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0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路向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6 1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24-1-6 10:54 编辑

                                                                                   一路向东(散文)

                                                                                      ○ 文/于文华

  故乡是一个人少年时千方百计想离开,老年时魂牵梦萦又朝思暮想回到的地方——因那里有血脉亲情与牵挂,有胞衣生长与埋藏,有童年欢笑与泪水……


       为给老妻治疗牙齿,我们乘坐K454列车(发自喀什至成都客车,从22日早七点出发,至库尔勒是七点四十五。到成都为24日八点多),又一次踏上了返乡的人生旅程。

  候车室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一个浓缩的世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天真烂漫的小朋友,也有坐轮椅的蹒跚老人。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打扮最厉害的是维吾尔族老年妇女,蒙古族和回族如今区别不是太明显。有人民警察。有铁路公安。有戴口罩的,戴皮帽的,光头的,黑发的,白发的,花白头发的。有打工的(背大背包带水筒的,有带废弃染料筒盛东西带水果的。有经商的,领娃的爷奶,还有两队准备上车换乘的乘务员。每队有二十多人,穿统一蓝色铁路制服,威风凛凛。有穿各式各样棉衣的,有穿貂皮大衣的。多数人背简单实用双肩包。有提皮箱的提大提包的。有带塑料大旅行袋的。绝大多数人拿着方俩面,极少数拿新疆馕饼的——他们不是东去,就是西走,离开熟悉的地方,奔波一场人生的旅程!

  火车进站、出站,到达、离开,有人欣喜相逢,有人黯然别离,太多难忘的人和事,深深嵌入生命年轮,成为弥足珍贵的回忆。总能够让将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拉得如此遥远又如此切近。有人说,外出特别是在火车上需要具备随波逐流、随机应变、随遇而安、随旅修行的心态,才可让旅行不至于太累……

  从库尔勒坐上火车已天黑,谁都不认识谁,何谈彼此间交流。谁都小心翼翼不说话,但列车上有熟悉的旅客,在互相谈论着什么,听不大懂,貌似是四川成都人说的方言。

  火车一路轰鸣,一路向东。电气化火车加快的是速度,动力虽则是电,但那种熟知的车轮撞击、摩擦铁轨发出的“咣当、咣当”声依旧。睡梦中,是持续不停的嘶鸣与“咣当、咣当”声。“呜”一声长鸣,预示着火车进站了。依稀听列车上广播说:前方到站哈密车站,要下车的旅客请带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车停后,到站台上一看,南北两面都是客车。有的暂停,有的出发。晚上站台上风清冷清冷。K454列车像怪兽一般,吐出一批上,又吸入一批人。尔后,“咣当”一声,稍微后缩一截,继续高歌猛进。过午夜后,大多数人昏昏欲睡,许多人己经进入了梦乡。

  伴随着列车“哐当、哐当”的摩擦声,不断的鸣笛声,列车呼啸着向前行驶。十点过些,卧铺车厢里,所有的灯光都关闭了。几乎所有旅客都已经进入了睡眠状态,渐渐的,睡意涌了上来,我不由自主的打起了瞌睡,进入了半睡眠状态。

  睡了一晚,也许是同一列车厢,套用一句“百年修得同船渡”的古语,可恰如其分改为“百年修得同车坐”,都算是有缘之人了,洗过脸,吃毕各自的早餐,见面之间相互客气起来。毕竟二十多个小时的车程,太漫长了。不说说话,相互间谈喧谈喧,有些寂寞与无聊。

  大家期初都相互之间是陌生的,尝试着消除陌生,或者分享陌生带来的乐趣,这都是旅行魅力的一部分。尽管有太多拘束和戒备,但都还是试着小心翼翼去消解。上铺的老李拿出一串红丢丢、水灵灵的紫红色葡萄,让着让相邻卧铺车厢人吃,自然包括我和妻子。说是他们自家果园里种的,不上化肥和农药,上农家肥,自然熟。个大味美。一尝,确实好吃。我们之间的话题,零散而随兴。大多数的时候,还是沉默。毕竟之前毫无关联,没有一点点的关系。沉默在各自的内心里,也沉默在对车窗外面风景的注视里。

  到甘肃,窗外的景色就变得不同了,大地呈现出耀眼的黄色,远处的山如刀削斧凿般棱角分明,山上植物稀少,光秃秃的。车至嘉峪关,车站站台上有一个水泥加工制作的(或是石膏)袖珍的城楼与长城模型,让外地客人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大概印象和粗浅认知。

  窗外的事物,在风驰电掣中,成为一条汹涌的河流。列车越往东行驶,烟火气茂盛了许多。路北是连续不断的村庄和树木,有荒滩但不多,两三里或七八里之外就有人烟与村庄。时不时有一小段一小段的残余的汉、明土城墙一闪而过。火车很理性。坚决起来的时候,车轮敲打铁轨,声声果断干脆,绝不拖泥带水。疾驰,疾驰,一路向东……

  时间被车窗分割成一格格胶片,每张胶片呈现的画面都是独一无二的。身在旅途,会有充足的时间静心思考、发呆,忙碌的脚步在此刻得到了短暂停歇。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地理历史风貌,不同的文化差异与民俗传承等,会随着火车走走停停而变化转换,身边的旅客不知何时就消失于出站的人流中。

  6月份回甘肃,只要有个座位,就是很不错的选择了。但抢了N次,还是无座。只能先从库尔勒至吐鲁番硬座(无座位)。从吐鲁番到张掖抢到了高铁票(无座)。在火车上无座也需掏有座位的票价。无奈之下,在张掖登记了酒店,睡了一晚,次日才有了张掖到武威的客车票。这次我们算是赶春运前提前出发,且多掏了兰州、陇南两站的票价,才如愿以偿抢到硬卧。

  在火车上,发现坐硬座、硬卧和软卧,就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硬座的人五花八门,三教九流,大多为农民工与学生等。人很拥挤,嘈杂而热闹。人多气味就难闻。而硬卧相对安静,秩序井然,人们也很客气礼貌。乘坐的人也有思想新潮的农民工,小老板。上次高铁上看到个男子,脖子里挂个大金链子。手上几个戒指,貌似很有钱的样子。但他很会挑地方。在列车员车厢与门之间的一个恰好一个人的位置。他仰躺在地,盖件薄毯,一副超然物外的样子,睡得比在软卧还舒坦而自如。车位紧张时硬卧也是很拥挤。软卧则很干净很整洁很舒适很安逸。人们轻声轻语,客客气气。有的为防止打搅,特意锁了门——一个软卧车厢,就是相对独立的密闭的四人世界。即或火车座位再紧张再拥挤,软卧也相对不那么堵。

  火车是一种慢节奏的交通工具,它让你有时间欣赏沿途的风光,感受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结识不同背景的旅伴。人生有酸甜苦辣,我每一次在火车上,都能够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群,毕竟每一个旅客身上,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小小的车厢构成了社会百态的万花筒。

  这不,这次回家之行,我就有了结识老李、老吴和蒋师傅等不同的旅伴,下面的这些文字就是与他们交流后的结果。

                      ①老实木讷而实诚的老李

  长相老成,一脸实诚,说话朴实,已然60多岁,依旧打工的老李,从20多岁来新疆打工,算起来如今在新疆漂泊已然四十多年了。人都说两口子相生相克,相配相伴。老李不善言辞,但其精瘦而精干的妻子,一张口说话,就显露出精明的摸样。话语就是一个人的最佳代表。谈吐不凡者,见识阅历必然不俗。而沉默寡言者,不说见多识广,最起码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大好。

  老李的妻子眼睛看着对面的老妻,话里话外却明显指向了坐在下铺上的我。说我们甘肃男人真幸福,被女人待候得舒坦而自在(她看到老妻给我泡好康桶,剥好鸡蛋的情景,遂有感而发)。甘肃女人不会耍,也不屑于耍,不像我们南方女人会玩。玩啥子?玩麻将,麻扑克。啥高兴,就玩啥。我年轻时,一天到晚在家玩。老了,老家生活的无趣。你说干家务,一个家庭,凭啥光要女人做,男人不会做吗?攀谈中得知,老李夫妇生有一姑娘,在广州生活,一家人开家大型超市,生活无忧无虑。老李自己泡好两个康桶,静静的不说话。沉默寡言的样子,看着让人舒服。我对老李说听说你种几百亩土地,辛苦吗?要说辛苦,是刚开始的那些年。要平田整地,要注意土质和地力等等。还要和当地的各种人搞好关系。后来,慢慢步入正轨后,就轻松多了,农忙时,就雇些人。这些年来,种植过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如今有数百亩的果园,里面有香梨、苹果、葡萄等,还种植些棉花、西红柿等。价格吗?各年都不一样,但总体来说,还不错!只要付出,就有收成!过日子绰绰有余,且略有盈余!

  而老李的妻子给我妻说:五十多岁了,不想在家门口耍了,就换个活法,通过学习,考了个育儿证。跑到上海一家月子中心应聘,整天乐呵乐呵,玩玩耍耍。就是图个有事做,不然无聊透顶。和年轻人特别是儿童在一起,感觉人就年轻了……这不,新疆这边打电话,说是要给我们办房产证。本来前两年房子就弄好了,可疫情耽搁了……这次过去,算是办好了一切!余生就可无忧无虑的生活了。

  那你以后在新疆生活吗?看情况,那边安逸就那边。老李再苦几年就收手,把地都包出去。现在他已经很熟练了,人熟了,地也熟了,啥都熟门熟路,
干起来很轻松。

  我问“那老李一个人在新疆,你放心吗?”“放心呀。很放心!他人很老实,很实在。说一不二。绝不坑蒙拐骗,也不和女的嘻嘻哈哈……”老李他们在成都下车后,还要乘坐大巴到乡下的老家。很是费劲。但老李年年折腾,来回奔波。老李打算来年春节过完的二月底或三月初就返回新疆,独自打拼……

  旁边不知是谁,用手机抖音刷来歌曲,听得如痴如醉:“这曲曲折折的人生路,还有什么可炫酷。这忙忙碌碌又沉沉浮浮,谁不是好辛苦;这朝朝暮暮又缝缝补补,人生何处……”是的,谁的人生之路都并非坦途,唯有经历风雨曲折,才会遇见彩虹!

  列车到瓜州附近,远处是黑色的连绵不绝,连续不断的山。再远处有银色雪山。黄色的戈壁滩,地广人稀,毫无人烟,长一墩墩的荒草。其实,“戈壁”本是蒙语。戈壁即地势起伏平缓、地面覆盖大片砾石的荒漠。戈壁地面因细砂已被风刮走,剩下砾石铺盖,因而有砾质荒漠和石质荒漠的区别。蒙古语称砾石质荒漠为戈壁,也泛称沙漠地区为戈壁,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但当地政府合理利用荒地发展风力发电。

  远处的景色可谓黑白分明。黑的是那些稀稀拉拉的浅草,被风吹日晒而发黑。白的是光秃秃的毫无生机和活力的连绵起伏的土色山峦,水泥电线杆子。这里的草一棵接一棵,几乎连在一起了。直径在一尺以上,有些更是高达一米多,可见这里雨水多,有土,好像是宽广无垠的砂土地。被誉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附近大片大片的风车微微转动。铁路南边的一动不动,几乎不见转动。从十点多到十一点半,按平均车速60公里/小时计算,至少在100多公里范围内,全是风车。怪不得瓜州将建成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这些没有尽头的茂密金属森林,源源不断的为内地输送着电力资源。

                     ② 精明而说话幽默风趣的老吴

  铺位邻坐下铺的老吴,是个瘦高个,花白头发。瘦瘦高高的,但精气神十足,说今年已然73岁的老人了,很健谈。头脑灵活。老吴说,十多岁的时候,好像是六六年吧,**不是搞大串联吗,吃饭坐火车都不要一毛钱,跟着二哥图新鲜,一路奔波就到了新疆喀什,谁知这一下子就是大半辈子了,现在儿子女儿都在新疆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了。在新疆有土地,有产业,两边都有房子。老家也有地。看来老吴是个很实际、活的通透的人。

  老家有地有房。新疆赚钱,在成都享受。“一生中经历过三次盖房。在老家由砖房到楼板房,再到盖楼房。新疆主要是租房子,住共产党的房。啥都干过,啥挣钱了干啥。水电工,修暖工,种地,包活。啥都干。現在干嘛呢?现在找人耍,一天到晚耍着玩?一天20块钱生活就够了。肉不敢吃。三高,糖尿病。吃些蔬菜和简单的饭……”。

  其实,老妻和他老伴儿谈喧中得知,其实他们如今经营着农药生意,很是红火。雇着几个人干呢……他每天的生活看似轻松,实际上是很会经营生活。如今每天开个小车,四处游荡,找熟悉的人打牌,享受生活的乐趣。

  他老婆矮胖而丰满,沉默寡言。老吴不以儿女为生活的全部,晚年生活以消遣为主,吃的特别随意。关键是心态好。他说其实人就活个心态。如今20块以下的钱,一般都不捡。一捡恐怕就没命了。(这虽说有些夸张,也折射出他不菲的经济条件。20元钱不入眼的人,必定是手头花惯了大钱,小钱自然看不上。要是缺钱的,经济窘迫者,一元两元都要弯腰捡起来)

  这世界那里还奢谈什么良心。这是一个拼钱的年代,谁都为钱而拚命。老了,再不谈钱,而是保命,多活一天是一天,多活一年是一年。共产党的钱多拿一天算一天。

  天高不算高,人情比天高。啥都没有人心高,人心无边无际,欲望无穷无尽。不是有句话叫做人心不足蛇吞象吗?人活着,就要奔跶。不奔跶,就离死不远了。现在的人吃肉都不香,原先吃的庄稼地里挖出来的萝卜,那个脆,那个鲜,那个香,刻骨铭心!如今,肉咀嚼到嘴巴里,也是干巴巴的,没滋没味的。如今的人,已经吃啥啥不香,嚼啥啥没味道了。一个是人的嘴巴太刁了,啥都有。想吃啥是啥。再一个是如今的土壤和水质不如以前,许多东西的种子也不纯粹了……

  这趟火车一天新疆、一天甘肃,重庆四川嘛就是个边边……说话风趣、幽默,老吴对这趟列车的概况提炼,很形象,很贴切。

                          ③光棍蒋师傅的打工生涯

  在火车上,安静是奢侈的,白天的车厢喧闹不堪,男人和女人们扯着嗓门拉家常,无论讲什么都能永远兴致勃勃。除此之外,来回走动的乘客、哭哭啼啼的婴儿、手机视频的外放声亦或是推销商品的厌人噪音,让人不胜其烦——那些乘务员一会儿推销新疆特产骆驼奶片。每包20元,到最后讨价还价后,成交价为10元一包。一会儿一个男子推销三种口味的“天山乌梅”,直接打出亲情价。一包10元,买10袋还送一袋,很快就脱销了。不一时又拉来一推车。

  我们的下铺也是两口子。男子长相威武,块头大,手指头很粗。从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上来看,好像是个当官的。但据我妻的经验,说不大像是当官的,她的观点好像是个干活的。说一般干惯活的人,差不多都是手指头粗大——你想嘛,常年四季的干活,抓机械和工具的手,指头上用力,久而久之,自不而然就越来越粗了。但这两口子照顾一岁过些的小男孩,一是无暇顾及其他,二是貌似不大愿意和他人谈论。看不出他们是干什么的,来自何方?去向何处?但他两个见谁都客客气气。

  铺位临近的下铺,是两个小伙子,其中一位大约五十多。很是健谈,一路上侃侃而谈,我抓住时机,逮住了他,与他攀谈的很是投机。他穿件衬衫,绿迷彩服裤子,黑运动鞋。头发有些长而零乱,另一个瘦高个,经常浅笑着,但不善言辞。时不时对蒋师傅的话补充一下。对我的随机提问,他来者不拒。就有了如下的对话。

  问:师傅,你贵姓啊?

  答:免贵姓蒋。蒋介石的蒋。不过我没老蒋那么伟大,就是个打工的。呵呵,东来西逛,毫无建树。

  问:那你是哪里人呀?

  四川绵阳的。一个乡村生活的农民。

  你们从哪里上车呀,同伴多不多?

  呵呵,同伴太多太多了。这个火车上绝大多数都是四川重庆人。有打工的,回乡的,探亲的,各式各样……

  那你多大岁数到新疆的?你读书到什么程度?

  我是98年开始先是陆陆续续在新疆打工,后来几乎每年都来。活干完回老家休息一下,调整一段时间再干。啥程度?家里蹲大学修理地球毕业的!

  不是念书不行吗,仅仅读了几年书小学未毕业就辍学了。最早打工是92年,当时有人介绍到北京打工,一个月才50块钱,还常发不到手中。后来,到冬天天寒地冻,一个工厂招人,说是修一个大型建筑,要砌墙。当时接的活是打地基的混凝土,要昼夜不停加班,说是一个月工价100元,可那个季节天那个冻哟,怕要冻死个鬼。当时穿件衬衣,晚上冻得打哆嗦,就问包工头借50元,买件厚点的衣服穿。他不肯借,说是手头不方便,没有钱!哄个大头鬼!没钱?没钱包什么工程!恐怕是怕我揣上钱跑了……气得我当即辞工不干了。打了几乎一个月的工白干了。当时也是年轻气盛……

  后来,工价慢慢涨了,越来越高。继续搞建筑,买力气。你问我为什么跑到新疆去,不在北京干了。有次喝了酒,和人打架了,把人几乎打残了,唯恐惹事,扒货车逃离到新疆。这一去,就发现了新疆的好处,天地宽广,人很实在。不那么欺诈。当然工价也是水涨船高,一年比一年高。

  你打了几十年工,最起码挣了几十万吧?

  嗨!打工的人,谁能存下钱。工价确实越来越好!从每月50到500。后来又从500到5000甚至如今的上万……

  现在一个月挣多少呢?

  一天400多,算起来一月一万多,除去吃喝拉撒的,也能落几千元。

  对呀。一月至少存五六千元,一年至少七八万吧。

  好我的大哥哟!真是读书人。一看就知道你是蹲办公室的。书上也许这么算。我每年最多打上一百三十到四十天工。停电啦。停水啦。下雨呀。各种各样的原因。冬天寒冷无法施工。加上还要自个儿身体患病。有事等多种原因。你说,不打工的日子吃什么,喝什么?只能是每年够花就谢天谢地了!

  回去干嘛?回去和哥儿弟兄们特别是同学们耍耍!人活着,就图个乐呵乐呵!明天下午下车,就有同学来接站。早有好几个同学朋友,车上打电话,说是要给我接风洗尘……看得出,这老小伙,一脸的得意与自豪!

  人缘嘛,一般般!马马虎虎。你问我为啥没有儿女?有呀。原先有个姑娘,前几年离婚了,判给了老婆。现在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心里想:为啥没有存款!原来是个老光棍!没有人管束,手早就大手大脚,能存下什么钱,不债台高筑就不错了!

  要问这世上啥最好!钱最好!你有钱,我有钱。谁都好,谁都能认得你。但你有钱,我无钱。谁能认得你个穷鬼!见面都要绕道走。

  问:那你缴养老保险了吗?

  答:没缴。没钱交。谁愿意交那个。活一天算一天吧。

  问:那每年几百元的医疗保险交了没?

  想交。但没办法缴。村上来电话催问过,打工的这地方说户口不在这,缴不上。

  你不会用手机上缴吗?

  不会弄。也没有办法缴。

  我建议他最好缴上。一年花上几百块,图个心安。要是有个大病啥的,保销比例就高点。

  见我一脸真诚,蒋师傅有点心动,答应这次回去,和村上同学们喧和喧和,了解清楚,最好能缴就弄好。

  我说你既然交友广泛,何不拜托给关系好的同学,微信上把钱转过去,让他们在村里缴上……

  我又问:那你将来养老咋办?村里有房住吗?

  没房,也没盖。回去一般在县城租房子住。养老打算靠侄子们。存点钱,谁心好,就投奔谁吧!

  窃以为他的这种想法不大切合实际。连亲生儿子都不愿待奉父母,哪里有侄子养老送终的(除非他存款至少几十万元以上。也有个别心地善良之辈)。

  最好的方法是尽量多存钱!最大的心愿是国力强盛富强了,这些年老无力无经济来源的老人,由国家和当地政府统筹解决,科学合理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终!则兴甚至哉!渴盼我的这个愿望能够实现!

  有着“中国新能源之都”称号的玉门放眼望去,排排风力发电机群拔地而起,与蔚蓝色的天空相互辉映,十分壮观,玉门一过,铁路以南还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据悉如今的玉门是甘肃新能源产业的发祥地,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百万千瓦级调峰电源基地主战场,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征程中,玉门正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大摇篮。

  “3号车厢有旅客突发疾病,由于列车没有医务工作者,有哪位旅客是医务工作者,请马上到3号车厢与乘务员联系,我代表患者及家属向你表示感谢”!我们乘坐的列车上(之前只要坐火车,每次都会遇到),24日早上与晚上两次连续不断广播说有旅客突发疾病。看来铁路部门需配备专门的医务人员,以确保人民群众特别是旅客的人身安全。最起码应该让乘务人员进行相关的突发性疾病的救治培训,准备相应的应急药品!

  酒泉市肃州区的清水镇以西,道路两边变成一望无际的荒漠戈壁地貌,看见有一个个的磕头机(抽油机是开采石油的一种机器设备,俗称“磕头机”。) 想必正在工作。每一次低下头,都会再把头高高扬起。不管多少次低下头,下一次总会把头扬起来,就像我们的生活。

  火车一路向东,一路飞驰,一站又一站,人潮退去又涌上, 阳光晴好,万里无云。冬日太阳的温暖,一路蔓延着,一点也感觉不到冷。唯有到瓜州前后,风很大,火车过道里感觉冷嗖嗖的……

  天地大美,一片苍茫。戈壁滩上的野草顽强铺满了整个地面,看见大片大片光伏的发电机组。满眼望去,太阳能光伏板铺满茫茫戈壁,昔日毫无价值的荒滩“种”上了新时代的能源“高产田”。 据说酒泉金塔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3321小时,太阳辐射量6400兆焦/平方米,具有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无污染、转化率高等特点,是全国太阳能辐射量最高的区域之一。这些建在1500亩的戈壁上光伏板蔚为壮观,铁广告牌上显示出要超越三峡之类的豪言壮语。

  人生亦如列车,从一个起点到另一个起点,带着无限憧憬驶离梦想的起点,我们到达的终点又是别人的起点。不同的是,在路途中,我们不断相遇,又不断道别,距离将原本简单平凡的生活拉伸变长,形成无数个空间和片段。一路上和这个谈说几句,和那个攀谈一番。不知不觉间,天渐渐黑了,也越来越临近我的家乡武威了。老妻已然背好背包,早就等待在车门旁。车牌上显示是7:35进站,才七点一刻,尚在犹豫间,已然停车了——显然,列车是提前了……感觉穿上衣服,提上皮箱,和那些已然有所了解的南方人,说声再见(也许,此生再也无缘相见),匆忙中下车、进站。真希望若有机会再见,你们都过得比以前要好。得偿所愿,人生圆满。

  武威刚刚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就想:人生在世,谁有谁的活法。谁有谁的生活模式。老实的老李以务实、肯干打拼出一番天地,而老吴看起来很会钻营,八面玲珑,说话滴水不漏,也很会做事——这种人在社会上见缝插针,善于抓住任何机会,自然活的风生水起。至于蒋师傅,很显然就是一个只会埋头受苦之人。没有对自己的人生好好打算和盘点,属于得过且过者——不过,没心没肺,活的也许干脆利落!

  赶巧有位凉州同乡下车,说是其女婿要来接站。我们说能否捎带一程,到武威市区找间酒店入住一晚,明早再回古浪。五十多岁的男子很是爽快,说没问题。你们这么晚,确实不好坐车。

  不一时,其女婿的电话到了,我们坐在后座——座位上有位20多岁的,打扮洋气的女子,旁边有位七八岁的小男孩。这女孩显然是男子的女儿,他笑着介绍了一番,说是火车上认识的老乡——其实,我们也不过说过几句话而已。但在新疆,甘肃人就是老乡,在火车上,一个武威市的天然的也是老乡。国人都有乡土情结,一个老乡早就代表了一切……

  每次启程,都是我与陌生人的共同旅途,不同的是我们在各自角度感受自己的旅程。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方向,相同的短暂

  旅程,因为见解视角生活阅历、社会背景、认知程度等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思索,更有一份不同的感触……

  退休前觉得,父母双亲在哪,故乡就在哪!而一次次,我从祖国最西北的新疆驶往故乡,终于明白故乡不只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永远想回到的地方。记得在飞驰的列车上,见多识广的老吴,说了句颇富哲理的话:“千好万好,还是家乡好!”,而我熟知的武威词作家杨玉鹏的新歌《拥抱》中这样深情唱道:再大的事儿没有回家重要,常常陪伴才是最大的孝敬。要不然,这一车人,几乎所有目的地都是各自的家乡。尤其是春节期间,所有在外奔波的打工者、上学上班族,都要翻山越岭,不惜千难万险,也要回到母亲的热炕头。

  雄浑苍凉的西北,宽广厚重的西北,远离喧嚣,褪去浮躁,以其最本真的自然,最原始的苍茫,让许多一起在路上的旅伴,静静地感受,静静地面对,静静地思考:那些关于亲情、信任、人性中的善良责任以及付出的意义!

  在抵达家乡的时刻,突然想起作家史铁生说过的一句话:诗人的天职是还乡,终其一生,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抵达。是的,这一次的抵达,不知道何时又将奔赴新疆,开启又一次新的人生体验?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4-1-6 10:59 | 只看该作者
若果说我的上一篇文字是儿子开小车从库尔勒的焉耆出发,一路奔波,一路驰骋,一路向东,从新疆返回甘肃的话。这一篇文字,则是从23日晚上7点多坐火车从库尔勒出发,一路奔波,一路向东,在火车上的见闻和感触。上次我们无缘结识旅客,而在火车上有了近距离接触人的机会,遂有了本篇习作!
      欢迎各位版主和文友一如既往的批评、指导!祝福各位周末快乐!
3#
发表于 2024-1-7 09:03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欣赏学习,写的真好。
4#
发表于 2024-1-7 12:09 | 只看该作者
乘坐火车,一路向东,于老师朴实的精湛的文笔,将在火车上的所见所闻描述得生动,犹如亲临。赏读学习并问候!
5#
发表于 2024-1-7 21:01 | 只看该作者
很惭愧,坐井观天的我没去过老师文中提及的所有地方
所谓见多识广,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瞧,通过洋洋洒洒的文字,可以跟着于老师的笔触,感知多少平日里无法得见的环境与人文、风俗
6#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0:29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24-1-7 09:03
拜读欣赏学习,写的真好。

感谢千幻烟版主的提读欣赏及鼓励,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0:31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4-1-7 12:09
乘坐火车,一路向东,于老师朴实的精湛的文笔,将在火车上的所见所闻描述得生动,犹如亲临。赏读学习并问候 ...

呵呵,我是逮住机会就喧和,挖掘素材,寻找写作的主题。老妻大为反感,但我却乐此不彼……感谢云馨文友的赏读及鉴赏意见,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0:36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24-1-7 21:01
很惭愧,坐井观天的我没去过老师文中提及的所有地方
所谓见多识广,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瞧,通过洋洋 ...

如果去一次新疆,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说实话,儿子在新疆工作,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但却又提供了一次次走进新疆的机会。这不,这条线路飞机上六月份坐。三月份从甘肃到新疆,十月份又是开小车(见拙作)《千里奔波回故乡》。这次又是从新疆返回甘肃。春节过完后,又将从甘肃到新疆了……
感谢提读欣赏拙作,问好老友!
9#
发表于 2024-1-8 15:33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4-1-8 10:36
如果去一次新疆,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说实话,儿子在新疆工作,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但却又提供 ...

文章以回家的火车为题,着重叙述了一路上所遇到的人和事,文中通过对两位打工人,一位生意人,三个人物的描写,从各个侧面重刻画了当代人的幸福生活和乐观的态度。文章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丰满,充满动感。欣赏,问好!
10#
发表于 2024-1-10 17:03 | 只看该作者
文华老师做趟车,写出这么多接地气的文字,真是佩服!
一路上遇见的人,知道的事都是一种缘分,记录很有必要
11#
发表于 2024-1-11 15:50 | 只看该作者
本家,是有些岁月仓促,欣赏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13:50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24-1-10 17:03
文华老师做趟车,写出这么多接地气的文字,真是佩服!
一路上遇见的人,知道的事都是一种缘分,记录很有必 ...

这几天感冒咳嗽在输液,耽误了回帖,抱歉!感谢立红文友的体读欣赏及点评,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13:51 | 只看该作者
yugongjin 发表于 2024-1-11 15:50
本家,是有些岁月仓促,欣赏

谢谢本家的欣赏支持,问好,祝福安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13: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云馨和秋实文友的点赞支持,问好文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6 18:02 , Processed in 0.07842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