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23-7-3 16:21 编辑
高考前后,张雪峰成为焦点。
张雪峰出圈已经有好几年了,作为一个考研辅导机构的专业指导老师,他对于高校这块非常熟悉,考研的指导也很有针对性,尤其是他特别善于表达,被称为是一个被耽误的相声演员。既有专业储备,又有娱乐精神,刚好又赶上了自媒体爆发时代,想不火都很难。
随着知名度的扩大,他的业务范围也随之扩大,近两年又开始涉及到高考志愿。当然,和考研辅导一样,对于高考志愿的填报,他依然驾轻就熟,信心满满。拥趸越来越多,被很多人奉为类似于“宝典”一般,堪称指路明灯,足以让人醍醐灌顶。
的确有很多受益者,因为他的建议避开了所谓的一些冷门专业,也让一些考研的学生成功上岸了一些适合的院校。客观地讲,他拉近了高校和普罗大众之间的距离,无论收费多少,他事实上帮助了不少人。
因为很多学生以及家长对于高考、考研之类的两眼一抹黑,无从下手,只能求助于人,志愿填报咨询这块有需求,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张雪峰不做,李雪峰、王雪峰也会做,不能因为张雪峰做得好就说张雪峰的不是。另一方面除了这些专业的人员之外,其他就没有人知晓填志愿的规则和利弊吗?当然不是,只不过除非是极其亲近的人,一般人也不大会给予过于明确的指导,因为这事很重要,重要到如果因为你的误导可能会让孩子走很多弯路,自己也于心不忍,事与愿违的事情太多了。
同样,完全遵从张雪峰等人的建议也会有很多失手的情况,只不过人们更多地关注的是成功者,营销者不大可能让太多失败的案例出现在公众视野范围之内。
志愿填报面对的是每一个不同的标本,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相应的策略也不应该相同。这应该是一个因人而异讲究精准的事情,张雪峰等咨询机构概念化了,统一化了。按说不至于能引起如此的共鸣,但是他们偏偏做到了,恰恰在于他们抓住了公众的心理,往往一句话就能砸中家长和学生的心坎,迅速地被俘虏。
况且,他的确说出了一些真相。把一些原本影影绰绰的潜规则点破,成为正儿八经的规则,虽然不好看,不中听,但是很受用。
比如他不赞成穷人的孩子学医,说学医回本的太慢;家里没矿就不要学金融,那块没有穷人待的地方;不提倡学农,没前途;不赞成学法,因为法考通过率极低;极力鼓吹考公考编,因为那样稳定体面;不赞成填报生化环材,说是天坑专业;不赞成所有的文科,文科就业难;而最为激烈的言论就是如果小孩学新闻传媒,那就打断他的腿,理由是自媒体时代,新传就是一个笑话。
他的所有依据就是什么专业就业容易就填什么专业,什么专业读研有前途就学什么专业;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如果酒量不行,连国企都不要进,可能在他的眼里国企就是拼的酒量。
那么他已经按照自己的理解把专业圈定在一个相当小的范围之类,那就能学理科坚决不学文科,能学工科坚决不学理科。他的范围就是通信工程、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等。然后就是读研,考博,学校就得选985、211之类,反正只要学这些学校的这些专业,每年八十到几百万就不成问题。饼子画得太大了,好像他亲自给人发钱似的。
这里面有没有对的成分?当然有。他所有的言论哲学基础就是实用主义,怎么可能不实用呢?
但是,我觉得他只说出了一半真相,眼前的真相,局部的真相,笼统的真相。
为什么是眼前的真相?因为目前来讲,他所提倡的专业不管就业形势多严峻,只要不挑不拣找个工作压力确实不大。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读书不就是就业吗?所以他没错。不过话说回来,任何专业是否受欢迎也是一个动态的问题,人才之所以成为人才主要还是看稀缺程度,现在的稀缺行业,三两年之后可能就饱和了,如果全部扎堆到仅仅是那几个专业当中,那么几年后不又是人满为患?计算机专业曾经何其火爆,然而现在呢?一个普通的程序员不过三五千的样子,也就是个白菜价,我们还能说当初扎堆选计算机是正确的吗?房地产景气的时候,土木与工程多半又是专业首选,现在给谁盖房子去?可以预见的是几年之后,现在的热门专业没准就是新的天坑,到那时找谁喊冤去?刻舟求剑,船在走,就不能老惦记着船上的那个记号。道理不难理解。
谁会相信八十年代,最火的专业可能是北大中文系,连个流氓瘪三都能写几句新诗。换到现在说你学中文的,都不好意思发声。
即便从就业出发,眼光还是要放远一点,要在运动的轨迹当中找到自己适合的点,而不是以一成不变的观点来应对这不断变化的世界。
为什么是局部的真相?因为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学什么专业和做什么工作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至少说本科阶段能匹配的就更少。这个比例没有算过,除非是专业属性特别强的一些专业,比如医学警察之类,其他的能到一半就差不多了,还有大量的人员都是先拿着那张学历作为门槛,跟随着自己的际遇以及社会的变化而选择了其他职业,随机性很大。现代社会不是一眼就能看到头的。就拿考公考编来说,专业受限的并不比专业不受限的多,985的竞争力也不比普通本科强,甚至是一些热门的专业反倒是在考公考编中遇冷,也未必就能竞争过那些人文社科类。就拿张雪峰本人来说,他学的是给排水专业,当初也不错,可是他自己现在在做什么事情?教培!所以,忽视专业和就业的不对称来指导填志愿只能是有点参考价值,不能一棍子打死。你现在说孩子如果学新闻传媒就把孩子的腿打断,不是在制造噱头就在哗众取宠。人家教授怼你几句实在是情理之中。
人的一生很长,会有很多变化,完全指望通过一个专业指导就能搞定一辈子的事情本质上是对于一劳永逸的奢望。生活更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也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断调整,不断充实才是根本的路径。相对于指导孩子怎么选专业,我倒是觉得怎样上大学更重要。否则即便选了一个所谓的好专业,不会继续学习,不会和人相处,不会思考人生,不会规划未来,再好的学校再好的专业也是白瞎。
为什么是笼统的真相?从社会属性的角度来讲,张雪峰首先是一个演说家,然后才是一个教培人员。演说家的长处就在于调动听众的情绪,让人迅速产生共情。以张雪峰为代表一大批网络人现在有意炒作阶层差别,暴露甚至有扩大化阶层,包括披露一些并不是具有代表性的阴暗面,很有鼓动性。比如动辄说,你家有矿吗?你家有几个亿吗?我孩子不考研,我给她钱挣够了,你能和我比?你有酒量吗?你是官二代富二代吗?你愿意为了一个订单被那些老男人猥琐的眼神盯着你看吗?答案其实在他自己心中,毕竟那都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人,但是经他这么一说,听众立即被洗脑,是啊!我什么都不是咋办呢?听他的吧!他才是救命稻草!说这是精神控制严重了一点,但是怎样带着听众跟着他走,演说家肯定驾轻就熟,熟悉到听众很轻易就能忽略了基本的真相。真相是绝大多人都是普通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正常的人,上流社会不全是下流,下层社会也不都是小白兔。目前的社会形态,阶层流动依然正常,成功和失意的人和自己的努力与否,运气好坏,偶然因素等等都有关系,不能一板子全部打向社会,反复制造乃至于夸大焦虑而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所以张雪峰的问题已经不简单是一个教培辅导的问题,而是他一个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带偏一部分理性不足,判断情绪化的公众。你如果现在识时务,还不能指责他,你一旦说他的不是,立马就会有人驳斥,说你站着讲话腰不疼,说你无视下层人的生计抉择,别跟我玩虚的……吐沫能把你淹死。
他自己也有预感,说可能有人要搞他,说明他也知道自己有不妥之处,也不能排除拉网民来挺他的因素。按照我的观察,好像也没有人搞他,人家和说理应该不算搞吧?理原本是越辩越明的,有什么担心的。他真正担心的是教育部的新政策:严禁收取高额咨询费!他担心的是政府动他们短期内已经做成的巨大的奶酪,他的委屈可能在于他认为人家掏钱他挣钱是两厢情愿,没招谁没惹谁。问题是两厢情愿不代表就完全合理合法,你见过宗教般的狂热吗?人在其中,砸锅卖铁都不足惜,何况三瓜俩枣?
多年前,我就关注过张雪峰的演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很多演说家喜欢用脏话,喜欢国骂,乍一听不中听,但是接地气,而且好像只要愿意国骂的演说者就被定为敢说敢做真性情的人设,比如张雪峰嘴一张:我TM的怎样怎样,卧槽怎样怎样;公众听着过瘾,觉得他骂得好,骂的过瘾,非要这样吗?还真是!我们的强哥那么大的一个教授,校长、党委书记怎么着也嘴一张TM的、TM的,干什么啊?陈丹青也是。他们都是斯文人,为什么这样?就是他们在迎合听众的心态,帮听众在骂,让听众觉得他们是自己人,然后迅速地和他们站在一起。
可他们都是搞教育的啊!总该有个边界吧?上次看陈丹青一个视频,陈丹青骂人都习惯了,偏偏还有一个眉清目秀的姑娘,站起来嘴一张就是卧槽,卧槽。我倒是纳闷,你一个中文专业的博士生,还是个女生,你操个什么啊?晕死!
没有人指责吗?没有!只会模仿、跟风。我在小学上课,小女生笑眯眯地对男生说:大郎,该吃药了。我瞠目结舌。
填志愿只是一个学业进程当中的事情,很重要,但是绝不至于说重要到考一个志愿就能改变人生的地步。尤其是在知分填志愿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什么神秘感可言。最正常的现象就是你选择了好一点的学校,专业这块就与预期有差距;你选一个心意的专业,学校就会次一点,此事古难全。所以选的时候,自己应该有个基本的预期判断。至于什么是好专业什么是坏专业,都是动态的,还是看你自己是不是喜欢,是不是擅长,至少是能不能学下去?学不下去,再好的专业都是鸡肋。人生很长,有无数次调整的机会,专业可以换,硕士可以考,还是自己能不能读下去,愿不愿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都是靠自己。况且,只要努力了,问心无愧即可,你有什么理由就偏要比别人好,比别人好就一定好吗?
一众考研辅导机构夸大志愿填报的重要,不排除是生意作祟;反复劝人家考研考公,也不排除辅导机构里巨大的商业利益,据说成熟一个公务员的考前辅导,没有个五到十万是拿不下来的,够你考上之后好几年工资了。我不是黑化张雪峰老师,无论是什么动机,他在辅导志愿方面对于很多人有过有益的帮助,而他揭示的一些事情也的确会引发很多的思考。我起初很欣赏,现在也不讨厌他。我只是希望很多事情回归常态,不要用力过猛。就业很重要,很重要,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是需要一些看起来不重要的人,不重要的事情,不重要的专业和学问,比如教育类,比如医学类,比如新闻传媒,比如哲学,也比如文学等等。
在我心目当中,路遥肯定不是最牛的作家,但是你能否认《平凡的世界》激励过多少人吗?而且路遥当时也并不穷,日子过得挺好,抽的都是好烟,喝的也是上好的咖啡,他的离世是因为疾病,与贫穷以及地位无关。
他告诉了我们要永远怀有希望,还要奋斗,这错了吗?过时吗?
既要脚踏大地,也要仰望星空,错了吗?过时了吗?
张雪峰最多只告诉了我们一半的真相,我想说的是另一半,那就是我们永远不能丢弃的还有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