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巩敏 于 2024-1-6 09:40 编辑
有个精神不正常的妈妈会怎样
一
一个老人,今年70岁了。在她七八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因为11岁的长子突然得了急病不幸去世精神受到刺激,得了间歇性精神病。她不打人不骂人,就是经常一个人独自叨叨些别人根本听不懂的话,也因此而不能正常地料理家务、照顾孩子们。她的父亲需要经常去外面干活赚钱,顾不上怎么管家里,她的下面是3个妹妹1个弟弟。这个女孩做为长女就自动地、主动地就承担起了很多家务,还要经常下地帮忙干农活儿。
经常是她忙完家里的事——洗碗、刷锅、喂猪,去到学校的时候,别的同学已经上了两三节课了,老师知道她家里的情况,很宽容,不批评不指责,随时让她坐下跟着学习。上到五年级的时候,母亲的病更严重了,家里地里的活儿越来越多,落下的课也越来越多,没有办法,只能退学了。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她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了呢?她非常地有主见,而且宽容大方,不纠结于小事。70岁了,与邻居、亲戚从没有过一次吵架生气,尤其是她那难缠的婆婆。
她的婆婆是后婆婆,而且这个婆婆是心理问题特别严重的一个人,不喜欢她,经常对她和丈夫的生活干预、控制、挑拨。她生了孩子,还在月子里,婆婆非但不帮她洗洗尿布这些,反而站在门口和邻居的女人一起嘲笑她。她内心也很苦恼很难过,但没有与婆婆吵过,她默默地承受着,该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日子,该如何照顾孩子就如何照顾孩子,婆婆过生日的时候,她还会做一些比平时要好些的饭菜让孩子们端去婆婆的屋里。
她育有一儿一女,对两个孩子也是完全地“散养”,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上,孩子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她给他们最大程度的自由和满足。而且从那样的原生家庭走来的她,不知不觉间已经成长为一个十分勤劳、踏实的人,有了自己的家(男人家庭条件很不好)以后,她除了对地里的农活儿特别拿手外,还利用院子里有限的空间养兔子、猪、鸡、羊,以换取生活费。
她的儿子在十三四岁时(1994年左右),想要买一把吉他,150元,她毫不犹豫地就掏钱了,让孩子自己去买,没有问过一句“你要怎么学?你能不能学好?你计划学到什么程度?”150元,在当时,在农村,在没有网络、没有专业课外辅导班的情况下就这么痛痛快快地给了。男孩儿的吉他没有学到什么段位,也就是自己买了两本书翻翻,随便拨弄了几个月就闲置在那里了(吉他现在还放在家里,还比较新,现在是他的12岁的女儿在拨弄),但是他的妈妈从来没有因为这个问题和儿子较劲过、责骂过、批评过,没有说过一句“看你!我辛苦赚来的150块钱就这样被你白白浪费掉了”之类的话。
她的两个孩子,一个比一个成长得好,尤其是儿子,内心很强大,性格温和柔韧,对人宽容有耐心,而且非常聪明,发展得也不错。
这个70岁的老人,是我的婆婆。
二
还有一个妈妈,有3个儿子,2个女儿,也是在孩子们还都不大的时候得了精神分裂症,以致于无法照顾家里,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一直不太知道。她的家庭条件很艰苦,在村里,可以说算相当艰难的人家了,只靠男人、只靠队里分得的那几亩地过活。男人对女人很好,没有嫌弃,没有抛弃,孩子们也都没有嫌弃妈妈,没有觉得妈妈有精神病给他们带来多么大的尴尬和不幸,一心一意都在为了这个家努力着。女人得病以后,孩子们就自觉地大的照顾小的,女儿大一点就帮忙做饭、洗衣,儿子大一点就跟着男人下地劳动,再大一点,孩子们陆续出去打工挣钱。
特别是最小的儿子,不爱学习,三四年级放暑假时就会骑个破旧自行车载着泡沫箱卖冰棍儿,还没读完小学就出去打工了,到后来发展到有了自己的小门面小公司,收入非常不错。两个女儿也是,相继都找到了合适的对象,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她们的孩子们也都考上了大学。
这个妈妈,是我同学的母亲。 三
心理学者李雪在她的书中说,“父母无需完美,哪怕自身问题很严重,只有守住界限,不把自己内在的战争变成跟孩子之间的外在冲突,就等于给了孩子一个喘息自救的空间。我接触过很多案例,有的父母自身有很多问题,严重到连回应孩子的力气都没有,但他们严守了界限,结果,孩子自己发展出了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能力。””父母可能婚姻不幸福、工作不理想,即使有一大堆的缺点也不要紧,孩子并不需要完美的父母,只要父母能管住自己,不试图去教育孩子怎么生活,怎么思考,孩子就可以活出远超出父母想象所及的精彩人生。“
家庭教育领域标志性人物尹建莉也在她的书里说,为什么”有本事“家长培养出”没出息”孩子?就是因为”一些学历较高或事业很成功的家长,作为社会人十分优秀,作为家长太强权了”,”一个有能力的破坏者,其破坏性要超过一般人。他们的强势更容易把天赋很好的孩子培养成笨蛋、抑郁症患者或神经病”,”文化程度偏高的父母总体上肯定会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但有时也会陷入偏见或思维定式中,最典型的是会经常有意无意的设计孩子的未来,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来规划孩子的人生,这反而有可能降低孩子前程的高度,束缚他的发展”,这些”有本事“的父母就是”拿锄头雕刻美玉的农夫“,就是”穿着西装的野人“。
”不管往往是最好的管。“即使是前两位精神不正常的妈妈,是被动的、无意识地给了孩子们自由的空间,相比正常的妈妈孩子们得到的关爱和亲昵会少些,但也正是因为在这样没人干扰、控制的环境下,他们更能全然地能听从自己内心的需求去成长,去成为他们自己。
2024年1月5日 星期五 1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