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7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荒凉老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5-22 15: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珺 于 2023-5-22 17:24 编辑

  
  老院荒凉。


  一棵臭椿树,已经占据了院落大半部分。它根系发达,新的枝丫,已从院子的角角落落伸长出来了。


  几只麻雀,在枝丫间叽叽喳喳,一点也无视人的到来。人去屋空,这里已是鸟儿的世界。它们借助小菜园里的杂草,和每年结出的草籽,在此安居乐业,已经有十年之久了。


  十年来,院落在无数个寂寥的日子里,等待着主人的到来。但在无数的日出和日落之后,院落却越来越破败了。


  南拐角的杂物间,屋顶已经塌陷。屋子里的杂物,曾是孩子们童年时代的百宝阁,连环画册、木头**、铁环、跳绳,已被无尽的尘埃掩埋的面目全非了。被一个破柜子压着的,是一个木头的洗相匣子。它作为父亲年轻时代对于人生梦想追求的某种记录,已经有四十年的时光了。


  四十年,时光只是轻轻一弹,但对于一个家族,生生死死,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这座院落,曾是奶奶、父亲、母亲的人生规划场所。他们的人生梦想,就是让我们在这所院落里健康长大,之后生儿育女,有自己幸福的生活。


  如今,他们都已成了故人。将都会悄悄成为我们追根逆源的支点,而被我们在今后的岁月里无数次的想起。


  土坯的房屋,在日趋高大的老椿树下日趋低矮了。或许有一天,它们会依从自己命运的轨迹,轰然倒塌在时光里,但作为我们人生成长的一部分,将会被深深记住。


  弟弟们、儿子、侄子、侄女,包括我自己,每每回家,都要去老院落里看一看,到底看什么,谁也说不清,不过是寻找一点过去的记忆罢了。不同的是,我们记住了老院,老院却渐渐被时光抛弃了。


  推开西屋的门,迎门的挂画,还是父亲在世时的样子。那是父亲喜欢的一幅毛主席画像。之前,画像两侧,还有一幅暗红色的对联,后来,左边的一条,不知怎么就掉了,无人去管,就不知去向了。那台老式电视剧,时光已定格在二零一三年的某年某月,就这样静静地搁置了十年。


  十年,孩子们都长大了。儿子已经三十岁了,这一年,也有了自己的家。最小的侄子,也已经十九岁了。父亲过世的那一年,他才五岁多一点。他无法理解爷爷到底去了哪里,有人问起,他就说,爷爷去新疆了。因为那几年,父亲为了大弟的孩子,来来去去,都在赶往新疆和回来的路上。父母双亲,不仅抚育我们长大成人,还为我们养大了孩子。包括我儿子在内,两个侄子、一个侄女,都曾在父母身边生活了许久。


  西屋墙上,镶着一根木头柱子。柱子上,有几个孩子们的身高记录。其中,最高的一个数字记录,是我的一个堂兄弟。他1.82,是所有孩子向往的高度,但不幸的是,在他27岁那一年,因一场不明原因的车祸而永远离开了了我们。从此,人间少了一个不羁青年,而我叔叔,从此成为一个失独之人。


  堂弟曾是我儿子成长的偶像,直到现在,儿子的手机里,还存着一段和堂弟极为相像的日本人的视频。他固执的认为,他的小舅舅,已经去了日本,并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堂弟活着的时候,因为考不到体面的工作,而没有少挨我叔叔的骂。但一旦离开人间,亲人们记住的,倒都是他的好了。比如他比较懂礼貌,嘴巴比较甜之类。


  西屋炕上,那个卡通墙围,还是十年前的样子。一个阶段,母亲想把它拆下来,拿到新房子那面,但又不知道到底哪里能用得上,于是就放弃了,也就那么保持过过去的样子,在这面土墙上挂了十年。


  墙上还有一道匾,是我祖母去世的时候,她的侄儿、外甥们合资做的,时间定格在一九九五年的二月初十。祖母去世的时候,也才七十一岁。我是她最为疼爱的孙女,但由于当时远嫁他乡,加上孩子小,并没有刚回来送终。后来回来,我盯着那块匾看了很久,总觉得,祖母的一生,就定格在那块匾里。祖母三十七岁守寡,含辛茹苦拉扯大五个儿子,在漫长而艰辛的岁月里,不知有多少的付出,才换了这一块德高望重的匾额。


  那时,父亲已有病在身了。起初简单的肾炎,但由于误诊,导致一侧肾脏坏死,从而引起其他器官衰竭。又过了二十年,也在那面炕上,父亲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父亲没有活过七十岁。他重病在身多年,内脏器官,除了胃,其它都有问题,但他又是那么的热爱生命。最后一次,去兰大一院做肾脏造瘘手术,他对医生说:大夫,如果你能治好我的病,能让我活到七十岁,好了以后,我背着白面馒头来谢你。在父亲辈的心中,白面馒头,是对待客人最高的礼遇。但最终,父亲还是离开了他六十七岁的那个初夏。草木葳蕤。我们在老院落里哀哀哭泣,为父亲的离世,也为从此以后,我们就是没有父亲的人了。父爱如山,这座山,就这样倒塌了。


  父亲离世的第二年,村子里开始修建小康村。当时,小弟弟是村部负责人。经他和乡上领导的四处奔走,小康村项目落实在我们村子。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修建,全村二十几户人间乔迁新居。


  小弟一家如愿住进了小康房,母亲起初不太愿意。她想一个人住老院,但遭到小弟的严词拒绝。母亲无奈,只好随了过去。


  小康房漂亮而实用,生活用品也要随着发生改变。老院落的东西,几乎一件都用不到。那些农耕年代里的用品,渐渐地作为垃圾,被处理了。犁铧、担干、木耙、木掀、风箱、老灶头,都渐渐地淹没在时光的尘埃中了。


  起初几年,母亲在院落的小菜园里,种一些苞谷、豆角、洋芋之类,后来,也渐渐疏离了。日趋年迈的母亲,已经没有精力去操劳这些事情了。


  一墙之隔,是我六叔叔一家,他们是第一个搬到了新疆的某个城市的农村人。他们住的是父亲这一支系的老院子。院子里的一棵老槐树,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叔叔们搬走之后,那棵老槐树,和我们家院落的这棵老椿树,作为我们对老院思念的某种象征,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梦里。


  梦里,槐花满地;梦里,春色满园。


  时光啊,从来都是遗弃人记忆的最好帮手。


  慢慢的,我们去老院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我那位失去儿子的五叔叔,病退之后,过上了真正幽居乡村的日子。他开始热衷于种地,每一年,都能将属于婶婶的几亩地,种的水生风起,还热情的将我们家和六叔叔家的老院子管理起来。他在我们家的老院落里放麦草,又在六叔叔家的老院落里放绿干草。也因此,吸引了更多的麻雀、喜鹊、野鸽子、野鸡等在老院落里作窝。特别是野鸽子,老椿树几乎成了它们的家,从春二、三月,到冬十一、二月,它们自由出入,甚至在屋檐下的梁架里,也造了窝。


  而可能成为主人的我们,已经越走越远了。孩子们已经长大,他们就像候鸟,在每一年头上,在我们生活的地方逗留一下,就又飞向远处了。关于老院落,已是他们越来越模糊的一个记忆了。


  只有我,在人到中年之后,越来越浓的乡村情结,折磨着我,把目光一次次投向故乡。这些年,虽然目睹着那个记忆中的乡村场景在日趋消失,农耕年代的一些生活细节,已经被现代化的步伐摒弃了,但我还是幻想着有一天能回到乡村,过一段真正意义上的田园生活。


  但我又清楚的认识到,隶属于父母的这块土地,并不一定接纳我。传统意义上,女人是没有故乡的,她们只是故乡的客人,异乡的游子罢了。


  母亲在世的时候,我尚可以不找任何理由,就回到村子里,陪着母亲,度过一段或长或短的乡村时光,如今母亲已移步与另一个世界。有人说,母亲是一片海。也从此,属于我们的那个海域,将完全干涸了。我将真正成为一个被乡村和故乡遗弃的人,再也回不到故乡了。


  昨夜,母亲第一次走进我的梦里。端着一碗粥,默默看着我。我想起身,握住母亲的手,母亲却转身走了。


  醒来,泪流满面。


  又想起老院,想起年少时的许多时光。


微信图片_20230522150903.jpg (1.23 MB, 下载次数: 187)

微信图片_20230522150903.jpg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3-5-22 17:45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啊,从来都是遗弃人记忆的最好帮手。欣赏
3#
发表于 2023-5-22 20:20 | 只看该作者
老哥没有钱,不然买下这个院子。
4#
发表于 2023-5-23 10:29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人的一篇文章,以老院子为主线,介绍了一家三代人的经历与生活,质朴的文笔,浓郁的情愫,能直接打动读者的内心,学习,问好文版!
5#
发表于 2023-5-23 10:49 | 只看该作者
很感动人的文字。
有时也为那些曾经自豪的东西悲哀。比如文中的老院。
色即是空,仿佛又悟深了一层。
6#
发表于 2023-5-23 18:37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深沉的一篇文,相当厚重,这样的文字配上如此朴素的文风,简直是一绝,有点归有光项脊轩的味道。真好。
7#
发表于 2023-5-23 19:54 | 只看该作者
感人的文字,难忘记记忆。
8#
发表于 2023-5-26 20:20 | 只看该作者
读文版此篇,也让我想起母亲在世时居住的那个平房老院,可惜时光无法再挽回那些温馨的场面了。

文版此篇写得充满真情,读来令人动容。赞一个!
9#
发表于 2023-5-27 08:19 | 只看该作者
荒凉的老院,是大多数老院的影像……
10#
发表于 2023-6-1 16:34 | 只看该作者
昔日的田园乐趣,随现代化的进程加剧,渐渐远去,文章充斥着怀念和忧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0 00:22 , Processed in 0.05283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