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9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马腐包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3-16 1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24-3-16 22:21 编辑

                                                                      马腐包子

                                                                     文/于文华


  马腐包子是风靡西北的传统美食之一。我非常喜欢吃母亲蒸的糖萝卜马腐包子。其纯真的自然气息,醇香的原始滋味,是食物对精心侍弄大地的人们最原始最本能的感恩致谢。

  民俗中有“十月一,马腐包包送寒衣”的说法。此民俗传承久远,说的是百姓喜欢在农历十月一前,要蒸上马腐做的土豆包子,并纸糊了寒衣等祭祀用品,到祖先坟头上亲手烧了,以寄托哀思,体现香火延绵,也借此来传递对亲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没有先人哪来后人?父母是儿女的前身。儿女是父母的延续。作为现代人要时常反问:我是谁?我来自何处?将走向何方?不忘记父母及前辈的关爱,人类才有可能延续繁衍,而乡村将这种深刻的道理体现于具体的民俗传承中,像十月一的麻腐包子送寒衣,就是要后人记住祖先。祭祀时将马腐包子和寒衣(也称为冥衣,一种纸做的衣服)、纸钱等所有祭奠物一一焚烧于先人坟头——表露了人们对缺衣少吃先人的牵挂,送些吃喝与穿戴,渴盼祖先在另外一个世界吃饱穿暖——吃饱穿暖了、生活安逸了,才能够人丁兴旺,才能够安居乐业!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生活不过一张嘴。打小在气候恶劣,缺少植被,经济条件差的河西走廊长大的人,生活习惯和行为是刚强的、性格是善良和仁厚的,其身上的气息和灵魂里的内核也是刚强的、坚韧的,骨骼和血脉里融合了顽强不屈、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基因和特质。遵从了在夹缝中顽强生存、在贫穷中创新发展的生命意志,河西走廊的人们在一块块绿洲上找到填补时间缝隙的食物,生生不息的一辈辈、一代代生活繁衍着。当耕种水平还无限粗糙、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时,人们无论有多绝望和无奈,也挡不住小麦、谷子、土豆和麻子等庄稼向阳生长的脚步。寒冷时节,父母之所以经常半夜三更醒来就无法睡去,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是因天亮之前无米面可炊的岁月难以打发,知道太阳一出,又将是一个让舌头在各种古怪味道里打转的日子,小米、土豆和成缸的酸菜就成为抵御寒冷和饥饿的最大保障。这样的日子里,我们总会对马腐饺子、马腐包子等美食无比向往,但常常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既无面可做也无麻子可点,只好无奈对我们说声抱歉。很多年过去后,五零后六零后甚至七零八零后在油腻的生活中提起香气扑鼻的马腐包子,舌尖照样会沁出多情的唾液。在厚重广袤的河西大地与喧嚣杂乱、红尘滚滚的人世间,闪烁着比祁连雪水还要纯洁晶莹、清澈透明的色泽,这种色泽具有比单一色泽更深厚更广大的特质,可以将世人的智慧与好奇性统统锁住。从远古文明到现世社会,造物主的神奇多变和食物的丰富多彩早就物化成了人的一种向往,从而让年轻人激情澎湃,让中年人热血沸腾,同时也让垂暮之人通过品味美食而获得一种人生归宿与心灵慰藉。

       生活形成的人生阅历和对环境的感应总是相辅相成,面做的马腐包子里其实大有玄机,深藏不露,蕴含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富的民俗脉络,还有跟我一样愿意喜欢和缅怀追回过往岁月的好多好东西,连同那些旧物件、老古董,以及历久弥新的传统食物。麦子、麻子等植物用物语的形式,书写出了唯有勤劳、善良、真诚和淳朴等优良品德,只有实实在在的付出,艰辛执着的努力,才能为幸福美好的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热腾腾、香喷喷的马腐包子从锅里的蒸笼上一端至眼前,立即因了温馨度和厚重度而让人食欲大增、胃口大开。一个人吃一口包子,就着一头糖蒜、喝上几口西红柿紫菜虾米汤,这滋味既可以媲美各种山珍海味,又能让人生出许多想法和感受。母亲是村里人公认的好心人。在新疆,我像尘埃一样飘荡浮躁的时候是想不起母亲的辛劳付出的,只有在寂静的夜晚才会想起千里之外的母亲:在一针一线专心致志做她心爱的绣球灯笼?还是在为几个小孙子和后辈精心绣制小荷包……散文家敬一兵先生认为:散文的文字就是善良、真诚和淳朴的砖块。他还说:写散文的人是好人。我愿意通过写散文,洗涤自己的心灵,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让人敬重并且爱戴的好人!

     长在田地里的麻子离我很远,但开水点制精心过滤后马腐加工而做成的包子就在我的身边。山峦、河流、泥土和气候等导致了大地上麻子和小麦一样,从萌芽到根,从绽叶开到花,从结穗到收割,大多经历了从手心里起皮眉毛上淌汗的春种到汗流浃背秋收的全过程,也经历了“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生命成长的全过程。当我们固执地依恋马腐包子的时候,总是那么执拗,那么强烈,就像蜜蜂依恋花朵、流水依恋群峰一个情形。有一种味道是转瞬即逝的味道,若干年后再次与你邂逅而始终让你有着一些说不出原因的遗憾,它其实叫做时光和岁月。尊重马腐、面粉和糖萝卜胡萝卜等材质天然的味道,让其永远在饮食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角地位,暗示出了大西北人敬畏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意味。

     在大西北,麻子是普通老百姓很喜欢的一种食材,祖先们运用各自智慧,精心制作美食,再经代代口口相传,历久弥新。据说制作马腐的过程繁琐而复杂。首先要将麻子精挑细选,仔仔细细挑摘走小石子和小土块等杂物。头天晚上洗净并浸泡上待用,泡胀的麻子出腐率高。然后用石磨或碾子或家用小碾槽粉碎,要保证碾的面面的,不能有一粒囫囵麻子。尔后将碾面的麻子置于水中狠搓,然后用箩儿过滤,将麻子皮清除了,把汤汁放在锅里用小火慢慢加热。再然后将麻子皮泡入水中继续搓洗,经过沉淀,上面的清水就可用来“点”麻腐了。最后是很关键的一步,成败全在一瞬间。锅里的汤汁开后,哪里冒泡,就在哪里“点”一点水。这样,汤汁里面的麻腐就慢慢在锅上面结成一层粥状。滤去水分,留下像豆腐一样稀稀软软的糊状物东——这就是所谓的麻腐。在将“点”成的麻腐取出后,若在锅里将做完马腐的汤里加入葱花、调料,就成了麻腐汤。同样非常好喝,那味道别具一格,是其它任何汤都无法比拟的。

     麻腐的香气具有强烈的穿透力,虽然它的轮廓和线条我无法真切描绘,但它的滋味却通过一次次的不断品尝,早已在我的味蕾里有了深刻独特的记忆链条。凭借这样的链条我不仅连接起遥远的昨天,还勾连起如今的鲜活画面——甚至我大胆预测:人类不消亡,食物就不会走远,马腐也会始终不渝和人相濡以沫的生活。麻腐不仅是一种食物,也是一种中药,据说有润肠通便、润燥杀虫的作用。麻腐包子馅当然要用麻腐,根据口味和喜好,可在里面拌入土豆、豆腐、地衣、精肉丁等食材,加入五香粉、食盐、生抽、鸡精、味精、生姜等佐料,以及葱花及香菜沫,适当加入猪油、香油等,就成了麻腐包子味美醇香的馅了。土豆麻腐包子,就是用煮熟的土豆和加工好的麻腐做成馅料制作而成的包子。先发好面,再煮一锅土豆,煮熟后去皮捣碎。将麻腐掺入捣碎的土豆泥里,这正是麻腐包子口感浓郁、味道独特的奥秘。做完包子馅,揪出面盆里发好的面,放在面板上揉成长条状,拿切刀切成均匀的小块,然后用擀面杖擀成圆形。面皮里放入适量的馅料,捏起一边,沿边随捏随转圈,到最后把整个馅都包在里面,一个麻腐包子就算做成了,再放入蒸笼。如此反复,直到把所有的包子馅包完。大灶大锅,木柴烧火,最能让包子出彩。锅里加水烧火,水开后端起蒸笼,一层层摞上去。有时蒸笼大,一个妇女端不起蒸笼,就需两个人抬上去。有次回家时母亲说,我们村里的一位妇女蒸包子时不慎跌倒在地,待拉至医院时没有抢救过来,永远离开了人世间。顶层蒸笼上要遮上布单和草圈,盖上木头锅盖,压上石头,就算大功告成了。

     特别是在数九寒天,吃起来热气腾腾,香味四溢,堪称一绝。麻腐包子内在的芳香鲜美和美味可口,它细腻中的柔美、质朴中的本真,作为物质实体的价值和作为传统美食的魅力,以一种别样的质感,每每想起就会让我情不自已,怦然心动。其实,想起马腐包子就是想起母亲大半辈子为儿女呕心沥血的桩桩件件鲜活情景,想起她为家庭任劳任怨无私付出点点滴滴的好与爱来。

     其实老百姓的生活也全是粗茶淡饭,不有诗情画意。看看时间,记在心里,等蒸上一个小时左右,就可出锅。一层层端下蒸笼,晾在宽天宽地的大院子里晾晾。母亲此时会拿出有花纹的点柮(zuo)儿,沾些红色染料,每个包子皮上点上去。长相普通,外表朴实的白皮包子,立马就有了不一样的神奇光彩和非同凡响的滋味。拿起包子,轻轻咬入口中,麻子的清香与土豆的细绵沁人心脾,回味无穷,那独特的味道每每想起来就格外回味悠长。这样的包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吃起来软软地,粘粘地,细细地,入口即化几乎不用咀嚼。通过水蒸气蒸熟的包子,凭借皱褶的曲线和饱满的质地,通过嘴巴进入到人的肉身内,再通过肠胃的蠕动和消化,化作能量补充人之营养成分……

    其实,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往往越平常无奇。人们辛苦劳作,费时费力,给全身心带来的那种幸福感,从来都是如此。吃一口马腐包子就是打开了一条认知西北特别是河西走廊传统美食的通道,清新淡雅的香气很柔和,像看不见的青烟缕缕飘逸萦绕浸润着我的心肺。再慢慢细嚼慢咽一个马腐包子,仿佛祁连雪水融化后甘甜清冽的味道,一点点碰触我的唇齿进入我的肠胃渗透进我的血脉。那些栖居在马腐和精致面粉加工而成的包子和其他调料中的味道,让我逐渐区分出了阳光、水分、植物和地气的新鲜成分,然后通过血脉这根韧性的遗传链条,把西北人宽厚仁慈、善良真诚的品格和勤俭直率、忍辱负重的性格特征,用自然和岁月的纽带连成了一个生命体系。我知道:本色质朴的马腐包子其实包容了物质世界的岁月沧桑和时光流转,吸收了大地植物麦子麻子土豆等的精华和蓬勃旺盛的生命元素,容纳了人们对尘世间的幸福向往和美好憧憬,情形就像一只巨大的口袋——容纳一切、善待一切、涵盖一切……如此丰厚的内容,让马腐包子在充实的自我陶醉和生活的不断砥砺中,无暇言语,无暇张扬,仅需以自然本真的姿态,就会给人们以新鲜丰美的享受。

     我品尝过小巧玲珑的杭州小笼包子。知道四川内江的豆腐包子鲜香无比,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以鲜而不腻,清香适口闻名,但吾平生尚且未曾品尝。而在我有限的生活阅历中,有年夏天有幸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县一家清真餐馆里,品尝了葫芦麻腐包子。味道清香,滋味独特。其形状有小孩手掌大小,选用新鲜绵甜的葫芦,佐以喷鼻香味的马腐和据说有冰糖等其他食材,滋味美极了!特别鲜香好吃,一口气能吃上完整一个。我从包子中能够闻到多味吐芳的香气,能够看见葫芦与马腐以及回民三炮台茶水交融成凸凹有致的生动景象,入口还能够品尝到脆柔相交的诱人滋味。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从新疆返回内地后一度感冒,久治不愈,母亲打过多次电话嘘寒问暖,非常关切,说是早就为我特意蒸好了糖萝卜马腐包子,等我享用。这让我有些羞愧和不安,梦里梦外经常牵挂和思念老家相濡以沫的父母,但回到老家后自己却身体不佳,近在咫尺,却无法回家。终于咳嗽有所好转后,腊月十九迫不及待回到魂牵梦萦的地方。我没有劝阻业已八十多岁老母亲喋喋不休的唠叨——这倒不是因为我习惯了母亲自言自语的唠叨,而是我知道这是母亲积攒了好久的话语,以及多日的思念之情的宣泄。母亲的爱从来不是虚情假意的话语,不是虚头巴脑的客套,大多数都用实实在在醇香美味的食物来表达,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展示对儿子的关心。大半年我在遥远的新疆,父母在老家相依为命,听说我们回老家后,他们发自肺腑的特高兴特喜悦。后来她和父亲又专门做了我喜欢吃的糖萝卜马腐包子,放在冰箱里冷冻下。我知道很麻烦,很费精力和时间。当然如今的马腐和糖罗卜是现买的,但需要先蒸熟糖萝卜,适当放些胡萝卜等,一来颜色好看,二来口味丰富多样。再和面、调馅、做包子,最后才是蒸包子。春天的麻子炒麦子,夏天的韭菜地衣盒子,秋天的土豆油饼,冬天的糖萝卜马腐包子,春节的油馓子、鸡肉烩菜等食物,就是母亲对我的爱的完美展示和最佳注解!我从父母对待大地上的植物和传统食物的虔诚态度和对儿女真真切切关爱上,读出了一个个马腐包子和其他流传已久、传承至今的美食,其实就是母亲一份份朴素真诚情感的表露和展示。

    食为人之天性。许许多多的大师名家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对传统美食有着深沉的执念和真切细腻的表述。散文家梁实秋的《雅舍谈吃》言辞优美,清灵风趣,其洒脱的行文里,流淌着的是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和满腔挚爱。而现代作家兼美食家的汪曾祺的许多美食文字,大多都具有奇特的开胃功效。人们眼中司空见惯普普通通的双蛋黄的咸鸭蛋,在其出神入化的笔下写得活色生香,光看文字就能使人馋得直流口水。因为汪曾祺,高邮咸鸭蛋成了多少中国孩子心里的白月光。

     我在新疆焉耆县一家回族餐馆,吃到了当地久负盛名的风味小吃烤包子。四角形状,在馕坑里烤的微微发黄,咬一口,香味浓郁,手捏一个热气腾腾、喷香扑鼻的包子,徐徐送到嘴边,闭上眼睛轻咬一口,那种口腔里让人目眩的缠绵,以及细小颗粒状的鲜香的馅料在那颤抖的、胀胖的、饱满的、温暖的唇齿间,迸裂晃荡着酣畅淋漓的快感。馅是新鲜牛肉加香菜,特意加了孜然和茴香等调料。她们的肉馅全是几个大妈一刀一刀,仔仔细细亲手剁碎的。我特意问了那位长相秀丽,说话轻声细语,网名叫“如花美人”的女老板:为何不用机器剁馅,省时省力。女老板说:机器省力归省力,但机器一绞,蔬菜的汁水都出来了,包子馅儿等于菜渣,塞牙不说,还留不住油脂和香气,少了那种清鲜松软、绵柔甜润的味道。手剁的馅儿,蔬菜的汁水有一半含在里面,包子上笼一蒸,味道无比清新。但我感觉这种包子再香,也没有母我亲亲手蒸的马腐包子香——包子里有浓浓的亲情,有非同一般的爱意!阅读名家写美食的文章,情趣盎然。他们能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吃的渊源、吃的文化,用精雅细致的语言,描绘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让人读来更觉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事实上,我们始终生活于生生不息的传承之上,许许多多引以为自豪且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确切地说也是不断积累、不断积淀、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事实上,如果不是这些大地上的传统食物、老物件、旧习俗,诸如马腐包子、镰刀、石碾、绣花荷包、二月二龙抬头等,我们或许很难找到其他什么更能再现、反映或者暗示过往岁月和历史记忆的对应物了。是的,人类文明在发展,饮食习俗和习惯也在不同阳光、水分、土壤、地气所造就的植物条件下也在一年年发展。但我始终相信那些带给人味蕾以深刻感受,嘴巴与肠胃里留下鲜活记忆的食物,连同栩栩如生的地势地貌和蓬勃灵性的气息,都是无法泯灭和消亡的。相反,会一代代沿着记忆的路径而代代传承。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人类的饮食文化才会绵延不绝、长盛不衰,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传承,发扬光大,不断发展!

     作为传统饮食的马腐包子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食物。就像从一滴水中可以俘获阳光一样,从马腐包子这个热气铺面、香味扑鼻的不算美味佳肴但照样令人难忘的食物出发,照样可以俘获西北人踏实、坚韧、顽强、拼搏和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全部精神实质和内涵。

      学过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朋友都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和精神是会相互转换的——我对家乡的怀想,对乡愁的依恋,对家乡的思念,就是借助那一个个热气腾腾、口齿生香的马腐包子!或者说,以马腐包子为媒介和路径,让我的怀恋父母和亲人的思念有了基本依据,让我的情感有了倾诉对象。其实,马腐包子和许许多多传承久远的西北美食一样,就是思念亲人、触摸乡愁的最佳通道!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4-3-16 17:03 | 只看该作者
看的我都饿了,好想尝一尝呢。
3#
发表于 2024-3-16 17:14 | 只看该作者
于老师的文笔厚重,文章内容充实。篇幅巨大,文章知识性强,内涵丰富。文章通过对马腐包子的详细介绍,细致的描写,读后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作为传统美食的马腐包子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食物。本色质朴,自然本真,给人们以新鲜丰美的享受。它是一种美食文化的传承,这里不仅有亲情也有乡愁。一篇佳作,给赞!
4#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22:24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24-3-16 17:03
看的我都饿了,好想尝一尝呢。

感谢千幻烟版主第一时间的提读欣赏及支持,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24-3-16 22:26 | 只看该作者
何叶叶 发表于 2024-3-16 17:14
于老师的文笔厚重,文章内容充实。篇幅巨大,文章知识性强,内涵丰富。文章通过对马腐包子的详细介绍,细致 ...

真挚感谢叶叶版主扎实细腻而认真周到的点评和鉴赏。谢谢一直以来的支持,您辛苦了……祝福周末快乐!
6#
发表于 2024-3-17 17:54 | 只看该作者
旧年农历十月一,我也曾写过同题作品,可惜我写得不如于老师大气磅礴,内容深厚。拜读学习了。
7#
发表于 2024-3-18 08:43 | 只看该作者
美食美文,欣赏学习,早上好☀️
8#
发表于 2024-3-18 13:42 | 只看该作者
于老师厚重的文笔,将马腐包子的介绍的详尽。内容深厚,涨知识了。

赏读学习老师佳作,问候!
9#
发表于 2024-3-18 15:08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欣赏学习朋友佳作!
10#
发表于 2024-3-18 15:08 | 只看该作者
点赞支持朋友佳作!下午好啊!
11#
发表于 2024-3-18 15:20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文内容饱满,语言生动,将美食写得淋漓尽致。看着老师的文,感觉肚子又饿了!拜读欣赏佳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5 06:13 , Processed in 0.05865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