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1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碎时光 麦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7-7 0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碎时光         麦场
                                                                                                                                       文/露渊



        今天外出路过郊区村庄,看到那些大着肚子的麦苗倍感亲切。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是六月份了。望着那些处在孕育晚期的麦苗仿佛闻到了它特有的麦香味。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一直生活在农村,直到后来由于身体的变故,才离开了村庄。

        以前在乡下时,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了麦收之前的准备工作。

        能在离家近的地方有块地,是件很幸运的事情。我们村有六十多户人家,不可能每家都在家附近有块地。

        离家近的地有很多好处,到地里干活近,还可以种点蔬菜,最主要的是可以当做麦场。离家近的地块会优先考虑成麦场,被选中的地块种的是早熟品种,要提前收割,然后浇水,等地里能走人的时候,父亲给骡子套上磙子反复碾压,等到地面发光,看不到骡子蹄印为止。

        接下来就是铲场,父亲拿着磨刀石把铁锨磨得明晃晃的,我们拿着铁锨和扫把开始铲场。

         铲场有父母亲自动手,我们把握不住力度,铲起来深浅不一,不利于碾压麦粒。我和姐姐负责把父母铲下来的麦秆和土扫出去,这样一块光滑平整的麦场就准备好了。

        所谓麦场就是收麦子的时候,把自家责任田里所有的麦子都集中在一起,先扎堆,选个好天气再一捆一捆晒开,如果第二天仍然是好天气,等太阳升起照去麦穗上浮着的露水就可以铺场了。

         铺场可是个技术活,首先在麦场中间立起一捆麦子,然后顺时针均匀地一层一层把麦秆铺成圆形,铺好的麦场看起来只有金黄的麦穗,看不到麦秆,能把麦场铺成这样的一般都是长辈们。像我,这个时候只配搬麦捆,解绳子。

        记忆中最初碾麦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方言打场)的场景是父亲牵着我家的骡子套着石头磙子,一圈一圈地碾压。看似简单,其实也要有技术,要是工序乱了麦场会起堆,后面的工序就无法进行,更是无法均匀地把麦粒碾压出来。

        父亲牵着骡子一圈一圈地碾,我们拿着扫把在边上,把那些碾压出局的麦穗尽量扫进去。天气很热,父亲不时地用脖子上的毛巾擦汗。骡子也是,我看见它大张着鼻孔,喘着粗气奋力前行,身上到处都是一条条汗水路路子。父亲牵着骡子反复碾压,直到看见最上面的一层麦穗和麦秆发白,变成柔软的样子。

        这时候父亲才牵着骡子走出麦场在一边歇着,喝口茶,用草帽当做扇子,虽然很辛苦,父亲古铜色的褶子脸上还是洋溢着满满的笑。

       这时候母亲拿着一种叫做木衩的工具开始拾麦秆,这更是一种技术活,因为只有最上面薄薄的一层麦粒被碾压掉了。只见母亲把木衩反扣在麦秆上,轻轻地拾那些没有麦粒的麦秆子,母亲拾成堆,我和姐姐抱出麦场。

       天气很热,麦场上压碎的麦秆子像浮尘一样到处都是,落在我们的头上和脖子里,而我们满身的汗水和那些浮尘黏在一起,真的是奇痒无比。就这样的工序反复三次,那些麦粒就彻底脱离了麦秆。这时候的骡子就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可以休息了。

         我家的骡子在父亲的调教下很乖,如果时间来得及,父亲就让我牵着骡子到水渠边吃青草。骡子从麦场下来是直接不能喝渠水的,我看到它贪婪地大口吃着青草,尾巴甩来甩去很是惬意。

        不远处,父亲他们开始起麦场。姐姐用推板往前推那些麦粒,母亲用扫把在后面扫,父亲用木锨把姐姐推过来的麦粒堆到一起。

       金色的夕阳下,我们的麦粒堆成形,这时候的晚风是最通人情世故的。它会慢慢登场,合着父母喜悦的心情。

         只见父亲把嘴唇隆成圈形,开始边扬场边吹口哨,那可不是一般的口哨,那是庄稼人和风的暗号。

        父亲站在麦粒堆边,随着风向,扬起一木锨带有麦秆屑和麦粒的粮食,木锨扬起来的时候要拿成倾斜状态,那些麦粒就黄灿灿地落在附近光滑的地面上,那些麦秆和麦屑就远远地被风吹起,也有些麦壳落在麦粒上,母亲就用扫把及时地扫去那些麦壳,如此反复数遍,我们的麦子就彻底干净了。

        完成这些工序,装麦子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父亲捧起麦粒闭上眼睛闻着麦香很是陶醉,我们会迫不及待地抓起麦粒吹一下,仰起头把那些麦粒吃在嘴里,越嚼越香,泛着白面味,那种喜悦和幸福如今还在内心深处珍藏。直到现在,像那些奶茶,面包之类的食物我对麦香味是情有独钟。

        由于我家的麦场小,而且离家远,每年收麦子的时候,我们只能一块地一块地的收割,这样父亲也就不用晚上睡在麦场上看守麦子了。

        可那一次由于天气缘故,我们的麦粒还没来得及清理,大雨造访,父亲不得不在雨中去看守麦场。

         那天早上摊场的时候天气就不太好,晨光迟迟不肯露面,云朵很厚,还有些许的风。那时候人们没有任何方式知道天气情况,只能是根据风向,风的力度,云朵的薄厚这些经验判断。

         父亲说这种风要是刮到下午该多好,扬场的时候就不用太费事了。那天风不是很大,一般来说,雨来临之前会有狂风,云朵也不是要下雨的样子。一朵一朵的,边缘没有含糊不清的样子,总之不论从哪方面来看,那天都不像有雨的样子。

        最终在父亲的决定下我们开始铺场了,太阳很小气,一直躲在云朵里。这样那些麦粒就不太容易碾下来,父亲一遍遍用皮鞭抽打着骡子,重复着打场,我们都忧心忡忡,像是在和天气赌博,也在跟未知的雨赛跑。

        最终我们还是输给了天气,就在我们起场的时候雨不温不火地来了。

        父亲没有来得及缓口气,就带领我们起场,那天的骡子也没有了特殊待遇,父亲给它卸去磙子直接拴在树上,它可能是又气又急,在树边直跺脚,时不时地大涨着鼻孔怒吼,企图要挣脱缰绳。

         就在我们刚把麦堆推好的时候大雨来了,那时候我们多么渴望能有一块大一点的塑料纸啊。可是我们只有化肥袋子,一个一个地拼在一起,而且在麦堆坡度的地方根本就盖不住。

        我和姐姐跑回家取来床单,父亲已经把化肥袋子盖在麦堆上,可它们很不老实,尤其是斜坡处,父亲一松手它们就会滑落。我们只好把床单盖在化肥袋子上,用那些扫把和木衩,木锨压在周围。

        天黑透了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们只好牵着骡子,把架子车留给父亲,随着母亲回家。

       那个时候的粮食谁家都缺,人们的觉悟和素质也许在生存面前一文不值。经常会有丢东西的事情发生,父亲不得不看守麦堆。

       父亲看守麦堆的场景,至今我还记得非常清楚。

       我提着马灯,姐姐端着饭盆盆,姐姐倾斜着身子,尽量把饭盆子遮住不让雨水侵犯。雨水遮住了我的眼睛,我好想哭,一只手不停地抹着眼睛上的雨水。

         我看见姐姐两只手端着饭盆子,两只眼睛眯成一道线,时而使劲闭上一只眼睛,摇摇头,尽可能地甩去一点点雨水。甩雨水的时候,由于一只眼睛要使劲闭上,嘴巴也歪在一边,头也不由自主地歪在一边,就这样两只眼睛交换着看路,我的心情糟糕透了,我们为什么这样活着?我开始分不清脸上是雨水还是泪水。

         远远地看见父亲把化肥袋子折进去一个拐角顶在头上,在架子车下面铺了一个袋子坐在那里,孤独地吸着他自制的卷烟,也许吸红的卷烟像希望的星火,支撑着那个艰难的时代里每个靠刨土吃饭的人们。好在这种天气蚊子很少,它们弱小的身躯,无法抵御风雨交加的夜晚,所以不知去向。

        父亲接过饭盆子,架子车很小,没办法让我们三个人都能躲在下面避雨,父亲更不能站在雨水里吃饭,而此刻我多想陪着父亲多待一会,我是想体会一下父亲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的那种心情。

        可父亲怕我们淋雨,让我们回去了。我提着马灯,姐姐拉着我的手,就在拐弯处我看到了父亲若影若现红色的烟把子,我不知道支撑父亲生存的到底是什么?是雨中的麦堆?还是嗷嗷待育的我们姐妹三人?又或许父亲是所有那个年代农村人的缩影。

       那时候粮食很少,省吃俭用也少有余粮,也没有什么挣钱的地方。 我不知道那个雨夜,父亲高大的身躯是怎么屈服在架子车下渡过的,只是那个夜晚,父亲的身影让我觉得,我没有理由不活着。时至今日每当我有过不去的坎,父亲在那个雨夜看守麦场的身影都会及时出现在脑海。

        第二天,乌云褪去,晨光积极地照着大地,整个村庄都湿漉漉的。母亲已经烧好了鸡蛋面糊糊汤,我们吃过饭就拿着磨刀石和镰刀去麦场上,紧张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其实雨在大自然中并不罕见,只不过在收麦子的时候,它的出现会遭到人们的咒骂。老人们说天黄一时就是针对收麦子的情景而言。

       麦粒最怕雨,七月气温高,麦粒被雨水淋湿就会发芽,而且下雨耽搁了麦子的及时收割,那些麦粒就会自动脱落。

        割麦子的时候,由于我还不会使用镰刀,拔那些地梗子上的蚕豆就成了我的事情。

       那时候人们种的粮食单纯,种法也简单,小麦和苞米套种在一起。地梗上都种着蚕豆。如果挨地梗的那一行是苞米,蚕豆秧拔起来还算顺利;如果是麦子挨着地梗,那就可难拔了。这两种作物身高都差不多,大多又掺合在一起,尤其是蚕豆秧,它很贪心地孕育着好多子女,身子重,最根部的种子已经成熟了,头顶还开着花,很有可能还想结果。它们很不要脸地靠在麦苗身上,大多还骑在它们身上,非要和麦秆子纠缠不清。

        那个时候的苞米苗还不是太高,遮不住太阳,尤其是雨后,那种热真的是没有合适的词语形容。还有蚊子,我都不记得啥时候得罪过它,它下嘴从来不挑地方。我眼睁睁地看着它在我的手背上努力地寻找可吃的食物,最终下嘴,不知道它是饿坏了,还是傻,直到撑破了肚皮摔倒在地,反正我没有听到它的求救声,所以很是鄙视它这种愚蠢的吃法,更是不想再多看它一眼,任它躺在那里自生自灭。

        每块地都有四道地梗,我的手心起了好几个水泡,汗水蛰得眼睛生疼,太阳更是照得我头昏眼花,我不知道父母是怎么坚持着这样的日子,更加无法想象以后的生活,但是那时候突然就觉得,庄稼人是这个世界上最辛苦最伟大的人,能够从事这么艰苦的工作,可是我真的快要崩溃了。也是在那种生活环境与父亲的身影让我学会了接受和承受,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是学习还是生存面前,都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收完蚕豆,紧张忙碌的夏收就基本结束了。农村人又可以在茶余饭后坐在村头大树下面纳凉,扯扯东家长西家短,那些笑声很单纯地和炊烟缠缠绵绵,在村庄上空飘荡。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3-7-7 09:34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朴实无华,有生活气息有农民辛勤劳动不易以及丰收后的喜悦。文章细节生动,一景一物写得都非常好。文章来源于生活,有对生活的感悟,只有经历了生活苦难的人,才能珍惜今天的生活。才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艰辛。一篇主旨明确,很耐读的文。学习了,问候老师。
3#
发表于 2023-7-7 12:48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老师的文章,就如看到了农民地里生活的样子!
4#
 楼主| 发表于 2023-7-7 18:12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3-7-7 09:34
文章朴实无华,有生活气息有农民辛勤劳动不易以及丰收后的喜悦。文章细节生动,一景一物写得都非常好。文章 ...

感谢老师鼓励支持,我生活在农村,所以很喜欢写以前的那些经历,再次感谢老师鼓励,问安!
5#
 楼主| 发表于 2023-7-7 18:14 | 只看该作者
陌小雨 发表于 2023-7-7 12:48
看了老师的文章,就如看到了农民地里生活的样子!

感谢老师鼓励,老师的文彩很棒,一直在学习,问好老师!
6#
发表于 2023-7-11 11:15 | 只看该作者
农家活的细节,描写得如在目前。让人想起粒粒皆辛苦。
赞。
7#
发表于 2023-7-11 15:2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美文,点赞!下午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23-7-12 06:34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3-7-11 15:23
欣赏老师美文,点赞!下午好!

感谢老师鼓励支持,向老师学习,问安!
9#
 楼主| 发表于 2023-7-15 06:56 | 只看该作者
李子四 发表于 2023-7-11 11:15
农家活的细节,描写得如在目前。让人想起粒粒皆辛苦。
赞。

感谢老师鼓励支持,也许是落叶归根的情劫,最近老是云里雾里地想起好多家乡的事情。感恩遇见,安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5 00:27 , Processed in 0.05051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