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32|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静寂在云彩深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4 1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天之水,不仅是云,是雨。还有湖。

  这水,或者叫湖,就栖息在云彩的深处。水里有鱼,天上有云,树间有鸟。鱼在云中游,云在树间晃,鸟在水上飞。

  这是一片名符其实的在天之水,它还有个实至名归的名字:天池!

  崇山峻岭间,奇迹般地闪现出这片丰盈的水。水周围的山,从容而镇静。在我的周围,我看到了大量原生的云南松林,蓊蓊郁郁围住了这片水,使它无路可逃,静静地留守在这天的高处。

  这是一片不同凡响的水。它像一面古老的青铜镜,映照古今。我感到远山正经不住诱惑,悄悄走近,想偷窥一下镜中容颜。天上的云影,也在镜子面前徘徊不定,搔首弄姿。

  天池的景致,给我的感觉是静。它藏在远离县城20公里的深山,远离尘嚣。虽然一下车就见到天池边上飞檐翘角的木结构房子,像一座宫殿,通往大门的台阶前,蹲着一对威风凛凛的石狮,有招引来者的意思。但这座宫殿的大门却紧闭着,证明着来人很少。来人少正好保持了天池的静。宁静的阳光中,同行的人纷纷以木屋为背景拍照。在大理,乃至滇西,很少有这样安静的水了,洱海的安静,早被一艘艘游轮所打破,一些我曾去过的湖泊上,也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游艇,还有各种卖弄的三弦和唢呐声。只有天池,是安静的,它藏在大山深处。

  天池也有游艇,却很少,一只小游艇在远处游弋,像一只孤独的蜻蜓。远远地传来歌声,更像一抹若有若无的暖暖的阳光给天池增添了一种静寂的味道。

  松林与松林之间,松林与湖水之间,是一片片极富抒情意味的草甸,从上面走过,有一种踏在地毯上的感觉。苍翠的松林和翠绿的草甸,映衬得水面更加澄蓝。天池周围所有的树木都静静地立在阳光中。没有风,自然听不到林涛。静穆中传来的铃铛声,用另一种方式显示了天池的安静。我朝着铃铛声走去,看到了两匹马,在草地上静静地吃草。不远处,还有几头奶牛,也在吃草。天池边的草甸,像一块块华贵的地毯,这些漫步的马和牛们,是地毯上别致的花纹。

  我想找到它们的主人,四周却悄然无声。

  我喜欢这样的寂静。这样的寂静是有高度的,天池的海拔在2552米左右,比我居住地的洱海高出了580米。我们来时一路都在下坡,绝对高度的下降,更突出了天池的相对高度,它应该是在群山之上的一个高原湖泊,尽管这里的人不叫它湖,而叫它“池”。但一个“池”字正好突出了它的地位,它是与那些被高原人称为“海”、“湖”的水截然不同的。在云南,还有一个被称为“池”的地方,那就是昆明的滇池,但滇池的海拔没有天池高,水没有天池好,更少了天池的安静。苍山上也有七龙女池,水质虽然澄澈,海拔也高,但却少了天池的宽广。天池是以水域宽广、水质澄澈、环境安静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为数不多的滇西湖泊。

  我们来了整整一辆中巴车的人,但整个天池还是静。行走在湖边的草甸上,所有的足音都被柔而软的草甸所吸收了,没有一丝杂音。如果声音也是一种灰尘的话,天池就是一台巨大的吸尘器。没有风,自然也就少了乱七八糟的松涛声,连天上的阳光也是安静的,不会被风吹得沸沸扬扬。在天池散步的云们,也显示了悠然自得的状态。这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地方。天池的海拔,使蓝天与它的距离很近,天空的颜色便一览无余地映进水中,水中的云彩仿佛也伸手可及。一棵棵水草,静静地延伸在阳光里,延伸出的是无边的静。

  一路西行,我发现天池的静是有层次的,周围森林茂密的群山显示的静,是一种镇定自如的安静;草甸弥漫的静,是抚慰人心的宁静;树丛和草丛间的静,是一种意蕴绵长的幽静;而透过树枝和草丛看到的湖水,蓝中泛着青,青中透出白,闪动着的是一种摄人心魂的虚静。这种虚静,是众静之神。它像一只神的眼,让你一次又一次不得不接受它的注视。

  漫步湖边,同伴们不断寻找各种适合照相的地点和姿式。一株株老树,树干覆盖满了苔藓,层层叠叠的苔藓,沉静在时间之外,不管来者是谁,永远如斯。泉在一棵葳蕤的老树下摆出姿式,让我拍照,定格于镜头的老树、水波、笑容,静寂于时间之外。周围郁郁葱葱的山,也静寂于时间之外。

  时间是属于闹市的。“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时间概念,肯定与山里的静寂有关,与人在静寂中产生的心态有关。人只有来到像天池这样静寂于时间之外的地方,才感到了一种永恒的不变:山、水、树,山上的岩石、水中的云影、树上的苔藓。在闹市瞬息万变的世相中失去自我的人,来到这亘古如初的山林,才会找到属于生命的最原初的记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是人在面对大自然虚静之眼注视时,所发出的一声长叹。

  我站在绿草如茵的浅滩向天池的东边眺望,浩淼的水面上,从北至南似乎有草甸向湖中延伸形成的草洲,草洲上有树,隐隐约约间给天池增添了几分水在天上的灵气。我曾经来过天池的,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围着天池逆时针方向转了一圈。先向西,一路上见到很多草甸,丛生的阔叶林,途中还遇到草甸边放牧者的房屋——这是些真正意义上的隐居者的小屋。之后,又穿越一片片茂密的松林和杜鹃林,在揉和着松脂芳香的山间小道一路向南,转到一个高地后再向东。在我印象中,天池周围的松林、杜鹃林、茅竹林特别多,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树,应该算是原生态的。查了资料,证实了我的看法是正确的,天池周围仅高等植物就有60多科200余种,其中有三尖杉、红豆杉、榧树、滇楠等国家级保护植物,这些植物能够保存,与天池的地理位置有关,与它遗世独立的静寂有关。

  我这一圈,绕了世间千年。绕过水,绕过树,绕过崖,绕过雾。

  此行是不能绕天池一周了,同行中人都来自嚣尘,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看水,看山,看树,看鸟的。我的心也不能安静下来。我知道断然找不到一位绕天池行走一圈的志同道合者的。虽然山中“一日”能抵世上“千年”,但租赁的中巴车还在等着,现代人的时间观念在起了作用。

  返回的路上,星星点点的野花,金黄的、粉红的,紫蓝的,装点得草甸犹如一袭硕大而华贵的地毯。在草甸的附近,我看到许多不知是家养或是野生的苹果树,枝头挂着一个个小小的苹果。在一株老树下的草丛间我还看到了一对硕大无比的正在交尾的蝴蝶,恍如两只失落在草丛间的风筝。不知放飞它们的寂寞之手是谁?

  就要作别天池了,选择了一个以天池、群山、草甸为背景的地方,让泉给我留个影——留住静谧的天池,留住天池的静谧。

  须臾与无穷,在永恒的静谧中是可以同在的。

  
  

[ 本帖最后由 张乃光 于 2010-7-4 12:5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7-5 00:06 | 只看该作者
静美天池,在笔端呈现,醉了阅读的心灵。欣赏佳作!握手问好张老师!
3#
发表于 2010-7-5 06:27 | 只看该作者
静寂在云彩深处 :这篇散文的语境让我觉得那样安寂,隐含着浓郁的知性和高度的智慧感,场景的罗列是立体的,天池那样静,远离尘嚣,而体悟它们的一颗心灵也那样静,那样脱尘,灵性的构思,载着想象的视线一起飞越时间的束缚,从此刻起,与永恒的静谧同在。
4#
发表于 2010-7-5 08:15 | 只看该作者
有一天,穿过尘世的喧嚣,到那天池,静静的赏。。。。。
5#
发表于 2010-7-5 09:44 | 只看该作者
意境之美,清灵之美
6#
发表于 2010-7-5 10:58 | 只看该作者
游记,静谧的天池,温婉地流泻着美丽的景致。
7#
发表于 2010-7-5 11:27 | 只看该作者
精美大气的文章,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客观主观结合;语言美,描述美,情意更美。文字读来有声有色,有情有景,酣畅漓淋。欣赏欣赏。
8#
发表于 2010-7-5 11:57 | 只看该作者
  以一个“静”字的各色形态显明一个自然风光之胜--天池--的不凡特点。好文!
9#
发表于 2010-7-5 13:53 | 只看该作者
久未联系张老师,可安好?读到精美大气之作,学习!
10#
发表于 2010-7-5 19:5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妙文,心向往之。天池,天上之池。
11#
发表于 2010-7-5 20:17 | 只看该作者
  一路西行,我发现天池的静是有层次的,周围森林茂密的群山显示的静,是一种镇定自如的安静;草甸弥漫的静,是抚慰人心的宁静;树丛和草丛间的静,是一种意蕴绵长的幽静;而透过树枝和草丛看到的湖水,蓝中泛着青,青中透出白,闪动着的是一种摄人心魂的虚静。这种虚静,是众静之神。它像一只神的眼,让你一次又一次不得不接受它的注视。

这种安静来自心灵,一个能静下心来聆听天籁之音的人,一个安静从容的智者。行文悠然洒脱,没有一丝凡尘的噪音,让天池的静从自己笔下清逸而出,精彩的描写让画面生动而充满灵性,写景抒情恰到好处,收放自如,让读者浮躁的心沉静下来的文章,精彩,匣子收藏学习了,问好。
12#
发表于 2010-7-5 20:57 | 只看该作者
读这篇文字的时候,外面工地上机器的轰鸣震得我的窗玻璃咔咔地响,但是,随着文字的深入,那声音消失了,世间只剩下一片安宁,天池的静谧,静谧的天池,处子一般呈现眼前。欣赏学习老乡的文字。
13#
发表于 2010-7-5 21:4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过。问好张老师!
14#
发表于 2010-7-6 00:34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字写得沉静、生动。从容、细致叙述出来的云彩深处的景致,既安然又有着摇曳生动之美,美景流溢着情感和思想的内在美好。语言细实、有力,很见功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1:14 , Processed in 0.21294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