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76|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被湮没的古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4-23 20: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言泊远 于 2023-4-24 06:02 编辑

    对着锅盔山遗址(经考古部门认定,该遗址为渤海国时期州府一级的城址,现为国家AA级景区),曾有一条穿越山下穆棱河平原的南北向古道。古道从穆棱河沼泽地上通过,直接达到穆棱河对面老爷岭余脉的山脚下。这应是渤海国、辽、金时代的一条驿路。留下的痕迹就是古道穿越沼泽地时,铺的一层玄武岩石板。
  这条古道应该与锅盔山遗址同期兴建。之后,随着朝代更替、锅盔山州府城址作用的消失,这条古道也逐渐消失。
金朝时期,在其广袤的统治区,约50里左右就建筑一对城堡。连接这些城堡一定要有网格化、贯通东西南北的交通道路。因此,依托州府城址兴建的道路,已不适应统治的需要。所以,至少在金代,锅盔山遗址古道会被少用、直到遗弃不用。因石板上不长草,所以使它还保留了古道的痕迹。至清廷解除封禁、实行开边政策后,陆续走来闯关东的移民,并在周围建立了村庄。于是古道的痕迹被当地老百姓发现。
    北大荒天冷,人们习惯睡火炕。搭火炕需要有炕面石。老百姓发现古道铺路的石板是作炕面石的好材料,于是石板被附近的村民运回村子搭炕用了。这条悲催的古道,在被发现的同时,也因石板被挖而湮没于野草丛中。
古道依托锅盔山遗址,应是渤海国都城向东、南部沿海区延伸统治的官道的一个节点。它的军事价值在于,它是贯通京都(上京龙泉府)的交通大动脉上的咽喉,并串连起周边城市,拱卫京都;对远东乌苏里江流域、兴凯湖以远及滨海地区加强控制。商业价值在于,把滨海区的食盐及周边地区的农牧副渔产品运出运进。
    古道所在穆棱河沼泽地,处于完达山余脉与老爷岭余脉的交汇处,这里宽度约五公里左右。在渤海国、辽、金时代,过沼泽地比过河难。过河有船就可以过,但沼泽地船和车都不好用,必须要筑路。水土没有大量流失的古代的沼泽地,水草结根的草茷下,是无底的淤泥。而用石板铺路,则是较好的办法。锅盔山是火山岩体,玄武岩石层次较清,开凿也较易。这为筑路提供了石材。
    我国的开山凿石、建筑技术,在隋唐时期已经很先进了。相信这对唐之附属国的渤海国,影响会很大。当年这里与中原相比,虽是蛮荒落后之地,但依据锅盔山遗址和古道建筑规模推测,这里已经较为人烟稠密了。修筑驿路所需的人力,除高级工匠可以由中央政府调配外,其他普通工匠当地就可以找到。有人力、有建筑材料,铺设出大规模的石板路才有可能。
  之所以要在这里修筑古城和古道,是因为这里距离当时渤海国的统治中心上京龙泉府(位于现在的牡丹江市宁安市渤海镇,两地距离约300里左右)较近,地理位置重要,建城(锅盔山古城遗址)和筑路,具有拱卫京城、控制、开发边远地区的战略作用。
    就是这样的一条古道,却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史无记载,查难有踪迹。这对于研究黑龙江东部地区的历史,应该是一大损失。所以把它写出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对研究当地的历史,应很有作用。可以想见,随着时间的消逝,知情人(现在所说的知情人,其实也已经不是目击者,而是间接听上辈人闲话而知道此事者)的离世,这条古道就会真的成了一个谜。
    注释:
  大锅盔山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鸡东县永安镇境内,距鸡东县城30公里。属那丹哈达岭山脉,山顶有唐代渤海国时期的锅盔山城遗址,是国家AA级景区。锅盔山古城遗址,占据了全部山顶斜面。据考证古城至少有着12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渤海时期修建的,古城建在山上,内外两城墙,是黑龙江省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平均高度为二至三米,全长六百五十米。墙上每隔四十至五十米远有一个马面,共有十三个。营建形式和选择地势相似于唐代渤海时期府州一级的城址

图片来源于鸡东网,感谢原作者!



锅盔山一.jpg (124.57 KB, 下载次数: 237)

锅盔山一.jpg

锅盔山二.jpg (476.17 KB, 下载次数: 240)

锅盔山二.jpg

锅盔山三.jpg (241.4 KB, 下载次数: 257)

锅盔山三.jpg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3-4-24 09:34 | 只看该作者
沙发首赏!
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3#
发表于 2023-4-24 11:29 | 只看该作者
一条古道历经沧桑岁月,已经面目全非,不复原来模样,追踪一石一板,步步寻觅历史。作者难能可贵地扩展了古道的历史知识面,探寻到一个尘封已久的历史过往。
4#
发表于 2023-4-24 11:59 | 只看该作者
渤海国、辽、金的历史,史书语焉不详,有很多空白需要考证。
通过实物、遗迹探究、分析,是现代考古的新思维。
老先生辛苦了。
5#
发表于 2023-4-24 12:33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此篇通过实物图片,探究遗迹,为我们揭开了锅盔山遗址的一段历史。赏读并问候!
6#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18:24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3-4-24 12:33
老师此篇通过实物图片,探究遗迹,为我们揭开了锅盔山遗址的一段历史。赏读并问候!

谢谢朋友光临支持,祝福周一快乐;哈尔滨以远,废墟城址很多,但多无所老,很叫人遗憾!
7#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18:25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23-4-24 09:34
沙发首赏!
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谢谢版主光临支持,祝福周一快乐!
8#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18:28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3-4-24 11:29
一条古道历经沧桑岁月,已经面目全非,不复原来模样,追踪一石一板,步步寻觅历史。作者难能可贵地扩展了古 ...

谢谢版主光临支持,祝福周一快乐;哈尔滨以远,史书多无所记,考古是个很大的空白!
9#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18:31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4-24 11:59
渤海国、辽、金的历史,史书语焉不详,有很多空白需要考证。
通过实物、遗迹探究、分析,是现代考古的新思 ...

谢谢版主光临支持,祝福周一快乐;这里有许多古城的遗址,但墓葬却少有发现,所以历史也是多所空白!
10#
发表于 2023-4-24 20:42 | 只看该作者
看来吃的锅盔也是由此而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20:55 | 只看该作者
魔皇 发表于 2023-4-24 20:42
看来吃的锅盔也是由此而来。

谢谢朋友光临支持,祝福周一快乐!
12#
发表于 2023-4-25 17:33 | 只看该作者
这属于摘抄,找作者个人观点,没找到。但是,上个报纸副刊应该没问题吧,地方志都抄。
13#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17: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言泊远 于 2023-4-25 18:26 编辑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3-4-25 17:33
这属于摘抄,找作者个人观点,没找到。但是,上个报纸副刊应该没问题吧,地方志都抄。

让世人知道这里有这么一座古城,下边有一条古道;古道快找不到了。就是这个意思;有些东西能抄,有些东西不能抄!
14#
发表于 2023-4-26 07: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白演义 于 2023-4-26 07:53 编辑

哪怕有一点自己的东西,都不是说明文。说明文吧,说明文都是这么写的。当然,是很糙的说明文。居然加精了。小说版也这样。乱加精。
15#
 楼主| 发表于 2023-4-26 18:13 | 只看该作者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23-4-26 07:46
哪怕有一点自己的东西,都不是说明文。说明文吧,说明文都是这么写的。当然,是很糙的说明文。居然加精了。 ...

谢谢朋友光临、指点;自我感觉也很糙,但或许能抛砖引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6 08:50 , Processed in 0.05800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