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8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村花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9-9 1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23-9-9 16:36 编辑

  秋风起,蟹爪儿痒;天气凉,丝瓜花儿香。立秋节气一到,村里的丝瓜花儿,就像同时听到了冲锋的号角,那些积攒了夏日力量的丝瓜蔓儿,开始伸着须儿,打着旋儿,冲锋陷阵打前站,先是勾住一个又一个的目标,然后它们一起爬墙头,攀屋顶,或沿着屋檐下的防水雨罩、空调外机、葡萄架儿,沿路花树、沟中柴堆,所到之处,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它们原先丝毫不起眼儿,整天忙忙碌碌的父老乡亲,仿佛忽略了它们的存在,没有人发现它们悄悄匍匐在墙脚下,隐身于旮旯里,等到它们完全占领了制高点,用无数鲜艳的花朵当做了胜利的旗帜,才郑重其事地向大家宣告了它们的存在。

  每年的初秋时节,我从城里回到乡下老家探望父母双亲,沿途的村庄、沟畔和田野的篱笆上,高高低低、层层叠叠,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无以计数的丝瓜花,可谓黄艳艳,香喷喷,目之所及,蔚为大观,用“轰轰烈烈”“气势壮观”来形容它们,我认为都是恰如其分的。这只是驾车沿途风景的惊鸿一瞥。车子驶进村子时,一是必须要放慢车速,和来往的父老乡亲们打着热情的招呼;二是近乡情怯,非常激动地看着原本熟悉的老街老屋,熟悉的门楼,熟悉的树木,最抢人眼目的就是街道两侧盛开的丝瓜花了,场面绝对当得起“震撼”二字。“丝瓜生而蔓,蔓缘棚着花”“依依五丝瓜,引蔓墙篱出”,优美的经典诗词,顿时一起涌上我的心头,挤在我的喉头,像是迫不及待地想“跳”出来。

  我家的院子很大,父母每年都要种上一院子的蔬菜,从春天的油菜、菠菜,荠菜、香菜,到夏天的黄瓜、豆角、茄子、辣椒,再到秋天的丝瓜、萝卜、白菜、大葱,如果我们没空回家,父母便让他人源源不断地把菜从老家给我来捎到城里。富人有海八珍、山八珍之说,我们平常人家自种自用的农家菜蔬、瓜果梨桃,都是一样的放心,一样的好吃,一样的养人。母亲经常对我说起来,“瓜菜可顶半年粮”。三年新冠疫情期间,看到实在不菲的菜价,我都坚定了在老家院中少种花多种菜的想法。一方小院,气接自然;小院之境,宜晴宜雨;一庭之景,可游可望。在经年累月的土地耕种中形成、积攒了一辈子的种植习惯和经验,早已成为父母双亲的一种生活乐趣和精神享受。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时候,我尽量和妻子抽空返回乡下老家,帮父母在院中平整土地,调脊筑垄,栽秧插苗,浇水施肥。疏雨半晴回暖气,轻雷初过得新芽。那些幼小的蔬菜秧苗,各自吸足了底气,喝饱了养料,旺鲜鲜、绿莹莹,清浅可颂,悠闲度日,这些丝瓜不急于开花结瓜,“茆舍丝瓜弱蔓堆,漫陂鹎鸭去仍回”,它们根植大地,仰望天空,像是一群群养精蓄锐,待时而动的士兵。最初它们只是慢悠悠地爬杆,蔓儿顶端的须儿,和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一般打个眼罩,探头探脑在高处打探着四处的情况。一场场疾风暴雨淋过,一日日酷暑骄阳晒过,这些攒足了后劲儿的丝瓜棵,真像那些睿智的得道高人,不纠结,少俗虑,随遇而安,一颗初心,安安静静地慢煮生活,慢煮时光。

  园丁傍架摘黄瓜,村姑沿篱采碧花。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被钢筋水泥禁锢起来的人们,感受不到乡下的四时风光变化,我们这种城乡之间奔波的“两栖人”,最能感受丝瓜的巨大变化了。立秋后,“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偶尔的一次回乡下老家,刚进村子,你会非常惊讶地发现,村子里的街道旁、屋山上、墙头上、门楼上、房顶上、树木上、柴草上、电线杆斜拉线上,无论走在村里的哪个位置,到处都能看到黄艳艳的丝瓜花,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窄窄的老胡同道里,邻居之间的隔墙上,丝瓜秧左冲右突,横行霸道,蝶飞蜂舞,也是轻歌曼舞,黄花满目,映黄了天地,映黄了村庄。

  明人朱橚在《救荒本草》中记载过:“采嫩瓜(丝瓜)切碎炸熟,水尽淘净,油盐调食。”鉴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古人的吃法应该比较单调。据说,时下丝瓜的做法有一百多种呢。我们家做丝瓜菜,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例如丝瓜炒鸡蛋、丝瓜蛋花汤、清炒丝瓜、丝瓜豆腐汤、油炸丝瓜块,清蒸丝瓜,丝瓜炒虾仁,丝瓜炒肉片,丝瓜鲫鱼汤,蒜蓉丝瓜、丝瓜鸡蛋馅子水饺等等,用妻子的话说,就是要吊嘴子(变着花样)吃才行。人们经常说,东家墙根种丝瓜,西家院里开黄花。丝瓜不择土壤,野蛮生长,往往不请自到,越界爬到邻居家开花结瓜,这样的话,隔壁人家无需任何付出便可坐享其成了。

  丝瓜产量实在是高,一茬茬应接不暇,母亲便经常摘了自家的丝瓜,送给前邻后舍的婶子大娘们。在老家就有这件子好处,大家这样投桃报李,互通有无,就在一来二往之间,既增进了街坊们的友谊,又加深了邻里们的感情。很多的农村老人,他们在房前屋后点瓜种豆,几乎不费金钱,不费力气,早晚或者傍晚,他们现摘现卖,自产自销新鲜水灵的各种菜蔬。城乡驻地,居民小区,法桐树下,路牙石上,常见他们佝偻着腰身并排蹲在那里摆摊卖菜的身影,或是几把子香菜、几捆小葱、几块红薯、几棵白菜,当然现在常见的还是平摊在包袱里的、顶着黄花的嫩丝瓜,它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少许零花销。看到这些蒙着头巾的老太太,或嘴里含着旱烟袋的老汉,我便顿生怜悯之心,像是看到了我父母疲惫了一生的影子。

  这次回家,母亲安排我在自家的墙里墙外摘丝瓜,并且特别嘱咐:“看得仔细一点,丝瓜叶下面有些丝瓜不容易看见。”我拿了钩子、剪刀和篮子,里里外外,仔细搜寻,摘了满满一篮子的丝瓜,同时发现这些丝瓜也很喜欢和人们开玩笑:有的长在最高处,有的长在隐蔽处,有的横长在墙头上,有的算得上“老谋深算”“老奸巨猾”了,一次偶尔漏网便可“做大成势”。这种个大体重,不能食用的老丝瓜,坚守到最后,就变成了农家灶台上的清洁工具。用干空了的丝瓜瓤来代替海绵、清洁球等洗刷家庭灶具和家具,去油污效果是非常的明显。丝瓜的浑身都是宝,除了食用、清洁之外,还可供药用,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之效。

  宋代诗人赵梅隐在其《咏丝瓜》一诗中写道:“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除了吃用以及当作画作题材之外,古代的女子用丝瓜熬制的水,以此洗脸或化妆,能护颜养肤,消除斑块,令肌肤洁白、细嫩,于是,它们便就有了个“美人水”的雅称。将美人和丝瓜相提并论,已经是别出心裁、诗情画意了。每到秋天,回到乡下老家,看着满街花黄,闻着一村花香,翡翠般的丝瓜随意垂下,黄花绿叶,幽香闲趣,凉风习习,醉意沉沉,真乃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惬意。缘于此,丝瓜也带着泥土芬芳攀入了大雅之堂,成了古今画家们所共同追逐的题材。我让本地著名画家马青山先生为我作《丝瓜图》一幅,精心装裱后,挂在了客厅内,乡下老家的一村花香,便与我日日相伴,夜夜相亲了。

2#
发表于 2023-9-9 16:30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将寻常的丝瓜,写出了至爱亲情的味道,写出了邻居友善相待的味道,思接千载,写成了立体结构,好文!
3#
发表于 2023-9-10 06:08 | 只看该作者
许久未来论坛了,有幸又读到喜欢的好文!
4#
 楼主| 发表于 2023-9-10 14:02 | 只看该作者
黑朗 发表于 2023-9-10 06:08
许久未来论坛了,有幸又读到喜欢的好文!

感谢朋友来读。握手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23-9-10 14:06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23-9-9 16:30
这篇文章,将寻常的丝瓜,写出了至爱亲情的味道,写出了邻居友善相待的味道,思接千载,写成了立体结构,好 ...

谢谢高老师鼓励。黄花掩映的村庄,在每一个秋天都显得分外美丽,那种铺天盖地的场景,用“震撼”二字,我觉得是恰如其分的!
6#
发表于 2023-9-11 07:20 | 只看该作者
一村花香,更有一种乡愁在里面。丝瓜最平常不过的食物。在范老师笔下生辉,好文。

一架丝瓜遮阴凉,青藤绿蔓盖四方。最是秋来好风景,一村花香念家乡。
7#
 楼主| 发表于 2023-9-11 15:39 | 只看该作者
一茗知心 发表于 2023-9-11 07:20
一村花香,更有一种乡愁在里面。丝瓜最平常不过的食物。在范老师笔下生辉,好文。

一架丝瓜遮阴凉,青藤 ...

感谢来读,画龙点睛的导读
8#
发表于 2023-9-12 13:18 | 只看该作者
一村花香,这个说法贴切。丝瓜,农家户户种,人人吃,香了全村。文章思路开阔,写尽丝瓜之事,乡土之情,好。我也写了一篇关于丝瓜的小文,相比思路就狭窄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23-9-13 10:09 | 只看该作者
刘树仁 发表于 2023-9-12 13:18
一村花香,这个说法贴切。丝瓜,农家户户种,人人吃,香了全村。文章思路开阔,写尽丝瓜之事,乡土之情,好 ...


感谢来读。满村花香,是我们乡村秋天最美的街景,街街巷巷是黄花,房前屋后是丝瓜,既是一道美丽的乡村风景,也是乡亲们的一份经济收入。每次回家,都有一份感慨,这就是城市与乡村的一种差别吧
10#
发表于 2023-9-23 20:18 | 只看该作者
写出了亲情味儿,写出了乡邻四舍寻常百姓平淡而惬意的生活味儿。
11#
 楼主| 发表于 2023-9-25 20:59 | 只看该作者
兰玲 发表于 2023-9-23 20:18
写出了亲情味儿,写出了乡邻四舍寻常百姓平淡而惬意的生活味儿。

感谢杨老师阅读和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4:30 , Processed in 0.07645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