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0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凝视祁连山(外一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1-11 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23-11-11 17:27 编辑


望到窗外的雪山时,列车已经进入青海地界。最初,我只是惊奇于起伏如波的山脉上的雪,并不知晓那就是在古代典籍中多次出现过的祁连山,也不清楚以目光的注视行注目礼的雪山就是幻想过多次的祁连山。当同行友人告诉我那就是祁连山脉时,心中的肃穆与崇敬更多了一份真切的情愫。


多么神奇的祁连山啊!祁连山的神奇是由古代典籍中的民歌、诗词给予我的。比如两汉时的《匈奴歌》:“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再比如南北朝的《关山月》:“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更如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其中的“祁连山”,就是闯入我的视野的神奇山脉,也是带着更多历史密码的山脉,尤其是和西域大地上诸多的战事紧密相连。在我的想象里,祁连山是潜藏着更多的伤痛,埋藏着难以缺数的金戈铁马之声,战祸杀伐之伤的。然而,随着久远的时光被河西大漠戈壁的劲风吹拂,一切都恍如烟云消散,一切皆如往事般渐行渐远。因为它附着了太多的不可知,故而充满诱惑似的神奇。


多么令人惊喜的祁连山啊!在想象中,祁连山仅仅是一座盘踞于河西走廊之地的山峰,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当目光与祁连山对接的一瞬间,我内心的惊喜是难以言表的。真的,就像它是我一直以来梦想着亲眼目睹的西域俏丽姑娘,心情像一盆燃烧多年已经覆盖了灰烬的炭火,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变得暗淡与冷寂,然而,在得知心仪的梦中情人已经站在面前时,的确是喜出望外,甚至有些慌乱和不知所措。呀,这就是我期盼多年心有所仪的美人儿吗?这个诘问,也佐证了我的惊喜是在久盼之后才得到了,这是多么令人感怀的幸运,难道就是令人心存感激的令人怦然心动的艳遇吗?


多么让我感动盈胸的祁连山啊!从祁连山进入视域起,我的视线几乎没有离开过它。从西宁及至抵达此行的最后一站嘉峪关时,祁连山都在车窗的左侧与我一路相随。一马平川的河西走廊,祁连山是唯一一座高大而雄伟的山脉。山巅之上的雪,于阳光照耀之下,泛出银子一样的纯净,和它的对望,其实是对我灵魂的擦拭与净化;那种白应该是雪最本真的颜色,向阳的一面白得鲜亮,似乎能折射出太阳的亮光,而背阴之处的雪有些暗淡,如此却多了变化,多了丰富,多了层次感。在我看来,这是一条长达几百千米的哈达,被仙女精心织就,搭在祁连山的肩头,传达着具有格桑花之香的祝福。让山腰至山脚坚硬的山岩也有了三分温柔与妩媚。而山脚下,遍地低矮的绿草,在秋末与冬初之际,依然养育着成群的羊与牦牛,把从河西大地上汲取到的养分,又通过献身的方式丰腴了牛羊的肌体。因而,面对祁连山我的感动像涓涓清流在心胸间叮咚而响……


当然,在张掖,在酒泉,在嘉峪关,我每次的仰望里,唯有祁连山肃穆而雄壮。即使在返回的途中,祁连山仍然与我一路情牵。哪怕在黄昏垂下夜幕,落日与祁连山山巅的雪线相接的刹那,我像遇见了慈祥而庄严的菩萨,皱褶一样的山岩形成了一座巨大的莲台,我的凝望便多了顶礼膜拜的成色。祁连山啊,尽管此行仓促,尽管知之甚少,但能在多年的期盼中相遇已经足够幸运。


祁连山,这朵巨大而神奇的异域之花,已经移栽进我的心田最温馨的地方,至此,我的人生还会有什么缺憾呢?



留痕金张掖



这次河西之行,在张掖停留的时间最长——一天两夜,还是没有真正领略张掖的美。


那日清晨出发,在天水换乘开往新疆乌鲁木齐的动车,中午三时许抵达位于甘州区的小辣椒酒店。这个酒店距离河西学院隔着一条并不宽阔的马路。看着距离天黑仅有三个多小时,我们没敢冒然赶赴临泽县内的丹霞地貌,预想着次日研学活动结束后再去欣赏七彩丹霞之艳丽与奇诡。然而,我们的心愿还是落空了,因为在张掖一中这所九年制学校参观学习结束走出校门时,夜幕已经重重地压了下来。唉,只能空留一声无奈地叹息。


当天晚上,我们几人步行穿越纵横错综的街巷,来到万寿寺前,也仅能仰望被彩灯映照得金碧辉煌的木塔。这座塔,自然透着肃穆和庄严,尽管看不到它的细部——层层垒砌的砖石,雕梁画栋的梁柱,彩绘的神佛,以及众多的精美饰品与彩绘图案,但它的古老有着历史的沧桑和后来者所不知晓的秘密。转过身时,在马路的对面,一轮皎洁的圆月高悬夜空,这是大漠戈壁的月亮,也是古西夏时就如此皎洁的月亮。果然,脚步移动不远,就看到一块巨石上雕着“西夏古寺”,无需质疑,我们脚步所至的地方存在的寺庙最早建于古老的西夏。可是,我们来的太晚,大佛寺木门紧闭,只能站在书写着“大佛寺”的蓝底金字的匾额下,满怀虔敬地于心中默默礼拜,算是表达一份“外来者”的崇敬。我们已经来过,至于是否一睹真容,似乎并不重要。因为心中有佛,就是最大的慈悲。


第二天晚饭后,我们对白天擦肩而过的鼓楼心怀牵念,便欣然前往。虽然是初次抵达,但我们的记忆力仿佛神助,竟然不偏不倚地站在了它的脚下。这座鼓楼在十字路口的中心,车水马龙的街头车辆众多,我们只能沿着人行横道绕行一周,在每一面拍下多张照片,采取这种方式留下这座城市的更多图景。鼓楼又叫靖远楼,建在张掖市的中心地带,也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鼓楼建在一座砖砌的坛上,台平面呈方形,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重檐四面坡,攒尖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典雅庄重,是一座体现明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我们除了对鼓楼的建筑技艺赞叹不已之外,也对每一面悬挂的牌匾细细地辨认,那些苍劲而有力、风格多样的书法,都有着历史渊源和深刻的蕴含。每个门洞上,分别有不同的称谓:东为“旭升”,西为“宾晟”,南为“迎薰”,北为“镇远”。鼓楼两层四面悬挂的匾额,一层的四块为明正德年间制作,二层的四块匾额为清顺治年间制作;现有匾额为上世纪**十年代补做,东上:“九重在望”,东下:“金城春雨”,西上:“万国咸宾”,西下:“玉关晓月”,南上:“声教四达”,南下:“祁连晴雪”,北上:“湖山一览”,北下 :“居延古牧”,皆有各自的寓意与历史典故。这些牌匾,也提升了这座西域之城的文化品味。因而,在张掖的短暂停留中,我们的脚步所留下的痕迹,将在记忆里留存更久的时间。


当然,在大巴车把我们从住宿的酒店送往高铁站时,我对小辣椒酒店对面街口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塑像又投去深情地回望,也在心中又萌生了一个疑问:已经进入现代化的张掖,为什么会对一位意大利人塑一座汉白玉雕像呢?也许,其中定有着很重要的考量和深渊意义吧!


当众多疑问仍未破解时,我已经远离了念念不忘的张掖大地。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1 17:03 | 只看该作者
仓促河西之行,写简单粗浅的文字权作纪念,这其中的一部分,请诗友们多指正!
3#
发表于 2023-11-11 20:18 | 只看该作者
我想也许是马可波罗据说在张掖留住了一年多的时间,故而张掖人对他情有独钟,才有他的雕塑吧……
   学习拜读彦林文友及版主关于河西走廊的直观感触与游览文章。来张掖,就要去一下城内的大佛寺,不过,旅游景点也实行上下班制度,研学时间完了,也许早就关门大吉了。以后,有时间去张掖了,看一下丹霞地貌,也许会更有感触的!
4#
发表于 2023-11-12 10:48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此篇游记将河西走廊的奇观尽数展现,读来如临其境。赏读学习了!
5#
发表于 2023-11-12 13:32 | 只看该作者
祁连山那是河西走廊的屏障,山巅雪水灌养了整个大漠绿州。
刘版主去趟河西,对祁连山这份摩拜感慨,写得真情实意流淌,让时光都沾染上了美好。
6#
发表于 2023-11-12 16:31 | 只看该作者
朴实的文笔,别样的风光,令人向往!
7#
发表于 2023-11-12 19:53 | 只看该作者
问好刘老师,又在中财见面,请多指导。
祁连山绵延磅礴,刘老师以高远视觉,生花妙笔,描述祁连山的肃穆与雄壮,肃然起敬油然而生。与祁连山相随的张掖,刘老师感知了这座城市的厚重与深邃,语言凝炼,格调高远。
8#
发表于 2023-11-12 22:31 | 只看该作者
从大处落笔,历史的厚重感、沧桑感,与现实的绵延磅礴,交织在一起。
9#
发表于 2023-11-14 14:20 | 只看该作者
絮飞黄昏 发表于 2023-11-12 22:31
从大处落笔,历史的厚重感、沧桑感,与现实的绵延磅礴,交织在一起。

久违了,刘兄,读兄文长见识,我曾去过几次新疆,有火车,还有一次乘汽车,看到祁连山的感觉和老兄差不多,只是抒发不出来,张掖也去过,只是惭愧的很,老兄提及的地方,我一个也没到过,足见知识面太窄,只知丹霞地貌,到得晚了,也无缘得见,没有此处还有如此多的文化底蕴。欣赏,刘兄佳作,问好,遥祝!
10#
发表于 2023-11-14 17:58 | 只看该作者
刘老师的文很耐读,读后感触很深。好久不见!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9 10:21 , Processed in 0.13421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