屈,妹妹得了乳腺癌之后,说就是当时气的。且不管这说法科学不,气大伤身还是有据可查的。

      妹妹常羡慕我,说我婆家人善良,对我好。我父亲和公公俩亲家见面儿那个亲热,客气,互相欣赏,互相夸奖,我想应该是出于真心的。但有件事我一直隐隐不快,无法对妹妹言说。


      老公公在特大型企业是中层干部,说起来当时也不过是正科级。八十年代退休时有六百元的养老金,我父亲是离休干部,享受处级待遇,每月一千六百元。这些我老公公并不知情,但他一提老干部就气囔囔的,很是郁郁寡欢。也可能我有些多心,就觉得双方老人的思想水平差距还是蛮大的。我对着丈夫诉苦,还好得到了安慰,丈夫说我爸没法跟你爸比。于是我也有点得寸进尺,公然说,我算是下嫁的。因为一直以来在我的心底里,公婆俩的思想水平都比不上我姥姥的。听了我的话,婆家的弟弟妹妹竟然都没人反驳,其实也是老人教育他们习惯了迁就我。


      我常想,我这命运就相当不错了,婆家人一直很照顾我,觉得我远嫁,总怕我受了委屈。与妹妹相比我还是很知足了。


      我儿子该谈对象时,母亲嘱咐我,最好找一个有点儿文化的亲家母,有知识的人总比没文化的顾全面子,好相处。


      我的亲家老两口论地位我们比不了,论文化也高了我们一截。尤其是机关与企业的养老差距越来越大,收入更是甩了我们老远。但是我们在做人上是很努力的,我也是自尊心极强的人。曾经对着亲家说:大哥大姐各方面条件都好,但咱们的身份是亲家,既然是亲家就应该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他们老两口儿人品好,朴实,都是从农村走出来当的领导,阅历广有见识。自然更能体会人情道理,亲家本身就是司法部门的笔杆子,却不忘表扬我发表的豆腐块。他们夸我聪明,说我老伴儿能干。更高调表示喜欢女婿,女婿比他们的女儿哪都好。总之我们自己都没觉出的优越,亲家都看到了,我更加坚定作为亲家的身份,就是平等的。


      这也算是一种认知上的门当户对吧,亲家相处和谐,互相惦记,还真是心往一处想。用亲家母的话说,都是为了两个孩子好。有共同的目标,人品相似,互相尊重,他们不自傲,我们不自卑,能够看法一致,小两口的矛盾就少了。其实我们还是特别佩服亲家的,处理问题有水平。


      听儿子说,他们有小孩不久,两口子因为小孩大便弄的哪都是起了冲突。儿媳妇一个电话找来了娘家父母。半夜,丈人陪着姑爷说女儿的不是,丈母娘在另一边劝着女儿;我这儿媳妇的弟弟却没露面,放在一般人家,弟弟有可能会给姐姐撑腰的,当然也可能会激化矛盾。我庆幸有这样明事理的亲家真是孩子们的幸福。


      所谓的门当户对,其实不可能是绝对的,或者说从哪一方面而论。人们常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觉得对待事物的看法大致相同,从大处说也就是三观一致,从细微处讲处事的方法类似,这样才能相处快乐。


      其实不仅仅在婚姻上,套用现在的话叫“圈子”。大概三十年前的时候,我们一栋楼上还有两位姐妹。只要我们三人碰上,就有说不完的话。我们一起聊家常,议论一些藏在心底里的看法,还有平时对一些人做出某些事的各种不理解。巧合的是,我们的认知特别一致。我们三个人不在一个单位,工作性质也不同。但我们之间有一点相似,就是父母亲都有较高的学历。经济收入基本没大的差别,对子女教育方面也基本相同。所以说类似的家庭背景对孩子的人生观影响很重要,我们三个人说话从来都是畅所欲言,没有像平时在人群里说话那样的谨慎,怕言多语失得罪人。


      生活的经历多了,越来越体会到不与夏虫语冰应该是常识。年轻时很多时候以为别人的认知都和自己一样,因此平添很多烦恼。还是现在好,信息发达,多看点儿励志鸡汤也能长见识。我们那时遇事儿主要是靠自己去总结,聪明点儿的人可以总结别人的经验,笨点儿的只能靠自己通过摔跤去体会了。圈子与门当户对都是有共同的某些方面,其中存在着求大同存小异,认识方面的觉悟真的不可小觑,我们的成长中每时每刻都会深受其影响。


      静下心来思一思,想一想,人的一生既简单又复杂。命运安排,主动选择,误打误撞,精心设计,一切都像是电视剧啊。



评分

10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3-4-20 08:2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也快到了选择门户的时候了。
我的念头就是:对方父母是个善良正派的人,单亲家庭的坚决不要。
但是,我的念头在未来孩子的选择上,很可能就是个屁,但我不介意。
3#
 楼主| 发表于 2023-4-20 08:43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3-4-20 08:24
我们也快到了选择门户的时候了。
我的念头就是:对方父母是个善良正派的人,单亲家庭的坚决不要。
但是, ...

是啊,孩子不会听大人的,但是该提醒的一句不能少。早安!
4#
发表于 2023-4-20 09:05 | 只看该作者
先占位,回头上电脑再细读文姐的人!
5#
发表于 2023-4-20 09:16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吧,还是应该门当户对,因为认知在一个层次上。
6#
发表于 2023-4-20 10:06 | 只看该作者
婚姻中门当户对这个重要,但不是起决定作用。更为重要的还是做人德行,眼可见不少高职人家,人品不好的也不少。
世间好像没有啥绝对的事,有的或许就是人说的因果吧。
7#
发表于 2023-4-20 10:12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的“门当户对”就是遇见一个好人家,相互包容,彼此成全,让儿女们生活得顺心如意。而那些事婆,事公的真是一辈子的烦恼。
这些事,好像都没法人为,只能看运气。
文姐论述得精妙,用一句话我觉得,都是天意。凡人难违。
8#
发表于 2023-4-20 10:45 | 只看该作者
这文有劲道,门当户对家长里短看似小事情,说起来就是生活。在概念里总结经历,在经历里细思步骤。相同的人不相同的素质不相同的知识面,不同层面却在同一生活圈。如何协调处理彼此间关系?作者以身边人物层层剖析,材料充实,文理清晰。
9#
发表于 2023-4-20 10:51 | 只看该作者
婚姻中确实得考虑门当户对,可现在的孩子找对象都不会考虑这些问题,只有经历了,才能懂得啊。

文姐此篇写得有深度,文理清晰,值得思考!
10#
发表于 2023-4-20 12:24 | 只看该作者
特别喜欢文字姐的这种写法:我提出一个观点,然后用丰富的事例来证明,哪怕是家长里短,只要有说服力。简枫的文章也是这样的风格。
读文章读什么呢,我喜欢读你讲的故事,读着读着就把自己代入了。这就是丰富事例的魅力,比大道理更能影响读者。就像小说这种文体。

点评

这一点我特别同意  发表于 2023-4-20 15:13
11#
发表于 2023-4-20 15:03 | 只看该作者
文字老师的文章每篇都耐读,朴实有料接人气。
接淡淡一句话就是我也到了选择门户的时候了,哈哈,正如文字老师所说的那样,当父母的最多只能建议,但该建议的必须建议。
12#
发表于 2023-4-20 15:06 | 只看该作者
半个多世纪,门当户对从立场、政治、品位角度,逐渐转移到经济能力上来,也体现出中国人文思想的变迁,从先生的叙述中可见一斑。
13#
发表于 2023-4-20 22:10 | 只看该作者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3-4-20 15:03
文字老师的文章每篇都耐读,朴实有料接人气。
接淡淡一句话就是我也到了选择门户的时候了,哈哈,正如文字 ...

孩子长相不挑。人品不看表演。看父母着调不着调。
那些自费印书的丈母娘,那些为女网友自费书写评论的老丈人,
呵呵,高攀不起。

点评

你很理智,你说对了。  发表于 2023-4-21 07:57
14#
 楼主| 发表于 2023-4-21 06:39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23-4-20 09:16
我觉得吧,还是应该门当户对,因为认知在一个层次上。

谢谢千千来读,早安。保重!
15#
 楼主| 发表于 2023-4-21 10:29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3-4-20 10:06
婚姻中门当户对这个重要,但不是起决定作用。更为重要的还是做人德行,眼可见不少高职人家,人品不好的也不 ...

谢谢小草来阅读留评。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4 11:59 , Processed in 0.05814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