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63|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沮水问茶,咏梅吟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2-19 0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24-2-19 09:32 编辑

沮水问茶,咏梅吟诗



  沮出荆山。这里的“沮”是水名——沮水从荆山流出。

  荆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襄阳市南漳县和保康县及宜昌市远安县,卞和献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传说,卞和两次走出荆山进宫献玉给楚厉王、楚武王而不成被砍断双脚回到荆山,楚文王继位后,卞和想再次进宫献玉,因没有了双脚无法行走,也担心楚文王不识货而变得沮丧,在荆山脚下大哭了三天,流尽了泪水。卞和大哭传到宫中惊动了楚文王,问明缘由后,派一名玉匠现场雕琢这块其貌不扬的石头,果然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稀世美玉,楚文王遂赐名为“和氏璧”。

  后人们延续卞和献玉的故事接着讲了下去,说卞和当年流出的泪水从荆山脚下向南汇入了一条河,这条河的两岸有一种名叫雎的水鸟长得十分美丽,声音也非常动听。河两岸的百姓看着清澈的河水和美丽的水鸟,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思念和同情着卞和,遂给这条河取名为沮河,称呼水为沮水。“沮”同“泪”形体酷似,用来纪念卞和当时的心情和流出的眼泪,“沮”同“雎”谐音,代表这条河流两岸美丽多情的水鸟。

  沮水从荆山流出,自然带有荆山上花草树木以及泥土气息的芬芳。荆山之名出自古时此山上生长着一款名叫荆条的灌木,荆条长得不高大,也不粗壮,矮矮细细的,但很结实,韧性极其好,古时主要用做刑杖,抽打在人的身上疼痛苦楚,因此,又名楚条。湖北省被称为荆楚大地,荆、楚都是湖北省的别称,同鄂一样,它们都给人一种不是很友好的象征,但结合卞和献玉的故事以及沮河之名的来历,还有古时华夏大地人烟稠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除楚国(最富庶的地区为今天的湖北省全境)外,其他地区都比较贫瘠,尤其是岭南被称为瘴疠之地,有雁不过衡阳一说。通过这些,多多少少,是能理解湖北省为什么取这三个字作为别称的原因。

  
自古至今,南方人同北方人无论是身材方面,性格方面,语言方面,还是饮食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北方人身材普遍高大,性格粗犷豪迈,饮食以面食为主,南方人身材普遍娇小,性格温婉灵秀,饮食以米饭为主。在古代中国,因地理环境,南方无论哪方面都比不过北方,而在战国七雄里,楚国是唯一统领着南方的大国,是七国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也是雄踞七国前三的富庶国家。楚国为什么这么强大?其根由是楚人骨子里有着像荆条一样的韧性,知道自己的弱势在哪里,知道落后一定会被挨打,被俘虏,被蚕食,被淘汰。要想不被这些占有,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强大起来,这份强大首先是思想与内心强大,他们以荆条来代表自己的身材矮小,以它的韧性来代表自己的内心坚韧,并用荆条抽打在身上生出来撕心裂肺的痛楚来警示自己,只有成为强者,才能免受身体上的痛楚与精神上的苦楚。

  千百年过去了,尽管楚国最终还是被秦国灭亡,但楚国文化没有灭亡,楚国文化就是楚人思想,屈原是楚国思想的鼻祖,他的作品至今影响着湖北人民,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他本人也一直被世界人民爱戴,并年年以浪漫主义的各种形式进行缅怀。

  湖北省简称既不是荆,也不是楚,而是鄂,这不仅使省外的人常常带着贬义的语言与腔调对湖北人民进行调侃,连湖北人自己也很不乐意接受这个鄂。虽然荆、楚的字意也不轻快,但起码发音上比鄂要好听,更何况,湖北人根据谐音,将荆变成“津”,组成成语“津津有味”,将楚组成成语“楚楚动人”,而鄂无论是谐音,还是字意,给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恶”和“鳄”。据说,曾有湖北人向湖北官方提过建议,把简称“鄂”改成“楚”或是“荆”,但没有得到回复,也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关于官方为什么要用“鄂”做湖北省简称,据我分析,“鄂”除了在古代属于一个诸侯小国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通过荆和楚延伸出来的。前面已经解释了“荆”和“楚”之间的关联,这里的“鄂”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在外人眼里,楚人长得矮小,所处的环境极其恶劣,但他们能雄霸一方,是因为他们是一群心狠手辣的野蛮人,是一群恶人。另一层意思是在楚人自己的心里,外人评价我们是恶人,说明我们已经强大起来,不会再被外人任意欺凌,他们眼里看我们是恶人,但我们自己心里清楚,这个“恶人”不是他们说的心狠手辣,而是我们的骨子里有着像荆条一样的韧性,这个韧性来自于我们还没有强大时,被他们欺凌生出来的肉体痛楚与遭受精神上的苦楚,迫使我们变得强大。我们不用“恶”而用“鄂”,一方面,我们接受他们这样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在时时刻刻地告诫与提醒自己,我们不是恶人,我们是像鳄鱼一样机智勇敢,是真正的强人。作为湖北人,“鄂”字在身,无论是人在家乡,还是出门在外,都要强大自己的内心,骨子里要做足韧性,才会被人瞧得起,被人敬畏,被人尊重,才会有立足之地,五官上同性格上做一个讨人欣赏和喜欢,像水一样灵秀楚楚动人的人。

  楚人的聪明、智慧、浪漫、才华、伟大与坚强,是用疼痛和苦楚换来的,今天的湖北人骨子里依旧保留着先人的血液。这些同“荆”“楚”“鄂”成为湖北省的别称一样,就像沮河之名是由卞和的疼痛与雎鸟浪漫相结合形成的一样。



  筚路蓝缕这个成语是楚人发明的。筚路是柴车,蓝缕即褴褛,指破烂的衣服。全意为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在荆山上开辟山林和道路,形容创业极其艰苦。

  楚国地属长江流域,位于南方,在荆山脚下,是一片蛮荒之地,到处都是荆棘丛生。开国国君楚先王熊译穿着敝衣,拉着用荆条编织的柴车,带领他的族人在这片蛮荒草莽之地辛勤开垦,楚国子民们也跟着国君一起加倍努力,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凝聚着不畏艰难,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勇气与决心,通过二百多年这种坚韧不懈的努力,最终从一个仅有子男之田五十里的小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成就了“楚地千里、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霸业。

  熊译带领他的族人和子民们将满山遍野的荆条给斩除,根据南方的天气气候,种植了适宜生长的水稻、油菜、桑麻、茶树等农作物以及适合观赏并能医病的银杏、杜仲、板栗、牡丹、腊梅、紫薇、杜鹃等名贵花草树木。一个国家想要从弱小、贫瘠变得强大,并问鼎天下,首先要解决的是子民们的温饱,并丰富他们的精神和思想,这是楚人的远见哲学与高深智慧。

  中国人开门的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最早也是从楚人开始的,前面六项是填饱肚子的必须之物,最后一项茶是解决填饱肚子后升华精神与思想的必须之物。茶在今天成了国际上的高雅饮料,只是这份高雅同其他艺术有很大的不同,其他艺术只有真正具有高雅情怀的人才会去喜欢、亲近、拥有它,而茶不一样,茶所有人都喜欢,在中国百姓家里不可或缺,尤其是湖北人,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家庭贫穷还是富贵,人人都嗜好它,都离不开它。

  湖北人爱茶如同爱米饭一样,也是受祖先楚人的影响,直到今天,保康茶对每一个湖北人都不陌生,尽管它不属于中国名茶,但它名字的响亮程度在早些年远远大过湖北名茶恩施玉露、五峰毛尖、采花毛尖、宜红功夫、鹿苑黄茶等。它名字的响亮起源于保康人民对它的热爱,这份热爱,保康人民从来不遮不掩不藏,而是使劲地对外宣传。事实上,保康茶确实不错,泡出来的色香味都不赖,喝在嘴里,比许多名茶还要有劲道。

  茶是南方嘉木,归属南方特产。每年清明、谷雨前后,当保康人民将种植在荆山脚下的春茶采摘下来带回家炒制成干茶,一包一包,一袋一袋地装好后,沿着沮水从荆山流出的出口一路南下来到真正的湖北名茶之乡宜昌市远安县城,在沮河岸边上的远安大桥头之东,在人流量最密集的客运西站旁租赁了一间逼仄店铺,并挂上“保康茶铺”四个字的招牌后开始经营,并带动远安本地及湖北省各地区的茶叶也进驻此店经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人们开始来到这里沮水问茶。

  几十年后,当互联网在百姓家里普及,坐落在沮河岸边远安大桥头之东,远安客运西站旁的保康茶铺也开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它成了一群远安本地文人、诗人们相识相知并相处的汇合之地与聚集之地,关于这座小城里的风雅颂,春夏秋冬的故事在这里南来北往,如同杯子里的茶叶一样上下翻滚沉浮,色泽生香。



  保康茶铺是哪年哪月进驻远安,并扎根远安大桥头之东沮河岸边远安客运西站旁的,我不知道。在我的记忆里,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它就驻扎了。十七岁前的我同卞和一样隐居在深山里极少外出,仅有的几次进城是跟着父母,那时候的远安县城很穷,房屋大多都是土房,而且低矮,路面也很破旧,记忆里晴天是一身灰,雨天里是一身泥,小偷也很多,尽管这样,县城的繁华依然让我这个隐居在深山里的孩子无限向往。

  那时的远安县城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远安广播电视台的大门外,再就是坐落在远安大桥头之东的保康茶铺,之所以能让我印象深刻地记住它,是因为它的隔壁是一家眼镜店,招牌名尤其显眼——老高眼镜。老高是外面的人对我外公的称呼,因此,我记住了这家眼镜店,同时也记住了它旁边的保康茶铺。这样推算,它在远安驻扎的时间可能跟我的年龄差不多大。

  保康茶铺的生意一直以来应该很不错,不然,几十年来,昔日许多熟悉的店铺都关门了,许多茶店也都关门了,只有它一如既往地坚守在这里,连招牌都没有换过,若是生意不好,老板有什么理由和经济能力将店铺开下去呢?我猜测,几十年来茶铺的生意一直不错的理由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外,还有老板秉持着诚信经营,童叟不欺,再一个理由是湖北人爱茶如命,不管是春节还是平时,每家每户每天都不能断茶叶,尤其是夏天,喝茶的频率极其之高。

  我第一次走进这家保康茶铺大约是2012年。2009年我入驻远安论坛在文学版块发表作品,以诗歌居多,很是被坛友们欣赏,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很快,我在远安文人圈里有了一些名气,其中一个网名叫“保康茶”的坛友给我留言,他说很欣赏我的作品,诚恳的邀请我回远安后到他的茶铺里坐坐,他请我喝好茶,并告诉我他店铺的准确位置。

  应该就是2012年的秋天,我从广州回远安后,离开远安去客运西站坐车前,走进了保康茶铺。老板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男人,面容慈善,尽管说的是远安话,但保康口音很浓。我自我介绍后,他先是激动,然后是热情地招呼我就坐,递给我烟被我拒绝后,他烧上了水,进到里屋把最好的茶叶拿了出来泡茶。

  我忘了那天我们聊了些什么话题,只记得他告诉我他姓赵,保康人,是第一个在远安销售保康茶的湖北人,也是迄今为止从来没有换过位置在远安卖茶时间最长久的人。

  那天我坐在保康茶铺里面向沮河,看着波光粼粼的河水,看着远安大桥上来往的车辆,看着进进出出客运西站的人流,喝了几乎店铺里所有品种的好茶,临走时,“保康茶”送给了我两盒绿茶,并把我送上长途客车,像父亲一样慈祥地目送着我离去。

  根据年龄和姓氏,我称呼“保康茶”为赵叔叔。



  我第二次走进保康茶铺是几年后一个春末夏初的上午,那时是一年春茶销售最旺盛的时节。我也是从广州回远安后,返回广州去客运西站坐车前进去的。

  店铺里多了一个人,是位女性,看脸面比赵叔叔很小一些,但比我要很大一些。她上身穿的是一件白色T恤,下身穿的是一条淡绿色碎花裙子,脚上穿的是一双白色凉鞋。我不认识她,她站在茶店里对着我微笑,用纯正的远安话喊我在论坛里注册的网名“心旷”,目光同笑容都十分的亲切温和。她的身材同气质很标配,站立的姿势同她的衣着及脸上的笑容十分和谐,像极了一枝刚刚绽放在春风里的荷花。

  我小心翼翼地喊她幺幺(远安话。普通话叫姑姑),她没有拒绝。她告诉我,她很早就认识了我,在远安论坛里。她夸我的诗歌同散文写得都很好,夸我有灵气,有才气。她告诉我她也喜欢文学,酷爱古典诗词,在远安论坛里也有注册和发文,网名叫“咖啡不加糖”。她还告诉我她的本命叫杨咏梅,远安洋坪镇人,住在荆山脚下,七〇年代后出生。

  生活中,对于不是很熟悉,没有摸透性格同脾气的人,我是很腼腆的,不是很擅于言辞,加上自小受原生家庭影响,以及成年后又常年在外地漂泊,虽然是地道的远安人,但远安话讲的不是很利索,自尊心很强,自卑感也很强的我,那天同幺幺没有说太多的话。赵叔叔因为忙生意,也没有像上次那样坐下来和我认真聊天。

  那天,我买了他们茶铺里不同品种的两款新茶。赵叔叔是一个很讲究身份和美感的人,他同幺幺商量着用什么样儿的外包装才能体现出这两款茶叶的身份。最后敲定,内包装由幺幺包,她心灵手巧,包出来的样式很精致,外包装由赵叔叔包,标签也是他贴的,外包装盒同标签上重点突出的是“远安新茶”四个字。

  我与幺幺互加了微信,她的微信名叫“满天星”,同她在远安论坛的注册名“咖啡不加糖”不是同一个名。我对人名很敏感,对人的心理也有一定的剖析,我心里想,这个美丽的女人一定有很多故事,而且都很苦涩,很沧桑,但是她的内心很豁达,很坚强,很善良,她呈现给外人的印象是温和的面容、乐观的心态。

  临走时,赵叔叔又送了一包茶,还送了一些特产和两瓶饮料,他同幺幺一起送我上车,祝我一路平安,说着有空常回老家,到他们茶铺里喝茶等等客气的话。



  我是一棵无根的浮萍,幼年起有家不能归,十六岁独自闯荡社会后,变成无家可归,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过着漂浮不定的生活。2015年独自一人过完除夕后的第二天,我离开广州漂泊到了杭州。2016年春茶疯狂上市的一个早晨,我打开微信朋友圈,看见家乡一位诗友写了一首悼念“保康茶”的律诗。标题触及眼睛时,神经如同触电一样地敏感起来。读完诗,得知“保康茶”是头一天下午驾着三轮车运输茶叶回店铺的路上与一辆大卡车相撞造成的车祸。

  那一瞬间,我的眼前天旋地转,脑子里全是“保康茶”发生车祸现场的幻影和两次我在他茶铺里交谈时的幻影。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儿的方式方法去安慰他的家人和幺幺。晚上回到租房后坐在灯光下默哀了一会儿,也写了一首悼诗。

  那年秋天我又回了一趟远安,在客运西站下车后,我有意躲避保康茶铺绕道行驶,只因为怕见到“保康茶”的家人和幺幺后不知道该如何问候,怕引起大家思念“保康茶”而难受。可最终我没有绕过,幺幺见到了我。她非常热情地同我打着招呼,并把我领进了茶铺,给我泡了一杯热茶。

  我接过幺幺递过来的茶杯,挖空心思地想找合适的句子安慰她,结果说出口的是一句口是心非的话。我看见幺幺嘴角的表情像是喝了涩茶一样地微微笑了笑,她给自己也泡了一杯茶,挨着我坐了下来,讲起了“保康茶”遭遇车祸那天的情景和之后的一些故事,以及她同“保康茶”的身份。

  幺幺告诉我,她同“保康茶”是生意上的合伙人,入股他的茶铺时间不长,只有几年时间,入股前在广西打工多年,后因家里的事情而辞职,之后没有再出远门。

  幺幺说她有一个女儿在读小学,女儿很小的时候她就离婚了没有再婚,一个人养育着女儿和家里的父母。

  幺幺说尽管老家是在农村,但土地不多,自己是个女人,地里的力气活儿她一个人做也吃不消,为了养家,只好到县城找工作,但远安是一个很小的县,工资很低,挣的钱不管怎么节省也不够开支,有一次来到这家保康茶铺买茶,坐下来试喝的时间里闲聊,得知“保康茶”有意向招合伙人,觉得是个很好的机遇,问明情况后,便拿出了在广西打工攒下的部分积蓄入了股。

  幺幺说加入保康茶铺后,每个月的收入并不理想,但比在工厂里或超市里要强一些,而且时间同人身也比较自由,于是就坚持了下来,最近一年多的生意比刚开始时很好了些,然而就在今年的四月末,“保康茶”发生了车祸……

  幺幺喝了一口茶,停顿了几秒钟后接着讲:“‘保康茶’”去世后我翻出来他历年的账本,发现关于这家茶铺他欠下了好几万元的外债。——‘清官难断家务事’,有些事情在外人眼里看似很简单,但在当事人身上很复杂,关于‘保康茶’生前因这家茶铺而欠下的几万元外债,我一个人全部承担了下来。”

  幺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家保康茶铺现在归我所有。感谢‘保康茶’生前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积攒了一批老客户,也感谢远安论坛这个平台,让我认识了同你一样的许多朋友,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生意上,你们都给我带来了许多安抚、帮助和支持。

  幺幺说“保康茶”出事后,远安论坛的许多坛友都来店铺里看望和安慰过她,生意上也一直在照顾她,今年下半年,茶铺的生意是她入股以来最好的半年。

  幺幺说她生在农历腊月,父母给她取名咏梅,寓意是告诉她,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艰难与坎坷,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坎坷时,首先吟咏一些关于梅花的诗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告诉自己,要像梅花一样地不畏艰辛,不惧严寒地挺直腰板,高风亮节地去逆寒风迎暴雪,熬过、挺过这段最寒冷,最无助的日子,就能看见杨柳青青的春天。在独自苦熬这段最低谷最无助的时间里,无论见到任何人后,脸上都要绽放出像梅花一样盛开的笑容,内心里要散发出像梅花一样的清香。

  幺幺讲述这些时,表情如同杯子里淡绿色的茶水,她的语调不疾不徐,脸色同嘴角始终微微笑着,好看的样子很像是一枝腊梅花。

  我端起茶杯小抿了一口,茶水流进肚里,茶味浸润在唇齿和舌苔上,有一丝淡淡的苦涩,之后是回甘的清爽,有着我在杭州喝过的九曲红梅的味道。



  我开始关注幺幺的文学作品。她发表在远安论坛的有散文、随笔、现代诗,其中以格律诗词为主。我不擅长写格律诗词,也没有鉴赏能力,对一首诗或是词是否喜欢全凭直觉和感觉。至今记得她早期写的一首五律《漫步桃花岛》。

  闲步田园上,情倾绿水边。
  一丛桃浪漫,两岸柳缠绵。
  唤醒千花树,相思几页笺。
  红尘难觅处,茶里续流连。

  初次读到这首诗是十年前的某个春日,全诗呈现在我眼前的画面是一幅有声有色,正在缓缓流动的山水田园春天,带给我内心里的感受是美丽、芬芳、温暖和愉悦。如今再读,外面正是严寒九天,而呈现在我眼前的画面仍是一幅有声有色,正在缓缓流动的春天,带给我内心里的感受也依然是美丽、芬芳、温暖和愉悦,而且还多了一桩对故乡的回忆——这首律诗写的是沮河湿地公园,前身叫桃花岛公园。提升改造前的沮河湿地公园是周边村民们的农田,里面主要种植的是水稻同油菜,其中有一小部分被政府征收后建成了一个植物公园,里面栽植的全是桃树,每年三月桃花盛开的时节,桃花红成一片彩霞,倒影在沮河里,被春风吹皱,风含情水含笑地摇曳,美得多情浪漫,百姓取名为桃花岛公园。此时,周边农田里的大片油菜花开得也是金黄灿烂,倒影在沮河里流光溢彩。蜂蝶群舞,融暖天气,鸟语花香,正是踏春的好时节,人们换上春装,笑语盈盈地来到沮河边踏青,看水,赏花。

  保康茶铺就坐落在沮河边,面向着桃花岛公园,老板“保康茶”、杨咏梅是商人,是茶人,是诗人,面对这良辰美景天,新茶上市的时节,他俩无法不以茶吟诗来招徕生意,同时也在来往的客人里面寻觅着各自的知音。

  十年前我读这首诗时,满眼、满脑、满心里都是温暖、温馨、浪漫和美丽,没有一丝一毫的惆怅与伤感,自然也发现不出诗人内心里会有惆怅与伤感。而今天再读,却读出了一些淡淡的苦涩。十年前我刚过而立,如今已是不惑,时间带着年龄一年年的增长,人生路上每天都在跌跌撞撞,“风景”看得多了,红尘的阅历自然也深了,曾经读过的许多文章如今再读,便读出了作者当初写作此文时的真实心情和隐藏在句子深处的真实意味。这首优美浪漫的五律诗隐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苦涩正是这最后两句“红尘难觅处,茶里续流年”。

  几乎每一个业余写作者的文字都与他的职业和人生有关。幺幺是卖茶人,她的诗词一半以上写的是茶,诗里诗外的这些茶除了在她的茶铺架子上陈列着,还有在她的内心里蓄积着与舒展着——她曾经的人生和今后的人生。她说过一句话,当一个年轻人从热爱饮料变为热爱饮茶后,他的人生开始变得成熟起来。

  认识幺幺这么多年,她从来没有同我讲过她的过去,作品也极少见有写她的人生经历,但从她与我日常聊天的零星字句里能窥探出她过去的人生有许多的艰辛坎坷。其实,细细地读她的诗词,并像品茶一样地品味,也能读懂她的内心。去年同前年,她分别写了两首词,是难得一见吐露她过去人生的辛酸。

  前年写的是《浣溪沙·辛丑生日随吟》:昨夜梅开又增岁,青丝华发见分明,倚窗听雪雪无声。  一路奔波无可计,奈何世事如飘萍,清茶闭卷慰余生。

  去年写的是《满庭芳·初见》:冷雨风寒,新春初见。氤氲几缕茶香?浅痕入画,叹世事无常。  曾道红尘坎坷,恰似我,独自沧桑。故人远,心无所系,泪水湿衣裳。

  这两首词最能读出她曾经人生路上长期漂泊,所遭遇的各种艰辛坎坷与隐藏在内心里的苦楚。第二首词里的“初见”,主人公具体指的是谁,作品里没有明说。我曾猜测过两个人,其中一个是“保康茶”,因为上阙里有“新春”“茶”等字眼,但也不能肯定,尤其是下阙里的“曾道红尘坎坷,恰似我,独自沧桑”一句,写得是她过去的全部人生。但是,从感恩层面上分析,因遇见了“保康茶”后才停住了她漂泊多年的脚步,心灵也有了真正的归宿来理解,这个“初见”的人是“保康茶”,也能说得通。但这是一个敏感话题,诗人自己不明说,说明她不想让读者知道,我们也就不去查个水落石出。

  前年腊月,幺幺写了一首七律,最后两句是“沮河自古春来早,笔下梅花已破冰”。读着这两句诗,我仿佛看见了故乡的雪,闻到了沮河边上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那几株蜡梅树上覆盖着薄雪散发出来的幽幽缕缕的清香。年关又将至了,游子在外,思念家乡的心总是浓烈的,然而,我却不能回家,于是,我将这两句诗请了一名书法家写了下来,并做了一个横批“吴风楚韵”,一起邮寄给了幺幺。



  2016年下半年到2018年年末,我的外公和外婆先后病倒并离世。那段时间,是我从十六岁离开老家后至今回去最频繁的两年,但同家人相处的依旧恶劣,那两年在老家度过的漫长日子,每天晚上我几乎都无家可归。2017年6月,外公离世。2018年11月,外婆离世。送走外婆后,我很努力的想留在家里过一个除夕,但没有成愿,除夕到来的前几日,我不得不离开老家返回杭州,走的头天,幺幺发信息给我,让我去她家吃晚饭。

  那顿晚饭幺幺做了很多菜,将除夕、春节才能吃的几道菜都摆上了桌。陪我吃饭的除了幺幺,还有她的先生,以及几个熟悉文友。幺幺说这顿晚饭是陪我提前吃的除夕团圆饭,要大家开开心心的吃。可那顿饭每个人吃的都很沉重,因为都知道我的情况,不知道该如何劝慰我,也不敢过多劝慰,大家都一声不吭地吃,看见我放下碗筷后,也跟着放下了。

  那顿晚饭每个人都有给我夹菜,幺幺的先生喝酒过敏,但那晚为了陪我,也饮了好几杯,过后我才知道,当天晚上他的身体开始过敏,到了第二天变得严重起来。

  第二天离开远安时,幺幺给我的包里塞了一些家乡年菜,还有一包绿茶。她拿着茶叶对我说,茶的一生总结起来有八个字:笑对人生,苦尽甘来。

  幺幺说,春天站立在茶树上的一片嫩叶,甚至是芽头被人采摘下来吹干水分后,丢进几百度高温的铁锅里多次翻炒,然后装袋密封,之后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季节,任何地点,任何天气里,将它取出来丢进一只玻璃杯中,冲入沸水,它马上像蝴蝶一样翩翩舞蹈起来,小小的褐色的身躯轻盈地舒展着,回到了它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时站立在茶树上的嫩绿色,并散发出缕缕扑鼻的清香,吸引和慰藉着每一个客人。客人饮后,唇齿、舌苔、喉管、肠胃、心里起初感受到的是丝丝缕缕苦涩,随之是回甘无穷,使人精神大悦,心旷神怡。

  幺幺说,植物界中,茶叶的生命最短,也最长,苦难最多,也最幸福,无论它遭受怎样不公的待遇和受尽怎样炼狱般的折磨,最后,它都病树前头万木春,气质优雅,从从容容,重新将生命展现出来,回到初次遇见春天时的那份鲜绿、鲜活,并将温馨、美丽赠予每一个热爱它的人,包括虐待它的人。

  幺幺说,我们热爱茶,是因为我们的苦难和磨难像茶,但与茶不同的是,许多人没有茶骨子里的坚强,内心也没有茶那样顽强、淡定、淡泊和从容。

  幺幺说,一个人成人后,甚至很多人还没有成人,就独自行走在茶一生的道路上,要想自己的生命美丽,就必须要勇敢的同各苦难博弈,大寒过后,就是立春。

  那年,我带着幺幺赠送给我的茶离开远安回杭州后,经历了整整二年多像茶一样在铁锅里高温翻炒的日子,我曾无数次地绝望过,但最终还是挺了过来。

  去年冬天,我回远安看望幺幺,给她带了一盒杭州西湖龙井绿茶和九曲红梅。返杭前,她对我说,我们是楚人的后代,祖先以荆条来鞭策自己,励志自己,以苦楚痛楚来警戒自己,这片润泽的灵秀土地之前是瘴疠之地,是荆棘丛生,是他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出来的。沮出荆山,你也是从沮河走出去的楚人,骨子里荆条的韧性断不了,血液里沮水的柔情浪漫也淡不了。四十岁不惑的你,接下去的人生会越过越好。



  今日是大寒日,是幺幺的生日,清晨的室外气温只有零度,但窗外鸟儿们的大合唱依却然准时响起,清脆嘹亮的歌喉叽叽喳喳,啁啁啾啾,欣欣向荣的热闹,给人总以为外面是阳春三月,茶园青绿了,百花盛开了。

  看着桌上面的一罐绿茶,听着窗外鸟儿们愉悦的歌声,想起《小窗幽记》里的话:芳草盈阶,茶烟几缕,春光满眼,黄鸟一声。此时,可以诗,可以画。

  2024年1月13—20日   杭州·钱塘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2-19 16:1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美文,有知识有趣,点赞,下午好!
3#
发表于 2024-2-20 09:15 | 只看该作者
厚重一文,拜读大作,问好老师。
4#
发表于 2024-2-20 13:3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大气厚重,底蕴深厚,集历史性、知识性、现代生活于一体。前两章主要是讲了荆楚的地理和人文,后五章刚围绕茶,以茶喻人,以茶明志,从某个侧面描写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欣赏,并祝骏森兄弟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24-2-20 17:23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24-2-19 16:15
欣赏老师美文,有知识有趣,点赞,下午好!

问好匡老师。感谢你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春天快乐!
中财论坛越来越不好玩了,以后不来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24-2-20 17:24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24-2-20 09:15
厚重一文,拜读大作,问好老师。

何老师,新年好!新的一年里,生活愉快,写作快乐!
7#
 楼主| 发表于 2024-2-20 17:24 | 只看该作者
xam720 发表于 2024-2-20 13:31
文章大气厚重,底蕴深厚,集历史性、知识性、现代生活于一体。前两章主要是讲了荆楚的地理和人文,后五章刚 ...

薛哥,新年好!感谢你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
新的一年,祝你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8#
发表于 2024-2-20 18:15 | 只看该作者
    楚人的聪明、智慧、浪漫、才华、伟大与坚强,是用疼痛和苦楚换来的,今天的湖北人骨子里依旧保留着先人的血液。这些同“荆”“楚”“鄂”成为湖北省的别称一样,就像沮河之名是由卞和的疼痛与雎鸟浪漫相结合形成的一样。

   拜读厚重大气而受益匪浅的文字,问好!祝福龙年大吉1
9#
发表于 2024-2-20 20:19 | 只看该作者
性情中人,每一个字都发自情感

点评

珠珠,春天又来了,一切的美都在春天里滋生。祝福你的爱,春暖花开!  发表于 2024-3-6 17:18
10#
发表于 2024-2-20 21:4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好文,大气厚重,拜读!:victory

点评

李老师,春天快乐!  发表于 2024-3-6 17:19
11#
发表于 2024-3-4 12:49 | 只看该作者
高老师此篇集历史性、知识性及现代生活于一体,写得大气厚重。拜读学习老师佳作,问候!。

点评

谢谢云馨老师。春天来了,一切都暖了起来。祝福你,春天快乐!  发表于 2024-3-6 17:19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3-6 17:18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24-2-20 18:15
楚人的聪明、智慧、浪漫、才华、伟大与坚强,是用疼痛和苦楚换来的,今天的湖北人骨子里依旧保留着先人 ...

谢谢于老师的支持鼓励。春天来了,祝快乐!
13#
发表于 2024-3-7 0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唐僧没有肉 于 2024-3-7 08:53 编辑

骏森这篇散文我读了很久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回复。其实并非完全没有时间,而是没有找到更适合我写点什么感慨的角度或情绪定位。
骏森有才,却正是这份才气和现实的际遇让我难以下笔。这样的青年,这样的才气他称得起一个更安定更舒适更宜于他发挥才干的位置。
但生活总有太多令人唏嘘的地方,不是所有的玉石都被人捧在掌心当作宝,还有很多沉于尘埃里藏在灰暗里默默发光,这难道就是怀才不遇?
我不想说什么命运公与不公,造化弄人,有些东西除了感慨与不平似乎无法提供更多的支持,这是我无法随意下笔的原因,也是我排解不开的疑惑与无奈。
他写的每一篇文章均厚重,即使有些字句需要规范,但每个字句都带着人生、社会甚至际遇的况味,值得品赏。
我不想多说也无法多说,唯一能做的是在这将来而未完全到来的春光里,骏森能有一份好生活,能有一个好心情,能讲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更美丽的人生故事。
千言万语化为两个字,祝福
好运。
近来我也很懒,上中财也少,回复朋友的贴子也比先前少了许多,写东西更是减了太多热情,但昨日又读到这篇文字,于是信笔而谈,也不知说了些什么,妥与不妥。
14#
发表于 2024-3-7 09:49 | 只看该作者
题目就好有诗情画意,喜欢。
欣赏点赞!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3-7 1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24-3-7 11:15 编辑
唐僧没有肉 发表于 2024-3-7 08:51
骏森这篇散文我读了很久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回复。其实并非完全没有时间,而是没有找到更适合我写点什 ...

王老师,你的这个留言我看了很多遍。心里很多感慨。真的,这份感慨让我内心复杂。在看见你这个留言前,也就是这两天,杭州天气终于晴了,气温变暖了,人身体的体感一下子好了许多,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想你,今天早上来单位上班出地铁后,看见附近的绿化,就又想起了你,都很想晚上同你通个话,但我想同你说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但真的很想同你说说话,可我知道,这是不现实的。
今早看到你这个留言,心里一下子变得五味起来。。。。。
杭州已经开始进入春暖花开了,柳条已经抽出了新芽,王老师有机会,来杭州旅游。见见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5 06:12 , Processed in 0.05682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