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太奶谬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5-20 1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问雨…… 于 2023-5-20 21:19 编辑



  ◎太奶谬事

  在我们家,在我仅知的家族史里,我父亲,我爷爷奶奶,还有大姑姑,都认为太奶奶是一个传奇。太奶奶我没见过,我出生时她早就过世了。

  我们家在山村里,稀稀疏疏也有十几个村落,前后(南北面)都是山,当然是丘陵地带的绵延的小山。虽不算蛮荒,总是偏僻了些,现在不同了,有路有车,想去哪就去哪。但搁以前,别的不表,就我们上中学那会儿,十里的.上学路,交通工具就是两条腿,高级一点的是自行车。所以想当年,我太奶奶那个时代,交通不便是一定的,辛苦自不必说。

  太奶奶的传奇之处在哪儿,倒也说不上来。翻开族谱,我家在这个山村足足生活了五百年,也不曾发生过什么惊天骇世的传奇之事,更别说我们家这个小而偏的姓氏支线了。说太奶奶传奇主要是因为她会持家,从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农家,发展到有田、有面厂的地主之家。这些,太奶奶是功不可没的。太奶奶育有三儿两女,数大爷爷最得力能干。那时我爷爷还是个孩子,不肯念书,只想着玩,每天跟在祖爷爷(即我爷爷的爷爷)后面放鸭,钓黄鳝,二爷爷则在上学,两个姑奶奶是女儿家,旧社会女孩子只在家里做活,不让出外面的。当时大爷爷外当家,太奶奶内当家,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好像没我太爷爷什么事,那是因为太爷爷在外面还有一个家,后来老了,才又回到本家来生活)。那时的蒸蒸日上,即是买了田,买了两间面厂,另做起了三大间宽敞明亮的瓦房。

  太奶奶的传奇之处,在于她同各方各行的人关系和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EQ高。一个旧社会未受过相关教育的女性能做到如斯,实属不简单!

  当时的社会风气是这样,男人再怎么样,始终是男人。但是能从头至尾不曾反目,未曾争吵,反而如朋友,似亲戚,在当时能做到这点的绝对少有。很多都是老死不相往来了,或是男人强势点的正式带回家来。太奶奶不干涉太爷爷的事,太爷爷自给自足,好像走街串巷挑货郎担子,有时路过山村还会在家里歇歇脚,偶尔打个尖。家里人有选中小百货的,太奶奶吩咐要给钱,该多少给多少。真真正正像远房亲戚一样。

  不仅如此,家里的帮工(那时叫大师傅),太奶奶也是以礼相待。二姑奶曾说过,某次家里饭做迟了,大师傅回来见饭没熟,甩脸子不大高兴,以为主家苛刻,故意如此。太奶奶始终好言好语,笑脸相对,因为真真正正是有事做饭迟了,太奶奶心里过意不去。那时,我们家里的饭都是先紧着大师傅和帮工们吃,因为他们干的都是力气活(车水,碾稻,舂米等,旧里没有机器,完全靠人力),然后才轮到家里人吃。这一点与其他请帮工的人家截然不同。再说也不是一年到头都有饭吃,只有过节或做活时才有完完全全的白米饭。这点与教科书中也是迥异。

  临近解放,时有流兵路过,大奶奶每遇到这些人都怕死了,总要用锅底灰将大姑姑(大爷爷和大奶奶的独女)的脸抹黑,然后一起在房子里躲着,生怕叫流兵发现(兵荒马乱的年代,流兵抢劫,打枪,抢人时有发生)。那些兵大多衣衫褴褛,不知来路,不知去处。赶上上家里吃饭,旁人都是躲得远远的,只有太奶奶好言语,好饭菜招待,不曾吝啬,不曾怠慢。不管那些兵看起来怎么样,太奶奶始终尊敬有加。那些兵也只只是吃顿饭而已。

  后来解放了,共产党宣传队更是常驻家中,因为村里只有我们家房子宽敞些。我们家不仅提供场地,招待吃住,我大爷爷还帮着给宣传队购买服装道具等等,总之对于共产主义事业是大力支持。我爷爷那时年轻(我爷爷是三男两女中最小的一个),整天和宣传队队员一起唱歌,跳舞。我爷爷还会唱陶金的《青春舞曲》: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这些,都是爷爷当年跟着宣传队学的。

  因太奶奶一向与人为善,所幸被划为富农,与地主成分仅一步之遥。即便如此,唯成分论,成分成了压在身上的大山,让人喘不过气来。家里的人,家里的事统统因着成分被压制,三间瓦房被大队没收,做为大队部所在地,原本属于私人的所有都不再,全部归公。房子,田产,面厂,一切的一切,莫不如是;因着成分,原本受尊敬的人,原本精明能干的人,却如过街之鼠,人人避之不及;因为成分高,只能低眉顺眼地生活,看着别人(干部,成分好的人)的眼色生活,稍有不慎,就被扣上帽子,或者被无缘由地呵斥。

  这倒也罢了,到了“饿饭”(家乡人都这么说,可能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民吃不饱,日子更难过。太爷爷太奶奶年事已高,大爷爷在生产队里做的是苦而差的活,工分只有一点点。大姑姑那时上中学,在学校里每每吃饭省了口粮带回来。熬日子呀!大家都在熬,大姑奶奶远嫁,条件并不好,二姑奶奶家地主,成分更高,二爷爷分配到别人都不愿去的圩区教书,处处受欺负,我爷爷在生产队做最出力最辛苦的事,却常被整,有次因父亲放的牛生了病,立马有人站出来说我们家反动;某次因稻种的事爷爷差点被拘,凡此种种,举不胜举。这些,现在的孩子们估计是难以想象的了。

  就在“饿饭”时期,大爷爷最先走了,太爷爷太奶奶也相继过世。具体的情形大姑姑也未亲眼见证(她是上学时接到报信才知道父亲去世),那个时期,死人(病死也罢饿死也罢)是稀松平常的事。大姑姑回忆起总说,三人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形容枯槁,且没一位是在自家的瓦房里寿终,可谓憾事!

  春节回家,听到家人讲述旧时事,心中就有要写出来的想法。一个家族经历四世,五世或更多时间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故事及传奇,也许非常真实,因为讲述者也是当事人,是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经历;也许不尽真实,因为可能充满着后人对前人的溢美,或者也有对曾经荣光的怀念。我只是听到什么,便写下什么。原本想写得好看一些,结果出来的是这样寡淡。

  我们都敌不过时代,无论是大家族的跌宕风雨,还是像我们小家族的小起小落,或是个人的荣辱成败,在时代面前,在社会的洪流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能对抗这些同时成就这些的,只有生生不息的家族延续,穿越一个又一个的时代变迁,从历史走到今天,从过去走到现在,可是,成为其中的一环,是我们人生的意义么?当然不是,成为其中的一环,只是自然赋在我们身上的意义。而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自己去找寻了。





2#
发表于 2023-5-23 11:09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人物鲜活、生动,在作者的笔下,一个善良,聪明,勤劳的农村妇女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能感受到一个时代的气息。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04:02 , Processed in 0.05056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