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种子银行"助阵旱作梯田新场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7-31 0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牵 于 2023-7-31 12:23 编辑

"种子银行"助阵旱作梯田新场景
    一个不起眼的偏僻山村,在坚持旱作石堰梯田农耕特色产业的同时,近几年又办起了具有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种子银行",两个热点项目使王金庄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落。位于河北省邯郸地区涉县井店镇的王金庄村地处太行山腹地,多年来一直有旱作石堰梯田的农耕传统,沿袭至今已成规模。来到这里你会看到一幅幅瑰伟奇特的现代化立体农耕景观:条条波浪状的田垄随季节变化被田间轮种的作物以不同色彩覆盖,其势如海,壮阔斑斓,蔚为壮观!涉县“旱作石堰梯田”这一农耕样态早在1990年就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专家称为“世界一大奇迹”“中国的第二长城”;现今已得到治理的坡地梯田总面积达26.8万亩,围砌的石堰长度近万里,处在核心区位的王金庄村因此成为由北方旱作梯田系统向农耕文旅产业渐进突破的显著典范。
      涉县旱作梯田的耕种历史可追溯至元代,悠久的农耕文化在今天的美丽新农村建设中又诞生出新事物。王金庄村“种子银行”正是现代农耕文明与传统种植作物之间相互激促作用下应时而生的,是农村种业在持续经营思路下的得力举措。“种子银行”是专门用来保存植物种子的特殊仓库,种子可以像货币一样在正常情况下封存,需要时再提取。涉县因地理形貌沟岭纵横、山高坡陡,一代代村民凿石垒堰,以覆土造田的愚公精神用山石固坡平整出来耕地,保持住了水土,层层堆叠攀上山巅的坡地耕作历时多年已探索出一套“集雨保墒、轮耕间作、用地养地”的旱作农耕系统,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油料作物、中药材、林果等具有重要遗传价值的地方品种特色种植,形成了以"梯田一石堰一花椒树″为主要元素的立体式复合结构农业景观。
  王金庄村推出的农民“种子银行”这一智慧型农产项目,有其历史原因是为杜绝大旱之年欠收甚至绝收的遭遇重演,另一重要原因是为本地的旱作农耕体系提供强有力的后备保障,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种植模式。在中国农业大学等相关科研单位支持下,涉县农业农村局指导涉县旱作梯田保护与利用协会对王金庄传统作物品种进行普查、收集、整理、归档,通过建立“种子银行”,目前已拥有农业物种26科57属77种,包含171个传统作物品种。其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特异种质资源包括有谷物品种19个、豆类42个、粮食作物60多个、蔬菜作物60多个不同品种。
  “种子银行”的运作原理是这样的:村民梯田种植所需的农作物种子可以先行借用,待收成后再按1:1.5的比例返还种子,这样既可保护本地特有的老种子,过去撂荒的2000多亩梯田也可得以复耕。“老种子”进入“种子银行”后,除了及时鉴定、提纯复壮、筛选留种,还要通过每年的更新来确保种性活态以保护“老种子”。为提纯复壮,涉县专辟200多亩试验梯田,每年选择30个品种进行种植,以提高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为农业耕作留下了宝贵的多样化记忆芯片
      “种子银行”在王金庄村开展以来,为保护农作物多样性发挥了多方面积极作用,如为本地作物品种留下基因库,为农作物多样性种植充分备份,保存生物多样性以守护粮食安全,向村民提供种子、提供技术指导并促进互通有无,此外还通过志愿者服务形式联合当地电商为村民提供销售渠道,大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2014年涉县旱作梯田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5月20日又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评为生物多样性100家全球典型之一,成为我国第18个全球重要文化遗产,也是全球少有的旱作梯田系统。依托“种子银行”的示范效应助阵,涉县旱作石堰田系统在农耕文化产业信息的整合与场景交互还将进一步深入进行,独特的梯田体系也会因此开辟出更为广阔的空间,焕发出更加新美的风景。(1450字)


2#
发表于 2023-7-31 08:59 | 只看该作者
农业发展了,各项工作更精细化、科学化、经济化。长知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4 09:03 , Processed in 0.04965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