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无限英魂在内游——略说《红楼梦》中薛小妹的怀古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7-8 10: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23-7-8 12:15 编辑

无限英魂在内游——略说《红楼梦》中薛小妹的怀古诗

  薛宝琴绝对是《红楼梦》中一个特殊的存在。一特殊在她虽姓薛,却不像宝钗那样冷酷峭拔;二特殊在她虽然是配角,在某些场合却总能抢了黛、钗两位主角的风头;三特殊就在于她几乎“完美”的人设——容貌完美、才华完美、德行完美……如果说黛、钗二人乃至大观园里的“诸芳”,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着鲜明的缺点,那么宝琴身上则很难找到可以指摘的地方。不过本文并不是要讨论这些,只谈谈她做的十首《怀古诗》。
  
  不难发现,这十首诗出现的时机就很特殊,是在第48回香菱“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之后,第49回三人做《红梅花》诗之后,第50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及“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之后,用了那么多的诗词及谜语,最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就是“薛小妹新编怀古诗”,是集怀古诗和谜语于一身的神作。而且这十首诗谜,恰恰就在钗、玉、黛三人的诗谜之后,探春“也有了一个,方欲念时”被她直接打断。这也暂且不论,只说这十首诗。

  首先,宝琴的话恐非事实。她说:我从小儿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我今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作了十首怀古的诗。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姐姐们请猜一猜。”宝琴的人设虽然就是“从小儿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但这十首诗,又是湖北又是南京又是交趾又是扬州又是漠北又是马嵬……那个时代,就算薛家是皇商,一个小女子也不可能真的走过这么多地方。所以她的诗定有所指。

  其实,这十首诗,十个地方,十件往事,十个人物,“又暗隐俗物十件”,肯定是一个整体,而绝不可能拆分来看。这一点,许多学人在解读时都有所考虑,比如,把这“俗物十件”解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厨房用品的,有解为“笔墨纸砚印信”之类书房用品的,就都是站在整体的角度来考虑。由此可见,但凡把这“俗物十件”猜得七零八落毫无关联的,可能都与作者真意相距甚远。坊间解读,也有把这十首诗释为《红楼梦》中十个人物的。但《红楼梦》里用数“十二”最多,脂批中也有透露,凡“十二”处皆有文章,但薛小妹的诗偏偏十首,不用十二,显然也是有所考虑的。所以硬把这十首诗套在小说中十个人物上,似乎也不太靠谱。比如同一首诗,就有说写黛玉、香菱、晴雯等不同的解读,实际哪个都似是而非。这也暂且不论。

  且看正文(对十首诗谜底的争议颇多,希望此文也能引起几个人的争论):

赤壁怀古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显然,“往事”指的是赤壁之战,这个没有异议。问题是:这十首诗的排列有些奇怪,忽南忽北,忽西忽东,钟山和桃叶渡又都在南京,怎么就没有个顺序呢?如此认为只能说是自己没读明白。顺序当然是有的,《赤壁怀古》排在首位亦非随机。因为《红楼梦》影射的明末清初的历史,而明末恰似三国,主要有三方势力:北方的满清,南方的南明,西南的流寇(李自成的大顺及张献忠的大西)。明代,正是《三国》故事流行之时,所以,此节故事以写赤壁始,又以谈论关夫子的坟结束,关系明显。第2回贾雨村和冷子兴说起“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特意强调“劫生世危”,并且把曹操归为“应劫而生”的“劫生世危”者,那么指挥赤壁大战胜利的周瑜则无疑是救世的英雄。战后不久,周瑜即在回江陵途中病亡。所以这首诗实际是祭悼抵抗北方曹兵的英雄周瑜的。

  那么此诗暗隐的“俗物”又是什么呢?且看诗中意象:水不流——与水无关,徒留名姓——里边写名字,载空舟——是船,一炬——最后要烧了,无限英魂——里边有鬼魂。是不是谜底已经呼之欲出了呢?没错,就是超度亡魂的法船。关于法船,古人多有记载。比如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法船》:“中元日各寺院制造法船,至晚焚之。有长至数丈者。” 有人说是船形香炉,或香鼎,甚至,或走马灯,有人说是祭奠时放的河灯,或是坟墓,皆有不能自圆其说之处。读者可仔细对比。
  
  《交趾怀古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交趾,汉代的一个郡,在今越南北部。此诗说的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人叛乱的故事。只是末句还附带了一个关于张良的典故。传说垓下大战,张良曾吹笛作楚声乱项羽军心。但这只是后人附会,并非史实。据传:马援镇压了交趾后,闻刘尚进犯向刘秀请战。刘秀怜其老,马援说自己尚能披甲上马,并当场试骑。刘秀称赞说矍铄哉,是翁也!结果他在南征途中病死,留存其诗《武溪深行》一首,写武溪毒淫,征途艰险,铁笛所吹之曲即指此。崔豹《古今注》:《武溪深》,马援南征时作。门生爰寄生善笛,援作歌以和之。”所以这首诗实际是祭悼平定西南叛乱的英雄马援的(西南蜀地有张献忠的大西政权)。

  那么此诗暗隐的“俗物”又是什么呢?且看诗中意象:铜铸金镛——是个有封闭空间的铜器,声传海外——会发声而且声音很大,铁笛——是乐器,播戎羌——是与胡人相关的乐器。答案是喇叭(唢呐。明代中叶,源自波斯的铜制乐器,已在我国普遍应用。明代武将戚继光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后来,喇叭也因声音洪亮成为婚丧嫁娶仪式里乐器的主角。有人说是西洋钟(刘姥姥曾见),或其他乐器,乃至象棋,皆不能自圆其说。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钟山,又名紫金山,在今南京市北。本诗与《桃叶渡怀古》写的都与南京有关,可证金陵在《红楼梦》中的特殊地位。不过两诗所指之人之事皆有不同。本诗指南齐周颙隐居钟山,后又应诏出来做官,被时人讥为沽名钓誉之事。宋代徐钧有诗:纷纷世代我何知,春韭秋菘味可奇。何事轻招猿鹤怨,至今人讶北山移。”实际周颙处在南朝乱世,本来就身不由己,无论怎么说,应诏出来,对乱世都有所补益。那么《钟山怀古》就是反前人之意而用之,赞赏周颙不为名利不怕嘲笑一心为国的态度。所以这首诗实际是祭悼于乱世中出山救世却不被后人理解的悲情英雄周颙的。

  那么此诗暗隐的“俗物”又是什么呢?且看诗中意象:名利无绊——不值钱不代表权力,被诏出凡尘——本不是凡人却入了凡间,牵连——牵引勾连,嘲笑——被人指指点点。没错,就是纸人,亦即引魂的金童玉女。有人居然从周颙当过海盐令这一个点指认为——盐在古代可是官销的珍贵物品,怎么也挨不上“名利何曾伴汝身”,当然更不会有“牵连”,不会有人“嘲笑”。还有人认为是上马石,或自鸣钟,或书信,与诗意亦多不符,不可取信。
  
  《淮阴怀古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这个说的是淮阴侯韩信的故事。传说韩信落魄时,曾被人欺负,受“胯下之辱”,又被漂母施饭救活。后来平定三齐,被封齐王,后又改为楚王,直至被贬为淮阴侯,最后被萧何和吕后设计害死。所以此诗祭悼的是为国效力最后却被残害的韩信。

  那么此诗暗隐的“俗物”又是什么呢?且看诗中意象:须防恶犬——是防狗的,盖棺时——与盖棺有关,轻鄙——现实中无关紧要的东西,一饭之恩——和吃饭有关。究竟是什么呢?就是丧葬中使用的哭丧棒,俗称打狗棒。南方哭丧棒头会缠有纸帛,葬后将其插在坟头,而在东北习俗,则是直接用柳条做打狗棒,握在死者手中同葬棺内。有人根据最后一句猜是做饭的,或是馒头,或纸张,或者谐音为印信,乃至马桶,实在太不靠谱。

  至此,读者不难发现,怀古诗中的故事讲的都是忠贞为国的英雄,而谜中的俗物都是与丧葬有关的物品。没错,借古悼今,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深意。
  
  《广陵怀古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关于此诗所指“往事”,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指隋炀帝杨广下扬州一事。因为“隋堤风景”一句简直不要太明显。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说的是柳永,亦有道理。这里且从前者。蝉噪,柳永有词“寒蝉凄切”;鸦栖,李商隐有诗“终古垂杨有暮鸦”;风流号:隋炀帝有“风流天子”称号;口舌多:后人差评颇多。《红楼梦》成书,受《金瓶梅》影响很大,这一点已成共识。但同时,亦受另一部艳情小说《隋炀帝艳史(风流天子传)》,有学者曾撰文指明这一点,在此不论。问题在于,前四首写的都是为国尽忠的臣子,这首怎么突然转为一个亡国之君了呢?就是因为虽然有前四首中那样的忠臣辅佐,但只要帝王犯混,也改变不了国破家亡的命运。清代陈于王有诗:“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恰似此诗注脚。

  那么此诗暗隐的“俗物”又是什么呢?且看诗中意象:蝉噪鸦栖、隋堤风景——都指向柳树,有人据此说是巴斗,即一种柳筐类的工具,有人说是柳絮,或是柳木牙签,或是长笛,或,甚至还有认为是,说是讽刺后人吃杨广修运河建功立业的醋,实在有些牵强。既然第三句说“占得风流号”,说明此物与使人漂亮有关,再结合柳树,结合“口舌多”,认为是柳木梳。自来“梳洗”为一词,梳洗打扮使人“风流”,此其一;而木梳“齿多”,引为“口舌多”,此其二。人后入棺前,都要沐浴更衣,所以木梳也可视为丧葬用品之一。

  至此,前五首结束,前四首写护国的忠臣良将,后一首写荒淫无度的帝王。而这五月首诗涉及的古地址:荆州、交州、金陵、徐州、扬州,正是南明的版图。
  
  《桃叶渡怀古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这首诗又是有争议的,因为在南京有两个桃叶渡。一个典出王献之。传说大书法家王献之与其妾桃叶,在渡口分手时作《桃叶歌》相赠,早: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叶以《团扇歌》作答,从此这一风流韵事流传至今。这也正是主流红学家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因为王献之与桃叶之间,恰恰也是爱情故事,所以表达了分别的苦难。问题在于,诗中“衰草闲花”“六朝梁栋”等意象,哪里与王献之对得上号呢?所以还是第二个典故更靠谱一些。这个又与隋炀帝杨广有关。杨广为晋王时,帅大军在此渡口过江灭陈,所以此渡又名“晋王渡”,和东门“宣化古渡”东门“大码头渡”同属浦口东门三大古渡。从诗中可见,此桃叶渡非彼桃叶渡,咏的乃是六朝的覆灭,这一点,正和南明被清所灭的时代背景相吻合。(不过《红楼梦》中往往一个意象多指,或多个意象一指,用桃叶渡,而不是燕子矶,或亦有此意。)

  那么此诗暗隐的“俗物”又是什么呢?且看诗中意象:衰草闲花——干枯,桃枝桃叶分离——桃木,六朝梁栋——房屋,小照——有图象,壁上题——有题字。没错,就是供奉死者牌位的神龛。有将其说是鸟笼,或是屏风,或,皆证据不足。至于说是把桃叶比作茶叶,则只当一笑耳。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青冢,说的是王昭君的故事。据传昭君死后,因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故名青冢。杜甫有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此诗暗隐的“俗物”一般说是墨斗,亦算合题。只是墨斗一物与整体不合。至于说是,是,就更不贴边儿了。试换另一角度解读:黑水茫茫咽不流——黑漆已干,冰弦拨尽——活已干完不再用墨线了,曲中愁——不方正平直,汉家制度——是汉家风俗,樗栎——一种速腐的木材。答案是棺材。南方棺材用黑漆,且六块板皆不方正,正合诗意。关于“樗栎”,典出《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又《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曰: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后因以“樗栎”喻才能低下。这里特地提到一句“以为棺椁则速腐”,正对应了“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表面意思是汉朝无有材之人抗敌,只好采用和亲的制度,但实际却是隐喻汉家制度和中华文化在南明的一群废材的统治下迅速土崩瓦解。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提到马嵬,毫无疑问,说的就是杨贵妃的故事。不过这里指的是另一个传说。据说,马嵬之难,杨贵妃并没有死,而是被人救走,远赴东洋。所以诗中有一旦付东洋”字样。此诗暗隐的“俗物”,有说是手帕,或是印泥,皆稍有道理。且看诗中意象:脂痕渍汗光——有脂能去汗,付东洋——会被水洗掉,风流迹——还会有遗留,尚有香——留的是香味。综合下来,还是香皂(又称胰子)更合理一些。香皂与前者之木梳,都是平时梳妆打扮之物,当然也是人死后要梳扮之物。

  第七、第八首诗相对来看:王昭君是枉死,遗骨他乡;杨贵妃虽然没死,却流落他乡。承接前文,都是皇帝无能导致的。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第九首说的是《西厢记》,也即红娘撮合成就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第十首说的是《牡丹亭》,也即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终成眷属的故事。《西厢记》与《牡丹亭》在《红楼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宝黛二人共读西厢”,乃至黛玉“妙词通戏语”等情节都与此有关。与前八首不同,这两首写的都是传奇里的人物。恰为下面宝钗质疑和黛玉争辩之关键所在。

  先说这两首诗,与前面三首放在一些,正是写了五个女子:桃叶、王昭君、杨贵妃、崔莺莺、杜丽娘。《红楼梦》中家写国、以女写男,所以这五个女子实际是映射了国破家亡后朱明遗民的五种命运:或悲苦分离,或埋骨异域,或逃奔他乡,或辗转重逢,或死而复生。当然,后两者只存在于传奇故事之中,表达了民众的美好愿望,在现实中是不大可能实现的了。

  至于这两首诗暗隐的“俗物”,有说前者是红麝串,后者是团扇(纨扇),皆有一定道理。至于说是笔、砚骰子,就有些牵强了。这还是且看诗中意象。第九首:小红——红色的,骨贱——不值钱(仅这一点红麝串似乎可以排除了),最身轻——重量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要通过“掖”“携”等方法“强撮成”,时吊起——是经常吊着的,勾引彼同行——在前面引路。综合下来,答案是红灯笼。死人是要挂白灯笼的,但南方有些地方殡葬仪式最后一步,就是把白灯笼换成红灯笼,表示已经出丧,从此人们要告别死者,重新开始新的生活。第十首:不在梅边在柳边,有人释为梅在冬天,柳在夏天,过了夏,扇子就不用了,所以释为团扇,实际只是瞎猜。扇子一物,自班婕妤后,常用“秋扇”指被抛弃,如杜牧“轻罗小扇扑流萤”,如纳兰性德“何事秋风悲画扇”,从来没有联系冬夏的。末句“西风”倒是切题,但只是孤例。况且梅,柳,皆是春天的象征,如“梅雪争春未肯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都与冬夏不挨边。至于有人认为是月饼,是荷花,则更不靠谱。那么不妨换一个角度:不在梅边在柳边——不在陆上而在水边,谁拾画婵娟——里边有漂亮的画象但是没人会拾起,团圆——圆形的,西风——秋天,又一年——一周年。综合起来,答案就是河灯。古人有在中元节放河灯祭祀亡灵的习俗,恰在秋天。
  
  如此,十首怀古诗,前五首写男,写的是护国之臣和亡国之主;后五月首写女,写的是国破家亡后遗民的不同命运。同时,十首诗作为十首谜语,隐含了与丧葬或祭奠相关的十件“俗物”,第一首法船,第十首河灯,都是中元节即佛教盂兰盆节祭奠死者的用具,进一步深化了悼明的主题。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宝钗对后两首诗的不满。就在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的时候,宝钗却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表面看来,是她嫌这两首“无考”和“不大懂得”,实际读者不难发现,她对黛玉私下里读《西厢记》和《牡丹亭》自始至终都持反对态度,也曾多次发表过类似的观点。比如就劝过黛玉:“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不过当时黛玉是“心中暗服”的。此处拿这两部传奇说事,黛玉却非但没有“暗服”,反而直接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要注意的是,宝钗强调的一是“无考”,二是“不大懂得”。黛玉反驳的则一是“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二是“那三岁孩子也知道”,驳得恰到好处。从中可见,黛玉从来就没有对宝钗的一套经世理论真正的“暗服”过。只不过碍于宝钗讲的都是可以拿到台面上的确“无比正确的高大上的废话”,她无从反驳罢了。而一旦真讲起道理,林妹妹就绝对不会落了下风。

  接下来两个支持黛玉的则是探春和李纨。探春直接肯定:这话正是了”而李纨则出人意料地举出关夫子坟一事:“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

  李纨向来不与人争竞,这次明确站出来支持黛玉、反对宝钗,真是绝无仅有。而且听她一段话,明明是说古迹的真假,却偏偏扯到关夫子的坟上。看起来是说关夫子的坟,实际似乎也另有所指……对此,脂批说道:“此为三染无痕也,妙极!天花无缝之文。”所谓“三染无痕”,是指绘画上的“三染法”,通过通过多次染色,仿佛用了隐身术似的,将先前的画笔隐藏不见。可见,作者是要通过黛玉首倡、探春支持、李纨补充,层层递进,把自己的意思若隐若现表达出来。

  那么作者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就是文字及古迹的真假问题。满清入主华夏后,一方面毁灭前明遗迹,一方面篡改书籍,使许多真实事件隐而不现,意图以此销毁抹黑朱明王朝并销毁中华文明成果。然而他们想不到的是,真相可以抹杀,历史可以掩盖,但华夏子孙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是无法掩盖和抹杀的,满清的官方史书虽然已经把明朝的历史和中华文化篡改得面目全非,但在民间,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从来就没有消亡过。(有人说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国”,亦是出于蛮夷们贬低中华文化的目的。)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禁是禁不绝,毁是毁不尽的。宝钗对于宝琴的后两首诗,不是嫌不好,而是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无考”和“不大懂得”,要求改掉“另作”,正和满清篡改华夏书籍如出一辙。

  这里,再提一点:那么多人,怎么偏偏宝钗对这两首诗不满,要求重写?而又偏偏是黛玉起来反驳,探春和李纨随后支持?不妨稍加对比:王熙凤因小产修养,协管大观园时恰恰就是宝钗、探春和李纨三人。探春和李纨是贾家人,可以理解,怎么宝钗一个客人也当起了大观园的主人呢?因为黛玉影射的是朱明帝王,尤其是末代皇帝崇祯,而明亡后,天下恰恰就分为三股势力:满清、南明和流寇(李自成的大顺,张献忠的大西)。如此又恰好照应了第一首《赤壁怀古》的三国纷争的历史背景(李、张死后,大顺、大西部分力量投降南明,共同抗清)。而更妙的则是,这样重量级的“薛小妹新编怀古诗”故事,宝琴自己却不置一词,又以“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匆匆结束。如此,可不谓“天花无缝之文”吗?

  :因李纨提及关夫子(关羽),说求的签上皆有注批”,作此文时,遂于网上搜得“关帝灵签”,随机抽得一签,得第五十四签、己丁、中平。解签诗曰:万人丛里逞英豪,便欲飞腾霄汉高;争奈承流风未便,青灯黄卷且勤劳。

  品其中诗意,似有所指。奇哉……

54.gif (31.81 KB, 下载次数: 117)

54.gif

宝琴.jpg (109.32 KB, 下载次数: 111)

宝琴.jpg
2#
发表于 2023-7-8 13: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3-7-9 15:46 编辑

今天恰好时闲,读得颇细,不觉已是入了如空彀中——很以为然,或者说暗服。

3#
发表于 2023-7-9 11:5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只是读,如空老师却是“考”了。
4#
发表于 2023-7-12 17: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香薰古琴 于 2023-7-12 17:15 编辑

这篇文章从《红楼梦》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薛小妹的怀古诗进行解读剖析,解读了隐喻在诗词中的典故和悲情英雄,让读者看到经典名著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造诣,也看到本文作者对《红楼梦》的喜爱和研究。作者的好学和探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全文引用严谨,图文并茂,精华鼓励!
5#
 楼主| 发表于 2023-7-15 20:48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3-7-8 13:41
今天恰好时闲,读得颇细,不觉已是入了如空彀中——很以为然,或者说暗服。

能引草舍兄驻足片刻,便值得小小骄傲一回。
6#
 楼主| 发表于 2023-7-15 20:50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23-7-9 11:56
我们只是读,如空老师却是“考”了。

考还是不敢说,其中过半都是别人的研究成果。我只是把自己赞同的部分综合起来,再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这个如果在纸媒上,后面要加一大串参考文献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23-7-15 20:51 | 只看该作者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23-7-12 17:12
这篇文章从《红楼梦》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薛小妹的怀古诗进行解读剖析,解读了隐喻在诗词中的典故和悲情英雄 ...

感谢支持!红楼梦,还有水浒传,常读常新,尤其是红楼梦中隐藏的文化内涵,真是博大精深,深不可测。
8#
发表于 2023-7-19 12:4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大作,有茅塞顿开之感
9#
发表于 2023-7-20 09:54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张配图,明明是容嬷嬷
10#
发表于 2023-7-20 09:57 | 只看该作者
曹雪芹写的那些诗,是不应该有太多深意的。
因为小说的主要功能是娱乐,而不是字里行间全都是草蛇全都是灰线。
曹雪芹要这么细,他写不完前二十回,直接吐血而亡。
11#
 楼主| 发表于 2023-7-20 10:26 | 只看该作者
毕之航 发表于 2023-7-19 12:41
学习大作,有茅塞顿开之感

感谢支持:handshake
12#
 楼主| 发表于 2023-7-20 10:27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3-7-20 09:54
第一张配图,明明是容嬷嬷

看电视剧聊斋系列剧中的《婴宁》,实在不喜欢那里面的笑。感觉是傻丫头的笑,而不是狐女的笑。没办法——导演没找出来那样的演员。
13#
 楼主| 发表于 2023-7-20 10:38 | 只看该作者
淡淡不如风 发表于 2023-7-20 09:57
曹雪芹写的那些诗,是不应该有太多深意的。
因为小说的主要功能是娱乐,而不是字里行间全都是草蛇全都是灰 ...

坊间也有一些你这种看法的。但从清朝中叶“开言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起,直到如今,有认为是写江宁织造曹家,有认为是写明珠家的,有认为是写乾隆家的,有认为是写胤仍家的,有认为是写南宁宫室的,有认为是写明末清初历史的……就没有哪个真正细读过原著的认为是随便写的。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老兄写了不少小说,哪一本是写了十年的?又含了多少血呢?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当然知道有能解的,但肯定不多。很多年轻人把它看作几大读不下去作品之一。
明清有不少小说就是写来卖钱的,如一些神魔、情色、演义、公案小说。但写得好的名著没有一部是纯为了文学而文学的。除三国外,水浒、西游、红楼都曾为禁书,朝庭不会为了”娱乐“禁着玩。聊斋自称”孤愤之书“。桃花扇、西厢记、长生殿……哪个不是以古写今,有所影射?那个时代的作者,没有几个单纯为了娱乐而写作的。
用今天的标准衡量古人,且不说符合与否,尺子先拿错了。
14#
发表于 2023-7-23 17:58 | 只看该作者
套用贾宝玉的话,《红楼梦》的索隐派太多了,就不兴我也索引一个?《红楼梦》读法有多种,我就不喜欢索引这一种。《红楼梦》是小说,是最好的小说。小说就是小说,小说就应该按小说的读法回归到小说的路径上去。
15#
 楼主| 发表于 2023-7-25 15:00 | 只看该作者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23-7-23 17:58
套用贾宝玉的话,《红楼梦》的索隐派太多了,就不兴我也索引一个?《红楼梦》读法有多种,我就不喜欢索引这 ...

您说得对,小说就是小说,歌曲就是歌曲。最近刀郎的歌曲《罗刹海市》就是歌曲,应该回到欣赏歌曲上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23 13:15 , Processed in 0.06924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